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六祖坛经讲话
28587000000039

第39章 机缘品(6)

从这一位学僧与行思禅师的谈论,我们可以知道,行思禅师当初回答六祖大师:“圣谛亦不为,何阶级之有?”就是说明,道不是油盐柴米,没有贵贱之分!

当六祖大师快要圆寂的时候,有一位沙弥希迁,眼看着六祖大师即将涅槃,就上前问:“师父!你在世时,我依止你学道,你圆寂以后,我怎么办?”

六祖大师回答说:“寻思去!”

希迁没有听懂六祖大师的意思,就每天打坐参禅,心想六祖大概要叫我自己思索。后来,经一位老首座指示:“你怎么老是在这里打坐呢?”

希迁说:“六祖大师叫我要寻思去。”

“唉呀!寻思是叫你要到青原山,去访问你的师兄行思禅师。”

希迁于是到了江西青原山,参访行恩禅师。行思禅师问道:“你从哪里来?”

希迁很有自信地回答说:“曹溪来。”意思是说,我从曹溪六祖师父那里来。

行思禅师再问:“你得什么来?”既然从师父那里来,你得到什么东西来呢?

希迁回答:“来到曹溪亦未失。”你问我在那里得到什么,佛法也讲得、失吗?我没有到曹溪,我就具有真如自性,我还要到那里得什么呢?我没有到的时候,也没有失去啊!

行思禅师再问:“既然你没有失去什幺,你又何必要到曹溪去呢?”

希迁回答:“假如不到曾溪,我怎知道本来就没有失去呢?”

因此,行思禅师也很器重这一位小师弟,他就是后来鼎鼎有名的石头希迁禅师,人称石头和尚;“石头路滑”是禅宗很有名的公案。

行思禅师在四十四岁的时候,时年三十七的神会禅师,也曾经参访过他。当神会禅师初见行思禅师的时候,行思禅师就问他:“你从哪里来?”

神会禅师把身体摇动一下,“哪里都可以来。”

行思禅师说:“你犹滞瓦砾。”意思是说,你还不能完全明白。

神会禅师说:“和尚!世间有一位真的金人,你有没有什么东西给这个真的金人呢?”也就是说,我是一个相当的人物,你有什么法给我?

行思禅师说:“我就是有东西给真的金人,请问你把它放在哪里呢?”

真如、法身、道,自己当下就有,何必要别人给呢?所以,行思禅师曾经说过:“迷时迷于悟,悟时悟于迷,无有一法不从心生灭,迷悟总在一心,道无所修。草木皆有佛性,皆是一心,吃饭、睡觉都是佛事,穿衣、走路都是佛事”正是所谓“生死百年花上露,迷悟一旦镜中头”。我们在人生的生死海中,等于是花上的露水一样无常。迷和悟就好像镜中的头,迷惑了自己,以为镜子里的人就是自己。其实,假相不是人,我们的真心自性,在我们的真如本性里,你能悟吗?你还迷吗?迷和悟,就只是那么一点分别而已。

怀让禅师,是金州人士,俗姓杜,二十三岁的时候,到河南的嵩山拜见慧安禅师。

不久,又再到广东拜见六祖。六祖一见到怀让禅师即问:“什么处来?”

怀让老实地说:“我从嵩山慧安老师处来。”

六祖再问:“什么物恁么来?”怀让禅师无言。直到三十一岁,开悟以后,他对于这个问题终于会意了,就去向六祖大师报告说:

“我怀让已找到了入门,有了一个会处。”

六祖大师问:“如何会意呢?”

怀让禅师回答:“说似一物即不中。”上一次你问我是什么东西,怎么会来?“比拟作一物,也就不对了”。

六祖再问:“还可以修证否?”要不要修行呢?要不要证悟呢?

怀让禅师说:“修证即不无,污染即不得。”如果说到有修有证,就不能说无;如果说到有污染,就不是真如、法身、涅槃。

六祖大师说:“这个不污染,是诸佛所护念,你已经如是,我也如是”因此,当下传授密意,也传法给怀让禅师。

得了法的怀让禅师,继续随侍在六祖大师左右,一直到六祖示寂前二年,才离开曹溪。

悟道的禅师,他们的心境有时候把生死看得很淡;但是,心心相印,心心相通,那是他们很在乎、很介意的事。所以,有一首诗说:“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心就是我们的道之源、悟之本,就是参禅流不尽的活水;你悟道了,正如水源永远流之不尽。

怀让和尚曾经住过南岳二十四年,跟青原行思禅师比起来,应该算是晚几年的后辈,但是后来有人尊称他们同是第七祖,甚至在禅宗的宗谱里,怀让禅师又胜过青原。他的法嗣马祖道一禅师,可以说最为杰出,他继承了怀让禅师“平常心是道”的道统。怀让禅师初谒六祖大师时,六祖说,西天竺的般若多罗曾经预记“汝足下出一马驹,踏杀天下人”,指的就是马祖道一禅师。

马祖道一禅师初参怀让禅师,也曾留下一段脍炙人口的公案。当时怀让禅师住在江西般若寺,有一个青年天天到般若寺的大雄宝殿打坐参禅,怀让禅师知道他是法器,因此很关心地问道:“大德!你在这里做什么呢?”

青年不喜欢有人打扰,勉强答道:“打坐。”

“为什么要打坐呢?”

“为了成佛。”

“打坐怎么能成佛呢?”

青年不再回答,似乎嫌这位老和尚过分啰唆。

怀让禅师不得已,就拿一块砖头,在青年座旁每天推磨,经过多日,青年终于好奇地问道:“请问你每天在这里做什么?”

怀让禅师回答:“我在磨砖头啊!”

青年又问:“你磨砖头做什么?”

怀让禅师说:“为了做镜子啊!”

青年疑惑道:“磨砖怎幺能做镜子呢?”

怀让禅师反问道:“磨砖既然无法做镜子,你在这里打坐,怎么可能成佛呢?”

青年大惊,终于息下傲慢的心,立刻恭敬地起身顶礼问道:“那要怎么样才对呢?”

怀让禅师非常和善地说道:“譬如赶一辆牛车,假如牛车不进,是应该打车子呢?还是打牛呢?”

青年听后,问道:“要如何用心,才能达到无相三昧的境界?”

怀让禅师答道:“学心地法门,就像播种,我为你讲解法要,就像天降甘露,只等因缘和合,就能见道。”

青年终于言下大悟。他,就是禅门一代宗师马祖道一禅师。

八、玄策如何引导永嘉禅师和智隍禅师归入六祖大师的门下?

禅宗有一则“一宿觉”的公案,说的是永嘉禅师在六祖大师言下悟道的经过。

永嘉玄觉禅师,祖籍永嘉,二十岁出家,精研三藏,尤其通达天台的止观法门。因为阅读《维摩诘经》得以发明心地。

他曾经在左溪玄朗禅师处参学,得到鼓励。一天,六祖的弟子玄策禅师偶然前去相访,经过一番畅谈,玄觉禅师所说都与诸祖意旨相契合。于是,玄策禅师问他:“你的得法老师是哪一位呢?”

玄觉禅师说:“我听大乘方等经论,每部都各有师承;后来我在《维摩经》中悟得佛心宗,只是还没有为我作证明的人。”

玄策禅师说:“在威音王佛未出世以前,说无师自悟者犹可,在威音王佛出世以后,无师自悟的人,都是天然外道。”

玄觉禅师说:“希望你能为我作印证”

玄策禅师说:“我人微言轻。曾溪有六祖大师,四方法众聚集如云,而且都是受得正法的人,你如果要去,可以一同前往”

于是玄觉禅师就和玄策禅师一同到曹溪。初参曾溪六祖大师的时候,他不像一般学僧,见到大德法师先要行礼,然后讲话。他没有向六祖大师礼拜,只是绕师三匝,然后卓然而立。

六祖大师见他如此,就说:“所谓出家作比丘,要有三千威仪、八万细行。大德自何方而来,生大我慢?”

永嘉禅师回答:“生死事大,无常迅速。”意思是说,生死要紧,无常很快,我哪里有时间跟你磕头、行礼。

六祖大师听他这样说,于是再问道:“何不体取无生,了无速乎?”你为什么不去体会无生之果,去明了无速之道呢?

永嘉禅师回答:“体即无生,了本无速。”你要体会道吗?当体就是无生;你要明了无速吗?悟了本来无速。

六祖大师赞同地说:“如是!如是!”

但是,这个时候,大家看到永嘉禅师这样没有规矩,无不愕然正在惊讶的时候,永嘉禅师出来具备威仪顶礼拜谢。随即向六祖大师告辞,“我在你这里已经得到入道处,我已经透到消息了。”

六祖大师说:“返太速乎?”何必这么快就要走呢?

永嘉禅师说:“本自非动,岂有速乎?”

六祖说:“谁知非动?”你说本来不动,哪一个人知道非动呢?

永嘉禅师说:“仁者自生分别。”我并没有分别,是你这样讲的。

六祖大师说:“你已深得无生之意。”

永嘉禅师接着又说:“无生岂有意耶?”无生还有意吗?意就是分别,既是无生,还要有分别吗?

六祖大师说:“无意谁当分别?”假如你说无,是谁当分别呢?

永嘉禅师说:“分别亦非意。”所谓“两头共截断,一剑倚天寒”,也就是有无都要去除。

六祖大师此时无比赞赏地说道:“善哉!少留一宿。”于是永嘉禅师就这样住了一晚,第二天下山。后来大弘佛法,人称“一宿觉”。

禅宗的修持,有时候由浅而深,有的时候是当下承担。像永嘉大师,把自己觉悟的法门,编成一首《永嘉大师证道歌》,盛行于世。歌日:“君不见,绝学无为闲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法身觉了无一物,本源自性天真佛。”绝学无为的闲道人,他们不必去除妄想,也不要求真。这个时候,他不离生活,也不去成佛。实际上,他的生活里面部是佛法。你不要离开无明,无明实性就是佛性,正如肮脏的污泥里可以生长出清净的莲花一样。只要你能证悟法身实相,就能见到自己的真如佛性。

有一首诗说:“不为奇来鸡咬狗,拿起狗来打石头,从来不说颠倒法,阴沟踏在脚里头。”在禅宗,禅师们的对话,有时候这样说,那样说,横说竖说,但都不是颠倒法。“不为奇来鸡咬狗,拿起狗来打石头”,本来是狗咬鸡,现在是鸡咬狗;本来是拿石头打狗,现在是拿起狗来打石头,但这部不是颠倒法,主要的,禅师们要把你我的对待去除。禅是一个绝对的境界,领悟到了绝对的境界,就是大彻大悟了。

其次,智隍禅师是怎样归投到六祖大师门下的呢?最初,玄策大师遇到智隍禅师时就问他:“你现在每天做什么呢?”

智隍禅师回答:“我每天打坐、参禅、入定。”

玄策大师说:“既然你说入定,是有心呢,还是无心呢?如果说有心的话,一切含灵之类,他们也有心,他们也应该得定;假如说无心的话,那一切的树木花草之流,它们没有心,它们也能得定啰!”

智隍禅师回答:“我在入定的时候,并不见有‘有心、无心’。”

玄策禅师继续再问:“既然是不见有‘有无’之心,那么就是常定了。既然是常定,那还有什么出定、入定呢?”意思是说,既然有出定、入定,那就不是大定,就不是最高的禅定的境界了。

智隍禅师经他这一说,无话可答,沉默了一会儿以后,终于问道:“请问你的老师是谁?”

玄策禅师回答:“我是曹溪六祖大师的门人。”

智隍禅师就问:“六祖以何为禅定?”

玄策回答说:“我的老师说:‘妙湛圆寂,体用如如。五阴本空,六尘非有,不出不入,不定不乱。禅性无住,离住禅寂;禅性无生,离生禅想。心如虚空,亦无虚空之量。’”

这一段话的意思是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很微妙的、湛然不动的、很圆满寂静的真心。真心的本体是如如,真心的妙用也是如如,如如就是不动。我们的身体是由色、受、想、行、识等五蕴和合而成,所以“五蕴本空”,六尘也不是真实的有,一句话说出来,随风飘荡,过去也就没有了,所以声音是无常的,但是我们的心行一念真心的话,则是“不出不入,不定不乱”。也就是说,我们的禅心无住,无住就是不执著的意思,不执著在禅定里面,所谓“无住而无所不住,无生而无所不生”。我们的禅心如虚空,虽像虚空,又不像虚空一样地随着空间而有方圆长短的变化,所以真心是任运而生,是无处不在,是妙用无穷而无住无碍的。

玄策禅师这么一讲,意思已经说明,禅定都是一样的,法性如如,禅心如如,只是没有好的老师来开导我们。智隍禅师听了这个话以后,心生一念,便到曹溪参访六祖惠能大师,见到六祖的时候,六祖就问智隍禅师:“你从什么地方来?”

智隍禅师照实回答:“我当初是在黄梅弘忍的门下初学,后来又到处游学,寻师访道。现在遇到玄策禅师,介绍我来向你问道,我心中对于禅定是有是无,还不能明白;是动是静,也还不能了然,请六祖大师慈悲开导!”

六祖大师回答说:“诚如所言。汝但心如虚空,不着空见;应用无碍,动静无心;凡圣情忘,能所俱泯;性相如如,无不定时也。”意思是说,你想要跟我学禅的话,你的心必须广大如虚空,但是也不可以有“空”的这种想法。你可以伟大,但不可以自我傲慢。你弘法、度众、修持,要能应用无碍。动的境界也好,静的境界也好,你要无心,不要分别。对于能觉悟的人,所觉悟的道,都要“能所双亡”。你参禅学道的时候,任何一个时刻都是一如的,并非入定了才叫做定,出定了就不是定,出入都是定。

智隍禅师言下大悟,于是尽舍三十年来所学、所知,正是“舍去一步,才能跨前一步”。所谓“欲得人不死,须得死个人”在禅宗,我们想要求到不生不死的慧命,必须要把知见、执著统统放下。所以,参禅学道的人,不要被知见所障碍,例如智隍禅师,他能放下三十年所学,所以在六祖大师座下才能一言得道。

九、神会禅师在六祖大师处得法的因缘如何?对于六祖大师有什么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