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要以尽可能大的教学效果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尽可能大的教学效果,是要建立合理的教学结构,二是要按照教学论原则,特别是高难度原则进行教学。合理的教学结构是指对影响教学目标实现的各种教学因素的合理组合,组合得越合理,教学效果越好。高难度是指要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作为准则,最大限度地展开学习者的精神力量和充分发挥其内在潜力。它要求教学一方面要不断以新的知识丰富和活跃学习者的头脑,让他们思考,树立探索的志向,不断产生、啬和深化他们对学习的内部诱因;另一方面要为他们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给他们的个性以发挥的余地。
第三,要把握教学结构与学生发展进程的本质联系。这里所说的学生身心发展进程是指学生的身心发展处在何种阶段。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进程都存在着已发展的、正在发展的、将要发展的三个阶段,并且它们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和准备。后者是前者的发展和完善,又是下一步发展的基础和准备,学生身心的这种发展由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转化的进程快慢取决于教学结构与其本质联系。这里所说的“本质联系”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因果联系。教学结构是“因”,学生发展是“果”。应该指出,通常把教学只看作是外因是不全面的,教学作为“因”既包括外因,又包括内因。在今天的教学概念中既包括教的活动,又包括学的活动,“教学”对学生的发展来说可以看作是外因,是外部信息或物质对学生的刺激,而“学”则是学生自身的主体活动和内化,是主体对外部刺激产生选择性作用,这当然是内因。教学作为“因”所产生的“果”的大小和优劣,就在于它所包含的内外因是否协调和统一,学生发展对教学来说是果,这种果对进一步发展来说,又是因。它也不单是内因,因为它要求教与之协调和统一。因此,教学与发展的这种因果是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的,能够有效地促进这种转化,这就是教学结构与学生装发展进程之间本质联系之所在。
此外,发挥教学的作用,也不单是教师的教职工的方面,学生的主体性的确立和发挥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表现在学生积极、能动地参加并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上,表现在对自己身心发展内在潜力的发掘和调控的自主性与创造性,因此,在发挥教学作用上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二)体育教学的地位和作用
1.学校工作必须以教学为主
学校是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的场所,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组成部分并占有特别突出的重要地位,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学校实施教育的主要也是最基本的途径。学校工作必须以教学为主。
第一,这是由学校的特殊职能决定的。学校最根本的特征是传授知识,培养人才。学校是为了专门传授和学习前人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研成果的需要而产生的,从学校产生时起,就把教学作为主要活动的。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积累的知识也愈加丰富,学校自身也越来截止发展,如类型越来截止多,专座经程度越来截止高等,这就更要求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主,唯此才能完成各级各灯学校所承担的培养各种人才的任务。
第二、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要为社会培养劳动后备力量和高一级学校的合格新生。要实现这个任务,主要应依靠教学工作。教学工作是学校里一项最经常的、内容最丰富的工作。它所产生的教育作用最全面、最深刻、最系统,占去的时间也最多。一个学校的教育质量如何,主要就由它的各科教学质量来决定的。
第三,学校工作必须以教学为主,是经过建国40多年的教育实践所反复检验了的一条教育规律。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各项工作,包括总务、人事及其它行政工作,均应围绕教学工作来进行。这应作为学校工作的一条重要规律。为此,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教学工作在整个学校教育系统中的特别重要的地位,在实际工作中坚决贯彻“以教学为主”。
2.体育教学在学校体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学校体育,作为社会活动的一个领域,其范围是非常广阔的。只要有学校和学生,应应当有学校体育。它关系着全国二、三亿在样学生的身心健康,关系着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关系着国家高水平竞人才的直接选拔和培养。因此我们说,学校体育既是教育事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整个体育事业不断发展的战略基础。学校体育中包括着各种具体的工作和活动,体育教学是最基本的一种,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主要途径之一。体育教学主要存在于体育课中,因为体育课是各级各类学校中的必修课,体育教学也因此而获得了时间、场地器材、师资、教材等多方面的优先保证。将课程性体育教学与非课程性体育教学结合起来,向学生传授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并辅之以其他有关的教育,可以使学生明确体育的价值和意义,学会锻炼身体的方法,促进课外体育的开展,培养体育能力,养成锻炼习惯,并且有利于运动训练和竞赛活动的进行,最终使学校体育目标得以实现。由此可以说,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中最基础最生要的一项工作,没有体育教学,也就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学校体育。
3.体育教学在群众体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群众体育,是指社会的各界群众为了身心健康、防治疾病和丰富文化生活等所进行的运动过程。人们参与体育活动,需要具备科学的知识。其中包括人体知识,、运动知识、卫生和医疗保健知识等。具备了科学的知识,懂得了什么样的人适合于什么运动,怎样运动以及运动时应注意的问题等,运动锻炼才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要做到这些,就需要学习,就需要接受指导和传授,因此,体育教学也是群众体育迅速发展、取得成效的必要条件。
人体的具体情况千差万别,体育锻炼的内容和方法也多种多亲,应当学习科学的知识,采取科学的态度,因地制宜,因人帛宜,因时制宜,科学锻炼。适应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的需要,各种体育辅导站、培训班大量涌现,这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必的士有力地推动群众体育不断达到新的水平。
4.体育教学法竞技训练中的地位和作用
竞技训练,或者叫运动训练,是在群众体育基础上,为了提高运动技术水平,而对少数有运动特长的人专门进行的一种教育过程。指导竞技训练的人叫教练员。
教练,顾名思义,既要教学和教育,又要训练。即支委会运动员训练。首先是教,其次是练,教练员要使运动员在某一专项上达到一定的成绩目标,他首先要把这一专项的知识、技术和战术等教给运动员,使运动员真正理解和掌握,进而再先辈次地反复练习,达到巩固、熟练和运用自如。这就是说,作为一位合格的教练员,他首先应当具备教学的本领,善于讲解、示范,指导运动员练习,预防和纠正错误动作等。教是基础,是前提。不善于教,就谈不上以后的训练的提高。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教是最难的,因为这是开头,是奠定根基的,不但要教的内容正确,而且需要更多的耐心和细致。形成了正确的概念和动力定型,以后再加大难度,提高在实战条件下运用技战术、发挥水平的能力就比较好办。而且在实际工作中,教学和训练往往结合进行,教学工作要贯穿于竞技训练的全过程。由于竞技运动的高度竞争性、专门性和科学性,因此,竞技训练工作对教练员的教学水平也要求更高。
(三)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
1.教师主导作用
教师主导作用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整个教育活动的领导组织作用。具体表现为: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方向;规定教育教学要求和内容,对教材进行加工;选择、运用恰当的教与学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精神和睚我教育能力。这一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有客观必然性。教师是一定社会教育目的的实现者,系统知识的传授者,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他闻道在先,术业有专攻。环境和教育对学生的要求和所提供的条件主要通过教师产生影响。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自觉积极性具有内在联系。学生主动性的充分发挥正是教师主导作用的有力体现。通常将两者结合列为教育教学原则之一。教师的主导作用能否充分发挥,取决于教师的政治、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并与能否做到边教边学、教学相长有关。
教师自身的“教”和“学”相互促进,称之为“教学相长”。语出于《礼记.学记》:“不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其意为教师的“学”可以促进其“教”,通过“教”又可以促进其“学”,后人引申为师生之间的相互促进。教师的教导,促进了学生的发展;随着学生发展而提出新的更高的学习要求,促使教师不断进德修业,并在向学生学习中取得进步。
2.学生主体作用
学生主体作用是指学生作为参与教育教学过程的主体所发挥的主观能动作用。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觉地参加教学活动,通过动脉、动口、动手等活动获得知识、技术、技能、发展智力、体力和能力,形成一定的思想观点。一切教育影响都要通过学生自的活动,通过学生原有的兴趣、爱好、需要、知识、技术、技能、经验的“过滤”才能补接受。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随时对教师工作作陋评价,施以某种影响,并将学习效果反馈给教师,促使教师不断改进教学,这种作用的发挥在一事实上程度上又取决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程度。传统的教学观点否定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不适当地强调教师的权威和意志,把学生看成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台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主张:“学生对教师必须保持一种被动态”。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认为:“教师逐步提出来的要求,对学生的学习来说,具有法律性质。”20世纪50年代后,随着社会对人的智力开发的需要,引起了各国教育界对学生主体作用研究的高度重视。中国教育界也相继从理论和实践方面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探索。学生主体作用的观点,逐渐为学校教育、体育工作者所重视。但有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主要是学习的主体,不以忽视,若笼统地提出学生主体作用又觉欠妥。也有人认为,教与学的地位和作用是随着教学过程矛盾运动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的。因此,学生的主体作用范围,程度在不同时间阶段也有不同变化。
四、体育教学过程
(一)体育教学过程的概念
体育教学过程是指体育教学实施、运行的时空连续过程。它们是由教师的“知”内化为学生的“知”。由转化为能力并形成良好品德的过程。教学过程作为一种系统运行工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的通过确定目标、激发动机、理解内容、进行操作反馈调控、评价结果等环节组成。从时间纵向来说,教学过程具有向前运行的阶段性层次性。例如九年义务制教育就是一个较长的教学过程,基中可分出较短的更短的阶段和层次(学阶段、初中阶段、一学年、一个专题单元、一节课、一个具体动作的教学过程),长阶段是短阶段的连接和延续,从实现知、情、意、行和体质等方面的不断积累、扩大、深化和发展。从课程的平面范围来说,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包括课内、课外和作息制度中体育的全部形式。所以应将学校体育教学过程理解为全方位的(主体的)时空连续运行过程。
(二)体育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活动的过程
体育教学过程,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我国古代《学记》就指出:“教学半”意思是教与学是矛盾的两个方面。学生装是教的客体温表,但他不是一个消极的客体,面是一个可以发挥作用劲的人所以他以是学的主体应充分发挥积极性。教师起主导作用和管理作用,是因为影响学生,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巧,增强学生体质,形成学生个性的是教师,没有教师的指导和影响,就没有教育过程。
教与学的统一,是教学过程的客观特征,是在教与学相互作用联系中实现的。教与学的相互储存、相互作用与联系是符合客观规律的,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任何教学都要求教师、学生和所学的客体之间能够有止的相互作用,没有这种相互作用,就没有教学法。这种作用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在教学中学生对掌握对象的学习活动强度愈大,方面愈广,掌握的质量就愈高,这是由组织教学活动的性质决定的。从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实现条件来看,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学习活动的最优化构成的。要想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道德教与学二者必须同方向、同目标;其次,教与学活动必须同步;同时教师和学生两者的自身素质也应相匹配,使两者交织形成教学活动的合力。只有当两方面的能动作用都得到充分发挥时,才能实现体育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三)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因素
按照系统论的观点,任何事物都自成系统,都是作为系统而存在的。体育教学过程是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的结合体,包括教师学生、教材和传播媒介四大因素构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装是教学的动力,教材是师生相互联系的中介和学生获得知识的源,而场地器材条件则是体育教学的物质保证。四大因素融为一个它们之间的矛盾运动,必然引起一系列宏观的或微观适应、调控和发展活动,形成一个复杂多变的教学系统工程。
1、体育教师
教师是人类社会文明(包括体育文明)的两种载体之一(另一种是文字载体),教师是有情有意、活的知识的载体,他们在教学过程中起“导向”和“助产”的作用。引导和转化作用是教师主导作用的实质。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受到人类、民族、国家的尊重和爱戴是由其职业地位所决定的。这种职业地位的具体内容是:
(1)教师受社会的委托,以育人为己任,工作方向和目标明确,他们的职责是对学生“教之导之”,“时雨化之。”
(2)教师是受过职业训练的人,他们“闻道在先”,“术有专功”,成为人类进步的一种尺度。
(3)教师对一个具体教学活动准备在先,胸有成竹。
(4)教师是体育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5)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风格,这是他们在教学思想、教学技艺方面的创造和个人特色。
所以教师因素在教学系统中起关键作用。
2、学生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和主体。学校教育的目标、体育教学的全部设计都是指向学生的。教育的“三个面向”都要落实在培养人才——学生身上,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起主体作用。所谓主体作用可概括为4大作用:
(1)自我完成作用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锻炼身体,虽有教师(外因)的指引和启迪,但必须亲自参加整个教学过程,不可由他人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