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像他们那样工作——认真·到位·高标
28562100000023

第23章 做事到位才能达到完美结果(2)

20世纪90年代中期,当年“十大改革风云人物”之一的史玉柱决意在美丽的珠海盖一栋自己的大厦,可在他一次又一次和总理握手之后,这栋原本18层的房子嗖然间被拔高到70层,史玉柱意气风发地决心要盖中国第一高楼,虽然当时他手里揣着的钱仅仅能为这栋楼打桩。联想集团总裁柳传志这样形容当时的史玉柱:“他意气风发,向我们请教,无非是表示一种谦虚的态度,所以没有必要和他多讲。而且他还很浮躁,我觉得他迟早会出大娄子。”正是在这样的担忧和预言下,巨人大厦很快坍塌下来。“当我真正感到无力回天时,就完全放松了!”这也是史玉柱,没有其他人在负债2亿元时还能避免崩溃。当时的史玉柱无力回天,好几个月没给员工发工资了,但是,史玉柱的核心干部竟然没有一个人因此离开。史玉柱在忠诚团队的支持下,决心东山再起。巨人何以说倒就倒?比较定论的分析有两条。首先是投资重大失误,其主因便是楼高70层、涉及资金12亿的巨人大厦。大厦从1994年2月动工到1996年7月,史玉柱竟未申请银行贷款,全凭自有资金和卖楼花的钱支持,而这个自有资金,就是巨人的生物工程和电脑软件产业。但以巨人在保健品和电脑软件方面的产业实力根本不足以支撑住70层巨人大厦的建设,当史玉柱把生产和广告促销的资金全部投入到大厦时,巨人大厦便抽干了巨人产业的血。

1994年8月,在国外软件大举进军中国,抢走了汉卡的市场份额,侵占了巨人集团其他软件产品的生存空间之后,急于从IT困境中突围的史玉柱把目光转向保健品,斥资1.2亿元开发全新产品——脑黄金。一旦选准新的目标,史玉柱强烈的营销意识再次显现。首先,是广告战。1994年秋冬,脑黄金上市之后,在江浙与另一保健品品牌多灵多鱼脑精遭遇,在媒体上打起广告战:多灵多投入100万元做广告,脑黄金随即投入200万元。在广告语上,瞄准多灵多鱼脑精的“五盒一疗程”,脑黄金打出“四盒见效”。在媒体投入上,脑黄金在中央电视台以形象宣传为主,比如12月1日在A特段播出30秒广告;区域媒体以功能诉求为主,侧重地方日报、晚报,三天一期,辅之以科普文章,加上海报、挂旗等户外宣传。那时候,脑黄金仅在华东地区每天的广告投放额就高达10万元,但其投入产出比却达到了1∶8。其次,建分公司,设营销部,强力出击。1994年11月,脑黄金全国市场启动,史玉柱把市场分为华东、华南、中南、西北、西南、华北、东北七大片区,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分公司,要求建分公司、培训考核、实现销售回款“闯三关”。史玉柱对时间的要求很严格,比如在华东市场试销期间,分公司必须建成。有的分公司经理直接带上汇票赤膊上阵,不到一个月建好一个分公司。史玉柱亲自主抓销售人员的培训工作,他对每一位分公司经理都灌输同一种理念:健脑观念与渠道网络经销的场面要铺开,最重要的是“回款才是硬道理”。集团总部设立营销管理部,不停地向分公司经理施压。再次,各类促销铺天盖地。在硬广告全面开花的同时,史玉柱要求加大软性宣传的比重,注重收集消费案例,进行脑黄金临床检验报告、典型病例以及科普文章的宣传。为了配合宣传,《巨人报》的印数达到了100多万份,以夹报赠送和直投入户等方式广为散发,成为当时中国企业印数最大的“内刊”。

第一战役从1994年10月至1995年2月,仅仅4个月,在供货不足的情况下,回款突破1.8亿元,“暴力营销”成果显着。在当时的三株、太阳神等保健品还在对农村做刷墙体广告的时候,“既有贼心又有贼胆”的史玉柱采用铺天盖地、无孔不入、狂轰滥炸式的广告策略加之渠道建设和严格管理,让一款全新的保健品在12亿中国人中家喻户晓。当年,史玉柱和他的脑黄金一起,成为妇孺皆知的明星。

少年得志、轻松拥有巨人集团并因推出脑黄金而名噪一时的史玉柱,脑黄金保健品管理不善,盲目地扩张而导致市场迅速萎缩。1998年,史玉柱开始策划脑白金的市场推广。脑白金运用脑黄金的营销策略以星火燎原之势迅速占领全国市场,稳居保健品市场榜首。在脑白金的开发过程中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史玉柱天天跑药店、跑农村、去跟他的未来消费者们交流。开拓无锡市场时,当地几百家药店他都跑过一遍。接下来每次启动一个市场,他都是这么干的。他认为,老板冲在第一线了解到的情况,跟听汇报来做决策,完全是不同的两回事。正是因为如此,才有了下面员工即使在大年三十,也仍然坚守在全国50万个商场和药店里面,别人早回家过年了,史玉柱的9000名员工还依然顶着寒风在那里一丝不苟地搞脑白金促销。脑白金面市6年来,它基本上保持了销售上升的势头,即使在销售额突破10亿大关之后,其销售额还在缓缓上升。史玉柱不仅已经创造了脑白金销售的市场神话,而且,他对这神话的延续充满信心。在2001年,史玉柱就彻底地把脑白金卖掉了。

史玉柱取得了多少回报?粗略计算:上市公司健特生物2001年报称公司10转增7股派1元,上海华馨由2800万股增至4770万股,分红4770万;2001年3月健特生物从上海华馨手中购买无锡健特39%的股份,支付现金1.22亿元;健特生物中报10送2转增1,派现0.5元,华馨增至5700万股,进账2850万;通过此次无形资产转让,上海健特再进1.46亿元。

史玉柱为什么急于离开脑白金?他下一步准备做什么?事实上,下一个目标已浮现,依然是保健品——黄金搭档。据悉这是由中国营养学会、瑞士罗氏维生素公司、上海黄金搭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合作生产的一种保健品。其特点就是“创造性地在复合维生素里添加矿物质”,因此命名为“黄金搭档”。从11月份开始,央视黄金广告时段中,脑白金之后紧跟着的就是黄金搭档。脑白金的成功80%归功于广告,但黄金搭档的试销城市多数禁止宣传画、大模拟盒、柜台牌等包装手段。电视广告此时也成了一个尴尬——由于保健品市场产品众多,针对黄金搭档“补充维生素”的巨额宣传,基本在“为他人做嫁”——在黄金搭档强大的广告媒体运作推动和科普教育下,整个维生素产品销量在逐步攀高,但黄金搭档的销量却增长缓慢。然而现在黄金搭档的成功不得不承认史玉柱的确是一个营销天才。

北京时间2007年11月1日21∶00,纽约证券交易所早市9∶30一声钟响,史玉柱旗下的巨人网络集团有限公司成功登陆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开盘18.25美元,超过发行价17.74%,总市值达到42亿美元,融资额为10.45亿美元,成为在美国发行规模最大的中国民营企业,史玉柱的身家突破500亿元。此次巨人网络上市,直接造就了21个亿万富翁、186个百万和千万富翁。像平常一样,史玉柱依然是一身白色运动服打扮,而穿运动服到纽交所敲上市锣的,史玉柱还是第一人。

苦难也是一种财富——潘石屹

潘石屹,大学毕业后到国家石油部工作,1987年起开始在深圳和海南开创自己的房地产开发生涯。1992年,潘石屹与人合作共同创建了北京万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开发房地产。1995年,潘石屹与张欣共同创立了SOHO中国有限公司。

潘石屹是老大,他有三个妹妹一个弟弟。二妹一度送给别人,又要了回来。最小的妹妹因为母亲太饿没有奶水,而送给一户姓董的人家。当时潘石屹母亲唯一的要求是:“谁家有奶羊,就送给谁。”

若干年后,在北京朝外SOHO,讲到激动之处的潘石屹伸手虚指远处:

“天水往东,翻过秦岭,就是八百里秦川。”那是天水人向往的富裕地区。

离家去读中专的少年潘石屹预料不到15年后的这一天。当时他烦恼的是,没有一分钱生活费的情况下,如何在中专生活下去。

中专在省城兰州。潘石屹离家求学,家里一分钱也拿不出来,只给他买了一张上兰州的火车票。父亲潘诗麟送儿子去火车站。当时潘石屹只有16岁,因为生活不好,发育慢,长得很瘦小,只有一米五多一点。他背着一床棉被,被子里包着一件棉衣和一条裤子,这就是他带走的所有家当。潘石屹瘦小的身躯背着棉被,一步一步地挪动,慢慢消失在火车站长长的甬道里。

望着儿子的背影,潘诗麟这位中年汉子再也忍不住,蹲在地上啜泣起来。

在潘家始终坚持着的读书人家的骄傲里,隐约可摸索到这种精气神的脉络。潘诗麟家的客厅有两面墙是书架,书很杂,天文、地理、历史、中医、欧洲文学、日本古典文学……潘诗麟平常就待在家里看书、看电视、练书法,再就是下棋。和父亲一样,潘石屹也特别爱读书,他最喜欢的书是《平凡的世界》,这部书他看了7遍。无论主人公孙少平还是孙少安,他们的经历和他的经历都特别像,深深激励并改变着潘石屹。

潘石屹的母亲瘫痪后,潘诗麟想尽办法在农闲的时候挣钱。他利用下雨天,做木椅子卖。买2元的木料,做成椅子卖7元,可赚5元。做椅子得让潘石屹打下手,帮他画线。这是潘石屹11岁时的事情。一天,他告诉他母亲:

“人家小孩下雨天都去玩了。只有我爸要我帮着干活。”潘母严肃地告诉他:“你现在太小不知道,等你长大就知道了,我们再辛苦,吃的也是干净的饭,知道你父母的饭是靠自己劳动、靠本事挣来的。”妈妈的意思是说,她不一定能看到潘石屹长大。但是要让他知道,父母亲是正派人,靠劳动吃饭,饭是干净的。这次过后,潘石屹好像一下子就长大了,懂事了,他再也不抱怨了。每逢下雨天,他就主动把木料搬出来,帮父亲做椅子。

潘诗麟说:“在农村,不努力就没法存活下去。所以,就千方百计地往前走。但是要走正道,从不想歪的、邪的点子。”

贫穷对于当年的潘石屹,以及他的父母、他的弟弟妹妹来说,意味着困厄、煎熬、羞耻,甚至屈辱。也正是那些贫穷磨炼出了这个身家200亿元的中国富豪。

永远的商业界神话——斯蒂夫·乔布斯

他是一个美国式的英雄,几经沉浮,依然不倒。他掀起了个人电脑的风暴,改变了一个时代,12年后,他又卷土重来开辟了第二个“苹果时代”。

1955年2月24日,斯蒂夫·乔布斯刚刚出生在美国旧金山,就被无情地遗弃。幸运的是,一对好心的夫妻收留了这位可怜的私生子。

19岁那年,刚念大学一年级的乔布斯,突发奇想,辍学成为雅达利电视游戏机公司的一名职员。

1976年,乔布斯、沃兹及韦恩三人签署了一份合同,决定成立电脑公司。公司的名称由偏爱苹果的乔布斯一锤定音——称为苹果。而他们的自制电脑则被顺理成章地追认为“苹果1号”电脑。

1977年4月,美国有史以来的第一次计算机展览会在西海岸开幕了。为了在展览会上打出名声,乔布斯四处奔走,花费巨资,在展览会上弄到了最大最好的摊位。更引人注目的当然是苹果2号样机,它以小巧轻便、操作简便和可以安放在家中使用等鲜明特点,紧紧抓住了观众的心。

1980年12月12日,苹果公司股票公开上市,460万股在一个小时内全被抢购一空,当日以每股29美元收市。按这个收盘价计算,苹果公司高层产生了4名亿万富翁和40名以上的百万富翁。乔布斯作为公司创办人当然是排名第一。

1985年9月17日,乔布斯因为种种原因辞去苹果公司董事长。创办了“Next”电脑公司,继续他的事业之旅,但“苹果”的辉煌在他离开之后不再继续了。

1996年12月17日,苹果收购Next,乔布斯重回苹果。1998年,iMac背负着苹果公司的希望,寄托着乔布斯振兴苹果的梦想,呈现在世人面前。大获成功。

道德荣誉言而有信——郭鹤年

郭鹤年一人身兼“三王”称号,先是享有“亚洲糖王”的美誉,后来又有“酒店大王”之称,到现在又被称为“传媒大王”,他的事业不仅于此,他创造的是一个庞大的商业王国,涉及诸多领域。

1924郭鹤年生于印尼柔佛州新山市家中。他自幼聪明过人,而且非常好学,博览群书,成绩总是名列前茅,从英文学校毕业以后,他考入新加坡莱佛士学院。

1949年,郭氏兄弟有限公司在马来西亚的新山市正式成立,郭鹤年任董事长。经营业务以大米为主,兼营食糖、面粉等业务。

1955年,郭鹤年把公司的业务转移到食糖上,并创办了马来西亚第一家制糖厂。到20世纪70年代,在国际市场上每年上市的1600万吨糖中,郭氏企业集团控制了10%左右的份额。在马来西亚的糖业市场上,郭氏企业则占到了80%的份额。郭鹤年成了名副其实的“糖王”。

1962年,为了扩大自己的面粉经营,郭鹤年投资兴建联邦面粉厂,从加拿大、澳大利亚进口小麦加工面粉,同时大量发展食品加工、食用油提炼等,形成粮油生产、食品加工销售一条龙企业。80年代,为充分利用面粉食油等企业原料,又开办饲料加工业。

1968年,鉴于马来西亚航运业被外方垄断局面,郭鹤年积极支持政府建立自己的航务公司,由他出资7.7%的马来西亚国际航空公司应运而生。从1968-1977年,郭鹤年一直担任大马国际航空公司董事主席。1976年,该公司盈利高达1800万马元。1977年,郭鹤年又在香港成立自己的利克务轮船公司,拥有5艘新船,总吨位在2.5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