书城传记盖世无双威名扬:韩信
28423200000039

第39章 再夺兵权

打败项羽后,面对韩信的军权愈来愈大,威望愈来愈高,刘邦极为忧虑。怎么办呢?想来想去,最后,刘邦又打定了“夺权”的主意。

一天,刘邦一行人打着汉王旗帜来到韩信军营门前,要进大营见韩信,守门将士却把刘邦挡在了门外。刘邦见韩信大营旌旗严整,军纪严明,营内将士严阵以待,极为惊叹。

张良见守门将士挡住刘邦,驱马向前,说:“我们是汉王的使者,来犒劳将士,放我们进营。”

守门将领说:“我们是军人,只听军中的命令。没有军令,任何人不得入营。”

张良说:“阻拦汉王使者,你知道是什么罪过吗?”

将士说:“莫说汉王使者,就是汉王亲自到来,没有军令,也不得入内。”

樊哙在一旁大怒,驰马上前道:“汉王亲自到此,谁敢阻挡?”说完就要动武。

将士答道:“我们奉命守营,不认识汉王,只知道大元帅的军令。”说着拔出兵器,隔门对峙,要与樊哙格斗。

韩信在将军帐听到报告,驱马到大营门前一看,果真是汉王,急忙下马,拱手施礼道:“不知主公到此,将士有犯主公神威,是我的罪过,请主公宽恕。”

刘邦没有下马,只在马上微微答礼道:“守门士卒够厉害的。韩元帅治军有方,将士只听元帅命令,何过之有哇?”

韩信看出汉王有不满之意,只装不知,答道:“谨听大王的教诲。”

刘邦说:“治军我不如你呀!上马一起走吧。”

刘邦在众人面前给韩信来了个下马威,韩信心里很不是滋味。看刘邦骑马已进营门,随后便也上马,跟在刘邦身后回了大营。

刘邦先叫身边人把带来的礼物交给韩信,然后在大营巡视。刘邦一边走,一边说:“战争连年不断,将士们出生入死,都很辛苦,该让他们歇一歇了。”

韩信听出汉王有裁军的意思,说:“谨听主公的命令。”

刘邦问:“营中有多少人马呀?”

韩信说:“各级将领、后勤和作战将士,合起来有二十五万。”

刘邦问:“这么多人每天耗费多少粮食呀?”

韩信答道:“四千多石。”

“如果让他们种地,能打多少粮食呢?”刘邦仿佛是在闲聊天,但韩信已经听出汉王的用意。

刘邦一边走,一边问,在各营中转了有一个时辰,然后走进定陶城。

刘邦对定陶城一点不感兴趣,直接进了将军府。

此时,将军府中只有韩信、刘邦、樊哙、张良、周緤等七八个人,其余将士都守在府门外。

刘邦首先开口,说:“现在楚国已灭,天下平定,没有大的战争了。这是全军将士浴血奋战的结果,来之不易啊!这几年来,由于楚汉相争,老百姓受了不少苦,土地荒芜,人民背井离乡。如今天下平定,百姓终于盼来了休养生息的日子。我想要将士罢兵回家,耕作农田,发展生产,将军以为如何呢?”

韩信说:“主公以天下疾苦为重,是天下人的福分。韩信率军打仗,为的就是这一天。当初汉中拜将时我曾发誓,随主公一统江山,如今事遂人愿,大业已成,天下事只听大王安排。”

刘邦没想到,韩信竟如此通情达理,又问:“你身为齐王,又统率全军,这些年难为你了。现在天下已定,你就专心做齐王,好吗?”

韩信以为汉王在征求自己的意见,便道:“齐王虽然权高位重,但叫我选择,还想留在军中。我只会当兵打仗,别的……恐怕做不好。”

汉王不高兴了,看一眼韩信,说:“军中事务,一并上收,暂由我管理。然后让将士们罢兵回家,与家人团聚,不挺好吗?”

韩信说:“现在天下虽定,但北方匈奴不断南侵,烧杀掠抢,威胁着大汉江山。如果马放南山,刀枪入库,匈奴入侵中原时,必成大患。就天下形势看,和匈奴早晚有一战,请主公考虑?”

刘邦看韩信不想交出兵权,很不满意,说:“匈奴蛮荒之地,不足忧虑,要紧的是休养生息,让天下人享受太平。韩将军你说是吗?”

韩信这才明白,汉王的话不是商量,而是指示,于是答道:“谨听主公的命令。大将军是主公所赐,齐王是主公所封,主公要我做什么就做什么。”

刘邦看韩信答得挺爽快,说:将军以天下为重,通情达理,很好。

韩信答过以后,想了想,把大将军印绶、尚方宝剑等器物拿出来交给汉王。

刘邦叫人把东西收好,说:“将军战功卓著,有目共睹,不是一般人能比的。还请将军戒骄戒躁,修明政治,再立新功。”

刘邦又对韩信说:“楚地已定,义帝又无后,现在为了安抚当地百姓,需立一个王。齐王韩信熟悉楚地的风俗,今改立他为楚王,封以淮水以北的地方,都于下邳。”

自此之后,韩信就离开齐国,从齐王改为楚王。韩信的心绪是难以平静的,但是,他又不愿意公然顶撞刘邦,只能接受现实。

就在韩信改封为楚王之后,由他带头,还有韩王信、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故衡山王吴芮、赵王张敖(张耳的儿子)、燕王臧荼等,秉承刘邦的意旨,上了一道奏疏,拥立汉王做皇帝。刘邦假意谦辞一阵,就登上了皇帝宝座,建立了新的封建王朝,国号仍称为汉。最初建都洛阳,不久迁到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中国历史上的西汉王朝,从此开始了。

实际上汉王对韩信的改封,有着一层鲜为人知的阴谋。首先,齐国的地理位置比楚国更为重要。自战国年间以来,人们就把东方的齐国和西方的关中看作为天下的两个重心,齐有山海盐铁之利,经济富裕。国力强盛,实在是难得的风水宝地。后来有人对刘邦说:齐国方圆两千里,有百万雄兵,远离朝廷千里之外,又有泰山、黄河、渤海等地理险阻,是必须严密控制的地方,除了嫡亲子弟之外,不能封到齐国为王。刘邦听后连连称善。由此可见,当时人们对齐国地理位置的重视程度。即使从今天的战略部署来看,这种看法也是十分正确的。

这话尽管是说在韩信受骗遭擒之后,但以刘邦的政治眼光,齐地的特殊地位,他早已是洞察无遗。他自然不愿意让有军事才能的韩信在齐地为王。

其次,齐地是韩信所一手征服的,齐地军民对韩信有一种敬仰崇拜之情,假若继续让韩信在齐地为王,他就有可能利用民心所向的条件,抗命于朝廷,这自然对刘邦大为不利。而把韩信改封到楚国之后,就不存在这样的潜在危机。韩信的故乡虽在楚国,但在当地却没有号召力可言,他如果想起兵造反,就很不容易争取到楚人的拥护了。如此长远的眼光,也体现了刘邦的深谋远虑!

最后,原属韩信指挥而留守齐国的部队,随着韩信的改封为楚王,自然就断绝了与韩信的隶属关系,这就大大削弱了韩信的军事势力。兵权历来是刘邦关注的焦点,在曹参和傅宽两人隶属关系的转移上,就可以看出刘邦对兵权的重视程度。他们二人原来都是韩信的部将,在韩信率兵参加垓下之战时,受命率军镇守齐国,等到韩信改封楚王之后,两人都脱离了韩信的领导,而成为新封为齐王的刘邦长子刘肥的相国。他们二人所率领的部队,自然也是如此。

就是这些原因,促使刘邦将为自己立下赫赫战功、扶助自己登上皇帝宝座的韩信打入了冷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