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王阳明:人生即修行
2845900000012

第12章 心外什么都没有(3)

王阳明心学的力量如果仅仅停留在让自己如何不动心而解决问题上,那就是王阳明心学了,它还有第二种力量:让别人动心!

(第三节):让别人动心

【勿论管用不管用,且说他怀疑不怀疑。一怀疑,就成了——王阳明】

人类千百年的发展史,其实就是心斗的历史。大家互玩心机和自娱自乐,随时调整自己的身心状态趋向于稳定和完美。解决一件事或者是一个人当然首先要自己不动心,但最巧的取胜之道是让对方动心。只有对方动心,你才能知道对方在想什么,然后调整自己的心来适应或者是排斥对方的心,人这种社会动物才能充分融入社会关系中。这就是王阳明心学最强大的力量,也是身心灵修行中绝不能缺少的修行法则之一。因为,不能融入社会关系的人注定是身心伤残人士。

如何让别人动心?平定江西南昌的宁王朱宸濠的叛乱是王阳明人生中的一大手笔,也是让别人动心的心学力量的展示。

朱元璋建国后封他的儿子们为王爷时,王号是根据封地来命名的。比如到太原的王爷朱枫被称为晋王,在北京当王爷的朱棣被称为燕王。按这一成规,朱宸濠在江西南昌应该被称为“赣王”而不是称“宁王”——这里包含了一个背信弃义的故事。朱棣发动靖难之战时,在大宁的王爷宁王朱权曾助他一臂之力,朱棣便承诺将来与朱权共享荣华富贵。可朱棣称帝后,却把朱权轰到江西南昌去当王爷,明朝时的南昌可是穷山恶水之地。朱权不敢抱怨,提心吊胆地到南昌当他的王爷,但王爵称号保留,仍称他为宁王。朱宸濠是第四代宁王,有野史说他是江湖野种,血统不纯。的确,朱宸濠和朱家的那群纨绔子弟相比确有不同之处。

朱宸濠雄心万丈,自头上顶起宁王的高帽子后就想发动一场革命,并使之成功。特别是皇帝朱厚照烂泥扶不上墙后,朱宸濠的革命信念更加坚定。有需求就有供应,朱宸濠身边很快聚拢了一批高级人才,有专业人士声称,通过自己多日观天,发现南昌城东南方有天子气,蒸蒸日上。朱宸濠心动不已,创办军械工厂,积蓄粮食,为革命做充足的准备。

朱宸濠明目张胆的举动引来了中央政府的警惕,朱厚照下令,撤销他那一万五千人的卫队,并且要他到北京述职。朱宸濠提前进京,找到通过多年来贿赂而结交的宦官,宦官告诉他,你在南昌城强拉壮丁、大造兵器的声音震天动地,连鞑靼人都听到了,皇上虽然贪玩,可对这种事却很用心。有高人指点朱宸濠,宦官之王刘瑾可以解决此事。朱宸濠与刘瑾见面,刘瑾言谈举止间流露出来的贪欲给朱宸濠留下了深刻印象。南昌的金钱如瀑布一样流进刘瑾的口袋,朱宸濠奇迹般地恢复了卫队。但天有不测风云,刘瑾突然垮台,压抑多年的群臣痛打落水狗,跟刘瑾有关的一切人都成为他们的攻击对象。朱宸濠的卫队就在一心扩大战果的那些大臣手中再次被取消。

朱宸濠动了心,气冲霄汉。身为千金之躯的王爷,朱宸濠从前显然不符合励志人物的标准。但现在符合了,他对幕僚们指出人生心灵体验:人的一生其实就是碰钉子的过程,有的人碰一次两次就总结了经验,从此后不碰了。有的即使碰得头破血流还使劲向上撞。前者是智者,后者是蠢货。朱宸濠信心十足地总结说:我属于前者,我是智者。

智者朱宸濠的心智半生不熟,不过他还是想通一个心灵法则:如果你改变不了事情,就改变态度。皇帝小儿不让我有卫队,这件事是不可改变的。但我可以改变对军队这件事的态度,我有军队难道必须要让皇帝小儿知道?

朱明家族在各地的王爷都是富得流油,朱宸濠一声令下,金钱如雪花一样飞散,他的士兵数量就如原子裂变一样激增。

成功人士绝不是孤胆英雄,从不单打独斗,身边必须要有谋士为其出谋划策。朱宸濠很荣幸地得到了看起来很聪明的两个谋士。第一位叫刘养正。此人是江西吉安人,中过举子,会试落马,回到家乡,高不成低不就,儒释道样样通,样样松。突然有一天,有人告诉他宁王朱宸濠有颗跳动的火热的心,他抱着《周易》冲进了朱宸濠的家说,我善观天象,很长一段时间,都见“帝星”现于楚越之分。浙江之西,湖光之东,您说这个地方该是哪里呢,这中间就是江西啊。朱宸濠说,留下吧,人才!另外一位谋士叫李士实,也是江西人,退休前可是国家一级公务员(司法部副部长)。朱宸濠闻听此人博学多才,就派人把人家硬请来。李士实当时年纪一大把,对朱宸濠的金钱诱惑不能抵御,所以死心塌地地为朱宸濠做起事来。

李士实后来倾听了朱宸濠的革命大志,认为这事应讲究技巧,不到万不得已不能来硬的。他出了个馊主意:朱厚照那小子身心不健全,没有儿子,不如您把您儿子拿出来贡献给皇上成为太子,您以后不就是太上皇了吗,皇帝算什么,你是皇帝他爹。

朱宸濠对虚名不感兴趣,他要的是真真切切的权力。朱王爷从未怀疑过,从心智成熟的角度来讲,他比朱厚照要高出一大截。但有一点他不如朱厚照,法理上,朱厚照有军队,他只是个光杆司令。

必须要恢复王府卫队,虽然只有一万五千人,但明着做事和偷偷摸摸的做事,无论心理上还是行为上,成果不可同日而语。

朱宸濠故技重施,采用“曲线救国”策略,他找到了国防部部长(兵部尚书)陆完。陆完曾经在江西做过官,跟朱宸濠的关系不错。再加上贿赂产生的神奇效果,陆完对朱宸濠恢复卫队的请求肝脑涂地,并指点朱宸濠再次使用贿赂的法宝痛击朱厚照身边的那些宦官。很快,尘埃落定,朱宸濠的卫队再次被恢复。

国家最完美的结交战略是远交近攻,但革命者起步时的完美战略恰好相反,朱宸濠想要发动革命,刻不容缓的是团结江西的政府官员,稳定后院,才有前方。大多数政府官员在威逼利诱下,都对朱宸濠的革命准备工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有江西巡抚孙燧,让朱宸濠彻夜不眠,心灵受到强大挑战。

孙燧就是那位在王阳明乡试的考场上被神仙说出来的三个名字之一。孙燧和王阳明是货真价实的老乡(浙江余姚人),他到江西担任巡抚时,朱宸濠搞得正凶。有证据表明,孙燧的前任至少有两人是被朱宸濠干掉的。所以,孙燧上任前把妻儿送回余姚,只带了两个家仆赴任。

一到南昌,孙燧受到朱宸濠的亲切会见,接风宴上,朱宸濠暗示孙巡抚,为政府工作就是为朱家工作,我们表面上是国企,但其实是家族企业,你给谁干都一样!孙燧不知不觉地使用起了王阳明“不动心”力量,回答:我的任命状可是皇帝签的,而不是你朱王爷。朱宸濠被这一绵里藏针的力量扎得心痛不已,怒火中烧。但他暂时还不能奈何孙燧,只是心中已种下复仇的种子。在江西巡抚任上,孙燧发现朱宸濠革命的准备已路人皆知。所以那段时间,孙燧唯一的工作就是给中央政府写信,报告朱宸濠的反迹事宜,可这些信因为朱宸濠的监视根本就没有出江西。

孙燧暗的不成,就来明的。他以防御强盗为名开始加固城池防御,同时向中央请求派重兵防守九江,兼管南康、宁州等地。朱宸濠给他送去四样东西:枣、梨、姜、芥,暗示孙燧“早离疆界”。孙燧哈哈大笑,让人又送还了朱宸濠。朱宸濠的心灵再次受到冲击,如果不是那两位谋士让他忍辱负重,他早就拿着砍刀去跟孙燧决斗了。

孙燧的力量绝不足以让朱宸濠停止革命的脚步,他精神抖擞,发挥最大的主观能动性,先是请求中央政府批准他的卫队管辖当地监军和他所在地区守卫部队最高指挥官的权力的印信。也就是说,宁王应该是江西军区的一把手,并且在正常时期和非常时期都有调动江西境内所有军队的权力。这个请求被朱厚照同意后,朱宸濠又提出了一个看似很敬业的要求:准许他审询并惩处他管辖范围内的皇族。朱厚照在身边朱宸濠那些卧底宦官的指点下,再次同意这一要求。

朱宸濠昂首独步,不可一世。在江西有时候会让人称他为君主,把自己的卫队叫做皇帝侍从,把他的命令称为皇帝的敕令。最大胆的一次,他试图让这个地区的官员们穿戴正式朝服随侍他。有官员气得死去活来,对他说,这是造反。朱宸濠这才作罢,可这些事,居然没有受到北京方面的任何指责。有的政府官员不合作,朱宸濠便对其痛下杀手。江西的一位司法官员因上报宁王谋反,朱宸濠请他吃饭,差点毒死他。后来,又把他捉了起来,对他进行了残忍的拷打。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江西官员要么和朱王爷合作,要么只能生闷气。1517年秋天,朱宸濠出于“知己知彼”的格言警示,派了无数间谍到北京,命令他们随时向他报告那里的情况,同时还设立了一个驿站系统给他传递消息。

江西人人都知道朱宸濠要革命,但人人都知道无法阻止。只有当时在江西南部剿匪的王阳明认为,可以使用心学的力量让朱宸濠知难而退。

巧得很,朱宸濠也想用真心来感化王阳明。担当此重任的是刘养正和李士实。双方一见面,喝茶谈天气,两个“半瓶子醋”就驰入主题,刘养正最先发话,采用的是投石问路:“在江西,谁不知道我们宁王是个尊师重道的主儿,是商汤、周武恢弘气度集大成者。而您也以恢复圣学真谛为己任,我王一听到你在江西,真是迫不及待啊,所以,让我们来见您。两件事:一,表达我王的诚意;二,想跟您学习。”王阳明承认,朱宸濠文学修养不低,那位当初在考场中作弊的唐伯虎,曾把朱宸濠称为皇家子弟中的文学巨匠,可后来唐伯虎发现这王爷想做掉脑袋的事,就装疯卖傻,跑掉了。

这招投石问路被王阳明轻轻地化解:“我的学生里混得最好的也不过是地方长官,宁王若是要做我的学生,我哪里有此福分。”然后装傻充愣地反击:“我听你这么一说,恕我斗胆猜测,难道宁王要舍弃王爵做我的学生?”

刘养正被噎住,急忙喝茶,心跳加速。他不能不大动心,因为在他的计划中,王阳明不该在谈话才开始就反击得如此厉害,他还准备了很多循序渐进的策略。可这些话语策略现在被王阳明的一句话扼杀在娘胎里了。他只能抛出最后的“石头”:“宁王舍弃爵位不打紧,只是当今天子总爱出巡,国事荒废,这样下去,可如何是好!”

王阳明怦然心动,当然也是意料之中,他微微一笑,因为刘养正肯定还有话说。倾听是一门交际艺术,更是让别人动心,找到别人缺陷的技巧。

刘养正真的有话说:“世上难道就没有汤武(商汤、周武王)吗?”——商汤和周武王都是革命成功的前辈。

王阳明使用“挪移心法”:“即使有汤武,也需要有伊吕(伊尹、吕尚)来辅佐。”

李士实动心,怒心。怒的原因是,王阳明认为他俩绑在一起都不如一个伊尹或者吕尚,遂脱口而出:“有汤武就有伊吕!”这是人类历史上最着名的一个博弈: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它的确符合王阳明心学的法则:只有心动了,才有事。只要动了汤武的心,就必有伊吕辅佐这件事。

王阳明承认,但他再次挪移:“但有伊吕,就会有伯夷叔齐。”伯夷叔齐是坚定的卫道士。

刘养正找到绝妙的反击语:“伯夷叔齐都饿死了。”

王阳明再挪移:“心还在!”

二人第二天就灰溜溜地离开了王阳明的剿匪司令部,王阳明似乎动了心:派了他的弟子冀元亨到宁王府,声称是给宁王授课。

刘养正在嘴巴上输给了王阳明,总想在别的地方赢回来以慰籍自己。他对朱宸濠说,王阳明只是蚊子,嘴巴硬。如果他真不想跟咱们混,他为什么要派个“老师”来?他这是给自己留后路呢。一旦咱们造反成功,他到时候会说,我可为你派过指导员啊;如果不成功,他一甩手把他的弟子一扔,这年头,为了套狼,连孩子都舍得,何况一个弟子。

李士实和他的看法截然想法:很明显,冀元亨是王阳明安插来的坐探。

二人起了争执,朱宸濠内心强大,智者无忧,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看看再说。

冀元亨是对王阳明顶礼膜拜的众多弟子中的佼佼者。有一件事可以证明。当初参加乡试,考官出的题目是:格物致知。很显然,这是朱熹那老头的提法,如果想要答对,就必须按照朱熹的说法去写。但冀元亨很另类,绝对按照王阳明的观点做了答卷。判卷老师可能也特别喜欢王阳明,居然把冀元亨录取了。

南昌之行前,王阳明告诉他,宁王谋反这事,谁都知道;可他现在欲反未反,这就很难办。你去后,尽量用心学的力量感化他,这叫降龙伏虎;如果他王八吃秤砣,那你给我送情报,这叫隔墙有耳。

冀元亨到南昌城后发现宁王是真的要造反。南昌城里到处都是征兵处,还有一些拿枪拿剑的不像好人的人在大街上四处闲逛,南昌城已经成了山寨,而冀元亨却看不到地方官在哪里。

跟朱宸濠见面后,冀元亨嬉皮笑脸,朱宸濠也不是个正襟危坐的王爷,所以倒很喜欢冀元亨。很快,他就不喜欢了。第一件事是冀元亨太没正事,要么是在喝酒,要么是在准备喝酒。朱宸濠是个进取心很强的人,他最受不了别人没有理想。有一天,他把冀元亨堵在正准备去喝酒的路上,要他给自己讲课。冀元亨收起笑脸,一副严肃到极致的样子,见朱宸濠手里拿着一本张载的《西铭》,这是一本理学着作。他立即来了灵感,对朱宸濠说,理学最基本的就是“君臣”,“君”就是“君”,“臣”就是“臣”,“臣”永远都成不了“君”。

朱宸濠反问,“君”能成“臣”吗?

冀元亨不知道这是朱宸濠设下的陷阱,侃侃而谈:“为君者如果不好好工作,到时候连命都保不住,哪里可以成臣。”朱宸濠拍手:“当今圣上就不好好工作,四处游玩。”冀元亨知道掉进沟里了,动了心:“那为臣的也不能有谋逆之举!”朱宸濠给了致命一击:“我大明成祖皇帝(朱棣)的江山是怎么来的?”冀元亨被气得直发抖,他有点手足无措,但幸好,跟随王阳明多年,沾染一点心学的力量。他静下心来,整理思路,从朱棣身上开挖,他说,朱棣是靠了天时地利和幸运,而您呢,一没有“时”运,二没有“势”可以借。

很明显,这种抽象的分析不能让朱宸濠悚然惊惧,反而让他认定对手已黔驴技穷,于是,他吹着口哨走了。很快,他便让冀元亨哪来回哪去。

朱宸濠的革命已经从身心上准备成熟,只等良辰吉日。

1519年阴历六月十四日,朱宸濠在扣留了所有的江西官员后,宣布革命。王阳明侥幸未被朱宸濠扣住,因为在朱宸濠以本年六月十三日过寿为名扣留江西所有官员时,王阳明奉中央命令到福建剿匪。这是他本人和朱明王朝的幸运,却是朱宸濠的厄运。

朱宸濠的军事方略是攻打南京。为了确保通往长江的道路,他的先锋部队在宣布革命当天就从南昌出发去攻击九江。三天后,九江陷落。

就在朱宸濠的先头军队出发的第二天,还没有走出江西的王阳明得知了朱宸濠谋反的事情,他急忙掉头,星夜兼程赶到了吉安府。此时,朱宸濠已经开始围攻安庆,安庆陷落,南京没有重兵防御,指日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