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读毛著学营销
2856000000010

第10章 "艰苦奋斗永不过时"

--员工要吃得起苦,不要贪图安逸。

艰苦奋斗,不论对任何组织来说,都是必须具备的精神,有了艰苦奋斗的精神,才能在恶劣的条件下继续保持昂扬的斗志,才能在一帆风顺时不会骄傲大意。艰苦奋斗,应该是每个企业向自己的员工灌输的基本理念。

毛泽东向来重视培养军队艰苦奋斗的作风,他曾明确地提出:"我是历来主张军队要艰苦奋斗,要成为模范的。""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与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不能脱离的,没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就不能激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没有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也就不能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换言之,艰苦奋斗是人民军队的政治本色,军队如果丢掉了艰苦奋斗的作风,图安逸、讲享受,那就不是人民的军队了。

革命战争年代,解放军一没有外部援助,二没有财政支持,物质方面极为艰苦,官兵生活异常困难。从井冈山时期的"红米饭,南瓜汤",到长征路上的"野菜充饥志越坚";从抗日战争时期的住土窑,吃黑豆,到解放战争中的"小米加步枪",解放军就是靠着艰苦奋斗的精神克服重重困难,战胜强敌的。人民军队的成长史,就是一部艰苦奋斗史。

毛泽东不仅要求部队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他自己也亲力亲为,与广大官兵同甘苦。这方面的例子举不胜举。毛泽东等我党解放军高级领导人带头艰苦奋斗的情景,与旧军队的将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事实上,当年造访延安的一些民主人士和国际友人,正是看到了毛泽东领导下的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情景,才得出"共产党必胜,国民党必败"这一结论的。

在建国后,解放军在物质生活方面的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但毛泽东始终坚持,军队官兵的待遇不宜过于优厚,否则就会脱离群众,失去人民的拥护和支持。相反,军队带头艰苦奋斗,不但有利于保持本色,提高战斗力,而且对社会也是良好示范,将产生积极影响。

他说:"我们长征路上过草地,根本没有房子,就那么睡,朱总司令走了40天草地,也是那么睡,都过来了。我们的部队,没有粮食,就吃树皮、树叶。同人民有福同享,有祸同当,这是我们过去干过的,为什么现在不能干呢?只要我们这样干了,就不会脱离群众。"

在党的八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又一次重申了艰苦奋斗的必要性,他说:"一九四九年在这个地方开会的时候,我们有一位将军主张军队要增加薪水,许多同志赞成,我就反对。他举的例子是资本家吃饭五个碗,解放军吃饭是盐水加一点酸菜,他说这不行。我说这恰恰是好事。你是五个碗,我们吃酸菜。这个酸菜里面就出政治,就出模范。解放军得人心就是这个酸菜,当然,还有别的。"

正是在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强力提倡和以身作则的影响之下,才使得解放军自始至终保持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驻边防海岛等艰苦地区的部队无需多说,他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几十年如一日,在自然条件极为恶劣的情况之下,甚至在一些公认的"生命禁区",戍守边疆,艰苦奋斗,克服了常人难以忍受的困难,默默无闻地奉献牺牲。

在繁华的大都市和富裕地区驻扎的部队,也同样不例外。如20世纪60年代的"南京路上好八连"、80年代的"鼓浪屿好十连"等,都是在纷繁的世界中继续保持艰苦奋斗作风的先进典型。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奢靡的社会风气下,能够安贫乐道,不忘奋斗,"出污泥而不染",实属不易。

中国有句古训叫"官宦之家,富不过三",这个魔咒很少有人能够打破。这多半是因为,在创业初期,企业大都困难重重,每走一步都极为艰辛,都经历过经济拮据,恨不得一分钱掰作两半花的日子,如果没有艰苦奋斗的精神,根本无法生存和发展。但是,当企业规模和实力日渐隆盛,变得财大气粗以后,往往就不易保持创业时候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了。

河南春都公司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公司"最红火的时候,浪费十分惊人。一个处级干部一个月报销的招待费竟达20多万元,公司一位副总经理一个月报销2万多元的手机费,而当时手机在省会郑州尚不普遍。春都中层干部就配专车,小汽车最多时达232辆,其中3辆奔驰,多辆凌志、奥迪"。企业如此奢靡,浪费无度,别说从事的是利润微薄的食品加工业,就是利润丰厚的高科技企业,甚至是开银行,也会被拖垮的。而菱花集团则恰恰与其相反,他们从头至尾都始终宣扬和实践着艰苦奋斗的精神,至今,在菱花集团的网站首页,还有"艰苦创业,永不停息"八个大字,时刻提醒着菱花的员工,不要贪图安逸,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菱花集团创建于1980年。在建厂初期,企业领导从国情厂情出发,制订了"薄利多销"的营销策略,这一策略立竿见影,很快菱花集团就成为一支异军突起的新兴力量,其综合经济技术指标由全国同行业第77位跃居第一。1988年、1989年,全国劲刮"涨价风",面对此种环境,菱花集团依然实施"不涨价决策",极大地提高了市场覆盖率、产品知名度和企业知名度,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1991年开始生产味精。1992年以来,乘着改革开放的大潮,菱花集团实施了"内引外联、八方辐射,以开放战略推动企业腾飞"的对外合资决策,先后与日本、美国、英国等国家外商合资,兴办了6个合资公司;这一举措使菱花集团成为中国最大的味精生产与出口基地,从而形成规模效益,在国际味精行业名列前茅,为地方经济的振兴和民族食品工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菱花集团管理层认为,菱花集团能从一个8万元的小淀粉厂发展成总资产达23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所依靠的就是努力拼搏、艰苦奋斗的精神。而无私奉献、努力拼搏、艰苦奋斗的作风与公司的成本优势战略是彼此关联不可分割的统一体。集团的非生产性开支一压再压,虽然已是大企业,职工宿舍和集体福利也建立起来了,但集团公司的管理层现在仍然在一座普普通通的旧办公楼里办公,没有谁配备专用小车。公司固定资产投资中只有7%用于非生产性设施,而目前绝大多数企业的这一比例为30%左右。此外集团公司将节约、简朴的思想深入到了项目和工艺设计、现场操作及管理制度的各个环节,比如,为了减少投资成本,菱花集团设计出大棚式发酵车间,投资仅为一般车间的1/10,建了5个发酵车间,节约投资600万元。结果是菱花集团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中,设备占到95%,而一般情况下最多为80%。正是由于这无数的点点滴滴的节约,才使公司的成本最低优势得以变成现实。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创业者如果丢弃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不仅经营成本会增加,而且会给继任者留下诸多隐患。如果一个单位形成了摆阔气、讲排场的不良风气,要想将此不正之风扭转过来,将非常困难,甚至根本不可能。为什么旧社会一些大户人家家境败落后,明明入不敷出,却仍要强撑门面,即使有人想力挽狂澜,也无回天之术,如《红楼梦》中的贾府,道理就在这里。现在不少大企业,包括一些跨国公司,同样面临着这种困境。

丢掉艰苦奋斗的作风,处处摆阔气、讲排场,增加经营成本还是次要的,更为严重的是,人的精神状态也将受到影响。古人讲玩物丧志,逸豫亡身,这句话是不无道理的。试想,一个整日进出星级饭店,如众星捧月般被鲜花美女簇拥的大老板,怎么可能会真正躬身管基层,认真接待普通顾客和普通员工呢?怎么可能将全部心思放在公司发展和自身素质提高上呢?

成功的企业之所以能够有所成就并保持旺盛的竞争力的原因就在于它能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任正非在《天道酬勤》一文中总结了华为在互联网泡沫破灭后侥幸活下来的原因:

"其实是我们当时的落后救了我们,落后让我们没能力盲目地追赶技术驱动的潮流。而现在西方公司已经调整过来,不再盲目地追求技术创新,而是转变为基于客户需求导向的创新,我们再落后就死无葬身之地。信息产业正逐步转变为低毛利率、规模化的传统产业。电信设备厂商已进行和将进行的兼并、整合正是为了应对这种挑战。华为相对还很弱小,面临更艰难的困境。要生存和发展,没有灵丹妙药,只能用在别人看来很"傻"的办法,就是艰苦奋斗。华为不战则亡,没有退路,只有奋斗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有一篇文章叫《不眠的硅谷》,讲述的是美国高科技企业集中地硅谷的艰苦奋斗情形,无数默默的硅谷人争分夺秒,度过了许多不眠之夜,终于使硅谷成为繁荣的高科技企业聚集地,也引领了整个电子产业迈进的步伐。而华为也是由无数的优秀员工奉献出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才形成了今天这种规模的。创业初期,华为的研发部从五六个开发人员开始,在没有资源、没有条件的情况下,秉承60年代"两弹一星"艰苦奋斗的精神,以忘我工作、拼搏奉献的老一辈科技工作者为榜样,大家以勤补拙,刻苦攻关,夜以继日地钻研技术方案,开发、验证、测试产品设备……没有假日和周末,更没有白天和夜晚,累了就在垫子上睡一觉,醒来接着干,这就是华为"垫子文化"的起源。虽然在今天垫子已只是用来做午休之用,但创业初期形成的"垫子文化"记载的老一代华为人的奋斗和拼搏,是我们需要继承并发扬光大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时至今日,华为在很多人眼里看来已经很大了、成功了。有人认为创业时期形成的"垫子文化"、奋斗文化已经过时了,不再需要了,经过紧张的拼搏奋斗,可以放松一些,可以按部就班了,这种思想是要不得的。繁荣的背后,都充满危机,这个危机不是繁荣本身必然的特性,而是在繁荣包围下的人的意识。经过不懈的艰苦奋斗可以带来繁荣,繁荣后不再艰苦奋斗,则必将丢失繁荣。"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历史是一面镜子,它给了我们多么深刻的启示。我们必须长期坚持并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倘若贪图安逸,不求上进,那么就必定会走向消亡。当然,奋斗更重要的是思想上的艰苦奋斗,时刻保持危机感,面对成绩保持清醒头脑,不骄不躁。

艰苦奋斗是一个成功企业的灵魂,是企业文化的主旋律,不论什么时候,我们都不能因为外界的误解或质疑而动摇我们的奋斗文化;不论什么时候,我们都不要因为企业的发展壮大而丢掉了一贯的优良传统--艰苦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