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世文明之发生也,欧罗巴旧社会之制度,破坏无余,所存者私有财产制耳。此制虽传之自古,自竞争人权之说兴,机械资本之用广,其害遂演而日深。政治之不平等,一变而为社会之不平等;君主贵族之压制,一变而为资本家之压制,此近世文明之缺点,无容讳言者也。欲去此不平等与压制,继政治革命而谋社会革命者,社会主义是也。可谓之反对近世文明之欧罗巴最近文明。其说始于法兰西革命时,有巴布夫(Babeuf)者,主张废弃所有权,行财产共有制(Lacommunautedesbiens)。其说未为当世所重。十九世纪之初,此主义复盛兴于法兰西。圣西孟(Saint—Simon)及傅里耶(Fonrier),其最著称者也。
摘自陈独秀《法兰西人与近世文明》1915年9月《新青年》第1卷第1号
文明云者,异于蒙昧未开化者之称也。……世界各国,无东西今古,但有教化之国,即不得谓之无文明,惟地阻时更,其质量遂至相越。古代文明,语其大要,不外宗教以止残杀,法禁以制黔首,文学以扬神武,此万国之所同,未可自矜其特异者也。近世文明东西洋绝别为二。代表东洋文明者,曰印度,曰中国,此二种文明虽不无相异之点,而大体相同,其质量举未能脱古代文明之窠臼,名为近世,其实犹古之遗也。可称曰近世文明者,乃欧罗巴人之所独有,即西洋文明也,亦谓之欧罗巴文明。移植亚美利加,风靡亚细亚者,皆此物也。欧罗巴之文明,欧罗巴各国人民皆有所贡献,而其先发主动者率为法兰西人。
近代文明之特征,最足以变古之道,而使人心社会划然一新者,厥有三事:一日人权说,一曰生物进化论,一曰社会主义是也。
摘自陈独秀《法兰西人与近世文明》1915年9月《青年杂志》第1卷第1号
文明者,社会之生产物也。社会之发生文明,犹土地之发生草木,其草木之种类,常随土地之性质而别,西洋文明当吾国文明之差异,即由于西洋社会与吾国社会之差异;至两社会差异之由来,则由于社会成立之历史不同。……
综而言之,则西洋社会为动的社会,我国社会为静的社会。由动的社会,发生动的文明,由静的社会,发生静的文明。两种文明各现特殊之景趣与色彩;即动的文明具都市的景趣,带繁复的色彩,而静的文明具田野的景趣,带恬淡的色彩。
摘自伧父《静的文明与动的文明》1916年10月《东方杂志》第13卷第10号
太史公曰:“春秋以道名分,名者所以正物。”世之衰也,庶物凌乱,名逾其轨,而成攘夺戕杀之局。名正,则分定,物得其所,而莫不发舒,斯文明矣。
摘自熊十力《心书》(1918年)《新唯识论》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5页
南道文明者东洋文明也。北道文明者西洋文明也。……一为自然的,一为人为的;一为安息的,一为战争的;一为消极的,一为积极的;一为依赖的,一为独立的;一为保守的,一为进步的,一为直觉的,一为理智的;一为空想的;一为体验的;一为艺术的;一为科学的;一为精神的,一为物质的;一为灵的,一为肉的;一为向天的,一为立地的;一为自然支配人间的,一为人间征服自然的。
摘自李大钊《东西文明根本之异点》(言治》季刊第3册1918年7月
东西民族因文明之不同,往往挟种族之僻见以自高而卑人……平情论之,东西文明互有长短,不宜妄为轩轾于其间。就东洋文明而论,其所短约有数端;(一)厌世的人生观不适于宇宙进化之理法。(二)惰性太重。(三)不尊重个性之权威与势力。(四)阶级的精神,视个人仅为一较大单位中不完全之部分,部分之生存价值全为单位所吞没。(五)对于妇人之轻侮。(六)同情心之缺乏。(七)神权之偏重。(八)专制主义之盛行。而其所长则在使彼西人依是得有深透之观察,以窥见生活之神秘的原子,益觉沈静与安泰,因而起一反省,自伺日在物质的机械的生活之中纷忙竞争,创作发明,孜孜不倦,延人生于无限争夺之域,从而不暇思及人类灵魂之最深问题者究竟为何?
摘自李大钊《东西文明根本之异点》《言治》季刊第3册1918年7月
东西文明有根本不同之点,即东洋文明主静,西洋文明主动是也。溯诸人类生活史而求其原因,殆可谓为基于自然之影响。盖人类生活之演奏,实以欧罗细亚为舞台,欧罗细亚者欧亚两大陆之总称也。欧罗细亚大陆之中央,有一:凸地曰“桌地”(tableland),此与东西文明之分派至有关系。因其地之山脉不延于南北,而亘乎西东,足以障阻南北之交通。人类祖先之分布移动乃以成二大系统,一为南道文明,一为北道文明。……南道文明者东洋文明也。北道文明者西洋文明也。南道得太阳之恩惠多,受自然之赐予厚,故其文明为与自然和解与同类和解之文明。北道得太阳之恩惠少,受自然之赐予啬,故其文明为与自然奋斗与同类奋斗之文明。
摘自李大钊《东西文明根本之异点》《言治》(季刊)第3册1918年7月
东西文明之互争雄长,历史上之遗迹已数见不解,将来二种文明果常在冲突轧轹之中,抑有融会调和之日,或一种文明竟为其他所征服,此皆未决之问题。以余言之,宇宙大化之进行,全赖有二种之世界观鼓驭而前,即静的与动的,保守与进步是也。东洋文明与西洋文明,实为世界进步之二大机轴,正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缺一不可。而此二大精神之自身,又必须时时调和,时时融会,以创造新生命而演进于无疆。由今言之,东洋文明既衰颓于静止之中,而西洋文明又疲命于物质之下,为救世界之危机非有第三新文明之崛起不足以渡此危崖。俄罗斯之文明诚足以当媒介东西之任,而东西文明真正之调和则终非二种文明本身之觉醒万不为功,所谓本身之觉醒者,即在东洋文明,宜竭力打破其静的世界观,以容纳西洋之动的世界观,在西洋文明宜斟酌抑止其物质的生活,以容纳东洋之精神的生活而已。
摘自李大钊《东西文明根本之异点》《言治》季刊第3册1918年7月
由文明史观立,一国文明,有其畅盛之期;即有其衰歇之运。欧洲之国,若法若英,其文明均已臻于熟烂之期,越此而上之进步,已无此实力足以赴之。德之文明,今方如日中天,具支配世界之势力,言其运命,亦可谓已臻极盛,过此以往,则当入盛极而衰之运矣。俄罗斯虽与之数国者同为位于欧陆之国家,而以与上述之各国相较,则俄国文明之进步,殊为最迟,其迟约有三世纪之久。溯渚历史,其原因在蒙古铁骑之西侵,俄国受其蹂躏者三百余载,其渐即长育之文明,遂而中斩于斯时,因复反于蛮塞之境而毫无进步。职是之故,欧洲文艺复兴期前后之思想,独不与俄国以影响,俄国对于欧洲文明之关系遂全成孤立之势。正惟其孤立也,所以较欧洲各国之文明之进步为迟;亦正惟其文明进步较迟也,所以尚有向上发展之余力。
由地理之位置言之,俄国位于欧亚接壤之交,故其文明之要素,实兼欧亚之特质而并有之。
摘自李大钊《法俄革命之比较观》《言治》(季刊)第3册1918年7月1日
所谓文明发源地的话,我们既不承认文明有所谓二元,当然世界文明是以世界为发源地。或者因为各地的风俗习惯不同,影响于文明的也各自另加一点色彩。但这是在地球上所有各小区域都自有面目的,并不能概分以二元。然而这还是在古代交通不便时代的话,到了现在交通大便的时代,凡有轮船火车所到的地方,决没有不同的文明。所谓世界潮流之不可抗者在此。
摘自常乃德《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国民》第2卷第3号1920年10月1日
我们既然知道所谓东洋文明就是第二期的文明,而西洋文明就是第三期的文明,我们应当晓得十九世纪的末年,西洋文明是在第三期,而中国方面却才从第二期觉醒过来。这一次的大战,西洋文明诚然显了许多破绽。将来的变化,是否要舍去第三期的文明,开拓出个第四期的文明,我们也不敢预定。但我敢说他决不是要往第二期的文明方面走。将来的变化只有从科学里边出科学,实际里边求实际;是要比从前的文明更加普通,深刻,确实,活动,完美;是要战胜自然,不是要归伏自然;是要发展人性,不是要抑制人性。战后一部分道德的堕落和和自然生活的压迫,我承认是一时反动的现象。没有极大的压迫逼不出雄深的创造力。我们看了现代社会的种种困难,我们就可以预料将来一定有一个庄严璀璨的文明在后头。但这个文明决不是所谓东方文明也者。
摘自常乃德《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国民》第2卷第3号1920年10月1日
就历史上的事实而论,世界上只有多元的文明,并无二元的文明。上古时代埃及、巴比仑、印度、中国各文明都是独立发生的。中古时代罗马与中国似乎东西对立,但其实中亚一带印度的佛教文明和安息、大夏、大月氏等大国的文明都各有他的特色,至阿拉伯人崛起之后,这种形势更显明了。至于近代的文明其不能以欧洲限之,更为易见。总之,世界上的文化,大体说是一元的,细微说是多元的,而决无二元对立之理。说世界上只有中国与西洋两大文明,实在误谬的观察。
摘自常燕生(常乃德)《东西文化问题质胡适之先生——读〈我们对于西洋近代文明的态度〉》《现代评论》第4卷第90、91期1926年8、9月
西洋近代文明之发展并非基于其民族性之特殊点,乃人类一般进化必然之阶段。譬如由神学经玄学进至科学,由封建专制进至民治,乃一般进化之常则,有时因环境关系迟早不同,但不得谓某民族根本宜于如此发展,某民族根本不宜于如此发展。中国民族之打破封建政治比西洋人早一千年,但我们不能谓西洋人民族是根本只宜于封建的。反之,西洋人科学之发达比我们早二三百年,但不得谓只有西洋民族能发展科学,而中国人则只有静的精神文明。
摘自常燕生(常乃德)《东西文化问题质胡适之先生——读(我们对于西洋近代文明的态度)》《现代评论》第4卷第90、91期1926年8、9月
文化与文明有别。所谓文明是我们在生活中的成绩品,——譬如中国所制造的器皿和中国的政治制度等都是中国文明的一部分。生活中呆实的制作品算是文明生活上抽象的样法是文化。不过文化与文明也可以说是一个东西的两方面,如一种政治制度亦可说是一民族的制作品——文明,亦可以说是一民族生活的样法,——文化。
摘自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节选)》(1921年)《梁漱溟学术精华录》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第33页
物质文明者,所以产生生活资料,开拓环境,致力于社会状态之改善,而致力于农工商业及其他一切经济的活动并政治的活动等人类努力之表征也。精神文明者,从内部努力增高人类本质之表征也。是皆吾人所以努力实现人类及社会之进步、调和、安宁、幸福、真理、正义、美、信仰等之理想。而真正生活之意义,以及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二者相互的关系,咸于此可以见之矣。
社会及文明之诸现象,若谓为一二之要素所支配……此偏见也。社会及文明之进步发达,不能特重视一要素,而蔑视他之要素,必努力实现人生一切之理想而后成功。故拘于物质文明之人,目文学、哲学、艺术、宗教为非生产的,因而遂蔑视之,而重视精神文明者,又有贱视政治或经济之倾向,皆不能理解文明之真旨。盖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决非相敌,实相互一致协力以实现人生之理想,举人类进步真正之效果者也。
摘自三无《文明进步之原动力及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之关系》《东方杂志》第18卷第17号1921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