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采访各行各业的人们,了解他们所做的工作,特别是告诉儿童一些关于社会服务领域的事,也可以请政治家、社会工作者、教师、医生、专家来校讨论他们的专业和有关的道德问题。
8.学习各国的历史和文化的发展。
9.参与地方事务,如“拯救儿童”的募捐活动、访问老人院、医院、残疾儿童学校、社区中心、法院等。
10.讨论暴力、吸毒、酗酒、吸烟、赌博、核战争等。
即使今天的英国,在家庭教育中,按照“绅士教育”传统来教育孩子,仍是一个特色。在英国的家庭里,绝对看不到对儿童的没有理由的娇宠,犯了错误的孩子会受到纠正甚至惩罚。家长们往往在尊重孩子独立人格的前提下,对孩子进行严格的管束,让他们明白,他们的行为不是没有边际的,不可以为所欲为。英国的法律明确规定了允许家长体罚孩子,至今许多学校仍保留着体罚学生的规矩。
在一般的家庭当中,5岁以下的孩子都不准与大人们同桌吃饭,不允许挑吃挑穿,到了该做什么的时候一律按规矩办事,故意犯错误和欺负幼小,都将受到严厉的惩罚。不管是对什么人,孩子必须懂礼貌,说话客气,对父母兄弟姐妹也不例外。反之,孩子将受到父母的训斥,甚至身体的惩罚。只有懂事而有礼貌的孩子才会受到父母的夸奖。这仅仅是英国家庭中绅士教育的一个侧面。言谈举止符合标准。对人彬彬有礼是对每一个孩子的基本要求。
在孩子幼小的时候,作为父母会悉心照料他们,但不会娇宠、溺爱他们。所以,英国的年轻父母很少总是将孩子抱在怀里,而是让他们随便地爬,随意地玩。当孩子不慎摔倒在地时,英国父母绝不会扶起他,而是让他自己站起来,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去训练孩子的独立能力,使他们明白,他们每一个人都不能依靠父母去生活,而完全要靠自己。所以,在英国的家庭里,孩子永远不是中心。这一点西方的大部分国家的观念是一致的。
在英国不论是富人家庭还是普通家庭,不论条件如何,都不会对小孩娇宠,人们会有意识地“创造”一些艰苦的环境,让孩子在其中遭受些人为的艰难,以磨炼他们的意志,以便在以后的生活中养成坚强的意志,适应各种意外的困难。公学,是英国的贵族学校,有些公学举世闻名。在这些名牌公学里上学的学生,都是富家子弟。公学学费昂贵,强调品学兼优。然而在公学里读书的富家子弟却生活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校方故意将伙食弄得很差,又缺少取暖设备。学校要求每个公学生必须在恶劣的天气里穿短裤出现在操场上、课堂上,坚持冷水浴,不准盖过暖的被子,冬天也要开窗就寝。这样做是为了除去孩子的娇气,养成坚强的意志,提高其身体和精神素质。在公学里,人们以吃苦为荣,以意志坚定为高尚,树立了一种合乎自然的价值观。在英国人的眼里,这是一种模拟的生活环境,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这一环境的磨炼,准备许多实际生活的本领,以增强在艰难的环境下生活的能力。
几乎所有的英国人都认为孩子应该懂得忍耐,因为现实的成人社会里有太多的需要忍耐的事情。他们认为,作为一个绅士,如缺乏忍耐和自我克制是最令人瞧不起、最没有修养的。即使是孩子,如果不能学会忍耐,将来也不会有大的作为。所以,在家庭中,如果孩子受到伤害,即使他们大哭也绝不会在父母那里得到安慰和同情。相反,对那些不能忍受疼痛而肆意大哭的孩子,父母会给予严厉的训斥。这样,日子久了,孩子渐渐地就会明白,他是生活在一个只能依靠自己的环境当中,不管是哪种痛苦,都不必求助别人,要自己去忍耐。时间一长,孩子的坚忍性格会自然养成的。坚忍不拔的性格有助于成就伟大的事业,这是英国人一致的看法。
父母的一系列作法,孩子长大后会受益匪浅,一些人在后来的生活中便深深地领会了父母的良苦用心。所以有过这样经历的孩子在其成人后也会这样去要求他的孩子。这样便形成了传统,成为儿童教育的一种固定的模式。
别出心裁的爱心增长课
案例:
医生凯琳到英国南部的一所小学去拜访一位从教的同学。刚进校园,她就看见一个拄着拐杖的男孩一瘸一拐地从前面走过。不一会儿,又见一个眼睛上缠着纱布的女孩,被一个比她小二三岁的男孩搀扶着小心翼翼地走进教室。
凯琳见到她的朋友后,着急地问:“哎呀,怎么你们这里有这么多的残疾儿童?”她的同学一听就笑了,赶忙解释:“你以为他们都是残疾人吗?错了,这是我们学校新开设的爱心增长课。为了使这些幼小的心灵真正能够理解和同情别人的疾苦和不幸,我们要求本校所有的学生,在一个学期当中,每个人都要过一个盲日、一个病日、一个聋日、一个残疾日和一个哑日。例如在盲日这天,他们的眼睛就被严实地包扎起来,什么都看不见,这就意味着他们在每件事上都需要别人扶持。然后我们再分派其他的孩子去帮助他们、引领他们。这就会使盲者和帮助他们的人都从中受到教益。”
凯琳来到一个蒙着眼睛的小女孩面前,亲切地问:“你一天到晚看不见东西,不觉得难受吗?”“不,开始的时候是有些难受,但想想那些终生都看不见东西的人,自己就觉得太幸运了。”接着,小女孩又兴致勃勃地说:“正如我们老师所说,感受别人的痛苦,才能增长自己的爱心。自从过了盲日、病日、哑日和残疾日之后,我的爱心已增长了10倍。现在每遇到一个残疾人和有困难的人,我都想马上跑过去帮助他。因为给需要帮助的人献上爱心,也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
人的仁爱之心,在三种情况下最容易被激发出来。一种是对别人的艰难和困苦能够充分地理解和同情的时候;一种是个人的关爱和救助活动能够得到他人乃至自己所在的社会环境的赞许和肯定的时候;再一种是自己把同情弱者和帮助他人真正当成是一种快乐的时候。
显然,这类“爱心增长课”就恰恰在这三方面给学生提供了切身感受。感受痛苦才能理解痛苦,需要帮助才能愿意帮助,让别人快乐、幸福才能自己感受幸福。英国的小学教育者们正是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所以才别出心裁地开设了这一门特殊的课程。
“道德是被感染的,不是被教导的”
品德培育要从娃娃抓起,对此应该没有疑问,但是到底该抓什么,怎么抓,各种文化背景的人做法不尽相同。英国人的一些做法就很有特点: 在英国中小学,道德教育被称作“个人的社会健康教育”,其目的是让孩子懂得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环境的关系,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懂得如何融入社会,成为社会的一分子。其核心道德观念主要有四:尊重生命、公平、诚实、守信。
英国人还普遍重视让孩子领会这样几个社会常识:其一,学会照顾自己,同时不要妨碍他人;其二,如果你靠欺骗方式获胜,那么实际上你已经输了;其三,你不会每次都赢,总有输的时候,重要的是享受整个过程。
那么,怎么让孩子理解这些道理呢?英国中小学并不要求孩子死记硬背道德准则,而是创造各种机会,使孩子们能够从心灵深处,从日常学习、游戏和生活中去领悟。
很多英国人认为,“道德是被感染的,不是被教导的”。同时,还有不少人坚信,法律也能够改变和塑造人的品德。
英国中小学的国家规定课程中并没有称为道德或品德教育的课,但其课程设置中有涵盖道德教育的课程:个人、社会和健康教育、宗教教育,也有的将公民教育从个人、社会和健康教育课中单列出来,成为一门单独的课程,目的是塑造合格的公民形象,其内容和中国的道德教育近似。
个人、社会和健康教育由安全教育,个人理财教育,情感健康教育,营养与体育,性与两性关系教育,毒品、吸烟与酗酒教育等方面组成,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培养社会和道德责任感:学习什么是社会和道德的责任行为,如何对他人和社区成员负责;参与社区活动:学习帮助社区中的人,先从家庭开始,然后考虑如何为学校、邻居、地方、国家甚至全球服务;发展参政议政能力:学习关于地方、国家以及国际的民主制度,学习在社区生活中扮演有效角色所必要的技能和价值观,鼓励学生就所关心的问题进行辩论。
音乐教育:实践和体验道德教育
英国在学科课程中也渗透了道德教育的内容,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音乐教育。
音乐是个人的,也是社会的和文化的,因此,道德教育中的许多方面都可以通过音乐教学活动自然地进行。例如:
个人、社会与健康方面:通过学习和演奏乐器,参加演出和创作活动,可以发展学生的自信心、责任感和各种能力;通过小组成员一同进行音乐创作,认识到要与他人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并尊重人们的差异。
道德发展方面:音乐活动要求对自己在创作过程中所选择并决定扮演的角色负责,可以增强责任感;认识到自己和他人工作的价值;认识到音乐带来的社会影响,如广告音乐、噪音污染等。
社会发展方面:通过分享音乐制作,培养社会依赖感;认识到不同音乐活动的价值,以及自己在支持和丰富他人作品方面的责任。
文化发展方面:认识音乐是如何影响和反映人们的思维以及感觉方式的,将对音乐的理解与它的创作及公演历史背景联系起来,体验和欣赏不同时期以及不同文化中的音乐;在不同传统中分析、评价音乐,识别音乐的某些方面如何以及为什么发生演变;认识自己的工作如何能对文化产生影响。
情感发展方面: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在与他人、社会网络、文化以及环境的联系中了解自己。
理财能力培养方面:认识购买和保养乐器和音响系统的成本,管理自己购买音乐CD的钱。
管理企业的技能培养方面:练习组织演奏团体,安排音乐会,包括确定票的成本到最后出售自己演出的录音,等等。
其他课程也对道德教育发挥作用,如体育课对于培养学生发展公平感、责任感与协作精神等有重要作用;历史课可以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历史上为争取平等权利的斗争,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