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像他们那样——感恩·责任·忠诚
28564700000028

第28章 忠君忠国,流芳百世(8)

5月28日,武文斌所在部队奉命抢通玉堂镇通往水泉村的公路。这是一条盘山公路,由于地震造成山体滑坡堵塞了公路,水泉村上千名群众面临缺水断粮的危险。当时余震不断,不时有石头从山上滚下来。连长准备组织一个党员突击队,负责最危险的路段。武文斌站了出来:“虽然我不是党员,但也算我一个!”原来,由于武文斌转过几个单位,因此虽然他一直表现优异,但还没正式被批准入党。他说:“既然我是入党积极分子,那就请党在危险中考验我!”

灾区白天气温比较高,连队的任务又比较重,所以大家都非常疲劳,而身体并不十分强壮的武文斌更是脏活累活抢着干,每天高强度的工作时间长达十多个小时,身上的衣服干了湿、湿了干。十几天下来,战友们发现武文斌明显瘦了一大圈,眼窝凹陷进去。大家看他这么累,都劝他自己也要注意休息。可武文斌摇摇头:“灾情这么严重,咱咋能歇着呢。灾区人民有一个没得到安置,我就一天不休息。”

6月4日,由于山高雾大,一架救援直升机不幸失事坠落。武文斌和战友们立刻展开拉网式搜寻。失事地点山高林密,荆棘丛生,再加上那几天一直阴雨连绵,一不小心就会陷进泥坑里摔倒。武文斌手拿镰刀开路,手上脸上被划出了许多口子。有一段山坡非常陡峭,武文斌和战友们只能身体紧贴山壁,一点点挪动。突然武文斌脚下一滑,差点摔下去,幸好他情急之下抓住一根藤条才没有跌落谷底。这样的危险,武文斌和战友们经历了三回。大约中午时分,又发生明显余震,山石飞落,大家毫不退缩,终于完成了预定的搜救任务。

部队驻扎在玉堂镇时,除了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武文斌一有时间就去帮老百姓干活。一天中午天气特别热,人们纷纷在树阴下乘凉。这时,突然传来“砰、砰”的响声。开始大家没有在意,在震区经常会听到各种声音,可是这声音持续了好久也没断,大家警觉起来,顺着声音跑过去一看,原来是武文斌正帮老乡们打油菜籽呢!他额头上全是汗,迷彩服都湿透了。在武文斌的带动下,战友们一有空也都加入到了打油菜籽的行列中。

6月17日傍晚,在受灾群众安置点忙碌了多天的武文斌和连队战友一起,冒雨再次执行8车活动房板材的卸车任务,他一个人在车上卸,供下面10个战友搬。本班任务完成了,他又主动帮其他班卸车。劳累了一天的武文斌睡前边洗脚边对战友们说:“好好洗个脚,明天接着干。”

可是,这一觉睡下去,武文斌再也没能起来。武文斌因为过度劳累引起肺部大出血而光荣牺牲。

噩耗传到武文斌的妻子小杨那里,她悲痛欲绝,久久不愿相信这个事实。她怀里抱着武文斌的照片,痛哭着说:“文斌呀,我一直等着你回来结婚,没想到这婚礼竟永远成了梦。”

原来,武文斌和妻子杨卫华恋爱多年,2008年2月刚领了结婚证,两人商定6月份武文斌一毕业就举行婚礼。汶川地震后,武文斌告诉杨卫华:“你等着我,等我完成任务,咱们办个热热闹闹的婚礼。”武文斌走后,小杨天天盼着这一天的到来。

在武文斌的手机里,最后还存着一条未读短信:“老公,你受苦了,等你回来,我请你吃好吃的……”

青山有幸埋忠骨——武文斌为人民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人民也将永远不会忘记他。2008年6月21日,济南军区某集团军追认武文斌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追记一等功,并批准为革命烈士。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胡锦涛签署命令,授予武文斌“抗震救灾英雄战士”荣誉称号。

英雄已逝,让我们用“2008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上对武文斌的颁奖词来再次回望这位累倒在抗震前线的英雄吧:山崩地裂之时,绿色的迷彩撑起了生命的希望。他树起了旗帜,自己却悄然倒下。在那灾难的黑色背景下,他26岁的青春,就是最亮的那束光。

“加减乘除”,一心为民——吴金印

吴金印,男,汉族,河南省新乡市人,中共党员。1942年出生,现任新乡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兼卫辉市唐庄镇党委书记。

1959年10月参加工作。1960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河南汲县李元屯公社大队会计、大队长、大队党支部书记、公社党委委员、团委书记。1966年1月入中央团校学习。同年8月后,任狮豹头公社党委委员、团委书记、党的领导核心小组组长、革委会主任。1971年5月任中共汲县县委委员、狮豹头公社党委书记。1979年后,任中共汲县县委委员兼公社、乡干部。1983年5月任卫辉市五四农场场长。

1986年9月任卫辉市李元屯乡党委书记。1987年后,任卫辉市唐庄乡党委书记、中共卫辉市委委员。1993年3月任中共卫辉市委副书记兼唐庄镇党委书记。中共十五大、十六大代表,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共第十五届中央候补委员。

在吴金印的带领下,唐庄镇新农村建设不断取得成就的背后,隐藏着一套“加减乘除”法则。

一、加法:发展生产,增加农民收入

1987年,吴金印初到唐庄镇担任党委书记,当时全镇财政收入仅为3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00元。

为发展生产,增加农民收入,经过实地调查后吴金印发现,唐庄镇西部有山,靠山吃山,因此可以在石头上做文章。

据此,以吴金印为首的新一届领导班子提出了“西抓石头东抓菜,北抓林果南抓粮,乡镇企业挑大梁,沿着国道做文章”的发展思路,由此为全镇每个地方的农民都打开了一条增收致富的门路。

有了正确的发展思路,再加上干部群众的苦干实干,唐庄镇很快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7年,全镇财政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3292万元和4140元。

二、减法:村镇改造,减少土地浪费

俗话说,“农村工作两台戏,计划生育宅基地”。富起来的唐庄人开始争先恐后建新房,但由于缺少规划,一方面形成大量“空心村”,另一方面反复投资建房,建房周期长的10来年,短的甚至三五年,从而造成土地和钱财的双重浪费。在此背景下,唐庄镇开始了村镇改造建设。

“村镇改造后,虽然我们人均住房面积增加了,但是整体占地大为减少,效果非常好。”石屏村村民刘成安开心地说。

数据显示,改造前平原区和丘陵山区户均宅基用地分别为423平方米和397.8平方米,但人均住房面积仅为25平方米;改造后平原区和丘陵山区户均宅基用地分别减少至134平方米和200平方米,但人均住房面积增加到了50平方米。

据了解,村镇规划后,唐庄镇共节约土地2000多亩。除建工厂用地外,还可腾出1500多亩土地,并且部分村庄规划改造后,可达到30年内不再新占土地。

三、乘法:民主决策,集中群众智慧

作为镇党委书记,吴金印深知集体的力量和群众的智慧远超个人,因此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每次决策前,当地领导班子都发扬民主,集中群众智慧,从而使决策引发乘数效应。

代庄村是新乡市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村支书李灿明说,全村从1999年起开始进行统一规划和改建,但当时不少村民不理解,工作阻力很大。为此,全村召开党员干部和群众代表大会,多方讨论,最终制定了“先拆给补助,后拆少补助,影响工程没补助和先拆者优先挑选宅基地位置”的奖惩措施。

方案定下来后,拆迁工作进行得非常顺利,很多村民由于自家人手不够,甚至把亲戚都叫来帮忙,形成一个相互拆迁的高潮。

由于全镇各行政村所处山区平原地形各异,住房观念也不相同,为了使村庄规划符合实际,镇里不但多次请来规划设计部门实地勘察,并将设计图张榜公布,然后各村从下至上屡次开会讨论,力争充分尊重民意。

“一切为了老百姓,一切也要依靠老百姓。”吴金印说,“干群关系就是鱼水关系,善于利用群众的力量,一就能变成十,离开了群众,再简单的工作也没戏。”

四、除法:科学发展,革除污染企业

唐庄镇的发展并非总是一帆风顺。在当年提出“西抓石头”的发展思路后,全镇一度出现了上百家石料加工厂。但多数厂工艺落后,没有除尘设备,致使唐庄一度成为当地的污染大户。

盆窑村村民张泳是当时全镇拥有石料加工厂最多的老板。“我的3家加工厂全在107国道两边,行人从附近经过后,身上立即留下一层粉尘。”张泳说,“最受影响的是两边的庄稼和果树,粉尘影响了授粉,结出来的桃子又小又难看。”

说起这段“弯路”,作为唐庄镇“领头人”的吴金印毫不回避。“石料加工厂在发展全镇经济、增加村民收入方面确实起了不小的作用,但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提出人与自然要和谐发展,一对照,我们确实是污染大户。”

就这样,吴金印带着全镇领导干部,一边检讨和调整工作思路,一边痛下决心革除污染企业。

现在,当年受污染最重的107国道两边都栽上了树,12个环保型石料加工厂分别集中在唐庄镇新建设的两个园区内。

“我们农村领导干部,吃的粮是农民种的,拿的工资也是靠农民交的税。在工作上要是不给群众办事,不带领农民致富,对不起人民啊。”

40多年来,吴金印主动放弃组织上调他到上级机关工作的机会,深深扎根基层,与群众同甘共苦,忠于党的事业,不计名利,不怕艰苦,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作出了优异的成绩,树立起了基层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在卫辉市狮豹头公社工作10多年间,他在群众家住了7年,在治水工地住了8年,带领群众打通6个山洞,筑起85道大坝,建起25座水库和蓄水池,架起8座公路大桥,营造良田2400亩,植树20多万株,使一穷二白的山区发生了巨大变化。1987年,吴金印调任唐庄乡党委书记,带领群众建起了万亩林果园、万亩蔬菜田,兴办了无氧铜杆厂、电工厂、水泥厂等企业,使唐庄乡插上了腾飞的翅膀。2008年唐庄实现工业固定资产投资3.7亿元,工农业总产值10.65亿元,一般预算收入381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760元。他严于律己,心系农民,甘愿到最贫困、最艰苦的地方工作,被誉为“乡镇党委书记的榜样”。

“人民卫士”——方红霄

方红霄,男,汉族,湖南省岳阳市人,中共党员。1970年出生,1990年入伍,现任武警云南省总队昆明市支队副支队长。

1990年3月,方红霄从湖南岳阳来到武警云南总队二支队服役。自1993年起,他就在昆明火车站担负执勤任务,与贩毒、贩枪、贩黄等各种违法犯罪分子展开殊死搏斗,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革命军人无私无畏、一尘不染的浩然正气。

云南省地处我国反毒斗争的最前沿。方红霄从担任班长、排长到中队长,6年间把800多名犯罪分子送进了监狱,令不法之徒闻风丧胆。同样,他几乎每天都要经历殊死的搏斗,身上的七处伤疤,每一处都是一次惊心动魄的生命历险的见证。

靠着一身过硬的功夫和一双千锤百炼的眼睛,方红霄先后查获海洛因等毒品45.3公斤、假钞14万元、各类枪支41支、子弹2172发、管制刀具38540把,捕获各类犯罪分子1919人……对人民群众,方红霄饱含着赤诚与真情。枪口下,他舍身救出被歹徒劫持的人质;人流中,他冒死排除了即将爆炸的手雷……在车站执勤的6年中,被他接济的过往旅客有60多人,仅是资助丢失钱物的旅客就达上万元。

党和人民没有忘记这位人民的忠诚卫士,方红霄先后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三次,被评为首届“中国优秀青年卫士”,1998年被武警总部授予“护法勇士”的荣誉称号,成为首届“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和“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

1995年3月,方红霄因功绩卓着,被武警总部破格提拔为排长。正式上任前,支队政委王瑛找他谈话:“方红霄,你现在出名了,又当了干部。那些贩毒分子既恨你,又想在你身上打主意,一定要擦亮眼睛,经得起考验。”方红霄说:“请支队领导放心,不管在哨位上遇到什么复杂情况,我宁可站着进去、躺着出来,也绝不会红着进去、黑着出来!”

1995年7月27日,昆明开往成都的特快列车正在检票进站,方红霄带3名战士,在“三品”检查处例行检查旅客行李物品。这时,一位身着迷彩服的中年男人,提着旅行包走过来。当方红霄请他打开包检查时,他把方红霄拉到检查台旁边,低声说:“兄弟,我包里有钱,让别人看见不安全。”说完,拉着方红霄到进站口的拐角处,拿出一沓钱,硬往方红霄口袋里塞。

方红霄挡住他的手说:“虽然包里装的是钱,也得检查完才能走。”对方一听,马上慌了神,急忙从外套口袋里掏出了两沓现钞,哀求着说:“兄弟,我上有老、下有小,你就行行好。这两万块钱可是真的,要嫌少我再给你。”说完,把钱放在地上,提上包就往站台里跑。方红霄紧追上去,一把揪住他的后衣领,叫来战士尤荣,当场从包里搜出了6万元假钞。

方红霄在这个特殊的哨位上,心中自有一杆秤,那就是“人民卫士”的尊严重于一切,高于一切。几年间,他拒贿达百万元。

方红霄和他的战友们,置身车站这个复杂的环境,在腐蚀与反腐蚀的战场上,金钱、女色始终没有污染这片橄榄绿,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履行着神圣的职责,扞卫了“人民卫士”的尊严,铸造了“人民卫士”的浩然气节,写下了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的壮丽诗篇,写下了“人民卫士”的忠诚。

我为革命,不怕牺牲——赵世炎

赵世炎,中国共产党早期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卓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者、着名的工人运动领袖。

1901年,赵世炎生于四川省酉阳县龙潭镇。他的祖父是鞋匠,父亲当过学徒和书童,后来成了商人兼地主。母亲出自一个贫苦之家,一生勤劳而坚韧。赵世炎有四个哥哥,两个姐姐,一个妹妹。赵世炎四岁就入了私塾。那时候,许多孩子不愿意念书,害怕天天背书,所以屡屡逃学,有的甚至被父母捆起来送去念书。可是,赵世炎总是高高兴兴去上学,从来没有背诵不了的书。老师还让他给比他年龄大四五岁的同学补课。

1912年,赵世炎进了龙潭高等小学。学校的地理教师王勤山对他有很大的影响。王勤山是孙中山组织的同盟会会员。有一次,他在给学生讲述香港、九龙被帝国主义宰割,祖国山河破碎时失声痛哭,赵世炎和同学们受到了强烈的震撼。

课堂上,大家呜咽抽泣,切齿怒目,在心中腾起反帝怒火。不久,辛亥革命爆发,赵世炎在反对封建专制的民主革命运动潮流中受到了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