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之所以能够成就他的旷世大业,就是因为在整个欧亚大陆上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即便是当时的波斯帝国也已经开始衰落,内部政治极为腐败。正如史学家韩儒林先生说的那样:在我国历史上北族有许多杰出的将领,匈奴的冒顿,突厥的土门、室点密兄弟,回鹘的怀纥仁可汗,都是一世之雄。可是何以他们都不能进入中原,成吉思汗及后人独能成功呢?看来不是成吉思汗比冒顿等人特别有才干或武力特别强大,而是当时北中国特别的衰朽,和以上诸人所面对的汉唐时代,形势大不相同。历史给了成吉思汗这样的机会,并且他也抓住了这个机会,所以历史成就了他的伟大,他也给历史创造了奇迹。
蒙古灭夏
夏是指中国历史上由党项人于1038年至1227年间在中国西部建立的一个封建政权。1038年,元昊称帝,国号大夏,建都兴庆府(今宁夏银川市),史称西夏。蒙古人称之为“唐兀惕”“河西”,由讹为“合申”,它北与蒙古克烈、乃蛮部接界。东、南与金朝为邻。在宋辽、宋金相继南北对峙的形势下,西夏维持着西北一隅的割据局面。其领土东靠黄河,西至玉门关,南临萧关,北达大漠,都城兴庆府内阻黄河,外有贺兰山为屏障。濒河诸州自古灌溉便利,唐来、汉源等大小渠道七十余条,可溉田九万余顷。河西走廊诸州也适于耕种,河套及河外阴山、河西凉州、黑水一带适宜畜牧,素有“凉州畜牧甲天下”的说法。因而虽然境土不大,尚可耕牧立国。西夏拥有兵士六七十万,加上襟山带河的有利地形,足以抗衡邻境大国,与宋辽金成鼎立之势。
由于境内党项、汉、回鹘、吐蕃、达怛等族人民的劳动,西夏经济得到相当发展。农业方面,各种农作物都适宜生长,畜牧业尤以盛产骆驼着名,羊马亦多;手工业主要有织毯、兵器、陶瓷、印刷等行业,骆驼毛织成的毡毯质地优良,马可·波罗曾夸之为世界最美、最好之毡,是西夏用于对外贸易的主要产品。党项贵族的汉化程度很高,其文化亦十分繁荣。但是,在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的同时,以党项贵族为首的统治集团日益腐化,互争奢侈,并崇尚佛教,到处兴建寺庙,靡费财物,加重对各族人民的剥削。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也十分激烈。所以从12世纪中期以后,西夏国势渐衰,蒙古的入侵更使内外矛盾加剧,而腐败现象有增无减,终于导致亡国。
西夏北境与克烈、乃蛮两部接界,早有交往。王罕的叔父古儿汗被也速该和王罕联军打败后,曾逃入西夏避难。后来王罕为乃蛮亦难赤所逼,跑到畏兀儿,又从畏兀儿经西夏返回漠北。1203年,成吉思汗消灭克烈部,王罕之子亦剌合·桑昆也逃到西夏,途经亦集乃城(今内蒙古额济纳旗黑城),一路以剽掠为生,被西夏人逐出,后来成吉思汗大举攻夏时,即以西夏曾纳仇人亦剌合作为借口。
成吉思汗经常和金国打交道,而且早在蒙古统一前,就有金国叛臣投奔到他的麾下,因此他对南边金、夏两国的情况有所了解。建国后,他马上就想进攻金国,但不敢轻举妄动。因为金国毕竟是中原上邦,而西夏在金国之西,北与蒙古接境,如果与金合力,或从西面出一偏师北进,就可以成为对蒙古的极大牵制。
成吉思汗为免除攻金时西夏可能构成的侧面威胁,采取先攻西夏,扫清外围的战略。
1205年三月,成吉思汗消灭乃蛮后,率军第一次侵入西夏,攻破边境城堡力吉里寨,毁其墙垒,由此进至经落思城,又攻破该城,并略取旁近诸地,掠其牲畜人口。四月,蒙古军带着大量战利品和无数骆驼、羊、马返回漠北。这只是一次抄掠性战争。西夏修复了破坏的诸城堡,庆幸蒙古人没有深入,大赦境内,将都城兴庆府改为中兴府。蒙古的这次抄掠,并未引起西夏统治集团对北方强敌的警惕,内部的派系争斗再次爆发。1206年,久专国政的镇夷郡王安全与罗太后合谋,废其堂兄桓宗纯佑,自立为帝,是为襄宗。
1207年秋,成吉思汗以西夏不肯纳贡称臣,第二次侵入西夏,攻破斡罗孩城,四出掳掠。西夏集右厢诸路军抵抗,蒙古军不敢深入,于次年春退回。
1209年秋,成吉思汗积极做侵金准备,为了防止来自侧后的威胁,必须先征服西夏。于是发兵第三次入侵西夏,从兀剌海西关口进入河西。夏襄宗安全以太子承桢为主帅,以大都督府令公高逸为副,率兵五万抵抗。蒙古击败西夏军,俘高逸,高逸不降被害。蒙古军进攻兀剌海城,守将出降,太傅西璧氏率兵巷战,力尽被俘。蒙古军长驱直入,进攻中兴府外围要冲克夷门。嵬名令公率西夏守军五万拒战,挫败蒙古军。双方相持两个月,待西夏守军斗志松懈,蒙古军设伏活捉嵬名令公,攻下克夷门,进围中兴府。中兴防守坚固,不能攻下,蒙古军遂引河水灌城,居民被淹死无数。后外堤决,蒙古军营反被倒淹,只得撤围。成吉思汗派使者入城谈判,迫使安全纳女请和,每年向蒙古纳贡。西夏经过这次打击,向金求援又遭到拒绝,遂转而又取臣服蒙古、向金国进攻的政策。成吉思汗战略的第一步目的达到了。他不但获得了大量战利品,取得经济上的补给,又可以利用西夏来夹攻金朝。
蒙古军退后不久,西夏统治集团内部又发生了争夺权位的政变。1211年,襄宗安全被废,其子承桢也不得立,宗室齐王遵顼被立为帝,是为夏神宗。
在蒙古南侵的形势下,西夏与金国的一些人认识到唇亡齿寒的道理,提出必须互相救援的意见。但两国统治者都鼠目寸光,乘人之危以谋己利,夏金关系不但没有改善,反而变得更加恶化。1209年西夏都城被蒙古包围时,遣使向金求援,金卫绍王竟说:“敌人相互攻击,是我们的福气。”不肯出兵。蒙古军撤退后,西夏立即派兵进攻金葭州(今陕西佳县),以为报复。1211年冬,刚即位的遵顼得知蒙古军在举河堡击败金军,直逼中都的消息,就派兵侵扰金泾、邠二州,并围攻平凉府。此后乘金国与蒙古交战之机多次深入金境,攻占州城,杀掠吏民,金朝也时时进行报复。
1216年,一支蒙古军经西夏国境进攻金国关、陕地区,西夏出兵配合蒙古,打下潼关。次年,蒙古征调西夏兵从其攻金,西夏军被金人打败,损失惨重。自降蒙以来,西夏虽借蒙古之势屡掠金国,但金人抗蒙不足,打西夏则绰绰有余,所以西夏获利并不多。而役属蒙古以后,蒙古的征发日多,使西夏疲于奔命,于是西夏朝内对这种政策产生了怀疑和不满,与蒙古的关系逐渐疏淡。
1217年,成吉思汗决定进兵西域,又命西夏出兵随征,被西夏拒绝,遂遣一支军队突入。此时西夏毫无边备,列城不能御,蒙古军再次包围中兴府,遵顼逃到西凉,遣人求降。成吉思汗决定暂时放下西夏,专事西征。所以不久蒙古军退走。
成吉思汗西征开始后,木华黎受命经略中原,专征金国,不时遣兵假道夏境,并征召西夏兵从征。遵顼又甘心充当蒙古帮凶,以为金国大势已去,可以乘机取利,因此连年攻掠金国城寨。但西夏兵战斗力薄弱,屡为金兵所败。自遵顼即位以来,奉行附蒙攻金政策,夏金战争使交战双方两败俱伤。由于蒙古军的抄掠、征发,特别是长期的对金用兵,西夏国内人民耕织无时,田野荒废,饥民四处逃亡,国家财用匮乏,连妇人女子都知道国势濒于危亡了。但统治集团依然歌舞升平,过着奢侈腐朽的生活,宫中的浮费,对勋臣贵戚的赏赐,仍未能加以节制。这时,有些人出来反对遵顼的政策。1223年,遵顼遣太子德任统兵攻金,德任认为金国兵势尚强,建议与金约和,固谏不从,遂请避太子位,想去当和尚,遵顼大怒,将他囚禁于灵州。御史中丞梁德懿上书切谏,痛除时弊,并提出同样的和金意见,也被罢职。同年,遵顼派遣十万步骑协助木华黎进攻金凤翔府,金兵坚守,西夏统兵官见不能取胜,士兵厌战,遂不告木华黎,率军退回。蒙古遣使问罪,遵顼畏惧,急让位于次子德旺,自称上皇。
夏献宗德旺即位后,改变其父的政策,决定与金约和。1224年春,夏、金达成协议,互为兄弟之国。德旺见成吉思汗统兵西征长期未回,以为有机可乘,竟然遣使去联络漠北诸部,共抗蒙古,但这些措施都为时已晚。
木华黎死后,其子孛鲁奉命继续统军经略中原汉地,孛鲁去西域朝见成吉思汗。成吉思汗密令他抓紧适当机会,征讨阴蓄异谋的西夏。1224年秋,孛鲁率大军攻破银川,消灭数万夏军,俘其大将塔海,掳掠牲口牛羊马驼数十万。
1225年,成吉思汗从西域返回蒙古。1226年,成吉思汗率军大举侵入西夏,兴兵的借口是西夏曾接纳仇人亦剌合·桑昆、不送质子和拒绝征调。发兵之前派遣一名使臣到西夏,责其不派兵随从蒙古西征且出言不逊之罪。这时正值西夏抗蒙派得势,驳回了成吉思汗的恐吓,宣布准备迎战。蒙古首先攻下黑水等城,驻兵肃州之北,四出抄掠。接着进兵攻取沙州、肃州、甘州,诸州军民进行了英勇抵抗。蒙古军攻下肃州城后,进行残酷屠杀,幸存者仅一百零六户。甘州守臣曲也怯律之子察罕,十多年前就投奔成吉思汗,被收为养子。此次随征,遣人劝其父献城投降。而副降等杀曲也怯律,并杀蒙古使者,城破,成吉思汗欲尽屠之。
由于察罕进言杀使投降之事与百姓无关,才免于屠城。蒙古军进攻西凉府,守将力屈投降,于是进至河曲,攻取应里等县。目睹国破家亡,夏献宗德旺忧惧而死。其侄南平王被立为皇帝。十一月,成吉思汗统率蒙古大军进攻灵州,遣嵬名令公率领十万军队来援。蒙古军渡河进击,消灭西夏军,杀死无数,尸体堆积如山。随后成吉思汗来到盐州川驻冬,蒙古军在驻营地附近大肆杀掠,居民有的打土洞、石洞避兵,得免于难者百无一二。
成吉思汗认为经过这次打击,西夏已不再有力量抵抗,因此只留一部分军队攻打中兴,并派察罕入城招降。1227年正月,成吉思汗率军南下,进入金境,攻陷临洮府和洮、河、西宁、德顺等州,另遣一军入宋境抢掠。四月,驻扎于六盘山。六月,继续向南进兵,至秦州清水县。七月,成吉思汗病死,终年六十六岁,葬于起辇谷。成吉思汗的墓地是由他自己生前选定的。有一次成吉思汗出去打猎,有个地方长着一棵孤树,他在树下立了马,在那里心情喜悦。他于是说道:“这个地方做我的墓地倒挺合适!在这里做上个记号吧!”举哀时,当时听他说过这话的人,重复了他所说的话。诸王遂按照他的命令选定了那个地方。据说在他下葬的那年,野地上长起了无数树木和青草。后来那里森林茂密,已无法通过,最初那棵树和他的埋葬地已经辨认不出了。甚至守护那个地方的老守林人,也找不到通到那里去的路了。临死前他吩咐:秘不发丧,以免被敌人获悉。
等到西夏国王和居民在指定时刻出城时,立即全部把他们消灭。
蒙古军包围中兴半年,中兴军民坚壁拒守,但因城中食尽,兵民皆病,被迫投降,蒙古诸将遵照成吉思汗遗命杀之。中兴居民也遭到杀掠,因察罕力谏,才停止了屠杀。至此立国一百八十九年的西夏灭亡。
名家回眸
西夏整个国家,自985年李继迁袭取银州叛宋自立以来,到1227年已有二百四十三年的历史。它的领土,在极盛之时,有二十二个州。它的政治制度与文物典章,大体上模仿唐宋。西夏的灭亡是历史的必然,但是正如文中说的那样,阿沙敢不的傲慢加速了西夏灭亡的命运,致使在历史上存在二百四十三年的西夏灭亡了。在《李东方讲史》中讲到:李元昊和另一个西夏的皇帝李乾顺太喜欢打仗了。李元昊的对手是不为已甚的宋仁宗,所以结果还是和。李乾顺的对手是宋神宗与不太懂事、受童贯摆布的宋徽宗,以致两个国力相互抵消。从此西夏一蹶不振,最终被成吉思汗消灭。
蒙军东征高丽国
1206年,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各部,建立起强大的蒙古汗国。
此后,成吉思汗及其继承者所发动的连年征战,震撼了中世纪的欧亚大陆和阿拉伯世界。
蒙古对高丽发动侵略战争,与蒙古对辽东地区的战略是密切相关的。
辽东地区是女真的发源地,也是金王朝与高丽国通好的门户,大批契丹降民亦世居于此。当蒙古南下伐金并东袭辽东之际,金王朝加强了对辽东地区的控制。金王朝在极力阻止蒙古军队东进的同时,特别加强了对契丹部众的提防,采取了“辽民一户以二女真户夹居防之”等措施,防止契丹部众的反叛。然而适得其反,1212年,仕金为北边千户的契丹人耶律留哥起兵叛金,聚众十余万,营帐百里,威震辽东,等到蒙古军队到达辽东,耶律留哥遂率众归降了成吉思汗。
耶律留哥叛金并归附蒙古,这对金王朝是一个沉重的打击。金朝政府屡派重兵前往剿灭,以解除心腹之患。但是,金朝军队却屡遭惨败,而且反叛者更多。
1214年,金朝政府又命辽东宣抚蒲鲜万奴率重兵复攻耶律留哥,但仍未奏效。蒲鲜万奴恐金主责罪,且看金朝大势已去,于是据地自雄,建东真国与金王朝分庭抗礼。因此,金王朝对辽东地区的统治便大为削弱,而对蒙古统治者来说,辽东之地已是囊中之物,唾手可得。
1216年,耶律留哥部发生兵变。金山乞奴等人趁耶律留哥往赴蒙古纳贡拜谒之际,率众自立辽国,杀死了成吉思汗派去征发质子的三百蒙古人。这一事变,迫使成吉思汗发兵辽东,助耶律留哥讨伐契丹叛众。金山乞奴等契丹叛众,由于受到耶律留哥和蒙古军队的攻击,不断向东败退。在与金朝军队战于开州馆时,金山曾派人告高丽北界兵马使,要求高丽以粮草助之,并以加兵相威胁,然而未得到高丽方面的理睬。
金山所率契丹叛众,在蒙古与金朝军队的夹击下,由于得不到高丽的资助,已无法在辽东割据,遂率众渡过鸭绿江侵入高丽。此后,契丹兵连续攻占高丽边城数座,并于1217年攻占了高丽重镇江东城。当时,高丽朝廷的实权把持在崔忠献一门,精兵强将多为崔氏权臣私家所拥有,官兵羸弱不可用。在这种情况下,高丽方面对于背水一战的契丹军队,当然是难以抗御的。契丹兵侵入高丽后,辽东女真的另一支叛金军队黄旗子军亦侵入高丽,这使高丽边境地区的形势更加恶化。其后,女真黄旗子军虽被高丽智取失败,但占据江东等城的契丹军队却使高丽一筹莫展,成为边患。
鉴于辽东形势的骤变,成吉思汗决定彻底平定辽东。在收降蒲鲜万奴的东真国后,1218年,成吉思汗派遣元帅哈真和扎剌率蒙古兵一万,督统蒲鲜万奴所遣东真兵二万侵入高丽,讨伐盘踞在江东城的契丹叛众。同时请高丽发兵合围江城,并传达成吉思汗口谕:“破贼之后约为兄弟。”蒙古出兵侵入高丽,一方面是为了剿灭契丹金山部众,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取代金朝对高丽的控制。
蒙古加兵高丽的行动,在高丽朝野引起了惊慌,很多臣僚都认为来者不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