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醉倒在中国古代的情诗里
28556400000006

第6章 倾心篇(5)

首句空谷绝声,引出一个绝代佳人,令人神往。接着以“自云”展开佳人的自述:她本是出身高贵的良家女子,生不逢时,安史之乱中身居高位的兄弟惨死,死后连尸骨都无法收葬。娘家失势,夫婿轻薄无情地遗弃了他,又娶新人。“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弃妇之痛苦显而易见。“但见新人笑,哪闻旧人哭”,更是声泪倶下。

后八句诗人转入对佳人幽居生活的描写。“在山”二句,写佳人坚贞自守,清不改志。“侍婢卖珠”“牵萝补屋”,可见物质生活之困苦。生活的困苦益见女主人公的可敬品格。天寒翠袖,迟日巳暮,孤守修竹,这时乖命蹇的佳人,与那挺拔劲节的绿竹相得益彰。

此诗叙事、议论、抒情并重,是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现实主义杰作。

韦庄——思帝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赏析】

美丽的女子君子好逑,其实女子也喜欢美男子。这首词就描绘了女子看到美男子的时候内心的冲动。故事开始于一次春日的郊游,那一天好美,杏花的花瓣纷纷飘落,偶然间落到人的头上。对面小路上走来了一个美少年,他是那样地风流和倜傥,是女子,看了怎么能不心驰荡漾?词的第二句“杏花吹满头”营造出了一种浪漫的氛围,很好地衬托出美男子的美貌和高雅的气质。

词的后四句描写女子看到美男子后的情感冲动:我真想嫁给这样的公子,唉,这样的念头恐怕会伴随我一生吧?纵然他先接受了我,随后又抛弃了我,我也不能恼怒。虽然,女子在情感冲动之下,漫无边际地想入非非,但是词中也体现出女子的德行美。如果面临被抛弃的命运,也不会恼羞成怒或是醋性大发,若非涵养很好,哪里的女子又能做到呢?

张先——醉垂鞭

双蝶绣罗裙①。东池宴,初相见。朱粉不深匀②。闲花淡淡春。细看诸处好。人人道,柳腰身③。昨日乱山昏。来时衣上云④。

【注释】

①罗裙:丝罗制的裙子。②朱粉:胭脂和铅粉。③柳腰:一般泛指女子婀娜的身姿。④衣上云:衣染云霞,仙女装束。喻所赠之妓。

【译文】

池东的酒宴上初次见到你,穿的是绣有双蝶的罗裙。娇美的脸上只涂着淡淡的白粉,恰如一朵野花,恬淡而幽雅地沐浴着芳春。细细端详,你真是尽善尽美,人人都夸赞你细柳般的腰身。你的到来,莫不是昨晚从巫山深处飘然而至?因为你来的时候,衣服上还像带着浮动的白云。

【赏析】

这首词是酒筵中即兴赠歌妓之作,旨意浅薄,却有写人之妙,颇有情趣。

上阕从女子衣着开始,次及容貌,再及神态,逐次写来。“双蝶绣罗裙,东池宴,初相见。”从描写歌妓的罗裙起笔,既为作品定下基调,又令人眼花缭乱,启动联想。“朱粉不深匀,闲花淡淡春”写此女的面貌,着重于化妆的特征。不是正面描绘,而是以确切、形象的比喻表现其神情与风度,与“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有异曲同工之妙。

下阕继续渲染这位女子的身段、衣着。“细看诸处好,人人道,柳腰身”应做倒装理解。在作者看来,岂止是婀娜的步态,应是整个可人儿才对。由面妆到“诸处”,形象扩大。作者并不限于写她身段、衣着的别致。“昨日乱山昏,来时衣上云。”周济称之为“横绝”(《宋四家词选》),是全词最有光彩的神来之笔。在此,作者制造了一种气氛,衬托眼前好的神韵。这两句着笔之处为山,实是以山写云,以云写衣,而又以衣写人。写云而不直写云,先写山,以山带云,含蓄而有动态;写衣而不直写衣,以云带衣,写出了衣服的别致与精美;而写人全以写衣渲染,则写出了女主人公形象的优美,风神的潇洒,飘然若仙,亦真亦幻,是多么的丰满而又美妙。

全词纯以素描手法勾勒,用形象的比喻描绘出一种朦胧动人之美。体现了一种“求异”的审美心理与审美情趣,读来饶有风味。

晏几道——菩萨蛮①

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纤指十三弦②。细将幽恨传。

当筵秋水慢③。玉柱斜飞雁④。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⑤。

【注释】

①菩萨蛮:为唐教坊曲名。②十三弦:唐宋时教坊用筝皆为十三弦。十二担50十二月,其一拟闰。③秋水:形容女子双目明澈如秋水。④玉柱斜飞雁:系弦的筝柱,排列如斜飞的雁阵。又称“雁柱”。⑤春山:据《西京杂记》载,卓文君眉如望远山。后因以山喻眉。眉黛低:是指弹筝女子因乐曲曲调幽怨,而双眉紧蹙。眉黛,古人以黛色画眉,故称。黛,青黑色。

【译文】

用哀愁的古宁演奏《湘江曲》,在悠扬的声声音符中,似乎看到了湘江春水的绿色。纤细的手指在十三根弦上随意挥洒,将幽怨的怅恨尽情诉说。而对酒宴,眼如秋水般明眸慢转,琵琶上的玉柱似一行斜飞的秋雁。当弹到情深意切的时候,怅惘之情慢慢地爬上她那微蹙的黛眉之间,显得更加楚楚可怜。

【赏析】

这是一首咏弹筝歌妓美貌和技艺的词作,刻画了她内心深处的哀怨,表现了她丰富而美好的感情。下阕是弹筝女的形态特写,突出眼、眉,词里行间展现出弹筝者似有无限的心酸苦楚要通过乐曲抒发、倾吐,给我们塑造了一个内在和外貌一样美好的歌女形象。作者对歌女的刻画之细致,也衬出对歌女的欣赏之情。全词语言清美婉丽,情感真挚凄哀、含蓄深沉。

晏几道——鹧鸪天

彩袖殷勤捧玉钟①,当年拼却醉颜红②。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③。【注释】

①彩袖:代指歌女。玉钟:酒杯。②拼却:甘愿,不顾。③“今宵”二句:从杜甫《晃村》诗“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两句化出。剩把,只管把。银釭,银白色的烛台。

【译文】

忆当年,你手捧玉盅把酒敬,衣着华丽人多情;我举杯痛饮拼一醉,醉意醺醺脸通红。纵情跳舞,直到楼顶月、挨着树梢向下行:尽兴唱歌,使得桃花扇、疲倦无力不扇风。自从离别后,总想重相逢,多少次、你我重逢在梦中。今夜果真喜相逢,挑灯久坐叙别情,还恐怕、又是虚幻的梦中境。

【赏析】

这首词写恋人久别重逢后的喜悦之情。顺序写来,层次分明,而又虚实相间,真挚深厚。

上阕写初次相见欢聚歌舞的回忆,饱含深情与幸福感。用了许多表示色彩的词,如“彩袖”“玉钟”“醉颜红”“杨柳楼”“桃花扇”等,绚烂多彩地营造出了豪情欢畅、逸兴遄飞的热闹场面。上阕以实写虚,读来如历历在目,足见其深情巳是刻骨铭心。所有这一切都停留在脑海深处,历久弥新。

下阕主要是写别后相思以及重逢后的喜悦之情。“从别后”三句承上启下,尤其是“魂梦同”既承上之忆,又启以下“犹恐”。“今宵”两句写相逢时的情景,似实还虚,颇有迷离惝恍之感,反更增强了感染力。这首词清新婉丽,读来沁人心脾。

苏轼——洞仙歌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敲枕钗横鬓乱①。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②。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③。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注释】

①教枕:即倚枕,靠着枕头。②河汉:指天河。③金波:指浮动的月光。玉绳:星名,此处泛指群星。

【译文】

肌骨像冰玉般萤洁、温润。本自清凉无汗。晚风来,水殿里丝丝暗各弥漫。绣帘撩开,明月一点,偷窥着佳人,佳人尚未寝眠,倚在枕边金钗横堕鬓发乱。牵着白净的玉手,起来漫步在寂静的庭院,时而可见稀疏的流星渡过银河岸。试问夜色如何?三更已过,月波淡淡,玉绳星随着北斗低旋。屈指掐算,秋风何时送寒,又不知不觉,流水年华在暗中偷偷转换。

【赏析】

此词托古人词而续之,写女子之美,艳而不俗,旖旎深婉,飘然有神仙之气。表现了后蜀国君与花蕊夫人夏夜乘凉观娱之景。

上阕写其人纳凉容态,写花蕊夫人风姿绰约,全是交代背景。“冰肌玉骨”二句写其人之冰莹玉润,见其天生丽质,更见其不食人间烟火,毫无俗气。“水殿”一句由视觉转写嗅觉。“暗香满”承上“自清凉无汗”,兼摄荷花清香与美人体香,意态朦胧迷人。“绣帘”四句,以月引出,既是侧面烘托,又有“犹抱琵琶半遮面”之妙;而“欹枕”一句,“乱中取胜”写尽美人纳凉的慵懒娇柔美。

下阕主要是写花蕊夫人与蜀主携手赏月,夏夜偕行。“起来”一句,承上暑热自然引起,“素手”看似老调,实是笔简而意满,既与上阕首句呼应,又尽现相携默契融洽之情。“庭户”二句写银河,疏密相生,静绝清绝,超妙入神。“试问”二句以喁喁私语的对话形式,点明巳是宵深归寝之时,自然引出结尾数句的慨叹。这两句承合“时见”一句,既似心盼西风送爽,又似心伤流光迟暮,充满矛盾,使人顿感悲欢交织,黯然销魂。

全词纯以想象手法出之,但又真切感人;融人生况味与哲理思考于虚虚实实之间,而又妙合无痕,语意高妙,读来令人神往。

元好问——迈陂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