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智者为王
28645900000014

第14章 时势造英雄——关键时先人一手就成功了(4)

1211年春,成吉思汗在野狐岭打败金将定薛,攻克大水泺、丰利等。这年秋季,他分兵两路以钳形之势扑向金国,金将完颜承裕败走,成古思汗亲自率军追杀。同在这年的西京之战,成吉思汗充分利用敌人之间的矛盾,围城打援,使金将耶律留哥叛金降蒙,年底攻金东京(今辽阳),首攻失利,成吉思汗率队佯退五百里,对方以为成吉思汗败退了,以致放松了戒备。成吉思汗连夜打回去,一举攻入城内。1213年秋,成吉思汗采取闪电迂回、南北夹击的战术,攻取居庸关。他发现金主力北调中原空虚,于是兵分三路,术赤、窝阔台率右军向西南,哈撒儿率左军向东,他自己与拖雷率中军南下,各路所向披靡,如入无人之地。

花剌子模王国是中亚古国之一,国王摩诃末以武力建国,并扩张吞并了许多邻国。成吉思汗派商队和使者,驮500峰骆驼的商品金、银、丝绸、海狸皮、貂皮等,携带国书前往,希望两国和平通商,不料摩诃末却杀了商人,没收了财产。成吉思汗并不计较,又派使臣前往,摩诃末又杀了蒙古使臣,并将两名副使剃光胡须,押送出境。于是成吉思汗被逼,不得不向花剌子模宣战。

1219年6月成吉思汗率军出发了。在500公里的漫长征程中,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吃尽了千辛万苦。在阿尔泰山上凿冰开道,在乌鲁木齐与伊犁之间的天山险要处果子沟,凿洞建栈道,修48座桥,顺利通过了“饥饿的旷野”——无水沙漠,在征服死亡中战胜了自然,战胜了敌方。

3.谁都可以进入自己的圈子

智勇兼备者,使之典兵。活泼跷捷者,使之看守辎重。愚钝之人则付之以鞭,使之看守牲畜。我由此意,并由次序纪律之维持,所以威权日增,如同新月,得天之保佑,地之敬从。

——成吉思汗

蒙古人喜欢圈地牧马放羊,圈子起来越大,大到一定的时候,又转移到另一个地方,重新圈地。这种动态生存方式,形成了蒙古人独特的思维习惯。成吉思汗对自己的势力圈子与政治圈子,保持着一种开放的形态,他打破等级和民族界限,大胆破格录用人才,如“四杰”(木华黎、勃斡儿出、赤勒温、勃罗忽勒)、“四骏”(速不台、者别、忽必来、者勒蔑)都是门户奴隶或平民出身,者别甚至在归顺之前的战争中射伤过成吉思汗。

木华黎出身卑微,可他智勇双全,成吉思汗十分赏识他。1217年8月,成吉思汗封木华黎为太师、国王、都行省承制行事,统帅金国境内的弘吉剌、变乞烈思、兀鲁兀、忙兀等十军及契丹、蕃、汉诸军,并明确表示:“太行之北,朕自经略,太行以南,卿其勉之。”也就是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授”,攻金之事,无须请示,一切由木华黎自行决定。成吉思汗还特赐木华黎以“九游大旗”,并谕告诸将:“木华黎建此旗以出号令,如朕亲临也。”同时建议木华黎实行招抚政策,广泛收罗中原豪杰以为己用。

攻占北京之后,成吉思汗从俘虏以及蒙古国的联盟者中间,找到一个名叫耶律楚材的契丹王子,成吉思汗便任命他为自己的军师。当时,成吉思汗族人根本理解不了汉人传授的汉族文化,而耶律楚材是一个汉化了的突厥蒙古人,具有深厚的中国文化修养,同时具有政治家的品质。成吉思汗选他这样的人做军师很有眼光,果然,耶律楚材把平原地区定居者的文明、行政与政治生活向成吉思汗及其继承人窝阔台进行传授,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成古思汗的圈子是开放的,他曾说:“智勇兼备者,使之典兵。活泼跷捷者,使之看守辎重。愚钝之人则付之以鞭,使之看守牲畜。我由此意,并由次序纪律之维持,所以威权日增,如同新月,得天之保佑,地之敬从。”他不问出身,不问等级、资历,只看实际才能的用人路线,形成一股清新的文明气象,与当时封闭陈腐的中原文明构成反差。

成古思汗收集了各民族大量有用的人才,既有出身于奴隶的将军、国王,又有原为仇敌的先锋大将,既有出身本族的宗王大臣,又有来自各部族、各民族的文臣武将,除了金国的耶律楚才,还有乃蛮部的塔塔统阿、畏兀尔的镇海、汉族的丘处机道长等不同民族的人才汇集帐下,这些人不仅积极执行成吉思汗的政治军事路线,而且主动为他出谋划策。

有人势必要问,成吉思汗没有偏见与成见地接纳他人,让自己的团队呈现开放状态,难道能保证团队的纯粹性?敌人或者坏蛋混进来怎么办?部落混战,人才频繁流动是那个时代的常事,而投靠者是否牢靠,则是很难察别的事。当然成吉思汗不是傻瓜,他有自己识人辨人的方法,这方法是在几十年的马背征战中养成的。

成吉思汗的思维是辩证的,他认为对旧主不忠者则可能对新主不忠,对旧主忠者则可能对新主也忠,他就是以此来衡量投诚者在立场上是否可靠。120l年,在征战泰赤乌部中,敌军猛将只儿豁阿歹差点射死成吉思汗,战后,成吉思汗询问何人所为,被俘虏的只儿豁阿歹站出来承认自己所为,并表示愿为成吉思汗效劳。成吉思汗惊奇而赞许地拍着只儿豁阿歹的肩膀说:“凡是害人的事,别人都隐讳不说。你却不隐己所杀,不讳己所敌,直言不讳地告诉我,你真是一个诚实的人,可以做伴当。”

为了庆贺只儿豁阿歹的归附,成吉思汗亲自给他改名叫“者别”(蒙语即“箭”),并对他说:“你曾箭射我的战马,从今以后你就是我手中的利箭,为我去射杀强敌。”

识别泰赤乌部大力士纳牙阿也是靠这种智慧。纳牙阿在关键时刻放走了成吉思汗的宿敌塔儿忽台后投降,成吉思汗非常赞赏他,说:“如果你亲手把塔儿忽台捉来,我就要杀死你,族诛背叛本主的人。你不忘本主,说明你有忠于主人之心,我就喜欢这样的人。”在往后的岁月,纳牙阿得到成吉思汗的信任,成为大汗万人护卫亲军的重要首领。

每个人的能力是不一样,这方面不行,也许那方面行。成吉思汗曾叫人翻译了韩非子《扬权》,他读了又读,深刻领会用人之术。“使鸡司夜,令狸执鼠,皆用其能,上乃无事。”一个当官的如果做到人尽其材,那么他自己就会显得很悠闲。每个人都有其特长,都有可用之处,只是领导者要善于发现,并且要脑筋活,否则弄不好就会产生偏见,认为“鸡鸣狗盗”之徒对自己没有用处。

成吉思汗要求“十人之长不尽职者去之,即于此十人中选择为长。”他还指出:“能治家者即能治国,能辖十人者即能辖千人万人,能理己事即能理国事,为国御敌。”可见成吉思汗对自己的圈子与团队,既是开放的,又是精心管理的。

4.入了圈子就得接受圈子的约束

凡诸临敌不用命者,虽贵必诛。

——成吉思汗

为什么一个丧父的孤儿,终于成为统一蒙古诸部的大汗?

为了让自己的势力圈子越来越大,成吉思汗意识到必须让自己的圈子是强大的,是让人向往的,没有进来的人想进来,进来的人不敢背弃。为此他一边对外开放,接受各类人才;一边对士兵关怀备至,明示将帅不得无谓牺牲一个士卒,不得遗弃一个伤员和烈士。他一边放权,凡遇重大决策,都要召开“忽里勒台”大会决策;一边强化纪律。

成吉思汗规定了军队的各种纪律以及对违犯纪律者的处置办法。“对于将校之有过者,只需遣派一最微贱之臣民,已足惩之。此将虽在极远之地,统兵十万,亦应遵守使者所传之命。若为受杖,则应伏于地,若为死刑,则应授其首。”他颁布蒙古第一部成文法——《大札撒》,针对各种不同情况分别制定法令,针对各种不同罪行也制定相应的刑罚;他大力加强法制教育,下令所有将士要学习《大札撒》;他严明军纪,对违纪者即使是亲戚贵族也不例外。他说:“凡诸临敌不用命者,虽贵必诛”。

他以令治乱,以法治军是很突出的。有功者赏,有罪者罚,丝毫不含糊。一次战斗中,他命令部队从扎兰丁王子的牧地外边迂回过去,不许惊动他们,可是他的驸马脱忽察儿所率领的第三梯队却违反了军令,造成了很坏的影响,于是他秉公执法,将驸马革职为普通士兵。这是很不容易的。

成吉思汗的叔父答里台不遵守规定,在一次战争中违规掳掠财物,成吉思汗当着部众的面,鞭笞答里台。答里台不服,说:“我是你叔父,你怎么因为我掳掠财物就鞭打我?”成吉思汗回答:“你是我叔父,我是你可汗!”说罢,把答里台驱逐出帐。

这真是“六亲不认”!纪律面前,他是亲疏无别的,如异母弟弟别勒古台因管不住自己的嘴巴,爱泄密,成吉思汗不准参加高级军政会议。近亲贵族撒察别乞和泰出二人因背叛盟约,成吉思汗毫不客气地把他们处死。

成吉思汗在严明纪律的同时,做到有功就赏,兑现自己的承诺。

一次征战,成吉思汗许诺大将豁儿赤,如果胜利了就送给他30个老婆。许多人都笑了,以为成吉思汗在开玩笑。豁儿赤果然立下奇功,可他在驻守林木中犯下错误,但是成吉思汗认为赏归赏,罚归罚,还是坚持兑现承诺送给豁儿赤30个老婆。

在征战中,成吉思汗十分重视部队的养精蓄锐、劳逸结合,每年总要抽出数月的时间休养士兵,并借此进行整顿和总结经验教训。1221年巴鲁湾战斗失败,部队上下十分沉痛,成吉思汗对此进行了现场总结。每年冬初的大猎活动,也是为了提高部队素质。1223年他利用西征的间隙时间,在锡尼河上所进行的数万人的狩猎活动,像搞“热身赛”一样,使将士们保持激情。

一支纪律严明,训练有素的军队是有战斗力的。1219年,成吉思汗攻打花剌子模国,夏天,他将蒙古军集中在额尔齐斯河上游一带,到了秋季,他来到巴尔哈什湖东南的海押立。当地的葛逻禄部国王阿思兰汗已经归顺了成吉思汗,阿历麻里的新国王速纳特勤和回纥国王亦都护巴儿术也率领自己的人马加入了成吉思汗的阵营。据估计,当时蒙古军队的人数约为15万至20万,在数字上显然无法同花剌子模军队相比,但蒙古军队纪律更为严明,同军师的配合也更为协调一致。花剌子模帝国尽管在兵力上占优势,但苏丹摩诃末把他的军队分配在了锡尔河防线与阿姆河地区各堡垒,这样就使得他们在每一个据点上的人数并不多。

成吉思汗取道锡尔河中游兀提剌尔附近进入花剌子模帝国,之后,蒙古大军便兵分几路进攻。由成吉思汗的两个儿子察合台与窝阔台率领的蒙古军队也进入了这一地区,并经过长期的围困将其占领。

5.玩速度玩出高效率

要让青草覆盖的地方都成为我的牧马之地。

——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的智慧反映在一个“变”字。变是一种手段,一种技巧,体现了速度与效率。万事万物都在变,认识事物、改造事物的方法也在变。今天适用的方法,明天不一定适用;此地适用的方法,彼地不一定适用,在任何成功的道路上都是没有金科玉律可言的,全凭你的机智敏锐探知变化,灵活地改变方法。决策者要考虑自己与外界的关系,应时而动,与时俱进,与外界合作,随机应变。

成吉思汗一生金戈铁马,横扫欧亚,其军事指挥谋略是十分高超的。有人评价蒙军作战进军的速度,是加足了马力、永不疲倦的机器。1211年2月伐金,从克鲁伦河出发,4日行700公里;7日发起总攻,则高速前进,“来如天坠,去如电闪,飙风迅震,千里瞬至”。在七、八两个月中,连克乌沙堡,乌月营,白登城,进而团团围住金国西京,这是奇迹。追歼逃敌胡沙虎,更是速度惊人,打败金兵于翠屏山,靠的就是这“雷霆万钧之力,排山倒海之势”,神速敏捷的动作,靠的就是袭敌只在猝不及防之间。

成吉思汗指挥作战,常常是出重拳打击对方,以强大的首次攻击力量破坏敌人全纵深的防御体系,迅速摧毁其总体防御力量,产生巨大的震慑效果,给敌人以致命的一击。面对敌人几十万的重兵集团,蒙军仍能以少于敌人的兵力速战速决,并最终取胜,靠的就是速度和重拳。

《蒙古秘史》中记载:“摆如海子样阵,进如山桃皮丛,攻如凿穿而战。”每次作战,蒙古军都是小分队、低姿势,分列式前进,阵势如大海,汹涌澎湃,浩浩荡荡,一字摆开,宽正面多路开进,既可隐蔽自己,又可防止敌人侧击。征战花剌子模分33路开进;伐金分20路开进,如几十只猛虎,排列成横列一齐扑向敌人,对敌人实行战略包围和战役包围。攻金,东路牵制,北路助攻,南路主攻为战略包围;申河战役,扎兰丁正准备渡河逃跑,蒙军对河作偃月形包围,这是战役包围。

重拳打击的对象是敌军的心脏——中军。只要将敌人的中军一举击垮,敌军便失去了指挥,群龙无首,便溃不成军了。在富耶尔那战役中,术赤与哲别率军,打打停停,进进退退,聚聚散散,为的是判明敌中军之所在。一旦搞清楚之后,术赤便亲率大军直奔敌中军,彻底地捣毁了敌首脑机构。

三峰山战役,金兵15万,蒙军3万,仍能以少胜多;野狐岭,金兵40万,更是众寡悬殊。成吉思汗的爱将木华黎组织敢死队,木华黎率先策马横戈,大呼陷阵,于是诸军并进。金兵驻扎在狭长的山谷里,蒙军夜袭,金兵首尾无法策应,陷入一片混乱之中。

成吉思汗采取“诱敌入伏”的战术也打了不少胜仗。例如蒙军进入谷儿只境内,可是敌方的防守十分坚固,根本没法攻入。于是成吉思汗兵分两路:一路由哲别率5000人设伏,一路由速不台率军迎敌佯败,诱敌入伏。结果谷儿只3万人,多半被消灭。

蒙军攻打金国东京时,因无法攻城。于是佯退,待金军出城后,再突然逆袭,这一退一进,便将金军搞糊涂了。成吉思汗在征伐蔑尔乞部前,曾大命令速不台:“汝军行所至,必载婴儿具,去则遗之止宿处,使若挈家而逃然。”为给敌军制造错觉,可以事先准备“婴儿具”,使敌人误认为成吉思汗的部队不堪一击,连婴儿具也丢了。为了迷惑敌人,可以将军需品,各种装备,乃至黄金,白银洒在路上,使敌人产生误会。

蔑尔乞部人见成吉思汗的部队沿途的狼狈样子,以为不堪一击,于是非常高兴,毫无思想准备地走进了成吉思汗早已设好的伏击圈,这才恍然大悟自己上当了!

在与乃蛮族的征战中,一次激战,成吉思汗命令:“夜间,每人烧五处火。”1000名战士,便是5000处火光。乃蛮军的头领太阳罕本性胆怯,一见火光冲天,便六神无主了。“人马坠入山崖,相压死者甚多。”

分路前进与分散兵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分进是为了合围,而在作战中,成吉思汗尽可能避免分散兵力,孤军迎敌。当形势逼迫不得不在两个战略目标上进行作战时,他也能正确选择主要战略目标,并毫不犹豫地把全军主力用于主要战略目标,将少数兵力用于次要战略目标,并实施防御战略。当战争形势转变之后,他便及时地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

分与合是兵家常讲的战术要点,而“围”具有战略的企图。在对花剌子模的征战中,成吉思汗将蒙古军分左、中、右三军同时远征。第一军团由察合台、窝阔台率领,攻击讹答剌;第二军团由术赤率领,从右方迂回,攻取毡的等城;第三军团由阿拉黑率领,从左方迂回,攻取别纳克忒和忽毡;成吉思汗率领由拖雷指挥的中军,直取不花剌和撒麻耳干,以切断花剌子模与河中之间的交通线,阻止摩诃末向其受围各城的支援。

成吉思汗率领远征军主力,从北方迂回过去,渡过锡尼河,通过几百公里的基吉尔库姆沙漠,像一股旋风,突然出现在摩诃末的背后,完成了合围,使对方不得不接受失败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