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游记
一、克拉根福的“红五星”
我们从意大利到奥地利途中,经过意奥边境的小城克拉根福。真想不到,它会给我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离开威尼斯匆匆上路,计划行程800公里,一天赶到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汽车开上意奥国际高速公路之后,行不多远便进入了意大利北部山区。横亘在我们面前的大山,是阿尔卑斯山的余脉,一直伸延到亚得里亚海滨。根据地图标明的位置判断,我们进入了意、奥、南三国的结合部。东面是前南联盟所属的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南面是威尼斯朱利亚地区;正北就是奥地利的地界了。汽车在山重水复的群山之间蜿蜒前行。一路很少看见房舍,偶过一个山村,除了看见尖顶塔的小教堂,房舍都隐没在树丛之中。沿途的小溪清彻见底。大约中午11时左右,到了意大利和奥地利边界的一个加油站。其实这就是国界,但没有一点“国界”的迹象。既看不到有重兵把守,也没有国境检查站。只是到加油站的商亭里去买小商品,用的是奥地利的法郎,而不是意大利的“里拉”,标志着这可能就是奥地利的国土了。我们下车稍稍停留,深深地吸了一口阿尔卑斯山的清新空气。进入奥地利就属丘陵,没有什么高山了。但只见汽车还在钻山洞。在我们中国人看来,这是多此一举了。有许多地方经过一个小丘,只要挖开一个口子或盘桓一个小坡便可通过,却又修一个山洞。我问导游:“为什么意、奥边境那么多山洞?”导游告诉我们:“欧洲人为了避免土地裸露,所以尽量不破坏原来的植被,不修盘山道。公路钻山洞是为了保护地面绿化。从意大利西北部进入法国需要钻一百多个山洞就是这个原因。”原来,不是显示他们有钱打洞,而是为了保护环境,其原因盖出于此。所以进入奥地利,见那里都是树阴蔽日,绿草如茵。汽车在这如诗如画般的山间再开一个多小时,便到了奥地利南部的一个古城克拉根福。
克拉根福镇是奥地利卡林西亚洲的首府,位于卡拉韦根山北部盆地的山湖地区,滨格莱河贯串其间。小城历史悠久。据介绍,十二世纪开始建城,十三世纪设市。1514年毁于一场大火。后又重建。十八世纪末叶成为主教辖区。我们进入市区,只见市内林木葱郁,绿茵满地。新市区的中心广场上,矗立着一座雄伟的“龙喷泉”和一座纪念十七世纪奥地利女皇玛丽亚·特利萨的纪念碑。两座建筑都很精美。老城区则保存了许多古老的建筑,包括十七世纪的市政厅和有丰富展品的民俗博物馆。街道建设得十分美观。大街两旁是一幢幢小院,楼高不过两层,每家每户都有停车库。
汽车开到一家餐馆旁边停下。我抬头一望,见餐馆上面用标准的中国字写着“五星”两个大字招牌。我感到十分意外也十分亲切。真想不到在这样一个边陲古城,竟然还有一家如此豪华的中国餐馆。餐馆的主人出来迎接,热情得像见到亲人。原来,旅行社已经同他们打过招呼,他们为我们准备了丰盛的午餐。这时我才注意到,这家餐馆有一幢小楼。小楼旁边是一座私家花园。园内有雕塑,有喷泉,房子后面是一片小树林,还有一条小溪在后院流淌,环境十分优雅。这时老板出来,同我们闲聊起来。老板是中国上海人,来奥地利定居后辗转到了克拉根福镇,两年前买下了这幢小楼。房子和花园作为居住的房舍,前厅装修成豪华酒楼。老板说,为了标明是中国人开的,也为了对中国有个念想,所以叫“五星酒楼”,比喻“五星红旗”之意。这表达老板的爱国情怀。私家花园里也放了一些桌椅,供休息喝茶。我们请老板把午饭安排到花园里吃,既凉快,又开阔,别有一般情趣。
特拉根福市有许多文物古迹,来不及参观。导游却领我们去观赏沃尔赛特湖的美景。这是奥地利南部一个天然湖泊,长16公里,宽有10公里左右。湖泊的周围是一座座精美的别墅。我们沿着湖泊边的公路走了一段,恰似闲庭信步,在一处别墅区停下欣赏周边美景,山光水色,美不胜收。真是一处“世外桃源”!
二、早安,多瑙河女神
离开“世外桃源”般的古城克拉根福,我们继续向奥地利东北部行进,黄昏时刻到达素有“多瑙河女神”之称的美丽城市维也纳。
如果同许多国家的大都会,如纽约、东京、伦敦、巴黎、莫斯科等城市相比,作为奥地利首都的维也纳并不算“大”,但她又确确实实是世界名都。她的名气从何而来?可以说,来自悠久的历史,繁富的文物,精美的建筑,众多的天才和优美的环境。把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就显出它的优势,而为世人所赞美。漫游维也纳,我深深地被她丰富的人文景观和优美的自然景色所陶醉。
维也纳是一座风光旖旎诱人的古城。阿尔卑斯山横亘在它的西北部,蓝色的多瑙河穿城而过。整个城市三面被波浪起伏的“维也纳森林”包裹着,南面则是幽深的山谷和开阔的平原。如果你登上城西的阿尔卑斯山麓,维也纳森林和多瑙河盆地就可尽收眼底。向西可以远眺喀尔巴阡山闪耀着的绿色峰尖。城周围是一片绿色绒毡般的大草地。房屋大都顺山势而建。重楼连宇,层次分明,华灯初上的时刻,各色灯光熠熠生辉,更映照出维也纳的辉煌与壮丽。出乎我们意料之外的是,在这旅馆价格昂贵的“寸土寸金”之地,旅行社竟慷慨地安排我们住在市中心的“总统酒店”。不过,名为总统酒店,其实并不是总统下榻的“国宾馆”,而只是一般的五星级酒店。房间宽敞,设施完备,整洁干净。我感到很满足,这是旅游者十分难得的歇脚之地。
维也纳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相传公元一世纪罗马人曾在这里建立城堡,公元1137年成了奥地利公国的首邑。13世纪末,随着哈布斯堡皇族的兴起,发展迅速,宏伟的哥特式建筑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15世纪以后,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首都和欧洲的经济文化中心。到了18世纪,玛丽亚·铁列西亚母子当政期间,热衷于改革,打击教会势力,推动社会进步,同时也带来艺术的繁荣。维也纳也是一座政治名城。这里曾发生过许多震惊世界的历史事件。1814年奥地利首相兼外交大臣梅特涅,在旷日持久的维也纳会议上施展纵横捭阖、阴谋诡诈促成俄、美、奥三国皇帝缔结所谓“神圣同盟”,以图合力扑灭欧洲资产阶级革命。1848年在欧洲大革命的影响下维也纳也发生街垒战,梅特涅逃亡伦敦。1867年维也纳成了称雄欧洲的奥匈帝国的首都。20世纪30年代,希特勒在此起家从流落维也纳街头的流浪无赖一跃成为纳粹头目。1938年3月,希特勒率军长驱直入维也纳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拉开序幕。战争期间,维也纳遭到53次轮番轰炸。二战结束后,被盟军占领,直到1955年5月,苏、美、英、法四国与奥地利才签署重建独立和民主奥地利国家的条约,从而结束了长达10年四国占领的状态。1955年10月16日,奥地利议会通过宪法性法律,宣布奥地利“永久中立”。但从地理位置来说,奥地利始终是“欧洲的心脏”,维也纳是连结东西欧的交通枢纽和来往于波罗的海和亚德里亚海之间的重要通道。
悠久复杂的历史造就了维也纳丰富多彩的文化。如今,我们置身于维也纳,完全浸润于浓郁的文化氛围之中。我急于解读维也纳。第二天一大早我便起了床独自到大街上散步。街上没有什么行人,商店还关着门,只有各种风格的教堂的尖顶映入眼帘,给这青山碧水的城市蒙上一层古老而庄重的色彩。我走了几条大街,发现市内街道很有规则,呈幅射环状,50米左右的宽度,两旁林荫蔽日。城内还有许多卵石街道,纵横交错。除了教堂之外,城内很少高层建筑。商店或办公楼宇,多为巴罗克式、哥特式和罗马式建筑。中世纪的圣斯特凡大教堂和双塔教堂,就在我们下榻的“总统酒店”旁边。据说塔高138米,建筑本身和教堂内的装饰都很有特点,给人以新的感受。
维也纳的皇宫,是奥地利古老文化和伟大文明的结晶。在这些宫殿中,舍恩布龙宫是最引人注目的一座古老皇宫,座落在城西南部。这是奥地利作为神圣罗马帝国首都时期繁荣的象征。这里保留着历史上许多宝贵的文物。我们来到一个绿草如茵的大草坪。这是奥地利皇宫前广场。宫殿建筑宏伟,一组组建筑群,从东到西、从南到北,楼宇连片,金碧辉煌,似乎让人看不到尽头,这是什么宫,那是什么楼,我压根儿也记不住,只留下一片亮丽的景色。倒是在广场周围有许多马车使我感到有点奇特。这些马车的存在,也许是为了旅游需要,也许是为了保留传统。遇有必要的仪式,马车队出动,便呈现一种古老而又威严的氛围。这里马车多是因为这里还有一个‘马车队学校’,专门培养管理马车的驭手(相当于“驾校”之类的训练班)。我们在皇宫广场,正遇上一批学生在参观,他们对我们这些黄皮肤的“外国人”也很感兴趣,盯着看我们,正像我们看白皮肤、蓝眼睛的西方人一样。学生看我们,我们也看他们。我走近学生堆里同他们搭话,问他们是那个学校的,回答说:“我们是捷克的学生,一早赶来这里上历史课。”原来他们来这里“体验”奥匈帝国时期历史的盛况。也许相当于我们带学生到故宫上清史课一样的。我们同这些可爱的捷克学生合影了几张照片,很可惜没有留下他(她)们的地址,而无法将相片寄给他们。
在维也纳的宫殿中,“美景宫”尤为辉煌。它是维也纳一座壮丽宏伟的宫殿又是一座有特色的皇家园林。相传这座皇宫是十八世纪初卡尔皇帝为奖励当年抵抗土耳其入侵时立下战功的欧根亲王建造的。宫殿建造在一片开阔平地上,面对着一座高约200米左右的小山岗。现在这座小山岗顶上有纪念碑亭,山的两侧林木茂盛,绿树成荫。人们可以在小树林里歇息。广场上有许多名人塑像。美景宫也是一个重要的会议场所。1955年苏、美、英、法四国与奥地利签订《重建独立和民主的奥地利》协议,就是在“美景宫”会议厅里签订的,因而这里成了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会所。美景宫啊,你给人类留下的哪一种美更吸引人呢!?
维也纳的美还来自那些音乐大师们的塑像。奥地利是欧洲音乐之乡,产生过许多世界级的音乐大师。在维也纳的许多公园和广场上,建造了一些音乐大师们的雕像。如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约翰·斯特劳斯父子、格留克和布拉姆斯等音乐大师,他们或者是奥地利人或者长期生活在奥地利;他们伟大创作或音乐生涯都给奥地利留下了十分巨大的影响。奥地利人深深地怀念他们,为他们树碑立像,还经常举行以他们名字命名的音乐会,树立塑像和保留着他们的故居让游人参观,是为了让人们永远记住他们伟大精神财富的创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