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智者为王
28645900000015

第15章 谁主沉浮——成败得失决定于是否巧妙出牌(1)

事物运动的规律是此消彼长,盛极必衰,否极泰来。所以,干事业不分早晚,得天时者进,得地利者谋,得人和者成。与人竞争,贵在知己知彼,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应该时刻知道对方出什么牌,又知道自己该出什么牌。

每个人的期望强度不同,心理状态也不一样。有的人对某种东西做梦想要醒来不想要,另一种人是找借口不想要,但真实原因是不敢要,不知道怎么去得到,害怕付出和失败。不想要,当然结果是得不到,沉于岁月的海底。

一、打脱牙齿和血吞的越王勾践

1.输牌后及时进贡对方

任人者不辱身,自用者危其国。

——勾践

吴国与越国是相邻的两个国家。在都想把事业做大的心理作用下,两个国家的领导人,都想征服对方。公元前514年,阖闾在会稽(今浙江绍兴)登上吴国王位,任用逃亡到吴国的原楚国贵族伍员(伍子胥)和齐国的孙武,改革内政,“立城郭,设守备,实仓廪,治兵库”,扩充军队,加强战备,并制定了“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的战略方针。

吴越两国,你来我往,恩恩怨怨,打打停停,始终处在战争状态中。公元前496年,越王允常病死,儿子勾践继位。吴王阖闾时刻想越国臣服于他,以为勾践刚上台,没有经验,便趁机率军攻打越国。勾践率军迎战,双方对阵于槜李(今浙江嘉兴县西南)。

勾践组织敢死队连续几次发起冲击,都被吴军击退。在此情况下,勾践迫使犯了死罪的囚徒,列为三行,持剑走到吴军阵前,一起举剑自杀。吴军将士被这一疯狂举动所震慑,纷纷拥上看个究竟,吴军阵势因而大乱。这时越军突然发动袭击,大败吴军。阖闾本人也被打伤,因治无效而死,他临终前再三叮咛儿子夫差:“必毋忘越!”

夫差当上吴国的第一把手后,按照父亲的遗嘱,在伍子胥、伯嘉的辅助下,日夜加紧练兵,准备出兵攻越。

越王勾践得到夫差准备攻越的消息后,在准备还不充分,兵力还不够充足的情况下,决定先发制人,出兵攻打吴国。夫差派精兵迎战,双方战于夫椒(今江苏苏州西南)。当时双方交战,打的多是阵地战。由于吴军实力强,越军损失巨大,最后只剩下5000人,退守会稽山。吴军乘胜追击,把会稽山包围得水泄不通。

在这危急存亡关头,范蠡建议投降,勾践不好意思,觉得愧对先君。范蠡说:“处境如果不困厄,那么志向就不会远大;形体如果不忧愁,那么考虑就不会深远。”勾践采纳了范蠡的建议,决定以屈求生。勾践的另一个好下属文种,打听到吴国的太宰伯嚭是个贪财好色的小人,就把一批美女和珍宝,私下送给伯嚭,请伯嚭在夫差面前讲好话。伯嘉答应了。当时,勾践本来决定“尽杀其妻子,燔(烧)其宝器,率五千人死战”,但最后选择了屈服,做吴王的臣仆,忠心侍奉吴王,这是伺机东山再起的长远谋略将。

夫差见到美女就昏了头,看到国色天香的西施,荷尔蒙上升,忘切了老爸临终前说的话,加上伯嚭在旁边不停劝说,夫差作出最高指示,准许吴越议和,吴军在规定期限内全部撤军回国,允许越国作为吴的附属国存在下去。

伍子胥认为争霸中原不如灭越有利,他说:“越国君臣卑辞厚礼,背后一定隐藏着灭吴的野心。我们要坚决彻底地消灭越国,否则,必将纵虎归山,养痈遗患。今不灭越,后必悔之。”夫差有了西施后,把越国看作了亲人之国,他说他现在的目标是北上同齐国争霸。伍子胥继续进谏,夫差忿然道:“越国既已投降,便名存实亡,不足为患!你不要再反对了!”赶走伍子胥后,他关起门来与西施聊起天来。

2.示弱输诚以麻痹对手

东海贱臣勾践,上愧皇天,下负后土;不裁功力,污辱王之军士,抵罪边境。大王赦其深辜,裁加役臣,使执箕帚。诚蒙厚恩,得保须臾之命,不胜仰感俯愧。

——勾践

勾践把国内事务分别托付手下人负责管理,便带着范蠡等人去吴国给夫差当奴仆。勾践在吴国忍辱含垢,历尽艰辛,终于骗得夫差的信任,于三年后被释放回国。在这三年中,他装孙子,只要能活下来,能蒙蔽住夫差,他什么事都愿意干。

《诗经》说:“往左往左,君子能适应;往右往右,君子也能适应。”这说的就是君子之所以能屈伸应变的道理。《荀子·不苟》说“与时屈伸,柔从若薄苇,非慑怯也;刚强猛毅,靡所不信,非骄暴也。以义变应,知当曲直故也。”意思是说,顺应不同时间或屈或伸,像蒲苇那样柔软顺从,这并不是胆小害怕;刚强勇毅,没有什么可以屈服的,这不是骄横暴躁;用义去对付变化,知道什么可屈服什么时候可伸罢了。大丈夫根据时势,需要屈就屈,需要伸就伸,可以屈就屈,可以伸就伸。屈于当屈之时,智慧;伸于可伸之机,亦智慧。屈是保存力量;伸是光大力量。屈是隐匿自我;伸是高扬自我。屈是生之低谷;伸是生之峰巅。有低谷,有峰巅,犬牙交错,波浪行进,这才构成完美而丰富的人生。

一日,勾践听说吴王有病,心想上司生病正是下司跑官要官的好机会,虽然自己是亡国之君被政治圈禁在吴国,但复国之心不死啊。他请求探视吴王。吴王说,他要来就让他来吧,见见被我打败的人,也好开开心。

勾践来到吴王宫殿时,吴王正在大便,就坐在便桶上接见了勾践。勾践说:“听说大王病了,心下不安,特来看望。”吴王道:“莫不是幸灾乐祸,看我几时死吧。”

“不、不,”勾践吓出了一身冷汗,“大王真会开玩笑。我是真心盼您早日痊愈康复的。我过去曾经学过医,观察人的粪便,就能知道人的病情。”

吴王说:“勾践兄,要是你一直当医生,不至于落到目前如此下场吧。”

勾践很痛苦,他笑了笑,说:“是啊,不过能做您的臣民,我感到荣幸。”

一会儿,吴王大便完毕,勾践立即上前把便桶拿到门外,揭开桶盖,手取其粪,跪在地上仔细地察看起来。现在医学上也讲到了通过看粪便颜色、闻粪便气味等可以来分析病情,可很少被人实践。勾践做到这一点,说明早在几千年前就有人对粪便进行研究了。他这一做法,也能被人理解和接受。可接下来,他竟做出了创世之举——尝起了吴王的大便。让春秋战国的历史在此处变得十分的呕心。为了复国,男子汉不仅什么苦都能吃,并且什么臭也能尝。

卧薪尝胆是立志,真正打动吴王使他丧失对勾践的警惕的是口尝粪便。勾践好眼力,好味觉,他走到室内,跪下叩头说:“囚臣敬贺大王,您的病,一至三日就能痊愈。”

吴王夫差问:“你怎么知道的?”

勾践说:“臣听医生说,夫粪者,谷味也。顺时气则生,逆时气则死。今囚臣尝大王之粪,味苦且酸,正应春夏发生之气,所以知之。”

吴王大受感动,说:“你比我儿子还孝敬我。”

勾践只是跪着,不再说话。他想离开的时候,夫差留他吃饭。勾践答应了,喝了酒,也吃了肉。当然他用餐前偷偷漱了口,还暗暗地笑了笑。他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人生成败与是否掌握进退术有很重要的关系,不善进退者,自然是败者。而过于急进的人,常自以为力量强大或者聪明透顶。只有摸准了对方,才能进行有效的行动,这是为人处事的基本道理。有眼力的人在这方面做得很出色,知道对方的弱点后,不逞强、不使气,以退为进,如拉弓放箭,臂力向后,箭矢射向目标。

海明威说:“人可以被打倒,但不可以被打败。”勾践被打倒了,但他却没有被打败,他在忍辱负重中等待着翻身的时机。如果自己都不给自己时机,还能指望别人,尤其是对手给电动机吗?

3.以德蓄力,做最后的赢家

寡人不慎夭教,无德于民。今劳万姓拥于岐路,将何德化以报国人?

——勾践

勾践是千古谢罪第一人,他被吴国打败后,为安抚民心,下诏谴罪自己:

“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此则寡人之罪也,寡人请更。”并下令“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吊有忧,贺有喜,送往者,迎来者,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

孟子认为“王”与“霸”的根本区别在于“以德”和“以力”的不同。“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所谓“力”即暴力。法家主张对内用刑赏推行法令,对外以武力进行兼并,这都是孟子所说的“以力服人”。这些都被孟子贬为“霸道”。像儒家所宣扬的,用礼乐教化对老百姓说服教育的一套,孟子誉为“以德服人”,称做“王道”。

勾践带领自己的人民重振雄风,把越国带入春秋王霸的行列,是吸取了“以力服人”的教训后,继之“以德服人”,从而产生了巨大的效果。公元前491年,越王勾践夫妇与谋臣范蠡等人回到越国。勾践为了纪念在会稽兵败的耻辱,准备将国都从诸暨迁往会稽,并命范蠡专管此事。勾践向范蠡请教振兴越国之道。范蠡建议勾践在内政上要保护和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大力发展生产,积蓄力量,富国强兵;在外交上要礼待弱小国家,对于强国,则应采取表面上柔顺的办法,但骨子里绝不能屈服。同时,范蠡还建议勾践本人应拿出时间来与百姓们做同样工作,夫人也应从事一些具体劳动。

勾践采纳了范蠡的建议。为了激励自己,他“悬胆于户,出入尝之”。勾践自己苦身劳心,夜里常常一个人哭,恨恨地喃喃自语道:“你忘了会稽之耻吗?”

勾践跟别人一样下地耕作,他老婆织衣,伙食很随便,穿戴也不讲究。他常常熬苦了自己,操碎了心,夜以继日地工作。眼睛打瞌睡了,就用辣蓼来刺激它;脚冷了,就用水来泡它。冬天常常抱着冰,夏天反而握着火。为了振兴国家,他推出了一系列富国强兵的措施:

发展生产,繁息入户。勾践提倡“垦其田畴”,减轻赋税,要求百姓自己要达到“俱有三年之食”,并发展冶铸手工业,从而达到了“内实府库”的目标。由于战争,战国人口减少,勾践又号召适龄男女婚嫁,男子20不娶,女子17不嫁,其父母俱有罪,要受处罚;生儿女由官府派人处理,生男孩官府奖赏两壶酒一只犬,生女孩官府两壶酒一只豚,生三个孩子官府抚养两个,生两个孩子官府抚养一个。对鳏寡孤独的人进行各种照顾,同时宽刑薄赋,收揽人心。

招贤选士,整饬内政。勾践重用文种、范蠡等人,建立招贤纳士的机构,广招四方的贤士,因材施用。如委任文种治理内政,范蠡主管军政外交,计然管理财政等,力争扬长避短,人尽其材。

加强军事训练,强化国防。勾践按照里闾等行政组织,征集兵员,命令能工巧匠制造强弓利剑,训练军队。他还注意对兵卒的教育,用重赏和严罚教育士卒遵令守纪,乐于立功,做到“进则思赏,退则思刑”。

在对外政策上,奉行“结齐、亲楚、附晋、厚吴”的方针。为了表示忠诚,不断送给夫差优厚的礼物,以消除他对越国的戒备;为了使对方分散精力,源源不断地送美女给他,使他沉溺女色;还贿赂夫差手下人,争取他们的同情和帮助;为了离间吴国领导层,故意散布谣言,挑起大臣之间矛盾;他们还用高价收买吴国的粮食,使其内部粮价高涨,造成供应困难。越国采伐了一大批木材,勾践说:“送给吴国吧。”并选派能工巧匠与木材一道送给夫差。伍子胥知道对方的目的是促使夫差大兴土木,消耗人力、物力,他说:“大王不要接受,从前夏桀建造灵台,商纣建造鹿台,都因之败国了。”夫差听不进去,利用越国进贡的木材,花了5年时间建造了姑苏台。

勾践的种种措施,收效非常显著,壮大了自己,削弱了敌人,争取了时间。越国力量渐渐强大起来,发兵伐吴只是时间和最佳时机问题了。

4.重新洗牌,攻击对手的弱点

胜则灭其国,不胜则困其兵。

——勾践

重新洗牌,在理论上给每个人提供了取胜的机会,但是如果不调整战略,以自己的优势去应对对方的劣势,还有可能失败。勾践抓住了重新洗牌的机会,他领导全越上下为复仇雪耻而励精图治。对手夫差因胜而骄,奢侈淫乐,调用大量人力物力建造姑苏台,不分昼夜同西施在上面狂欢作乐,显然不明白重新洗牌后的勾践正在虎视眈眈。

当夫差的下属向他提醒时,夫差踌躇满志地说:“我将以武力威胁齐晋,称霸中原!”他的确想把牌局做大,找到新的牌手,于公元前489年,进攻陈国,第二年进攻鲁国,慑服了附近的小国,夫差以为北进中原不再是难事。

为了打通南北交通线,夫差征调大批民工构筑邗城,作为北上基地,开凿邗沟,沟通江淮,以利军运。

勾践巴不得夫差北进中原,这样,晋呀、齐呀、楚呀都会以吴为敌,自己就可以乘虚袭吴。勾践向夫差大献殷勤,夸奖北进中原实在是英明之举,伟大之业。他让文种率万名民夫协助吴国开凿邗沟,以推动夫差实现北上计划。

公元前484年,夫差听说齐景公死了,决定北上伐齐,他联合鲁军,击败了齐军。战后,夫差更加骄横,认为只要最后压服晋国就可取得中原霸权,于是约定晋定公和各国诸侯在公元前482年七月七日到黄池(今河南封丘西南)会盟。

夫差出发前,太子友对他说:“秋蝉自以为很安全,不知道螳螂越过树枝,要抓住它的身体。螳螂聚精会神地向前爬,心思只放在取得利益上,不知道黄雀凭借着茂密的树林,暗暗地向前迈进,想啄螳螂。那黄雀只知道窥视那美味的螳螂,不知道我手握弹弓要向它发射……”太子友的意思很明显,劝夫差应防备越国乘虚而入。夫差不听劝告,认为中原霸权唾手可得,不可坐失良机。因此自率精兵3万空国远征,北上黄池,只留下太子友等人率老弱病残1万人留守姑苏。

勾践梦寐以求的机会终于来到了。公元前482年夏天,勾践调集越军4.9万人,兵分两路,一路由范蠡率领,由海道入淮河,切断吴军自黄池的归路;一路由大夫畴无余等为先锋,勾践自率主力继后,从陆路北上直袭姑苏。吴太子友率兵到泓上(今江苏苏州近郊)阻止越军进攻。他感到精锐部队已全部北上,实力不足,主张坚守待援。但吴将王孙弥庸轻视越军,不听调遣,擅自率5000人出战,击败越先头部队,更加骄傲轻敌。不久,勾践主力到达,发起猛攻,将吴军包围聚歼,并俘虏太子友等。接着挥师进入姑苏。

此时夫差正在黄池与晋定公争当霸主,听说越军袭破姑苏,惟恐影响争霸,一连杀掉7个来报告情况的使者以封锁这一不利消息,并用武士威胁晋国让步,终于勉强做了霸主,然后急忙回国。但是由于姑苏失守的消息已泄,军心动摇,夫差感到反击越军没有把握,便派人向越求和。勾践认为自己的实力还不能完全征服吴国,便答应和议,然后撤兵回国。

夫差很生气,自己不打越国,越国却来打他,只恨一时无力反击。公元前478年,吴国发生空前的饥荒。勾践认为大举伐吴的时机已经成熟,于三月率军出征,并列举了夫差的六大罪:“有忠臣伍子胥忠谏而身死,大过一也;公孙圣直说而无功,大过二也;太宰嚭愚而佞,言轻而谗谀,妄语恣口,听而用之,大过三也;夫齐、晋无返逆行,无僭侈之过,而吴伐二国,辱君臣,毁社稷,大过四也;且吴与越同音共律,上合星宿,下共一理,而吴侵伐,大过五也;昔越亲戕吴之前王,罪莫大焉,而幸伐之,不从天命而弃其仇,后为大患,大过六也。”这“六大过”的最后一条挺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