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食,原为一伊朗部族之称,后为中国对阿拉伯帝国的专称。按大食不同朝代分白衣大食、黑衣大食、绿衣大食三种。
阿拉伯帝国是阿拉伯人建立的伊斯兰哈里发国家。610年,穆罕默德在麦加创立了伊斯兰教。到他逝世时(632年),一个以伊斯兰教为共同信仰的、政教合一的、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出现于阿拉伯半岛。倭马亚王朝(倭马亚王朝服色尚白,故称其为白衣大食)时期,帝国的扩张战争更势不可挡。东线阿拉伯军队灭亡了波斯萨珊王朝,进军呼罗珊,占领了中亚的喀布尔、布哈拉、撒马尔罕和花拉子模等广大地区,与中国唐朝相对峙。在北线,倭马亚王朝曾3次发兵,围攻拜占廷首都君士坦丁堡。在西线,不仅占领从******、阿尔及利亚直到摩洛哥的马格里布地区,还以北非土著柏柏尔人为主力,于711年跨过直布罗陀海峡,攻入西欧,消灭西哥特王国。阿拉伯帝国的版图西临大西洋,东至印度河,成为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庞大军事帝国,面积达到约1340万平方公里,统治的人口达到约3400万。
747年,阿布·阿拔斯利用波斯籍释奴阿布·穆斯林在呼罗珊的力量,联合什叶派穆斯林,于750年推翻了倭马亚王朝的统治,建立了阿拔斯王朝。阿拔斯王朝旗帜多为黑色,故中国史书称该王朝为黑衣大食。
大食和唐王朝的交往在高宗、武周、中宗、睿宗、玄宗等五个帝王在位时期。大食世代推行的河中地区扩张政策与唐朝寻求葱岭以外的政治主权的主张形成冲突。这一扩张与反扩张的斗争贯穿于唐与大食百年关系的始终。
651年,大食灭掉波斯萨珊王朝,波斯王子俾路支在吐火罗人的支持下退保东偏,波斯大部分国土被大食占领。同年大食遣使通唐,这次遣使的政治意义无非是为了通知唐朝波斯已属自身势力范围,谋求唐朝不介入中亚事务。永徽五年(654年)五月,大食引兵击米国,俾路支奔吐火罗,大食兵退后吐火罗立俾路支为波斯王而还。次年(永徽六年,655年)大食又遣使通唐,但两国在对待波斯的问题上无法谈拢。波斯历史悠久,与唐王朝存在着密切联系,丝绸之路联系起两国经济,波斯信奉的袄教不仅在其本国,而且在整个中亚地区都有大量的信徒,引起唐王朝的重视。太宗之世及高宗即位之初,因忙于用兵西突厥,而采取的远交波斯、结好中亚诸国的传统国策在波斯迅速灭亡的情况下所崩坏。这就导致唐王朝势必同新兴的大食走向外交上的对抗。
唐与大食几乎同时自亚洲的东、西两端向中亚内陆发展并相互靠拢,因此中亚河中地区成为双方争夺的焦点。大食在攻占波斯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被遏止在乌浒水一线,而唐朝实现了西突厥十姓的全境接管以后,很快将政治主权全面确立于中亚。自显庆三年(658)至龙朔元年(661)间,虽然唐朝从未向葱岭以西派出一兵一卒,但河中粟特诸国及以吐火罗为首的乌浒水域诸国却不约而同地纷纷主动将自身国土并入唐朝,被列置为安西大都护府治下的羁縻州、府。这些中亚诸国的财源对唐朝的丝绸贸易具有极大的依赖性,而其传统的多元化宗教则为大食的一神教信仰及其政教合一体制势所不容。因而亟欲谋求政治保护的小国,投附唐朝自然成了他们的共同归宿。然而,唐朝岭外政治主权的确立,也就意味着站在了大食的对立面。为此,唐王朝也进行了大量活动,派出犹太人阿罗喊远使东罗马。龙朔元年(661),又派出专使王名远赴吐火罗,建立包括波斯在内的乌浒水域十六羁縻州府,总统于安西大都护府。这意味着唐朝的版图已西越葱岭,并以乌浒水为界与大食占领下的波斯接壤,形成唐之安西大都护府与大食之呼罗珊总督府之间南北、东西对峙的形势。龙朔二年(662年)唐王朝又突然变更了成命,在乌浒水域十六国中又波斯恢复了传统的国名,不再是唐朝的羁縻都督府,正式册封俾路支为波斯王,公开表态支持波斯萨珊王朝的复国斗争。唐与大食两大帝国之间进一步由外交对抗演变为直接的政治对抗。
大食于是断绝了对唐的遣使,开始进犯乌浒水以北的唐朝诸羁縻州府,标志着正式以唐为敌。恰于此时,吐蕃也开始反唐,龙朔元年(661年),即乌浒水域十六羁縻州府初建之年,位扼安西四镇通往吐火罗通的咽喉要道唐鸟飞州都督府护蜜被吐蕃攻取,从而阻断了唐军出援乌浒水域诸国反抗大食斗争的一切可能,只能对站在抗击大食最前沿的波斯王俾路支给予空洞的政治声援,结果导致第一代流亡波斯王的复国斗争归于失败。自此,俾路支在本国已无容身之地,只好投庇吐火罗。乾封二年(667年)大食将齐雅德渡乌浒水北征,大破吐火罗,俾路支被迫逃往唐朝。大食势力开始进入河中,而唐朝无力应援,导致岭外诸羁縻州府统治体系全面解体。咸亨四年(673年)大食呼罗珊总督乌拜都拉始犯安国沛肯城,上元元年(674年)进逼安国王都捕喝城。迫安国王太后签订了城下之盟,仪风元年(676年)呼罗珊总督赛德再犯河中,大败康、安联军,迫安国以二百余名贵族子弟为质乞和俘康国战俘三万而归。
仪风三年(678年),俾路支在唐长安病逝,唐朝册立原在长安的俾路斯之子泥涅师师为继任波斯王,任命名将裴行俭为册立波斯王暨安抚大食使,杜怀宝为波斯军使,武装护送泥涅师返回吐火罗萨珊王朝复国基地,调露元年(679年)裴行俭这支武装使团取道西突厥,沿途擒附叛变突厥将领阿史那都支与李遮匐,重定十姓突厥,再置四镇,葱岭东西的交通复开。重定十姓以后,唐军主力班师,留副将杜怀宝领金山都护驻庭州,王方翼领安西都护驻碎叶,并组建了一支名为波斯军团的特别护送部队,于永隆元年(680年)将波斯王波涅师安全地护送到吐火罗。
不久大食内乱,两派争权,其河外扩张事业被迫完全停顿。为缓解紧张局势。大食于万岁通天元年三月向唐朝派出使者,并请献师子。
圣历元年(698年)大食继续进攻河中地区,河中诸国虽然并未得到武周任何实际军事援助,但却在艰难的环境中维持独立,神龙元年(705年),中宗复位,他废除多年奉行的册立西突厥汗裔君临十姓的一贯政策,改而扶持以娑葛为可汗的突骑施汗国,并远结黠戛斯,从而安定了唐朝治下的西域。但中宗不久即崩逝,继任君主睿宗则未坚决贯彻这一政策。而此时的大食派出名将屈底波出任呼罗珊总督,屈底波初莅任,就血腥镇压了泥涅师师领导的波斯萨珊王朝复国运动,基本上占领了乌浒水域全境。此后虽有萨珊王裔勃善活留在吐火罗继续坚持复国斗争,但无法避免乌浒水域大部分地区被大食占领的局面。此后,大食步步紧逼,两大帝国之间的中亚对峙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其边界原本由乌浒水内缩至药杀水流域。
在屈底波死后,中亚的政治天平又开始向唐朝方面复归。这时唐玄宗已稳定地控制了政权,并初步挫败了后******汗国,唐朝的国势正在回升。而大食因为民族冲突和内乱,其经营重点也不在东方。在此期间,唐朝连续发动了两次对大食的直接军事反攻,也明确的确立了支持突骑施苏禄以遏制大食的政策。唐玄宗于开元七年(719年)让出多年置为安西四镇之一的战略要塞碎叶,将其做为突骑施牙帐,另以焉耆代碎叶,并且改以轮台为北道商税收取关卡,换取突骑施对唐的效忠,遣使册拜突骑施可汗为忠顺可汗、金方道经略大使,这一委任意味着授权突骑施放手经营西方,即同大食对着干。突骑施出兵,唐朝出钱,并以马绢市易作补充。双方宗藩关系的建立,使唐王朝避免了与大食之间的直接军事冲突,并实际起到了遏制大食的政效,突骑施轻骑确实是一支足以同大食相颉抗的劲旅。加之有了唐朝丰厚的财帛为后盾,大食连遭挫败,其河外扩张的势头得到有力的遏制。开元十年(722年)唐朝为进一步加固同突骑施苏禄政权的关系,册立西突厥继往绝可汗三世阿史那怀道女为金河公主出嫁苏禄,以结和亲,这一时期波斯的复国斗争又有所恢复,其王奏请派去一名汉官前往协助斗争,唐准其请。为配合这场斗争,九月,唐北庭大都护张孝嵩遣疏勒副使张思礼率兵四千出援小勃律,大破吐蕃,其战略意图显然在于重新开凿通向乌浒水域的道路。
开元十一年(723年)穆斯棱接任呼罗珊总督,统兵进犯唐王朝最忠诚的藩属东拔汗那,突骑施出援,使大食大败而归。
开元十二年(724年)穆斯棱再攻东拔汗那,苏禄遣子尔微特勤出援,穆斯棱辎重尽焚而逃。
开元十三年(725年)呼罗珊总督易为阿沙德。他改而推行离间政策,唐与突骑施之间开始出现不和的阴影。此年一贯仇视突骑施的杜暹出任安西副大都护兼碛西节度使,突骑施以金河公言名义赴安西进行马绢贸易,被杜暹无理扣留,马皆冻死,引起同苏禄的争端,此后玄宗虽召回了杜暹,另委他将主政安西,平息了这场争端,恢复了与苏禄的盟好关系,但已埋下了日后悲剧性冲突的种子。
此后,随着大食人的不断离间和唐廷对突骑施做大的担心,唐朝逐渐废止了支持突骑施汗国以遏制大食的政策,反而同宿敌大食携起手来共同对付原本忠实的藩国与盟国突骑施,并鼓动原来兼臣于唐朝与突骑施的葱岭东西诸藩国都起兵反对突骑施可汗苏禄。在这样多重势力的联合打击下,突骑施逐渐陨落,大食则乘势恢复了河外扩张,导致唐王朝在岭外地区的政治主权发生转移。
不久,大食呼罗珊总督色雅尔,乘乱控制了药杀水域的石国,兵锋直指唐安西大都护府的直辖领疆。而在此期间,大食突发政治危机,帝国不得不暂时放弃东扩政策。这为唐朝的乘势恢复创造了契机。唐朝派出和义公主和亲东拔汗那王,并册封了曹国、米国、康国等三国王,志在重新规图河中。但是,到了天宝四年(745年),皇甫惟明反攻吐蕃兵败,打乱了唐朝的整体战略布署,而大食得以乘虚,重新稳定了其河外统治,然而到天宝六年(747年),形势突变,大食政局大乱,黑衣大食一派即将取代白衣大食一派。唐相李林甫果断地利用这一形势,破格起用伐小勃律凯旋归来的安西将领高仙芝,任为安西节度使,委以主持西面反攻的全权。并令北庭节度使王正见予以全面配合。天宝八年(749年),阿蒲罗跋继任为大食哈里发,从而标志着阿拉伯阿拔斯王朝的创立。大食的国乱和改朝换代对于唐朝的反攻无疑是一个绝好的机遇。唐朝方面依据常理判断,大食军队已西征,呼罗珊防务必定虚弱,即使留有驻军,亦必皆偏师。因此,选择了位居药杀水域门户的石国作为反攻的第一突破口,以亲大食的石国王车鼻施特勤无藩臣礼为由,遣高仙芝统兵围其国城,俘其王而归,与此相配合,北庭节度使王正见也进攻碎叶,俘获了占据那里的黑姓突骑施可汗。
侥幸逃脱的石国王子遂向大食(阿拉伯帝国)的阿拔斯王朝(黑衣大食)求救。大食援军计划袭击唐朝西域四镇,高仙芝先发制人,主动进攻大食。高仙芝率领大唐联军长途奔袭,深入七百余里,最后在怛罗斯与大食军队遭遇。唐朝要在中亚树立霸权就必须击败阿拉伯,而阿拉伯要完全控制中亚则必须击败唐朝的挑战。
天宝十年四月(751年)高仙芝率军从安西出发,在翻过葱岭、越过沙漠、经过了三个月的长途跋涉之后,高仙芝在七月份到达了怛罗斯城(今哈萨克斯坦的江布尔城附近)下,阿拉伯人在接到高仙芝进攻的消息之后,驻巴士拉的东方总督艾布·穆斯林立即下达命令,部将塞义德·本·侯梅德带部下数千人的部队抢先驻守怛逻斯城中,加强防守,为大军集结赢得时间。唐军只好开始围攻怛罗斯城(今哈萨克斯坦的江布尔城附近)。艾布·穆斯林带着自己的1万人赶往撒马尔罕构筑工事准备大战,齐雅德和另一将领艾布达·乌德·哈里德·本·伊卜拉欣·祖赫利召集河中的驻屯军1万人迅速赶往怛罗斯城,高仙芝攻城五天不克,阿拉伯援军赶到,从背后袭击唐军,在外围警戒的葛逻禄部雇佣兵见事不妙突然逃跑,导致唐军阵脚顿时大乱。葛逻禄的背叛导致唐军腹背受敌,阿拉伯联军趁机出动重骑兵突击唐军阵营的中心,连日征战的唐军在内外夹击下再也支撑不住,终于溃败,高仙芝在夜色掩护下单骑逃脱。李嗣业、段秀实收拢散兵游勇向安西逃遁。在收拢残兵之后,高仙芝并不甘心,依然想进行一次反击,在李嗣业等的劝说之下终于放弃。最后高仙芝只得引残兵逃至安西。
此役唐军面对阿拉伯联军二十万,沉着应战,击毙杀死大食兵七万人以上,令阿拉伯联军损失惨重,两万人的安西精锐部队中,大约损失一万余人,其中阵亡和被俘各自近半,但仍有有数千余得以身还,阿拉伯忙于平乱,对保住中亚心满意足,也未能进一步扩张。
怛罗斯战役之后,接踵而至的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导致唐朝无力染指西域,并自此退出对中亚霸权的争夺。原本臣服于唐朝的中亚诸国转而臣服于阿拔斯王朝和吐蕃王朝。尽管阿拔斯王朝取得了怛罗斯战役的胜利,阿拔斯王朝也未有东进扩展领土的打算,阿拔斯王朝默许了葛罗禄在阿姆河与锡尔河流域附近的扩张。他们自立了一国家,并一直维持至九世纪末被后来建立黑汗王朝的入侵者消灭。
唐帝国和大食在中亚地区的争夺与碰撞也就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