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平时期,刘老庄连是人民的忠诚卫士。1998年夏天,长江、嫩江、松花江发生百年罕见的大洪水,人民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刘老庄连82名官兵奉命随部到达长江最危险的地段——武汉洪湖进行抢险。到达灾区后,全连官兵连夜出击,连续奋战18个小时,冒雨对长800米的大坝进行了修筑,平均每人挖掘、搬运砂石近千袋,战士的双手磨破了,袋子被鲜血染红了,仍然不停地在河堤上奔跑,战士麻尚坤先后三次晕倒在大堤之上,却三次从担架上跳下,冲回了阵地。他们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就是“早一分钟完成任务,人民群众就少一分钟受到威胁”。一面“铁军来了”的红旗,让灾区群众放下心来;一面刘老庄连的鲜红连旗,巩固了无数已经或即将决口的堤坝;刘老庄连顽强的作风感染着地方领导和群众,他们含着泪对团领导说:“让他们休息一下喝口水吧,这哪里是在干活啊,简直是在拼命!”8月18日凌晨4点多,大坝修筑完毕,官兵们顾不上饥饿、疲劳,裹着雨衣就在河边睡着了。5点半左右,刚筑的大堤出现了管涌,如不及时加固就有垮堤的危险,全连官兵即刻又投入了“战斗”,地方领导和群众无不感慨地说:“这个连队的官兵真是铁作风!”上级首长称赞刘老庄连“昔日是抗日尖刀,今天是抗洪尖刀。”
演员慰问抗震救灾的官兵
2008年汶川大地震,铁军的大旗继抗洪抢险之后,又一次插在灾区的大地上。“铁军来了”,灾区的人民又有了主心骨。清理废墟、运送药品、搭设帐篷、安装板房,一项项工作陆续展开,全团战士充分动员,积极投身到抗灾抢险工作中去。刘老庄连连队党支部书记贾永辉亲自带领党员突击队奋战第一线,他们攻坚克难,有危险我们先上,有困难我们来抗,先后营救受困群众十余名,抢救粮食两千余斤,运送药品八百多箱,搭设帐篷三百余顶,搭建板房三千多平方米。给全团官兵做了表率,树立了标准,连队也被师表彰为“抗震救灾先进单位”。生命不息、冲锋不止,艰难面前,为了人民的利益,绝不后退一步,这才是真正的大无畏,这才是真正的英雄史诗。荣誉面前,刘老庄连的战士从不骄傲,困难面前,刘老庄连的官兵从不气馁。他就是一把铮亮的尖刀,随时准备迎接困难的挑战;他就是一座坚固的堡垒,随时都能经得起风吹雨打。
近年来,刘老庄连还相继参加并出色完成了“铁拳——2004”涉外演习、“和平使命——2005”中俄联合军事演习、赴苏丹达尔富尔维和等多项重大任务。
战争年代,刘老庄连处处当先锋,打头阵,取得了辉煌的荣誉;新的历史时期,他们充分发挥传统优势,把“刘老庄精神”作为建连之魂、固连之本,连队建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新的辉煌。他们紧跟时代步伐,注重学习掌握党的创新理论,依靠科学建连兴连,充分发挥官兵文体作用,着力促进官兵全面发展。把科学发展观贯穿到连队建设的各项工作之中,走上全面协调、科学发展之路。如今,刘老庄连已连续7年被上级表彰为“先进连队”,连续5年被表彰为“军事训练一级单位”。
历史是光荣的,光荣是厚重的。新的发展时期,我们相信,刘老庄连官兵必会继承和发扬82勇士为党和人民安危不畏牺牲的理想信念和“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连魂精神,继往开来,为建设现代化的革命军队,为伟大祖国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一往无前,作出新的贡献。
烈火中的英雄——衡阳武警消防兵
他们以火一样的激情投身火场,他们怀揣群众的利益走向危险,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扞卫了他人的生命,扞卫了武警消防员这个崇高的职业。那壮烈的一幕将永存史册,他们勇往直前、舍生忘死的英雄气概更将长留在人们心里,那将是对什么是敬业精神的最好诠释。
衡阳“11·3”大火消防员集体
张晓成上校,支队政委,39岁
戴和熙中校,支队副参谋长,41岁
赵康林中尉,中队长,27岁,还是个新郎官
聂学敏少尉,23岁,刚从消防指挥学院毕业不久
钟林林中尉,28岁,牺牲的那天正好是妻子的生日
陈桂华中尉,副中队长,27岁…………
这是一份烈士名单,衡阳“11·3”大火中的牺牲者,当选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也许是天性使然,我从一踏上衡阳的土地,便总是想从这份名单中发现一些什么规律。后来,这些规律找到了,它们也就是感动中国的原因。
军人与百姓——军人牺牲二十,百姓无一伤亡
20名消防官兵壮烈牺牲,但与此同时,火场中的群众412人全部安全撤离,无一伤亡。“无一伤亡”,这四个字意味着什么?它所意味的难度,它所意味的情感,它所意味的态度,使任何煽情的语言都显得苍白无力。
我们还是听听消防战士自己的平实朴素的描述吧。
杨凡中尉是衡阳消防支队的宣传干事,在火场一线拍片时受了伤。他对我详细讲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我赶到现场的时间大约是6点20分,从大楼南面的巷子进入了一楼火场。由于一楼大部分门面仍被卷闸门关着,只有滚滚浓烟不断从缝隙涌出冲向高空,当时巷子里站满了围观的群众(大部分是刚被疏散出来的,有的人只穿了睡衣睡裤),离火场不远,既危险又严重干扰和影响了消防官兵的灭火工作,有的甚至踩到了水带上,我和部分战士不得不把围观的群众赶出去,可不久又围上来,我们又赶,这样反复几次。不到半个小时,刚才还不断冒烟的地方瞬间变成火海,我和周围灭火的官兵明显感觉到了火焰的高温,迅速后撤了几米,大火在这个时候迅速蔓延。
“拿着照相机的记者爬上平台拍了些东西以后就迅速撤了下来,后勤处的领导和同志买了面包和矿泉水,不断有人将面包和矿泉水送到一线官兵手中,很多人边吃面包边灭火,有的战士来不及吃,就将面包塞在了作战服的口袋里。
“我吃了半块面包,看到大楼西面紧挨着的两层楼房,楼顶平台上有三个消防战士在朝二楼着火的窗子中供水,有两个记者还在上面(事后得知是《衡阳日报》记者许常国和《衡阳晚报》记者杨帅),觉得在那上面拍照角度较好,于是边吃面包边爬上了三楼平台,平台靠大楼很近,人一上去就明显感到从二楼窗口喷出来的火光的灼热,我拍了两张后下楼,后又想到楼顶上还有记者,看到他们也拍了些照片,就又返身上楼想把他们叫下来,因为他们都没有戴头盔,怕有危险。刚上到平台还没来得及说话,我就感觉到了大楼的颤动,不到1秒钟,大楼就铺天盖地地向我们所站的平台压了下来!情急之下,我朝大楼反方向跑了一步,到了平台的边沿,太高,不敢跳,只得迅速双手捂头趴在地上,我感觉到我身边都是山崩地裂的巨响,左边的杨帅好像被什么东西砸中了,掉到了三楼下面。”
从杨凡的叙述当中,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个情节:群众是在不断地向火场方向涌动的,我们的消防战士,不仅一方面要与烈火搏斗,还要拿出相当多的精力去阻挡这些涌动的群众。当大楼崩塌、灾难来临的时候,如果不是他们在此之前“反复几次”的阻拦驱赶,恐怕老百姓的“无一伤亡”就做不到了。
牺牲者与幸存者——我眼看着战友们在我身边
一个个离去,最后队长也走了……
在衡阳,我访问到的几乎每一位消防官兵,大体上都是一副沉静如水的样子,对于那场惊心动魄的事件,对于那些牺牲的战友,他们似乎都不愿意多说,尤其都不愿意谈自己。他们总是强调,自己是幸存者,是那些牺牲的战友,换来了他们今天的生活。
江春茂是被压在废墟下的21名消防官兵当中唯一一名获救者。大家已经通过央视的“感动中国颁奖晚会”看到了他。他的神情,也就是所有那些从“11·3”大火中走过来的人们的神情。
被埋在废墟下面27个小时,是一种什么感觉?恐怕我们一般人是无法想象的,何况还要看着身边的战友一个个地死去。江春茂这样描述当时的情景:“大火那天,我们冲进火势减弱的大楼后不到10分钟,‘轰隆’一声巨响,我们就被埋在了废墟中。指导员被一根屋梁死死地压着,嘴里向外冒着带泡的血水。我们似乎意识到指导员快不行了,拼命哭喊:‘快救救我们的指导员!’可是外面没有一点反应。不久,指导员没有了声息……半小时过去了,战友薛相林说他看见了光,我们以为外面的人救我们来了,然而才过两分钟薛相林便不再说话了。
他看到的‘光’或许是临终前的一种幻觉。“我拼命侧着身子,将右手顺着衣袖解脱出来,开始用两只手从背后挖。这时被埋在里面的队长问我的情况怎样,我告诉了他自己全身都痛。队长要我一定要坚持住,要活着出去。大约10个小时过去了,埋在土里的周忠君突然说上边有人在敲头上的石头,我们心里一阵激动。但没隔多久,外面的动静消失了,队长叫着周忠君的名字,开始他还答应了几声。后来,再也听不到声音了……“废墟里只剩下我和队长了,他不时地叫一声我的名字,一会儿又喊救命。
大概十八九个小时后,队长说他呼吸有点困难,我就叫他挖一下,使活动的空间增大些。又隔了一会儿,我想问一下队长的情况是否好些了,队长没有回答。隔一会儿我就叫几次,可每次等到的都是死一般的寂静,我知道,队长也走了……“我忍住疼痛,继续挖脚上的土石,并使劲地想拔出右腿。好不容易,右腿拔出来了,我用力掐了一下,已经没有知觉了。但我不能停下来,我又继续慢慢拔出了左腿……这时,我全身都是伤,迫切要找到水喝。但水枪已被压住,拔不出来。我摸索着找到一根小管子,右手找到一块碎玻璃,用劲地划,很久都没有划开,我又担心那是一根煤气管,就停止了。20多个小时后,我听到挖土机的声音离自己越来越近,我又激动又害怕,生怕他们挖土的时候让上面的石头掉下来。我卷曲着身子往后面挖的洞缩去,戴上头盔。当时我清楚地听到外面有人在喊:里面有人吗?我大声地叫着,并将手含在嘴里吹着口哨。我多么希望有人听到,哪怕只是一声!
“时间一点儿一点儿过去了,我仍然一边叫,一边吹口哨,挖土机轰隆隆的声音在我的头顶响着。又过了一会儿,救援人员发现了指导员的头,当他们快靠近我的时候,我用尽全力拼命地叫喊。我听见外面有人说:‘这里有人!’由于地方狭窄,我只能先伸出一只手,一只脚蹬地,让他们将我侧着拉出来。有人用一条好像是领带的东西,将我的眼睛蒙上,抬上担架……”
邵六枝中校,是我在衡阳认识的第一位消防人员,是消防支队的参谋长。接通他的电话,听着他的语调十分低沉。实际上,大火那天,他亲临一线指挥,几进几出那座后来倒塌的大楼。最后一次从大楼里出来不过十几秒钟,那大楼便轰然坍塌了。但是,邵参谋长几乎一句也没有说自己,说得最多的是牺牲在火场的政委张晓成上校和他的副参谋长戴和熙中校。
张晓成上校是牺牲官兵当中职位最高、警衔最高的一位。邵参谋长回忆起自己的这位上级,话语平实但是感情深厚:“张政委在家里排行最小,上边有两个姐姐、一个哥哥。那时家里很穷啊,有时候连煤油灯都点不上。哥哥是个铁匠,他从小就跟着哥哥学习打铁,开始当副手,后来练就了一手打铁的好手艺。他还喜欢游泳、下棋,同龄人当中没有对手。到部队以后,在工作之余,他还练就了一手好钢笔字和毛笔字,文笔也不错。在与战友们聚会的时候,他总是亲自下厨,丝毫没有当领导的架子,他炒出来的菜每次都被大家吃得精光。
“他在学校里一直是班长,尊敬师长,爱护同学,凡事敢想敢做,学习成绩也名列前茅,所以在同学和村子里的孩子中间很有威信。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每逢周末他就去煤矿背煤炭回来贴补家用,一来一回就是二十里路,三四十斤的担子压在他身上,小小的他从来不叫一声苦。1981年10月,年仅17岁的张晓成当兵来到部队,后来在同一批兵员中他又第一个提干,不到一年半就入了党。
“张政委真是个好人啊,特别念旧,是个大孝子。提干以后,每次回家,都要到过去的老同学家里去看望,并给予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他很关注家乡的公益事业,2000年村里修公路,他个人捐款1000元,还计划今年再次捐资3万元,把通往村里的那条公路整修一下。可是对自己的亲戚、晚辈,要求那是非常严格的。当上政委以后,找他走后门的人真是不少,可是他总是告诉他们:只有练就了真本事才能适应工作需要,不然就是走了后门,也会吃不开。他的一个侄子想通过他的帮助办个城镇户口,他一点也不关照,硬要侄子按照有关政策自己掏钱。他的一个外甥想在城里找一份工作,想通过当政委的舅舅帮忙疏通一下关系,他硬是不肯答应,为了这个事他姐姐一直对他有埋怨和不满,但他一笑置之。这么一个好人,说没就没了……”
终点又是起点——衡阳大火一个月后,4名牺牲的消防战士的亲人又成了这支队伍的新兵
衡阳支队一下子牺牲了包括政委和副参谋长在内的20名官兵,一时间沉浸在极度的悲痛之中。但是,火还是要救的,训练还是要搞的,一场大战的终点,就是另一场战斗的起点。这在消防战士看来,也是平常之事。
新年伊始,1月3日,还是那支英雄的部队,衡阳消防支队珠晖区队,成功扑灭一高层商住楼大火,并营救出10名被困群众。凌晨1时40分左右,接警后的珠晖区消防中队10多名队员在代理中队长廖玉荣的带领下迅速赶到现场。由于3家的防盗门都无法打开,消防队决定先救人,再救火。在探明10个被困居民被困的位置后,战士们从顶楼放下救生绳,首先将爬在空调架上,摇摇欲坠的刘小华一家三口救离险境。被救群众称,刘小华的岳母被困在7楼厨房外面的雨棚上,当救援人员把安全绳、安全腰带顺老太太所站的位置放下去时,老太太只是抓住安全绳不放,却怎么也系不到自己的身上。眼看老太太就要坚持不住了,廖玉荣决定自己用安全绳从顶楼下到7楼雨棚上救人。队员们把绳子系在廖玉荣腰上,一点一点放下接近老太太。廖玉荣一边安慰老太太,一边靠近雨棚。当靠近老太太时,老太太几乎瘫倒了,廖玉荣急忙把老太太夹在厨房的窗台上,将安全绳系在老人腰上,老人很快被成功救上去了。救出刘先生一家后,消防队员分成两拨,一拨用工具撬开刘先生家的防盗门,将室内的大火扑灭,另一拨撬开702、701室的防盗门,从701室的防盗网内救出了已被熏得奄奄一息的6口人。
20个年轻的生命走了,他们怀着火一样的激情走了,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扞卫了412人的生命,他们用自己的行动扞卫了消防员这个崇高的职业。今天大火早已熄灭,事故责任已查清,衡阳消防员告别了牺牲的战友又走上了新的战场。他们感动了中国,感动了十几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