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顿公学素以校方管理严格、学生品学兼优著称。有人说伊顿公学要求学生各方面要趋近完美。这不仅与其辉煌的历史熏陶有关,更重要的是以它独特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格调、严格的教学以及优秀教学质量作保障。
作为世界上最著名的中学之一,伊顿公学一直以其先进的教育理念以及高水平的学术能力、醇厚的历史积淀享誉全球,当然,还有它所背负的“贵族学校”名号。这里不仅是一个教知识的地方,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们的个性——领导能力、自信、独立的个性执掌者。
伊顿公学一向标榜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为其办学的目标之一。如果你与英国上层社会的一些贤达显贵人士交谈,就会发现他们自信的同时,也不无傲慢,甚至一口贵族腔,满身富贵气,但都不约而同地将其人格养成的基础,归功于伊顿公学。
学生在伊顿公学从入学的第一天起,就领教到凡事必须看重自己的哲理。虽然他们是年仅十三四岁的少年,但个个都被熏陶得无比自信。他们在那里锻炼言行举止,成长为一个标准的“英国绅士”。从这所学校走出来的学生,身上都打着贵族的标签,长大后纷纷拜相入将,出类拔萃。于是,冲着学校的金字招牌,冲着“能量巨大”的校友会,全球富豪政要为了一个录取名额要争上十几年,就连哈里王子都差点被拒之门外。
五、核心价值与理念精华
伊顿公学的经典法则:独立、个性、友爱、忠诚、尊严、勇敢、传统、绅士、 幽默、优越。用现代的价值观评判,这一经典法则是伊顿公学的教育理念和伊顿人的人生智慧的结晶。人们将此10种伊顿人的核心精神,视为伊顿公学的核心价值与理念精华。许多有志之士,在伊顿法则中努力找寻开启成功之门的金钥匙,在求学及未来发展中找到自己的人生坐标,使自己的思想不断升华!
●“独立”在伊顿精神中居于首位。进入伊顿的男孩,差不多个个都有值得称道的家庭背景,但在伊顿,谁也不能再依靠它享有特权。伊顿有严格的校规和作息时间,虽然生活中的大麻烦可由舍监或监护人处理,但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完全由孩子自己安排。进入伊顿的第一年,学习如何生活是主课。学会独立地进入社会,这对13岁的孩子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它意味着从生活到心理上不再依赖别人,事事由自己思考和解决。伊顿的舍监、老师们决不充当保姆式角色,学生有理允许争辩,但首先自己要经过认真思考、理清思路,撒娇或无理取闹绝对没有市场。这一年打下的基础,不仅有利于在伊顿就学的5年,而且惠及其一生。
●“个性”即创造性,是建立在学生独立处理问题能力的自信基础上的,是自我意识的成熟。在学校生活中,从把自己房间布置得具有独特品位,到如何选择与自己性情相投的朋友,再到怎样向别人展示个人长处等,都充满个性。课堂上回答问题,小到造句,大到国际政治问题,都要有创见。伊顿公学里有无数的学会、协会、俱乐部和文化活动,更是每个学生表现特长、施展才华的机会。
●“友爱”体现了伊顿人将互相帮助视为天经地义。伊顿的每座宿舍楼就像一个大家庭,各个年级的孩子在一起学习、生活,互相照顾、互相帮助。孩子们在亲密无间的接触中积淀诚挚感情,形成良好校风。在伊顿人之间,如果对有困难者不伸出援手,不仅无法毕业,还会成为丑闻。
●“忠诚”是伊顿人的座右铭。在伊顿,提倡对待朋友绝对忠诚友爱,如对别人的承诺、选定的事业或事关国家、民族的荣誉等等,必须保持一贯的忠诚。这是一种品质。相反,背后打小报告、出卖朋友的人,遭人鄙视。
●“尊严”是要进行不屈不挠的努力。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放弃就是丧失尊严,承认束手无策也是丧失尊严;而不屈不挠的努力,哪怕一次次失败,只要坚持不懈就是保持尊严。
●“勇敢”是伊顿公学强调的一种无所畏惧的挑战精神。伊顿的学生每天有一半的时间从事体育活动,一方面是长身体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培养他们的勇敢精神。伊顿传统的体育运动“五人游戏”和“田野游戏”,都是对抗强度大,甚至过于勇猛和粗鲁的游戏,一场比赛下来,经常是一身泥水、满脸挂花。但男孩子在游戏中学会了勇敢和挑战。
●“传统”一词带有英国文化追求稳健、深厚、实际和循序渐进的特征。伊顿鼓励个性、创新,却反对哗众取宠。他们在精神上,尊重传统,持续发展;现实中,承认秩序,恪守法治;思想上,尊重自己,尊重他人。所以,伊顿学生的校服类似燕尾服,学生要学习骑马、击剑、划船等许多优雅的贵族运动,学校保持着许多上流社会的仪式和礼节。学生对老师都彬彬有礼,与老师说话时都保持着站姿。
●“绅士”,即要求在任何情况下,特别是遇险境或难堪时,保持理智、平静,不失态、不惊慌。这种克制、含蓄和内敛的心理素质训练,是伊顿的教育目标之一。
●此外,还有谈吐的机智、幽默和“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优越的使命感。就是伊顿人的基本素质。
六、传统、优质教育的魅力
伊顿公学是个很传统的地方,即使在英国——这个好像已被世人确认为是“守旧”的典型,但也绝对是个“冥顽不化”的另类。在今天,恐怕只有伊顿仍保留着只收男生的传统,他们的学生人数永远“奇怪地”固定在1480名,年龄一律要求在13岁到18岁之间。学费更是贵得惊人,每年4万多英镑。但即便如此,想来这里上学的人还是挤破头。英国有些名门望族,为了让子弟能进入伊顿读书,当男孩出生,领得“出生证” 时,即向该校报名,12岁后就凭此入学。
家长和孩子们对伊顿公学趋之若鹜的一个原因是,学校有超级优秀的师资队伍,有配套完善的高品质教学设备,但这些都不是根本原因。而学校的真正“魔力”是:
——轻松进名校。牛津或剑桥这样的大学有多难进,众人皆知。但对于进入伊顿公学的学生来说,他们当中半数以上的人都可以进入牛津或剑桥深造。进入伊顿公学,就等于一只脚已经踏入了牛津或剑桥。
——播下权势的种子。伊顿公学的毕业生,身上都打着“精英贵族”的标签,不论政商各界,都是领军人物。也就是说,伊顿公学的毕业生的身份,是进入上流社会的通行证。
——钻石级人际关系网。人们最关注的,还是进入伊顿公学所能发展的广泛而有用的人脉关系。那里汇聚了达官贵人的子弟,而且学校一直致力于增强学生凝聚力,有了这样的校友会,等于为以后的发展铺垫出了一条金光大道。
七、广泛的人脉关系和聚合力
伊顿公学桃李满天下,毕业生分布世界各地,培养的人才,遍及各行各业。有从政的,有搞工商、金融的,有做研究学者的,也有从事影艺事业的。如已故大影星劳伦斯·奥立佛,便是伊顿学生。参加校庆的,常常有议员、贵族以及著名的毕业生。有时候,女王、亲王、王子们也来参加盛典。校友不用参加校友会或校庆活动,也可以随时随地相遇。虽素昧平生,但只要提起伊顿,大家就会从口袋里拿出校友名册来,经核对姓名,便马上成为一见如故的老朋友。在这样优良环境下培养出来的杰出学生,首当其冲地成为了英国、美国等国家的各大高等学府招生的首选对象,而这些学府也以招入伊顿学生为荣。比如剑桥和牛津就提供了让伊顿毕业生直接进入他们大学深造的机会。
八、传统标识的黑色校服
除了教学严格以及高素质学生以外,伊顿公学还以古老传统和非常特别的校服而闻名。伊顿校服最早是乔治三世去世时人们为悼念他而穿的,后来却成为学校的校服——黑色燕尾礼服,衬着白色高领恤衫。在校园里还是经常可以看到穿着19世纪的绅士服装的学生们在绿草如茵的草坪上打木球,甚至在周末都运动不止。庄重的黑色燕尾校服,各项传统的英式体育活动以及优秀的专业师资队伍和高品质的教学制度,无一不体现出伊顿深厚的文化底蕴。如今学生头上那顶传统黑色高帽可以不戴了;学生在课余时间,也可以穿着好像牛仔裤等便装游逛了。但每年6月4日伊顿公学的颁奖典礼这一天,青少年个个穿上黑色燕尾服,胸前衣领饰孔上缀着蓝色康乃馨或牡丹,引领学生家长检阅学习成绩展览,出席感恩崇拜,然后观看伊顿船队在泰晤士河上游行的盛况。
九、与时俱进的教育变革
在这个精英领导的年代,伊顿公学成为“英国贵族”的代名词。它也是陈腐、傲慢和无能的象征。自1440年建校以来,学校一直致力于教导青少年学生如何做一个高贵的人。现在,学校为这种教育注入了新的内容:弱化等级观念,更具竞争精神,更具全球化精神。据美国《时代周刊》报道,学校的努力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不朽特权风光不再,敞开大门广纳英才。而伊顿学生仍认为,自己经过伊顿的教育训练,举止优雅,谈吐不俗,神气自信是自然的。
——学生形象的变化。如果说美国式教育以老师上课把脚跷在桌子上、学生可以随便吃东西出名,那么伊顿所代表的英式传统,则是以它出奇的严格确立风范。但在一些毕业生眼中,僵化古板却成了学校形象的代名词。面对世人的种种指责,伊顿公学形象的逐渐下滑,该校校长开始大刀阔斧地改革,力求塑造“新伊顿人”。
由极度自傲转向谦逊国际化是重要的变化。一直以来,大众对伊顿学生有很多负面评价。弗雷明在书中介绍了伊顿形形色色的学生,圣人、罪人、英雄、小丑、无赖、骗子和恶棍,但他们似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极度自信。不过现在的伊顿已经迎来了一个好时期。从这里走出的学生常常表现出内敛、平静且亲切的气质,而非高傲、咄咄逼人。如今的伊顿公学“更开放、更多样化、也更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