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股市传闻陷阱笔者认为,一方面投资者不应轻信,应靠自己严谨的分析和个人的判断决定股票的买卖;另一方面,管理层应该强化信息披露的力度,使各种没有根据的虚假传闻没有市场。 并且对于配合庄家散布虚假信息的行为一旦查出,应严惩不待。
§§§第三节 上市公司作假六招看通透
上市公司管理层良莠不齐,在特殊情况下,个别公司会作假,以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看穿这些骗局,是股民不落入公司陷阱的必要条件。下面,就六种常见的作假方式进行分析。
一、利用企业之间的关联交易,提高经营业绩,粉饰财务报告
一般而言,国内的上市公司大多属集团型企业,无论是从公司结构、组织形式、还是经营涉足范围、各个运作环节等,大多处于一种复合形的多元架构。 其向公众披露的合并会计报表数据范围涵盖了母公司、子公司、各类合营公司、联营公司、及控制、共同控制、有重大影响等各类企业的经济活动情况。关联企业均为独立法人,各自独立核算,但关联企业之间往往在整个集团内又相互配套,甚至互为商业购销客户,这些在理论上为上市公司通过内部交易调节合并数据提供了一个平台。《企业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自1997年1月1日起实施以后,对关联方交易起到了一定的约束,但由于上市公司关联方关系错综复杂, 如果上市公司或其控制的大股东故意向中介监督机构隐瞒关系和关联方的交易,加之中介机构的审计不深入,过于相信上市公司的一面之词,利用关联方交易粉饰财务报告的情况就难以杜绝。
二、通过泡沫重组,或突击进行资产转让等方式,追求一种华而不实的短期逐利行为每到年底,各家“T”类或准“T”类公司为避免停市摘牌厄运,挖空心思,利用各种形式的重组和资产转让、股权转让等“一锤子买卖生意”方式调节报表,扭亏为盈,涉险过关。 还有一些本来有较好业绩的企业,为了给人以高成长的印象或其他目的(如操纵二级市场价格等),“大幅”增长利润。实际上,这种通过债务重组和转让资产等方式所获得的非经常性收益并不是总能得到,由于主营业务没有实际成长,这些企业在业绩大幅提升一两年后,往往又出现业绩大幅缩水的情况,投资者则因为只看重企业表面收益的增长而投资失败。
三、账面资产与资产本身的实际价值背离,资产负债表中的虚拟资产大量渗透
仔细阅读往年上市公司披露的财务会计报告,不难看出,在资产负债表中,列入上市公司资产类项目的待处理财产损溢、待摊费用、长期待摊费用等较直观的虚资产部分在许多公司中占有较大的数额,有的公司高达千万余元,在某种程度上讲这是以往年度不稳健的会计政策造成的后果,同时也是未来必须用盈利来消化的包袱。 这还不算,另外还有一部分只有上市公司本身清楚的东西,即应收账项中有多少收不回的坏账?存货中有多少滞销、贬值、甚至报废的部分? 固定资产中到底有多少与现实公允价值背离较远的部分, 有多少已经不能再给企业带来可预见的经济效益但仍反映在账表上的固定资产,还有无形资产部分等等,实际上往往只有在企业最终清算时虚实差别才充分显现出来,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企业一遇到清算清盘时、重组时、改制时就会出现“大窟窿”的原因。当然,新的《企业会计制度》在某种程度上正在通过充分计提各项减值准备解决这些问题,但是相信有相当多的企业由于历史、重组、置换、计提、设备更新、技术发展等诸多原因存在着资产严重脱离其实际价值甚至虚拟资产的情况。
四、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公开或隐形占用其配股资金,风险揭示不明
由于上市公司改制不彻底,加之监管机制尚不完善,导致控股股东一股独大,在某种程度上左右着上市公司的经营行为,上市公司成为大股东的提款机就不足为怪了。实际上,大股东挤占挪用上市公司的配股资金可以说占了很大的层面,只不过是占用的程度和多寡不同罢了。在二级市场的收购战和上市公司法人股的转让及各种重组中,本身就不排除有专冲着想通过控股上市公司, 旨在利用二级市场的便利筹资条件进行 “圈钱”的图谋行为。 在挤占挪用的形式上,有直接的形式如通过内部融资、借贷,也有隐形的方式如通过内部银行结算占用等等形式,上市公司在披露时往往是回避或含糊其辞。
实际上, 控股股东挤占挪用的资金往往因为投资失策或变成其他非货币性资产而不能按期归还或归还时大打折扣,可谓“借钱容易还钱难”,往往形成上市公司的一笔长期应收账项,时间一长,存在着极大的风险。
五、大肆公开造假,人为编造原始凭证,出具极具欺骗性的财务会计报告
上市公司公然造假的事在中国证券市场时有发生,从较早的“琼民源”事件到前不久浮出水面的“银广夏”事件,使人们对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越来越产生怀疑,从而引起“会计信息危机”。 一般情况下,纯粹弄虚作假、故意编造原始凭证和虚假商业合同等的情况在上市公司中占极少数,但笔者认为这是会计信息造假最恶劣的一种,因为它不同于利用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和会计规则的伸缩性在有限的范围内调节财务数据。 譬如少提各项减值准备以求虚增利润等的公然造假完全就是一种欺诈行为。 他们通过编造不实的购销、代理等各种合同或协议,以及相配套的可以反映增加收入和利润的原始交割单证,按照其设定的收入和利润数字,从主观意志出发,在具体构成经济事项的表象上蒙骗执业不够严谨的中介审计机构和投资者, 采取此种造假行为的上市公司在其幕后都隐藏着不可告人的动机。 如与二级市场黑庄勾结操纵股价、恶意圈钱、免于摘牌而孤注一掷等等。
六、或有事项特别是预计负债方面揭示不明确、不完整或回避揭示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或有事项这一特定的经济现象已越来越多地存在于企业的经营活动中, 并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较大的影响。 一般常见的或有事项有:商业票据背书转让或贴现、未决仲裁或诉讼、债务担保、产品质量担保等等。 可以说目前从普遍意义上讲,上市公司绝大部分在或有事项上的相关信息披露上是不明确、不完整甚至有些采取回避的态度, 其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人们对或有事项这一特定经济现象认识不深,事前估计不足,认为在或有事项可能发生但没有实际发生前没有必要加以确认记录;另一方面由于历史等诸多因素如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等,具体会计信息披露人员对本可以反映的或有事项无法确认和记录, 如公司出现担保业务后不反映也不主动向中介机构提示,外界考证起来比较困难,甚至还有个别少数领导签字盖章担保后,企业本身的财务人员都不知情,更谈不上披露。但一旦或有事项实际发生,公司面临承担责任时,一般数额往往较大,致使广大投资者有一种被愚弄欺骗的感觉。
§§§第四节 听到内幕消息后怎么办
某股民得到了一个消息,说××股票要大涨。 消息是这样来的:有个大客户要贷一笔巨额贷款,为了拉拢他们的行长,才透露了这个消息。 股民想,这个客户不会骗行长吧?
结果在半年的大牛市中被套至今。
一、内幕消息的分类
1.消息是假的,这个客户被骗了。庄家可能以前也给过正确消息,这一次是要他把该消息做一定的散布,帮忙出货,骗他一次。
2.消息是真的,但后来庄家计划有变。
3.消息是真的,但还未到实现的时机。庄家确实没有大量出货,但庄家在等待合适的时机再拉高,这期间顺便洗盘,让得到消息的人出局。
二、虚假内幕消息的目的
现在的股票市场上,各种不同类型的消息漫天乱飞,许多人热衷于打听内幕消息,据此作为自己的投机依据。 时间一长,听消息吃药的人不少,当然其中也有听消息挣钱的人,但大部分人是挣一两块套五六块,原因是因为有内幕消息,所以舍不得割肉,往往被重套。
若是庄家有意放出来的消息,并且大多数人相信消息跟进的话,容易造成该庄家出货充分,以后的跌势将非常凶狠,无论从幅度上还是时间上,散户都会无法承受,尤其是重仓介入的散户,惨不忍睹。
三、如何对待和利用内幕消息
那么消息是不是就没用了呢? 非也,消息本身是一种重要的信息资源,有消息总比没有消息强,消息多总比消息少强,关键看你如何运用它。 比如说你听到自己持有股票的消息扩散,你就出掉手中涨幅已大的股票,而没有任何消息的人,就很难做这样的判断。 下面就看看庄家是如何利用的。
庄家利用消息有几种:“利空震仓或吸货,利好拉高或派发”为最原始的手段,现在已经被老股民识破,虽然还在用,但手法已大大翻新,有时还故意借用利好消息“高开放量拉阴”震仓或吸货,所以要紧跟庄家的变化而变。
传播制造离奇的神话,动辄就是要上几十元的目标位,或表称要做“亿安科技”第二,或又一个“××××”,激发起散户奋不顾身在高位追进。
编造各种似是而非的谎言,××要重组,××要科技,××业绩是0.50元,××要成长,××要再起一波。 让散户在犹犹豫豫中套牢。
直接放风说,××股票的庄家是大名鼎鼎的××,要像以前一样大炒特炒一番。 趁机拉高出局。
有时侯,通过某个渠道放消息,先给散户尝点甜头,让你挣上几只股票,等你越来越信这个渠道的消息时,最后给你重重的一个猛药,让散户重仓杀入,血本无归。
那么散户如何利用消息使自己获利呢? 要领还是那句“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其不然”。
听到消息后,首先把这个消息的来源,日期,价位,当时大盘的情况和热点以及其他有用的信息记录在案,然后看看K线图,判断一下庄家的成本,考察一下庄家在此能否出货,问一问自己为什么会得到这个消息。
在距离庄家成本不远的地方,或大盘低迷时,或判断庄家无出货可能性,或牛市初中期,以上几种情况对消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否则的话“宁可信其无,不可信其有”。 误一匹黑马不要紧,千万不能因为轻信消息而被套。
即使“信其有”,也不都是马上就能买的。有的可以立刻买,有的则需要记录在案后,随着股价的欲振乏力,其消息渐渐被人遗忘后,股价回落到合适的地方再买进,做长线。
因为真消息走露后,庄家一般不会马上拉抬,而先抬一下出点货,让股价下跌,造成借消息出货的假象。 并且长时期横盘阴跌,让最亲近的知道确切消息的人都产生怀疑,从而影响外围的得到消息的跟进者,使大部分耐不住寂寞的知情人,和产生怀疑的外围人出货,达到洗盘的目的。 这就要经常查查记录,看看有没有几个月甚至一年前的内幕消息股掉下来,是否可以买进?
一般地说,很多消息都不是空穴来风,因为庄家在坐庄过程中难免要暴露行踪。 但是庄家会利用时间或其他方法把自己的踪迹再度掩藏起来。若是建仓过程中暴露,是庄家最危险的时刻,他就会通过漫长岁月的折磨来掩饰,这就需要跟庄者的耐心。 普通情况是,庄家低位吃饱后,拉到一个相对而言的高位,才会有灵通人士得到消息,一般市场上所谓的内幕和比较准确的消息都属于这一类型。 此时此刻,庄家完全占据主动权,上或下都能脱身。 这时候会再起一波,让消息显得更加可靠和更为广泛地传播,树立赢利的示范效应,为即将来到的派发做好了准备工作。 等到消息被市场普遍认可后,就可以大规模振荡出货了。
听消息炒股,就是和庄家的斗智,是散户将计就计伸手接住庄家白送的银子呢? 还是庄家一刀把散户伸出去的手和刚送的银子都斩回来呢? 不察者不可近,切记! 切记!
§§§第五节 用“耳朵”选股的怪招
选股要用眼看行情,用手操作,可是从来没有听说有人能用耳朵选股的。 但就是有这样一个怪人,他叫熊庭辉,以前是一家大型企业的政工干部,退休以后才发现自己一无专业技能,二无生财之道。想学别人去炒股,却连最基本的K线图形都看不懂。至于各种技术指标分析,对他来说更是天方夜谭。
他想,好企业的股票才会有购买的价值,与其在股价上斤斤计较,倒不如直接找家好公司一路持有,分享企业经营带来的财富。 多年的政工经验使他明白,员工情绪的好坏往往代表着企业经营的好坏,一家好企业里的员工一定是朝气蓬勃的,对待客户彬彬有礼。于是他决定直接向上市公司打电话,抛开市场表象,挖掘市场本质。因为联系电话是公司对外的窗口,通过它可以看出这家公司员工的工作态度、工作效率、敬业精神等,也可以了解这家公司是否真的将股民利益放在首位。
于是,熊庭辉开始不断地拨打不同上市公司的董秘电话。 其中,约有三成的电话根本接不通,有些即使接通了,对方的态度也不够友善。最为恶劣的公司,甚至在还没有把话说完之前,就大嚷一句:“有什么事,你自己看公告吧! ”不容分说地将电话挂了。 大多数上市公司的董秘在接电话时有两个鲜明特点:客气、坚决,就是非常客气地和你打招呼,非常坚决地拒绝回答任何问题,让你有什么问题自己看公告。
对于这些公司,无论外界吹嘘它们多有投资价值,熊庭辉都不会去买的,牢牢攥住自己的资金。 直到有一次,他打通了马钢股份的董秘电话,发现该公司的董秘完全与众不同。那位董秘没有敷衍他,而是非常认真地回答所有问题。为了试探对方,熊庭辉故意问了些难以回答的问题,那位董秘说必须仔细调查后才能答复。熊庭辉心想人家董秘怎么可能为了一位股民的问题而真的去调查呢?可没想到,第二天上午那位董秘就打来电话,给了他满意的答复。放下电话以后,熊庭辉又开始多方了解这家公司,他发现马钢股份上市10 年以来,不但业绩稳定,而且从来没有任何违规行为,也没有实施过任何增发、配股的圈钱之举,所有的分配方案都是分红、分红再分红。这样诚信的公司打着灯笼都难找啊! 于是,他将所有的资金都投向了马钢股份。
这都是发生在2002年的事情了, 熊庭辉买进马钢股份后账面收益曾经超过一倍。
由于他没有把握好卖出的时机,结果只获取了50%的利润。但是在持续低迷的股市中能有如此收获,这已经让他很满足了。 在笑看股市风云的同时,他现在仍然继续给其他上市公司打电话,希望再选中一只好股。
这就是一种亲身体验上市公司,掌握上市公司运营真实状况的特殊招数。
§§§第六节 投资自己熟悉的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