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像他们那样——感恩·责任·忠诚
28564700000021

第21章 忠君忠国,流芳百世(1)

有一种品德,不论何时何地,它都会受到人们的赞美。

有一种品德,如果你持有它,人格就会得到升华,如果你不慎丢失了它,那么你就可能一文不值。

有一种品德,它不仅是我们立身的基础,事实上也是任何一个国家战斗力的保证。

这种品德,名字就叫做忠诚。

巴黎和会,我拒绝签字——顾维钧

顾维钧,字少川,汉族,江苏省嘉定县人,1912年任袁世凯总统英文秘书,后任中华民国北洋政府国务总理,国民政府驻法、英大使,被誉为“民国第一外交家”,是中国近代史上卓越的外交家之一。

1919年1月28日,美、英、法、日、中在巴黎讨论中国山东问题。战败的德国将退出山东,日本代表牧野却要求无条件地继承德国在山东的利益。中国代表顾维钧听了,站起身面对其他四国代表问道:“西方出了圣人,他叫耶稣,基督教相信耶稣被钉死在耶路撒冷,使耶路撒冷成为世界闻名的古城。而在东方也出了一个圣人,他叫孔子,连日本人也奉他为东方的圣人。牧野先生你说对吗?”

牧野不得不承认:“是的。”

顾维钧微笑道:“既然牧野先生也承认孔子是东方的圣人,那么东方的孔子就如同西方的耶稣,孔子的出生地山东也就如耶路撒冷是东方的圣地。因此,中国不能放弃山东正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一样!”

顾维钧左手一扬,掌心摊开,指缝一松,一块怀表吊着链子垂下来:“请允许我,再给大家看一样东西。进入会场之前,日本的牧野先生为了讨好我,争夺山东的特权,把这块金表送给了我。”

这表实际是顾维钧捡到的,这里他只是借题发挥,会场便开始交头接耳,顾维钧彬彬有礼,稍稍停顿了一下,接着说:“牧野先生愤怒了,他真的愤怒了。

姑且,算是我偷了他的金表吧。那么,我倒想问问牧野先生,你们日本,在全世界面前,要偷我们整个山东省,山东省的三千六百万人民该不该愤怒呢?四万万中国人该不该愤怒?我想请问,日本的这个行为,算不算是盗窃?”

顾维钧的语气凌厉到了顶点,说话同时提起右手叉开五指朝上前方虚空处猛地一插,旋即猛一侧头,满脸的正义凛然和潜藏已久的怒火一起化为一道凌厉的剑光,闪电般射向日本代表。

接下来全场鼎沸,掌声如雷。美国总统威尔逊、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和法国总理克莱蒙梭——巴黎和会的三巨头听完顾维钧掷地有声的声明,一齐走上前握住他的手。法国总理克莱蒙梭事后评论道:“顾维钧之对付日本,有如猫之弄鼠,尽其擒纵之技能。”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惨败宣告结束,中国是战胜国之一。中国从鸦片战争时代开始的漫长寒冬就要过去,在这“公理战胜强权”的时代,即将召开的巴黎和会将还中国一个公道,取消半个多世纪以来西方列强强加在中国身上的一切不平等条约。

然而,巴黎和会迅速把国人的梦想击得粉碎。几个大国无视中国的反对,也无视他们曾鼓吹的“公理”,将中国山东的权益出卖给了日本。国内爱国运动风起云涌,而在巴黎,1919年6月28日,中国代表团代表顾维钧为争夺中国的权益而奋斗。

签字仪式上,一个一个轮番地面无表情地印上印鉴,顾维钧却一脸愤怒与沉重地站起来,他走在会场的中心,我们已难形容其心情,他说:“我很沉重,我很愤怒,我拒绝签字。”

接着全场哗然。这个中国人的反抗,也是整个中国人民的反抗。这时激荡的爱国热情已让他只想向那些列强呐喊出一个字——不!

顾维钧所生活的中国,被定论为“弱国”。这个定论应该不差,自清末以后,无论别人打上门来(如鸦片战争),或者自己向别人宣战(如八国联军),中国都只有一个“败”字可言。独裁者便只好割地赔款,以保自己的统治得以延续。这次拒签在中国外交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第一次打破了“始争终让”的外交局面——拒绝签字。中国在以后的日子中将一步步夺回丧失的主权。

1919年5月20日,北京政府电令出席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团:“对于此项草约,大体应行签字,惟山东问题应声明另行保留,以为挽救地步。”当保留签字的要求被拒绝之后,北京政府24日训令:“如保留实难办到,只能签字。”但顾维钧在因病住院的陆徵祥支持下,没有听北京政府训令,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爱国是一切美好思想的基础。很难想象,一个不热爱自己国家的人将来能做出惊天动地的事。忠于祖国的人必能忠于自己,而忠诚有时意味着牺牲,一个忠诚的人不会因为个人利益而背叛自己的祖国。

宁死不屈——颜真卿

颜真卿,字清臣,汉族,唐代杰出书法家,“楷书四大家”之一。颜真卿曾四次被任命御史。在任期间,关心民众疾苦,注重农业生产,热心公益事业,为百姓解水患,引水灌田,为官清正廉洁,为人耿直,得到百姓的爱戴。

782年,唐朝的五个藩镇叛乱。其中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兵势最强,自称“天下都元帅”。德宗皇帝派威望极高的颜真卿去做说客。

李希烈听到颜真卿来劝降,想给他一个下马威。在见面的时候,他故意让部将和养子一千多人都聚集在厅堂内外。颜真卿刚到厅堂门口,那些部将和养子就冲了上来,个个手持武器,围住颜真卿又是谩骂,又是威胁,摆出一副要杀他的架势。

颜真卿面不改色地朝着他们冷笑。这时李希烈才假惺惺地站起来护住颜真卿,命令他们退下,接着又把颜真卿送到驿馆里,企图慢慢软化他。

这时,其他几个藩镇的叛将各自派遣使者到李希烈这里来上表称臣,劝他做皇帝。李希烈召颜真卿来,故意把上表给他看,得意地说:“今日四王派使者来,把推心置腹的话对本元帅讲了。他们的话同我心里的想法一样。太师您看这种情势,难道我被朝廷猜忌,就没有地方可去了吗?”

颜真卿义正词严地说:“这四个人只能说是四凶,怎么叫四王呢?将军自己不保住功业,做唐朝的忠臣,却要与乱臣贼子在一道,想与他们一起灭亡吗?”

李希烈听了心中十分不快。

过了一天,李希烈又让颜真卿与叛镇派来的四个使者一同赴宴。四个使者见到颜真卿来了,都向李希烈祝贺说:“早就听说颜太师德高望重,现在元帅将要即位称帝,这不是有了现成的宰相吗?”

颜真卿扬起眉毛,朝着四个使者骂道:“什么宰相不宰相!要杀要剐都不怕,难道会受你们的诱惑,怕你们的威胁吗?”四名使者被颜真卿凛然的神色吓住了,缩着脖子说不出话来。李希烈拿他没办法,只好把他关起来。

784年,李希烈自称楚帝,又派部将逼颜真卿投降。兵士们在关禁颜真卿的院子里堆起柴火,并浇上油,威胁颜真卿说:“再不投降,就一把火把你烧死!”颜真卿二话没说,就纵身往柴火跳去,叛将们连忙把他拦住。李希烈的打算落空了。

李希烈想尽办法,也没能让颜真卿屈服,最后只好派人逼迫颜真卿自杀了。

责任感源于忠诚。没有忠诚,责任感就无从说起;没有责任感,你就会在诱惑面前把握不住自己。这样,你的事业结构就会土崩瓦解,最终只能在一片废墟中独自哀叹。所以说,背叛忠诚的最大受害者将是背叛者自己。颜真卿宁死不投降,就是用行动验证“忠诚”二字。

志士英名万古存——文天祥

文天祥,吉州庐陵人,南宋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被称为“宋末三杰”。

文天祥从小爱读历史上忠臣烈士的传记,20岁那年他到临安参加进士考试,在试卷里写了救国主张,受到主考官的赏识,中了状元,后来做了江西赣州的州官。

1275年,元军进逼临安,宋恭帝赵昆下诏要各地将领带兵援救。文天祥接到朝廷诏书,立刻捐献出全部家产,招募人马准备赶到临安去。有人劝他说:“现在元兵长驱直入,您带了这些临时招募起来的人马去抵抗,好比赶着羊群去跟猛虎斗,明摆着要失败,何苦呢?”

文天祥泰然回答说:“这个道理我何尝不知道。临安危急,却没有一兵一卒为国难出力,岂不叫人痛心!我明知自己力量有限,宁愿以死殉国。”

这时候,元朝统帅伯颜已经渡过长江,分兵两路进攻临安。文天祥向朝廷建议,集中兵力跟元军决一死战。但是赵熙与很多大臣都惧怕元军,一味求和,文天祥势单力孤。1276年,伯颜带兵占领临安,谢太后和恭帝赵昆出宫投降,元军把他们连同文天祥等人押往大都(今北京市)。文天祥中途逃了出来,历尽千难万险,到了福州,与张世杰会合。

1278年,元军攻下潮州,文天祥又被俘虏。元朝丞相博罗派投降官员去劝降。文天祥对其一顿痛骂,骂得他们抬不起头,灰溜溜地走了。元朝对文天祥劝降不成,就把他移送到兵马司衙门,他被戴上脚镣手铐,过着囚徒的生活。

文天祥被关在牢房里,恶劣的环境只能折磨他的身体,却并不能摧毁他的意志。

后来,元军押着文天祥,希望利用他诱降南宋残军。当船队经过珠江口零丁洋时,面对波涛翻滚的零丁洋,文天祥感慨万千:自己死不足惜,大宋江山风雨飘摇,岌岌可危,今后谁来护卫幼主、光复江山呢?感慨惆怅之余,他吟出: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就是流传千古的名作《过零丁洋》。

南宋灭亡后,元将张弘范在庆功宴上向文天祥敬酒说:“宋朝已亡,您的忠孝也尽到了。如果您能为元朝做事,元朝宰相岂不非您莫属吗?”

文天祥说:“国亡而不能救,做大臣的死有余辜,难道还能贪生怕死吗?”

南宋灭亡后,文天祥被押赴大都。4年中历尽苦难,不论是威胁,还是利诱,都无法让文天祥动摇。他写了许多诗,表达自己对于国家的一片忠心。其中最有名的一首叫做《正气歌》,表达了绝不向敌人投降的浩然正气。1282年,文天祥在大都慷慨就义,时年47岁。

君子身处世间,心中都应该有一个行事的准则。天下事有的应该做,有的则不应该做,一旦遇到违背自己的良心与正义的事情,就算可以给自己带来巨大的财富和利益,仍然要坚决拒绝。因此,为人需当行则行,当止则止,有所为,有所不为,不可任意妄为,这样才能“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内不愧心”,堂堂正正,光明磊落,了无遗憾地走出一个美妙的人生。

赤胆忠心——苏武

苏武,字子卿。年轻时,因为父亲任职的关系而被任用,后苏武逐渐提拔重用。当时汉匈矛盾重重,经常互扣使者,关系紧张。到了汉武帝天汉元年,匈奴向汉朝求和,于是,汉武帝派遣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出使,护送匈奴使者回国。

苏武接受任务后,带着使团及丰富的礼物出发到了匈奴。

不料,反复无常的匈奴单于不但不感谢,反而受坏人挑唆,把苏武等人扣押起来,要苏武投降。金钱、高官厚禄、冻饿折磨,这些都没能使苏武屈服,他坚决不投降。没办法,单于只好下令将苏武送到北海边上(现在的西伯利亚贝加尔湖一带)去牧羊,并且对苏武说:“等公羊何时生了小羊,就送你回汉朝去!”

公羊怎么能生小羊呢?用意十分明白,单于是坚决不放苏武回汉朝了。

北海一带,荒无人烟,终年白雪覆盖。苏武只能以野鼠洞里的草籽充饥。每天,苏武一边牧羊,一边抚弄着出使时汉武帝亲手交给他的旌节,心中深深地怀念着自己的祖国。夜晚睡觉时,他将旌节紧紧抱在胸前。就这样,日复一日,艰苦地度过了漫长的岁月。后来,汉武帝死后,汉昭帝即位,匈奴又与汉朝议和,但单于仍不让苏武回汉朝,还谎称苏武已经死了。与苏武一起出使匈奴的常惠,千方百计把苏武的情况告诉了汉朝使者,还为使者想出了一个要回苏武的妙计。

第二天,汉朝使者去见单于,按照常惠的计策对单于说:“你们匈奴既然要诚心跟汉朝结好,就不该再欺骗我们。苏武明明没有死。有一天,我们皇上在上林苑里射猎,射下一只大雁,大雁的脚上系着一条绸子,那是苏武写给皇上的一封信。信里说他在寒冷的北海地方牧羊,你们怎么说他死了呢?大雁能带信,这是天意,你们怎么可以欺骗天呢?”

单于听了,不觉大吃一惊,只好承认自己说了谎话,而后又说:“苏武的忠心都感动了飞鸟,难道我们还不如大雁吗?”说完,他立即向汉朝使者道歉,并答应赶快派人把苏武从北海地方找回来苏武回到了阔别20年的京城长安,汉昭帝接见了他们,还叫他到先帝庙里去拜见汉武帝的灵位,并把那根光秃秃的旌节交还到汉武帝灵前。

历史学家吴晗曾写过一篇《谈骨气》的文章,其中提出做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骨气。所谓骨气就是做人要坚持原则,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明是非、知荣辱,不拿原则做交易。一边是高官厚禄,一边是赤胆忠心,苏武用不屈的铮铮傲骨作出了最完美的诠释。

凿空之旅——张骞

张骞,汉中郡城固人。他是我国古代卓越的探险家,旅行家,外交家。对丝绸之路的开拓有重大的贡献。张骞通西域的过程中不仅促进了当时西域的各民族往来,而且引进了汗血马、葡萄、石榴、胡桃等。

公元前138年,张骞带着汉武帝的万丈雄心第一次踏上了大汉以外的疆域。

那时匈奴依旧称雄漠北,西域各国关系错综复杂。

当时,月氏人受匈奴欺负,向遥远的西方迁徙。汉武帝认为这是一个好机会。第一,救人于危难,可为我所用。第二,当时汉朝的战略是远交近攻。所以毫不犹豫决定跟大月氏人结盟。而且,大月氏人曾在与匈奴的激战中败北,国王的头颅成了匈奴单于手中的酒器,可以说与匈奴的仇恨深重。

这位勇敢的探险家出发时身边有100位随从和一位忠心耿耿的匈奴人奴隶堂邑父,他们无所畏惧地踏上匈奴的土地,希望能顺利穿过这个游牧王国的防线,然而,他们低估了这个马背上的民族的防线密度。身陷囹圄的张骞,逃过了头颅被制成饮器的噩运,被迫在匈奴的监禁中娶妻生子。风刀霜剑严相逼,时光流转十数年,张骞始终保持着汉朝的特使符节,寻找着逃脱的机会。

终于有一天,张骞成功逃离匈奴的控制,开始继续他已中断了十几年的政治旅程。越过葱岭,到大宛,通过康居,至大夏,这位两千年前的探险家徒步穿过了如今的乌兹别克斯坦与哈萨克斯坦等国。沿途这些中亚国家的君主听到了张骞的描述,无不被东方的地大物博所吸引,更为东方的丝绸、瓷器等手工艺品所倾倒。惧怕匈奴铁骑的小国不敢与汉结盟共退匈奴,却对与汉通商充满了兴趣。

在大夏的旧土上,躲避战火的大月氏终于被张骞找到了。汉朝盼望跟月氏王国结盟,对匈奴东西夹攻。以当时来讲,月氏王国对匈奴有杀父灭国的深仇大恨,一旦听到有报仇复国的机会,一定非常感激。然而十多年来,大月氏这个马背上的“行国”已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是在伊犁河畔受到乌孙的攻击,又一次向西远徙;到了阿姆河畔后,用武力臣服了大夏的大月氏,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开始了游牧生活到农耕生活的过渡。他们生活安定,无心复仇,无意东还。张骞在大月氏逗留了一年多,无果而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