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成功班主任案头必备-班主任的故事育人策略
28498700000002

第2章 学习与习惯(2)

有人问一位智者:“请问,怎样才能成功呢?”智者笑笑,递给他一颗花生:“用力捏捏它。”

那人用力一捏,花生壳碎了,只留下花生仁。

“再搓搓它。”智者说。

那人又照着做了,红色的种皮被搓掉了,只留下白白的果实。

“再用手捏它。”智者说。

那人用力捏着,却怎么也没法把它毁坏。

“再用手搓搓它。”智者说。

当然,什么也搓不下来。

“虽然屡遭挫折,却有一颗坚强的百折不挠的心,这就是成功的秘密。”智者说。

故事3.学历和实力

台湾有一个著名的企业家陈茂榜,他的讲演经常折服所有的听众。尤其是他记数字的本事超人一等,举凡中国和世界各国的面积、人口、国民所得贸易额等,他都如数家珍。

事实上,陈茂榜的学历只有小学毕业,但他却荣获了美国圣诺望大学颁发的名誉商学博士学位。

一个只有小学文化学历的人,能够荣获名誉博士学位,主要凭借他的实力,这个实力就是一辈子坚持每天晚上不间断的自修。

陈茂榜15岁辍学到一家书店当店员,他每天从早到晚工作12个小时。但是下班以后,读书就成了他的享受,书店变成了他的书房,或坐或卧,任他遨游。

日子一久,他养成了每晚至少读两小时书的习惯。他在书店工作了8年,也读了8年书。陈茂榜说:“学历固然有用的,但更有用的是真才实学。”

记住这样一句话:一个人的命运,决定于晚上8点到10点之间;知识经济年代能否占有比他人富裕的智力资本,关键也在于个人素质的自我提升。

当学生学习退步时

学生学习退步,表面上看是学习成绩不稳定,其实很可能与学习方法不当有关。

最常见的学习方法不当的表现有:

1.学习无计划。有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毫无计划,整天忙于被动应付作业和考试,缺乏主动的安排。因此,看什么、做什么、学什么都心中无数。他们总是考虑“老师要我做什么”而不是“我要做什么”。

2.不会科学利用时间。有的学生虽然经常加班加点,但忙不到点子上,实际效果不佳;有的学生不善于挤时间;还有的学生平时松松垮垮,临到考试手忙脚乱。

3.不求甚解,死记硬背。这种形式的学习常使记忆内容相互混淆,且不能长久记忆。

4.不能形成知识结构。如果没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再多的知识也只能成为一盘散沙,无法发挥出它们应有的功效。有的学生单元测验成绩很好,可一到综合考试就不行了,其原因也往往在于他们没有掌握知识间的联系,没有形成相应的知识结构。这种零散的知识很容易遗忘,也很容易张冠李戴。

5.不会听课。课前不预习,对上课内容完全陌生,无法带着疑问去学,听课时开小差不记笔记;只让自己的记录与教师的讲述保持同步,而不让自己的思路与教师保持同步;课后不及时复习,听完课就万事大吉。

6.抓不住重点和难点。看书和听课时,不善于寻找重点和难点,找不到学习上的突破口。全面出击,结果浪费了时间与精力。

7.理论与实际脱离。往往只满足于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不善于在实践中学习、运用,不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动手能力差,不喜欢上实验课和操作课,不关心现实生活。

8.不善于科学用脑。有些学生学习时不注意劳逸结合,不善于转移大脑兴奋中心,使大脑终日昏昏沉沉,影响学习效率。

另外,学生的智力水平差异都不太大,因此,智力因素对学习方法形成的影响是有限的。学习方法不当的原因主要还是在一些非智力因素上,如认识水平、动机水平、意志状况等。在平时的学习中:一方面,学生应对症下药,及时纠正;另一方面,作为把班主任,也应设法搞清楚学生学习退步的具体情况和深层原因,以帮助学生早日纠正不良习惯,进入学习的正轨。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特别精选了一些富有教育智慧的育人小故事,以便广大班主任老师有针对性地使用生动的故事教育学生。

故事1.从设定目标开始

比塞尔是西撒哈拉沙漠中的一颗明珠,每年有数以万计的旅游者来到这儿。可是在肯·莱文发现它之前,这里还是一个封闭而落后的地方。这儿的人没有一个走出过大漠,据说不是他们不愿离开这块贫瘠的土地,而是尝试过很多次都没有走出去。

肯·莱文当然不相信这种说法。他用手语向这儿的人问原因,结果每个人的回答都一样:从这儿无论向哪个方向走,最后都还是转回出发的地方。为了证实这种说法,他做了一次试验,从比塞尔村向北走,结果三天半就走了出来。

比塞尔人为什么走不出来呢?肯·莱文非常纳闷,最后他只得雇一个比塞尔人,让他带路,看看到底是为什么?他们带了半个月的水,牵了两峰骆驼,肯·莱文收起指南针等现代设备,只拄一根木棍跟在后面。

10天过去了,他们走了大约800英里的路程,第十一天的早晨,他们果然又回到了比塞尔。这一次肯·莱文终于明白了,比塞尔人之所以走不出大漠,是因为他们根本就不认识北斗星。

在一望无际的沙漠里,一个人如果凭着感觉往前走,他会走出许多大小不一的圆圈,最后的足迹十有八九是一把卷尺的形状。比塞尔村处在浩瀚的沙漠中间,方圆上千公里没有一点参照物,若不认识北斗星又没有指南针,想走出沙漠,确实是不可能的。

肯·莱文在离开比塞尔时,带了一位叫阿古特尔的青年,就是上次和他合作的人。他告诉这位汉子,只要你白天休息,夜晚朝着北面那颗星走,就能走出沙漠。阿古特尔照着去做,三天之后果然来到了大漠的边缘。阿古特尔因此成为比塞尔的开拓者,他的铜像被竖在小城的中央。铜像的底座上刻着一行字:新生活是从选定方向开始的。

一个人无论他现在多大年龄,他真正的人生之旅,是从设定目标的那一天开始的,以前的日子,只不过是在绕圈子而已。

故事2.天道酬勤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然而他小时候的天赋却不高。有一天在家读书,对一篇文章重复不知道多少遍了,还在朗读,因为,他还没有背下来。这时候他家来了一个贼,潜伏在他的屋檐下,希望等读书人睡觉之后捞点好处。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见他睡觉,还是翻来覆去地读那篇文章。贼人大怒,跳出来说,“这种水平读什么书?”然后将那文章背诵一遍,扬长而去!

贼人是很聪明,至少比曾先生要聪明,但是他只能成为贼,而曾先生却成为毛主席都钦佩的人:近代最有大本夫源的人”。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那贼的记忆力真好,听过几遍的文章都能背下来,而且很勇敢,见别人不睡觉居然可以跳出来“大怒”,教训曾先生之后,还要背书,扬长而去。但是遗憾的是,他名不见经传,曾先生后来启用了一大批人才,按说这位贼人与曾先生有一面之交,大可去施展一二,可惜,他的天赋没有加上勤奋,变得一文不值。

故事3.借我一根指挥棒

美国著名指挥家、作曲家沃尔特·达姆罗施二十几岁时就已经当上了乐队指挥,但他却没有忘乎所以。旁人对他谦和、沉稳的态度,既欣赏又惊讶。还是沃尔特自己揭开了这个谜:

“刚当上指挥的时候,我也有些头脑发热,以为自己才华盖世,没人取代得了。有一天排练,我把指挥棒忘在家里,正准备派人去取。秘书说:‘没关系,问乐队其他人借一支就好。’我心想,秘书一定是老糊涂了。除了我,谁还可能带指挥棒?但我还是问了一句:‘有谁能借我一根指挥棒?’话音未落,三支指挥棒已经递到我面前。大提琴手、首席小提琴手和钢琴手,每人都从上衣内袋里掏出一根指挥棒。我一下子清醒过来,原来我不是什么必不可少的人物。很多人一直都在暗暗努力,时刻准备取代我。以后每当我想偷懒、飘飘然的时候,就会看到三根指挥棒在眼前晃动。”

当学生身处逆境时

班主任的特殊性决定了在工作中必须要有恒心和毅力。班主任面对的是几十个性格各异的学生,他们的理想、世界观、行为各不相同,特别是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班主任在工作上更应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在学生遇到困难、身处逆境时,在学生出现一些不良行为习惯时,班主任要有坚定的信心,用一颗真心、一片真情去感化他们、教育他们,培养他们战胜自我的能力。某班主任遇到一名成绩较好的男生因迷上网络游戏而无心读书,对其进行无数次的正反面教育,但该学生仍偷着进网吧。不少老师劝这位班主任,不要再把精力放在这个学生身上,可这位班主任不忍心。后来,这位班主任想出一个办法,与那个学生约定:只要他能保证完成每天的学习任务,班主任就让他双休日到自己家上网。几周之后,也许是不好意思,也许是意志使然,他终于重返正途,再次成为班级的学习尖子。因此不管是优生还是差生,班主任都应用爱心、信心、恒心,真情实意、深情厚谊去相待。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特别精选了一些富有教育智慧的育人小故事,以便广大班主任老师有针对性地使用生动的故事教育学生。

故事1.聪明的驴子

有一天,某个农夫的一头驴子,不小心掉进一口枯井里,农夫绞尽脑汁想办法救出驴子,但几个小时过去了,驴子还在井里痛苦地哀嚎着。最后,这位农夫决定放弃,他想这头驴子年纪大了,不值得大费周折去把它救出来,不过无论如何,这口井还是得填起来。于是农夫便请来左邻右舍帮忙一起将井中的驴子埋了,以免除它的痛苦。农夫的邻居们人手一把铲子,开始将泥土铲进枯井中。

当这头驴子了解到自己的处境时,刚开始哭得很凄惨。但出人意料的是,一会儿之后这头驴子就安静下来了。农夫好奇地探头往井底一看,出现在眼前的景象令他大吃一惊:当铲进井里的泥土落在驴子的背部时,驴子的反应令人称奇——它将泥土抖落在一旁,然后站到铲进的泥土堆上面!就这样,驴子将大家铲到它身上的泥土全数抖落在井底,然后再站上去。很快地,这只驴子便得意地上升到井口,然后在众人惊讶的表情中快步地跑开了!

就如驴子的情况,在生命的旅程中,有时候我们难免会陷入“枯井”里,会被各式各样的“泥沙”倾倒在我们身上,而想要从这些“枯井”脱困的秘诀就是:将“泥沙”抖落掉,然后站到上面去!

事实上,我们在生活中所遭遇的种种困难挫折就是加在我们身上的“泥沙”。然而,换个角度看,它们也是一块块的垫脚石,只要我们锲而不舍地将它们抖落掉,然后站上去,那么即使是掉落到最深的井,我们也能安然地脱困。本来看似要活埋驴子的举动,由于驴子处理危境的态度不同,实际上却帮助了它,这也是改变命运的要素之一。如果我们以肯定、沉着稳重的态度面对困境,助力往往就潜藏在困境中。一切都决定于我们自己,学习放下一切得失,勇往直前迈向理想。我们应该不断地建立信心、希望和无条件的爱,这些都会帮助我们从生命中的枯井脱困并找到自己的工具。

故事2.选择最佳机会

凡成就大事者,在很多情况下不能大急大躁,而应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念选择最佳时机。这是华人首富李嘉诚经商的重要法宝。李嘉诚兴建的第一个大型屋村黄埔花园屋村的项目,就是以其惊人的耐力获得巨大成功的。

1981年李嘉诚准备推出这一宏伟计划。当时,黄埔花园所用的地盘是黄埔船坞旧址,按港府条例,工业用地改为住宅的商业办公楼用地,应当补交地皮的差价。而当时正是房地产狂热的阶段,按协议价格,需补地价28亿港元。由于代价太大,李嘉诚不得不对此计划暂缓实施。

1983年,形势发生巨大变化,香港房地产业出现低潮,李嘉诚果断地选择这一时机,与港府进行谈判。结果他仅用3.9亿港元就获得了商业住宅的开发权。28亿与3.9亿,巨大的差别。李嘉诚大大降低了开发成本。可见他耐心地等待,选择最佳机会的高明之处。

故事3.如水的人生

有一个人总是落魄不得志,便有人向他推荐智者。

智者深思良久,默然舀起一瓢水,然后问:“这水是什么形状?”没等回答,又把水倒入杯子,“这是”,这人恍然大悟,“我知道了,水的形状像杯子。”智者无语,把杯子中的水倒入旁边的花瓶,这人悟道:“我知道了,水的形状像花瓶。”智者摇头,轻轻端起花瓶,把水倒入一个盛满沙土的盆。清清的水便一下融入沙土不见了。

这个人陷入了沉默与思索。

智者弯腰抓起一把沙土,叹道:“看,水就这么消逝了,这也是一生!”

这个人对智者的话咀嚼良久,高兴地说:“我知道了,您是通过水告诉我,社会处处像一个个规则的容器,人应该像水一样,盛进什么容器就是什么形状,而且,人还极可能在一个规则的容器中消逝,就像这水一样,消逝得迅速、突然,而且一切无法改变!”这人说完,眼睛紧盯着智者的眼睛,他现在急于得到智者的肯定。

“是这样。”智者拈须,转而又说,“又不是这样!”说毕智者出门,这人随后跟着。在屋檐下,智者伏下身子,手在青石板上的台阶上摸了一会儿,然后顿住。这人把手伸向刚才智者所触之地,他看见有一个凹处。他不知道这本来平整的石阶上的“小窝”藏着什么玄机。

智者说:“一到雨天,雨水就会从屋檐落下,这个凹处就是水落下的结果。”

此人遂大悟:“我明白了,人可能被装入规则的容器,但又应该像这小小的水滴,击穿这坚硬的青石板,直到改变容器。”

智者说:“对,这个窝就会变成一个洞!”

人生如水,我们既要尽力适应环境,也要努力改变环境,实现自我。我们应该多一点韧性,能够在必要的时候弯一弯,转一转,因为太坚硬容易折断。唯有那些不只是坚硬且更多一些柔韧和弹性的人,才能克服更多的困难,战胜更多的挫折。

故事4.泥泞留痕

鉴真和尚刚刚剃度时,主持让他做了寺里谁都不愿做的行脚僧。

有一天,日已三竿了,鉴真依旧大睡不起。主持很奇怪,推开鉴真的房门,见床边堆了一大堆破破烂烂的芒鞋。主持叫醒鉴真问道:“你今天不外出化缘,堆这么一堆破芒鞋做什么?”

鉴真打了个哈欠说:“别人一年一双芒鞋都穿不破,我刚剃度一年多,就穿烂了这么多的鞋子,我是不是该为庙里节省些鞋子?”

主持一听就明白了,微微一笑说:“昨天夜里下了一场雨,你随我到寺前的路上走走看看吧。”

寺前是一面黄土坡,由于刚下过雨,路面泥泞不堪。

主持拍着鉴真的肩膀说:“你是愿意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还是愿意做一个能光大佛法的名僧?”

鉴真说:“我当然希望能光大佛法,做一代名僧。”

主持捻须一笑:“你昨天是否在这条路上走过?”鉴真说:“当然。”

主持问:“你能找到自己的脚印吗?”

鉴真十分不解地说:“昨天这条路又平又硬,小僧哪能找到自己的脚印?”

主持又笑笑说:“今天我俩在这条路上走一遭,你能找到自己的脚印吗?”

鉴真说:“当然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