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子心经
几乎在任何年龄阶段,孩子都存在逆反心理。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父母消极的纠正和制止都容易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如果在时间的允许下,长时间对孩子进行说理教育,孩子强烈的心里矛盾会被激化,反而得不到好的效果。因此,在对待孩子犯了错误而当时又不能正确面对的时候,我们不如留给他们自我反思的机会,等他们冷静下来再帮他们分析错在哪。
欣欣然是一所小学的老师,在一次晨间分散活动的时候,忽然听到一阵哭声,寻着哭声望去,欣欣然老师看见小伟他们那正闹哄哄地,不知发生了什么事。走过去一了解,才知道是小伟抢了晖晖的玩具,不给晖晖玩。
“小伟,把玩具还给晖晖,我们明天再玩好吗?”欣欣然说道。
“不!”哗地一声,小伟将玩具摔到了地上。
“小伟你?”欣欣然生气极了,“你这孩子怎么这样呀!”
“哎呀,真是的,我们不跟你玩了。”周围小朋友七嘴巴舌的说道。这时小伟大哭起来,任欣欣然怎么说都不听,反而,欣欣然越说他哭得越凶。这时,早操的音乐响起来了,欣欣然赶紧让大家把玩具收起来,对小伟也甩下一句话:“好了,你现在自己好好想想,看看自己做得到底对不对?想好了再告诉老师。”便开始做起操来。
做完操时,欣欣然看见小伟低着头不时偷偷地看自己,他已经不哭了。“小伟!”欣欣然走过去轻轻地叫了一声。小伟慢慢地将头抬起来,看着欣欣然,慢吞吞地说:“老师,我错了,刚才是我不对。”看着他红扑扑的小脸蛋,欣欣然笑了。欣欣然帮小伟分析了他刚才的错误,小伟主动提出要跟晖晖道歉。晖晖也愿意和他一起玩玩具,班里其他小朋友也答应愿意跟他一起玩了。
这是一个完美的结局,孩子们既得到了满足又化解了他们的矛盾。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不经意——“没时间”为孩子提供了思考的余地,孩子强烈的情绪对抗得以缓和。给予孩子时间,淡化了由矛盾而引起的紧张气氛,削弱双方心理上的抗衡,使原本激烈的矛盾得以化解。
好奇、爱模仿是孩子的天性,很多孩子身上表现出来的不良行为习惯大都是模仿成人的。要纠正这类不良行为,不要采取强制措施,那样只会适得其反,而是要在平等、和谐的关系基础上,设计活动,让孩子在实践中自觉认识事物的本质,明辨事非。让孩子自己思考和感悟,这样的教育效果是最深入人心、最有效的。
李平是一所学校的老师,一天在上晚自习在辅导一名叫王小明的学生时闻到有股香烟味,就随口问了问他:“你吸烟了吧。”当时他的脸一下子就红了,李平猜测他肯定有问题。晚自习后,李平把他叫到走廊上而没有叫到办公室,主要考虑到照顾他的自尊心,使他不丢面子。在李平的询问下,他承认了在厕所里抽的烟,而且有两年的烟龄了。当时李平只说了句你比老师能干了,老师都不会抽,你倒是抽上了?回去时交给他一项任务。收集吸烟的坏处,染上烟瘾有什么后果?对吸烟有什么感想?到了下一次开主题班会时,这些就成了第一手的材料,会后他自己主动来到李平的办公室,承认了自己原来的陋习,保证自己“远离香烟”。这时,李平及时表扬鼓励他,给他战胜困难的动力。此后,经多方观察了解此同学确实已改掉了这一不良行为。
所有的人都不会把受批评当作是很开心的事,何况年幼不更事的孩子。当孩子在学校受到老师批评后,孩子的情绪言行会带回家里。首先,我们认识孩子受批评的前提是,孩子的思想行为需要有一个适应社会要求的规范,教师是站在教育学生和公平、公正、尊重学生的。在此基础之上,批评就是一种明示学生正确思想行为,指出学生缺点和错误的一种教育手段。它是一种形成性的评价,不涉及给学生定性。也就是说,老师会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最终批评的目的是指向促使学生改正缺点和错误,形成良好的思想行为,做自我身心健康成长,并受社会欢迎的人。
孩子受老师批评以后,家长一般有几种典型的对待方式。
一种是严厉责骂,痛打。如果孩子本身还没有完全认识错误,因为本来认为自己不该受批评,家长的言辞、惩戒比老师的批评来得更加猛烈,会导致自觉委屈,使抵触情绪产生,以致今后孩子遇到类似状况更加倔强固执,错误得不到纠正。如果孩子已经认识了错误,决心改正了,家长们还这样做,又会削弱孩子的进取心,自卑,觉得自己犯错是罪过,永远都抬不起头了。显然,家长的这种态度是无法帮助孩子好好认识和接受批评并改正。
还有的家长在孩子受批评后,生怕老师会对孩子有什么成见,替孩子遮掩。有的孩子受批评后,回家害怕家长惩罚,总会站在自己的角度申辩各种理由,或顾左右而言他,这时会让家长们认为老师处理有误,批评不公。这时候,家长们的态度也会有不同。有的是替孩子找老师申辩。有的是沉默,想法埋在心里,告诉孩子:老师也有失误的时候,人非草木,孰能无过。还有的家长是到校去澄清事实,然后再对孩子进行帮助教育。这几种做法,都暗示孩子:可以找理由、借口掩盖错误和缺点。这样不利于教育学生及时纠正自身缺点和错误。比如,有的学生打架之后,多半会说对方如何如何,会说老师如何如何不公。如果家长顺着孩子的思路来,必然会被牵着鼻子走。其实老师的批评肯定不是空穴来风,是有其教育目的的。即便是有可能失误,但我们首先应该让孩子知道:老师要教育我们知道什么?正确的做法应是家长通过了解孩子受批评的内容,分析一下老师要求孩子做到什么?我的孩子做到没有?为什么没有做到?我可以怎么帮他?也就是说,对孩子养成好的品质来讲,不在于深究被批评,而在于通过此事了解孩子自身错误缺点的有和无,这是我们教孩子应虚心认识和接受批评的重点。
此外,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不经意的言行都在给孩子暗示。不知不觉中,孩子们学会了下意识地辩解和推卸。家长和老师须尽力抓住主要方向和问题的实质,才可以让孩子们从批评中受益。千万不要让批评成为家庭和学校教育的鸿沟,千万不要让批评破坏和谐的师生关系,千万不要让批评阻碍了孩子的进步,这需要教师和家长共同配合。当然,老师的批评不可多用,批评要依据事实,批评要中肯;如果真的有什么误差,还需要明智的家长和老师站在同一战线上,共同帮助孩子领会老师的意图,帮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小贴士
纠正孩子错误的要点
孩子犯错是不可避免的,父母纠正孩子的错误也是无可厚非的,但在纠正孩子的错误的时候,要掌握一些要点:
对懂事孩子批评时,应单独进行,勿使其当众丢脸,伤害其幼小心灵。
批评前先表扬一些优点,这样会使其心悦诚服,而乐于接受。
对事不对人,勿过分强调孩子的过失。重点应放在如何改正上。
态度要和善,不要居高临下,咄咄逼人,否则会使孩子有威胁感,产生反抗心理。
切勿责骂不休,唠叨不止。要简明扼要,抓住要害,认真地指出孩子的错误。
孩子一旦有错,要及时纠正。若是过了很久再批评,效果不好,反而会使孩子感到莫名其妙。
对于孩子的同一错误,父母不要时抓时放,自乱脚步。这样会使孩子迷惑不解,难辨是非。
在纠正孩子的错误的过程中,要坚持耐心说服。
只要孩子已领会了批评的意思,又有悔改之意,就原谅他,中止批评。
爱护孩子,以提高品性的愿望开始,以信任孩子能改正过错的态度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