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英国中小学教育特色与借鉴
28582600000016

第16章 教学方法——在玩中学(2)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过程应该情景化、趣味化,做到寓情于景、寓教于乐。走进英国的中小学课堂真是让我们受益匪浅:从学生生活中的实例出发,贴近学生经验,创设创造性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探索学习,然后通过多方面的互动,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最终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探究创新的能力。从这一方面上说,他们在教材的选择,课堂气氛的营造及培养学生的创造创新和动手实践能力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值得我们借鉴。

在音乐环境下学习数学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不仅要有精确的内容,精湛的形式,精巧的方法,精美的语言,精当的引导和精密的整合,还必须变化有致、和谐流畅的节奏来调度,方能使它像一首优美的乐章那样,每一个跳动的音符,都使人感到身心愉悦。

英国的教育体制之所以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教育体制之一,它的实质在于培养一种思维方式,即开放性、自主性和个性化的思维方式。

温德希尔小学:把“音乐”引入课堂

在“以教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中,因其模式的陈旧和手段的落后导致了课堂教学效益的低下。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许多教育家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研究。下面是来自英国梅克斯伯勒的温德希尔小学进行的为期一年的“在音乐环境下学习数学”的实验:

学校把六年级某班的学生分成A、B两组,一组的学生边学边听背景音乐——莫扎特的名曲,而B组则按常规的教学。学年末测试结果为:A组的教学成绩比B组高出勤10%。

得出的结论是:听音乐(尤其是莫扎特的音乐)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解数学题的速度。

音乐对促进数学的学习真有那么大的“魅力”吗?答案是肯定的。生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分工各不同。左半球是控制人体右侧器官并主管语言与逻辑思维功能。右半球控制人体左侧器官并主管立体图象、音乐艺术和形象思维功能。当右半球受到刺激时,它能快速地把存储在脑内的信息直观化、逻辑化,并能激活新的灵感。可见,常常被人们忽视开发和利用的右脑就是发明创造智慧的源泉。难怪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说:“音乐能使人的灵魂爆发出火花”。

在科学史上,很多科学家的创造发明都得益于“魅力”。如: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原理》就是在美妙的琴声中诞生的;18世纪的大数学家拉格朗日,在意大利都灵的圣保罗教堂聆听圣乐时,萌发了求积分极值的变分法念头;数学家华罗庚的一道道数学难题的解决,与他那把宝贝二胡分不开;“进化论”的创造者达尔文在描绘音乐时说“音乐常使我兴奋地思考我正在研究的问题……”

现在,国内外许多专家都一致认为:音乐是开启人类智能的一把重要钥匙。既然音乐对提高人的想象力和灵感思维有那么重要的作用,那么为什么不好好借鉴和利用呢?

自主探究的作文模式

案例一:

上课铃声已经响过了,孩子们并没有规规矩矩地坐好,而是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地自由组合,每组的桌子上都摆着孩子们自己喜欢吃的水果。老师并没有作过多讲解,只是提示孩子们可以从形状、颜色、大小、味道等方面去观察。话刚说完,孩子们就热闹开了。有的用手摸,有的用鼻闻,有的离开位置,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还有的把水果切开,美滋滋地尝一尝……往往令老师及孩子们头痛的作文课也能如此快乐,孩子们能不主动学吗?

首先,教师打破传统的整齐的座位编排方式,让学生自由组合,随意而坐,这使学生产生了一种“自由感”,从而营造了一种民主、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这有利于减轻学生学习上的精神负担,使学习成为一种乐趣,从而使学生的自主性得以发挥。同时,教师又给学生提供了许多实物,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这样给孩子们创设相应的情景,往往可以弥补学生生活经验的不足,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使孩子们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自主地学习。

案例二:

老师正在指导学生看图作文。第一幅图:“小黑猫和小白猫在桥上看鱼”,第二幅图:“小黑猫跳下河去捉鱼”,第三幅图:老师别出心裁地只用一个“?”。孩子们看完第一、第二幅图后很想知道结果,看完第三幅图则好奇心难以控制,老师只给一个“?”,还反问一句:你们说结果会怎样呢?孩子们的思维想象就好像开了闸的水,滔滔不绝。如此引人入胜的开头,有几个孩子不被吸引呢?

在组织教学时,教师有意识地进行留白,即启发学生探究式的学习,打开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寓教于乐,在玩中学

案例一:

Weald of Knet女校八年级的数学课

Weald of Knet女校八年级的一节数学课给人印象颇深。其主题是小数和整数的乘除法。全班20人分为6小组。老师讲解主要内容和方法之后,学生分组学习:每个小组印发一张有十道相同题目的练习资料,分别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和练习。资料发下后,各小组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约八分钟后,各组报告答案,每个组都有自己的机会。之后,老师又给每个组布置了相同的6道题目进行提高训练,学生演算后举手回答,最后教师进行归纳和总结。根据英国教育界评判一堂好课的五条标准,该课氛围和谐、学生参与程度高、训练比较有效、目标达成度高。

轻松愉快的小组学习是课堂教学结构的特色。课堂气氛十分轻松、自由,有很多游戏、活动。一般每班20—30人,常常是两张桌子并在一起,周围坐3—5个学生,分为若干组,开展比较充分的讨论和交流,老师穿插在小组之间回答学生的问题。从课堂时间结构看 ,课内老师一般不讲太多的内容,而是提供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给学生,让他们通过相互讨论,查阅资料或使用计算机等形式主动获取更丰富的知识。从教学认知结构看,一般是先体验后结论,按照整体讲授、小组教学、个别辅导几个环节推进。课堂上,无论教师讲什么内容,讲到哪里,学生都可以随时提出问题。老师总是鼓励的话语对待学生,尤其对待学困生不厌其烦地指导,并鼓励他们自己动脑思考,解决问题。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强调对学生人格、心理的重视,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其前提是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消除恐慌、紧张,激发参与意愿,积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如团体语言学习法(community language learning),强调学生的“整体人格”,教师不仅要考虑学生的情感,智能,还要了解学生各种体态反应所传达的信息,了解本能的自我保护动作和表露学习欲望的神态等等。英国中小学的课堂多半是让学生围坐一圈,让学生能够对面的交谈,相互有更多的了解,以便增进人际关系,有助于改善课堂气氛。教师扮演顾问的角色。他们必须理解,体谅学生在习得一种新语言过程中所做的种种努力,使学生们乐意向他们寻求帮助,克服影响学习的消极因素,积极投入学习,发挥出学习的潜力。

案例二:

STLUKE’S教会学校的教与学

这是一所只有120名学生的小学,学生较多的是黑人小孩,钢结构的校舍有些像厂房。学校坐落在伦敦东部的穷人区,足球活动课竟然在一块很小的水泥场地上进行,不足120平方米的学校礼堂兼做体育馆和接待厅。虽然这所学校办学条件不及深圳的民办小学,但他们的兴趣活动课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

在非洲舞蹈班,十多个打鼓的孩子在一位黑人男教师的带领下劲头十足地打着节奏,一位白人女教师正带着五个小女孩学跳舞。鼓点节奏活泼,舞蹈动作劲爆,两位教师十分专注,全情投入,孩子们每个人都是很陶醉的表情,那种忘我的气氛使我们参观者也不由得扭动起来。教室四周的墙壁上贴满了学生的奖状和非洲舞蹈图片。

在烹饪班,两位女教师正领着四个孩子学做糕点,教室不足7平方米,但厨房设备一应俱全,孩子们在老师指导下调浆、配料、入模、烘烤,真材实料,实际操作。我们在接待厅里吃过孩子们自己制作的曲奇,味道很好。

在绘画班,也是两位女教师辅导六个孩子。孩子们的绘画实在很一般,但他们却十分大方自信,当我把照相机打开的时候,他们都争着把自己的涂鸦端起来抢镜头,黑黑的脸蛋笑的时候露出一口小白牙,可爱极了。

每一个小小的班级都配备两位教师,这是中国课堂教学所不及的;而教师都能那么投入,教室面积虽不大但环境布置得很好,也让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案例三:

肯特威尔女子学校和谐高效的课堂

这是肯特郡一所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一流的女子中学,在校学生1000多人,分别就读于7至13年级。学校每年教育经费高达400万英镑。校园文化建设很精细,用色统一,标识完备,处处显出较高的品位。

在一节9年级的科学课上,教师要求学生分组合作进行主体学习,围绕一个主题,每组可以做不同侧面的研究,通过查阅资料、手工制作,完成立体研究报告。每组3至4人,一人用笔记本电脑查阅资料,其他人有的做手工,有的抄写、粘贴并绘制报告招贴。教师满教室巡视指导。这堂课是在科学实验室里上的,靠窗的一溜实验准备台上摆满了模型、仪器、鲜花,墙上有大面积的主题科学教育专栏,图案夸张,色彩艳丽,还贴满了学生的科学研究报告、科学手抄报、科学绘画,令人叹为观止。30分钟以后,各组基本完成了任务,有一组学生端着他们的作品让我们拍照,笑容十分甜美。

第二节是一堂8年级的数学课,教学内容是小数的乘除法。教师先在黑板上以两道题为例进行了复习,然后每组发一张约有十道题的练习,各组合作完成。十多分钟以后请学生到前面的电子白板前写出结果。学生有不会的,回到小组获得支援以后就能写出正确答案了。最后教师再发一张巩固练习。教师是一位年轻英俊的小伙子,当要启发学生思考的时候,他自己先捏着下巴作出思考的样子;当巡视到某一组遇到了较多问题的时候,他就蹲下来,胳膊支在桌边,像学生的大朋友一样。看得出全班20几位14岁的小女生都很喜欢他。

这两节课教学任务似乎完成得并不十分理想,难度大概都在中国小学四五年级的水平。但课堂上学生始终处在学习活动当中,始终在合作,课堂气氛始终是愉悦的,哪怕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学生也是活泼调皮地笑笑,十分轻松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