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要做好学生德育工作,必须全面深入了解、研究学生,争取社会有关方面和学生家长的配合,共同对学生进行教育。班主任特别要精心组织,培养健全的班集体,并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结合起来,力争使班主任德育工作真正达到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寓德育于活动之中,寓德育于学生自我教育之中,寓德育于管理之中。
德育历来是“五育”之首,德育工作在学校工作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分量。班主任是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工作的教师,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校办学思想的贯彻者,是联系班级任课教师和学生团队组织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长和社会的桥梁。所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职责和任务。
班主任要做好学生德育工作,必须全面深入了解、研究学生,争取社会有关方面和学生家长的配合,共同对学生进行教育。班主任特别要精心组织,培养健全的班集体,并通过集体对学生进行教育,班主任要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结合起来,要不断学习实践,力争使班主任德育工作真正达到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寓德育于活动之中,寓德育于教师榜样之中,寓德育于学生学生自我教育之中,寓德育于管理之中。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狭义的德育指的是道德品质教育,广义的德育则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品德教育等。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物质财富日趋丰富,但人们的道德水准并不一定同步发展,有时甚至出现相悖的现象。
目前,在不断推进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中,德育面临着许多正待解决的问题。长期以来,我们的德育施教方式和内容滞后于社会发展的步伐。我国的经济体制和生产方式都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产业结构的调整,现代企业制度已开始建立,德育应顺应时代的需求,适应现代青少年发展的特点,要有新的发展与突破。虽然,从总体上来看,当前的中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国家意识和爱国热情、能遵纪守法和热心公益,在人生价值取向等方面呈现努力学习、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一面,但目前中学生的整体素质也呈现出明显的缺陷,特别突出的表现在承担责任、关心他人、自我管理、实践能力、承受挫折等意志品格等方面有明显的缺失。因此,学生德育教育应从学生实际出发,使我们的学校德育更富有实效。
1.注重德育的实效性。德育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管理模式多种多样,但追求的目标都是力争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良好的行为规范、社会责任感与社会道德感,使个性得到和谐的发展。德育教育管理必须注重实效性,要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留下深刻印象,并持续影响其一生,引领和规范其行为。这就要求我们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思想,注重和发挥学生在其自身发展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制订符合学生发展的德育工作目标,优化德育形式,使德育教育方法更具个性化、综合化和有效化;德育的内容应从“大家”走向“小事”,从远离生活到贴近学生,“从小事着手”,“从我做起”;德育教育活动要抓住学生的“生长点”,精心设计和实施主题活动,重视学生的共同管理与自我教育管理,使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
2.强调德育的全方位观念。学校强调每位员工都要参与德育管理,并能自觉地落实在行动上,学校制定《德育工作规划》、《教师行为规范》、《教师岗位职责》。实行“校级(行政值日)—年级(值日教师)—班级(值日班长)的三级日管理机制和校长—副校长—政教主任—年级组长—教师—学生”的德育管理体系,逐级处理学生问题;学校发挥每位教职工的作用,无论在教室、操场、图书馆、微机房、音乐室或美术室,只要有学生活动,必须有教师负责管理,包括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落实有效的常规措施;此外,我们还应注重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德育,通过启发、讨论、探究等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设置必要的空间,让学生多思、多想和多问,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使教育真正进入学生的成长过程。
3.设置合理的德育课程。加强各门学科的德育功能的开发,使其自然地恰到好处地利用自身的因素,发挥德育的辐射功能,如发挥中学思想政治课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举足轻重的作用,发挥地理和历史学科的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等教育资源优势,同时学校德育还应切入学校的教育过程和课程设计,根据学校实际、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品质养成和素质发展不同,设置相关的德育课程,如行为规范教育、青春期教育、心理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禁毒教育、卫生健康教育、人际交往和性教育等众多德育范畴的内容的教育,把德育教育作为学生的一种能力来培养,在实践中提炼,形成特色、开发校本课程。
4.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学校应充分重视为学生成长创造一个和谐的、平等的、有利于发展的、具有民主氛围的人文环境,充分尊重学生,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健康发展;应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发挥校园文化的激励和引导作用,学校应强化自我历史的宣传,塑造学校的精神,让每一堵墙壁都说话,每一座人文景观都成为德育的阵地。对学生进行正面的学校文化的熏陶,陶冶学生的情操;学校应大力支持学生组建社团,如文学社、记者团、棋类沙龙、球类俱乐部等,开展有意义的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进行自我教育、处理人际关系、调节和控制自身的行为和习惯,同时丰富学生课余生活,这有利于活跃校园气氛,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心理品质。
5.重视社会和家长的有效参与。新形势下,德育工作必须纳入社会大体系,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使德育走向社会化已得到广泛认同。学校应重视社会和家长的有效参与,通过成立学校社区教育委员会、家长委员会等,建立正常的例会制度和职责,对学校的发展、政策、措施等提出建议,参与对学校教育和教师的评价,宣传学校的办学思想、目标和特色,协调学校和家长的关系,协助学校开展各项工作,监督保障学校依法治校措施的落实,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等参与学校教育管理;学校充分利用和发挥社会资源和力量,通过建立校外教育基地和社会实践基地,与社区精神文明共建等,开展护绿、助残、国防教育和社会服务等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全社会都要重视、关心和支持学校德育工作,只有社会、家庭和学校协同作战,以各种形式拓宽德育渠道,才能形成德育工作的合力,为学校德育营造一个良好德育大环境,形成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
多年的教育实践证明,激发学生良好的心理动机,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热情,离不开行之有效的情感激励。现在的学生思想活跃,情感丰富,知识面广,班主任在开展教育工作时,应体现以关心、理解、尊重和信任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情感因素,并以此激发学生的责任意识,努力学习,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奋斗。为此,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要全面关心学生,体现主观能动、结合实施的原则;充分理解学生,体现拓宽渠道、双向沟通的原则;充分尊重学生,体现因人制宜、有疏有教的原则;充分信任学生,体现情理相济、造就提高原则。关心、理解、尊重和信任是增强师生之间情感的纽带,沟通师生间心灵的桥梁,班主任与学生之间永携关心、理解、尊重和信任之手,就能营造和谐的教育环境。
引导学生学会做人,这是德育的核心,也是现代学校教育的灵魂。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我们要通过德育的创新,不断提高德育管理的实效性,更好地发挥学校德育功能,开创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以上我们主要对德育工作方法做了理论上的概述,下面我们则精心筛选了许多生动有效、形式多样的德育工作具体策略,希望能对班主任的工作提供一定的帮助。
引“诺贝尔”法
德育工作一定要密切联系当今时代,努力使之富有时代感和新鲜感。
《人民政协报》曾刊登了题为《中国,向诺贝尔挺进》的文章,引起了一位班主任的特别注意,他立即介绍给自己的学生,以期也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他认为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个教师,有责任把那篇文章介绍给学生,因为他们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未来,是中华民族未来腾飞的希望。同学们凝神静听班主任的演讲,“中华民族应该打破诺贝尔奖为零的记录。1900年成立了‘诺贝尔奖基金会’,1901年12月10日首次颁奖。最初设有物理奖、化学奖、生理或医学奖、文学奖与和平卫士奖共五项大奖,1968年又设立了经济学奖。瑞典皇家科学院负责物理、化学、经济学奖项的评定工作,斯德哥尔摩的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诺贝尔大会负责生理或医学奖项的评定工作,瑞典文学院负责文学奖的评定工作,而和平卫士奖的评定工作则由挪威诺贝尔委员会负责。从1901年到1998年,共有四百五十余位世界各国科学家获得诺贝尔科学奖,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曾经发明了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印刷术的文明古国,竟然至今与之无缘,这岂不是我们炎黄子孙的耻辱吗?”这时甲同学举手提出疑问:“李政道、杨振宁是诺贝尔奖得主,他们不都是华人吗?”班主任解释说:“确实有6位华人先后获得诺贝尔奖:李政道、杨振宁同在1957年获奖,丁肇中于1976年获奖,李远哲于1986年获奖,朱棣文于1997年获奖,崔琦于1998年获奖。但是这6人都是移居海外的华人,都属于美国公民,不能记在中国的功劳簿上。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大陆的科学家至今与这项世界性科技大奖无缘。同学们,就此事请你们谈一谈自己的认识和感受。”
副班长首先发言:“据我所知,日本获得了5个诺贝尔奖,德国获得了61个诺贝尔奖,英国获得了66个诺贝尔奖,而美国竟然获得了175个诺贝尔奖,美国是当今科技大国。纵观历史,中华民族曾是世界上最富有创新精神和创造成就的民族之一。在科学技术方面,中华民族曾长期为世界之首:从宋元到明初,在世界重大科技成就中,由中国人创造的约占58%,1750年中国制造业产量占世界制造业产量的32.8%,直至1830年中国仍占29.8%,仍为世界之首。今天,在我们这一代,中华民族应该重新焕发青春!”乙同学说:“有资料介绍,一个国家,建国后一般不超过50年就会产生至少一个诺贝尔奖得主。前苏联1917年建国,1956年获得第一个诺贝尔奖,用了39年;原捷克斯洛伐克用了41年,波兰用了46年,巴基斯坦用了29年,印度用了30年……我国建国已经50年了,还未获得一个诺贝尔奖。这不是中华民族的耻辱又是什么?”丙同学站起来发表自己的看法:“我看诺贝尔奖距中国已经不远,我们现在加快了科学创新的步伐,其重要证明之一就是中国科学院大力实施知识创新工程。中国科学院在国家科学创新体系中的定位是:努力攀登世界科学高峰,培养造就并向社会不断输送高级科技创新人才,不断创造和辐射高新技术,并衍生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技术产业。这就是我们的希望。”
最后,班主任又讲道:“至今,中国科学院共从国外直接招聘了200余名学有所成的优秀青年科技骨干,从国内其他单位招聘了100余名青年科技带头人,目前在站博士后人员已接近1000名。为中华民族赢得第一个诺贝尔奖的可能就是在座的某一位。为了这一天的早日到来,让我们用辛勤的汗水写出惊天地泣鬼神的雄浑诗篇吧!”教室里激荡着催人奋发向上的激流。
爱国主义教育为世界各国教育的主题之一,班主任应在德育工作中有意识地与诺贝尔奖等重要材料有机结合。利用从诺贝尔奖的历史到诺贝尔奖颁奖情况这些具体而翔实的材料,激发青年学生为我中华民族重展科技大国雄姿、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发奋学习。这样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坚实的,它与当今时代脉搏相吻合,这样的爱国主义教育也是新鲜的。坚实而又新鲜的德育,一定会有无穷的生命力。我们在德育工作实际中,一定要密切联系当今时代,努力使之富有时代感和新鲜感。
促生尊师法
一个主题班会,可以创造师生心灵交流的机会。尊师爱生会在师生心间扎下深深的根,也将成功地写出尊师爱生、欢洽融和的诗篇。
经过长期实践,班主任认识到孤掌难鸣,要带好一个班只靠班主任单枪匹马是不可能的,一定要团结科任老师,大家形成一股合力,拧成一股绳,群策群力,这是创建优秀班集体的重要条件。而目前的独生子女普遍带有“小皇帝”习气,是备受家长宠爱的一代。这些孩子的尊师观念自然也就有所淡化。那么怎样促进学生尊重老师呢?班主任为此设计一个旨在调动全班同学尊重师长情感的班会就很有必要。
经过精心筹备,班会由两位学生主持,应邀出席的科任老师坐在第一排。黑板上写着“老师,我们爱您”六个大字。班会开始,主持人代表全班发表讲话:“同学们,冬去春来,转眼间,我们在这个温暖的大集体里已经生活了五百个日日夜夜。当你满心欢喜手捧奖状时,当你信心百倍在学习征途上又跨上一层新台阶时……”王同学接着深情地说:“你,我,你们,我们,大家应该想到,是老师把我们引进知识的殿堂,是他们的辛勤劳动使我们健康成长。老师,如果没有你们的打磨雕琢,我们即使是一块宝石,也不会发出耀眼的光。”这时,全体同学起立,学生代表为一位位老师献上一束束康乃馨。在热烈掌声中,全班同学齐声高喊:“老师,我们爱您!祝您身体健康,永远年轻!”科任老师眼含热泪,相继发言,鼓励同学全面发展茁壮成长,祝愿班级蒸蒸日上再攀高峰。在座同学仔细地聆听,认真地思考。随后,主持人又请各科课代表上台向各科老师献词。在尊师爱师的浓郁气氛中,灿烂的笑又飞上科任老师的脸颊。
班主任可以充分利用主题班会的形式,创造师生心灵交流的机会,重在与学生交流和诱导学生倾吐心声,以形成尊师爱生、欢洽融和的氛围。
以旧促新法
身为班主任,应该时时抓住契机有意识地在教学中“传道”,进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思想教育,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比如学习完某篇课文后,班主任按教学计划要求学生背诵,并进一步强调要默写,突出强调不仅做到一字不错、一个标点不差,而且要做到书写漂亮、文面整洁——目的是培养青少年一丝不苟的学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