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甘肃省志.政协志
28690900000126

第126章 服务大局(7)

领导小组、省政协“文化革命”领导小组、专案组、基干民兵班;“文化大革命”中期的群众组织、甘肃省政协革命领导小组、工宣队、军宣队、专案组;“文化大革命”后期的“清理阶级队伍”学习班、政协毛泽东思想学习班、政协学习班。查清了参与这些活动的主要人物和骨干有36人,仍在本系统的有12人。在此基础上,省政协核查领导小组组织力量对群众反映较大的7人开展了内查外调工作。经过一年零十个月,从省内到省外,先后取得了4000多份揭发和旁证材料,经过一一核实分析,对其中4人及时予以解脱,确定清查对象为3人。对“文化大革命”中犯有错误,已调外单位的任学武等24人,及时和其所在单位党组织取得了联系,通报了情况,并转递了有关揭发和旁证材料144份。对3名重点清查对象在“文化大革命”中所犯的错误做出了实事求是的结论:一名老干部,在“文化大革命”中带头打人,并犯有诬限和逼供等错误,党内外反映强烈。但念其认错态度好,参加革命时间较长,同时又为党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且身患重病,卧床不起等实际情况,决定按犯有严重错误予以结论,免予处分,不予晋级;一名省政协干部在“文化大革命”中犯有参与迫害统战人士,组织武斗班子,公布人事档案,负责专案等错误。鉴于本人能认识错误和其主要错误是发生在“文化大革命”初期的具体情况,属于犯有一般性错误。予以结论。从1984年6月份起根据国发〔1982〕140号文件予以晋级;另一名省政协干部在“文化大革命”中犯有参与抄家、强迫减薪、遣送、参加专案工作等错误,在党内外反映较强烈。经组织谈话帮助后,本人对其错误有所认识,做了检查。鉴于其主要问题发生在“文化大革命”初期,粉碎“四人帮”后表现较好等实际情况,属于犯有一般性错误。予以结论。根据国发〔1982〕140号文件,从1984年6月份起予以晋级。1984年9月6日,省政协核查领导小组向中共甘肃省委报送了《甘肃省政协核查工作总结》。

六、进行工作重点转移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人民政协工作随之转向为经济建设服务,为改革开放服务,为团结稳定服务,为促进祖国统一服务。从四届到七届省政协,认真贯彻了党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服从和服务于“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大局,就甘肃大政方针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进行了协商;围绕“四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提出提案、建议案6123件,进行视察、调查290多次,参加委员2000多人次,提交视察、调查报告281篇,为中共甘肃省委、省人民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也促进了一些重要问题的解决。第二章开展民族宗教工作二、开展民族宗教工作

甘肃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据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全省少数民族有回、藏、东乡、裕固、保安、蒙古、哈萨克、撒拉、土、满等45个,人口185万多人,占全省人口的83%。

有2个自治州、7个自治县、32个民族乡。居住面积1736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38%。有耕地439万亩,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122%。有草原115亿亩,交售畜产品占全省的40—50%。有森林1600多万亩,木材蓄积量占全省的50%以上。还有铁、铬、铅、汞、石棉等矿产资源和水力资源等,具有较大发展潜力。

甘肃是一个多宗教的省份。有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道教5种宗教。据1985年底统计:全省佛教寺院386座,有和尚、喇嘛、尼姑共12300多人;伊斯兰教清真寺、拱北、道堂共2832处,阿訇近1万人;天主教堂22处,教徒3万多人;基督教堂18处,教徒3万多人;道教宫观27处,道徒300多人。

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对全省保持安定团结,搞好“四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省协商委员会和一至七届省政协,始终把协助中共甘肃省委、省政府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当成一项重要任务,常抓不懈。专门设置民族宗教工作组、民族宗教委员会等工作机构,组织民族、宗教界委员开展座谈、视察、调查、提案等活动,加强与民族、宗教界人士的广泛联系。向中共甘肃省委、省政府及时反映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及时反映有关州、市、县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情况和问题,及时反映少数民族群众和宗教界人士的意见和要求,为中共甘肃省委、省政府加强民族、宗教工作提供了基础性服务,为促进全省民族团结、宗教和顺做出了重要贡献。省政协民族宗教委员会曾被省政府两次评为全省民族工作先进单位,受到表彰。

§§§第一节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及省协商委员会的民族宗教工作

一、马鸿宾在首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上作民族工作报告1950年10月1日至12日,省首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期间,省人民政府副主席马鸿宾作了关于一年来民族工作的报告。报告肯定,新中国成立一年来,甘肃省在毛主席、中央人民政府和西北军政委员会领导下,坚持贯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关于“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原则,培养了大批少数民族干部,参加各级人民政府和各个部门的工作;在民族杂居的地区,如临夏、平凉、天水等分区回、汉杂居的县份中,普遍建立了县、区、乡各族人民的联合政府;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如省府直辖市夏河、卓尼,临夏分区的东乡,酒泉分区的肃北,及武威分区的天祝等地,已经开始逐步地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对于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及宗教信仰,一般的也能够予以尊重;并调解了教派之间、部落之间的一些纠纷。因此,在少数民族中树立了人民政府的威信,使人民政府和少数民族建立了初步的联系,各民族相互之间,也在平等的地位上,开始建立团结、互助、友爱、合作的新关系。报告指出,民族问题是甘肃的基本特点,甘肃任何工作,都和民族问题有关系,忽视民族问题,就是忽视甘肃的现实,脱离甘肃的实际。报告要求,在各民族杂居地区及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工作,一定要采取“慎重稳进”的办法,绝对不能犯急性病,急了就会出乱子。

在各民族杂居及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继续把民族团结搞好,各民族相互之间要团结好,各民族内部的人民也要团结好;在团结的基础上,肃清土匪、特务,进行生产救灾,并在可能范围内,举办一些为当地人民急需的经济、文化及其他社会福利事业。这一步踏稳后,才能谈到进行民族改革的问题。“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一切改革都必须通过各族人民自觉自愿;并要各民族有自己的大批干部办理。”这是切合甘肃实际的。今后,省人民政府和民族杂居的分区、县、区、乡人民政府,还要继续培养提拔少数民族干部参加政府各部门的工作,真正做到“各民族在当地政府机关中均有相当名额的代表”。

省首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审议通过了马鸿宾作的《关于一年来民族工作的报告》。

二、把加强民族工作列为全省工作的重要任务1952年2月10日,省协商委员会一届四次全体会议与省人民政府委员会二届六次全体会议联合举行。会议讨论提出了1952年全省工作的10大任务。其中第8项是加强民族工作和统一战线工作。内容要求少数民族地区要积极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建立民族民主联合政府,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全面开展少数民族地区贸易,搞好文教卫生工作,发展农牧业生产,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生活。

三、协助党和政府处理西吉叛乱,维护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1952年4月20日,西吉县发生武装叛乱,波及海原、固原、隆德等地区,给当地群众生产、生活和土地改革工作造成严重困难。是年5月,根据中共甘肃省委的指示,省协商委员会与省政府、中共甘肃省委统战部共同邀集各民主党派和少数民族中上层爱国人士协商讨论,决定采取政治争取为主的招抚方针,并组成西海固工作团,由省协商委员会委员马重雍担任副团长,各民主党派、少数民族代表人士担任工作团成员。工作团先后两次深入西吉等4县进行工作,向100多名阿訇和5000多名回族群众宣传了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土地改革政策,以及对胁从群众既往不咎、对投诚者不杀不辱的政策。通过宣传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较快地争取了群众,瓦解了叛匪组织,在政治争取和武装包围的压力下叛匪头目被迫缴械投降,使历时3个月的叛乱事件得到彻底平息。

四、协助党和政府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做好民族工作1950年10月至1953年3月,省协商委员会协助中共甘肃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执行了党和政府的民族团结和“慎重稳进”的工作方针,使党和政府的政策法令得到各族各阶层人民群众的热烈拥护,增进了各民族间和民族内部的团结,改变了历史上的民族歧视、压迫、互不团结、互相仇杀的现象,建立了史无前例的民族团结友爱、合作互助新关系,初步改善了各族人民群众的生活。

1贯彻民族平等政策,实行区域自治。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党的民族政策指引下,民族杂居地区普遍吸收当地民族干部参加了民族民主联合政府。在藏族聚居的卓尼、天祝,蒙族聚居的肃北,东乡族聚居的东乡等4个地区建立了相当于县的民族区域自治区和自治机关,另建立武坪藏族自治区(相当于区)和阳山、坪土牙两个藏族自治乡、1个保安族自治乡。上述自治地区政府均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选举和委派少数民族中有威信的爱国民主人士和领袖人物担任自治区和民主联合政府主席、副主席和其他主要职务。同时先后召开了4至8次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并多次召开民族联谊会、团结会、阿訇座谈会、牧民代表会,如临夏分区在土改中召开各种会议达1万多次。在政权机关、协商机关、群众团体中,按照各民族人口比例,产生了代表和委员。如临夏县27名常委中有回族12人、汉族8人、藏族、东乡、撒拉、土族各1人。据1952年9月统计,全省77个县(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总数为12375人,其中少数民族代表占15%。各自治地区政府机关在安定社会秩序,促进民族团结,加强与群众联系,推行国家政策法令,发展民族经济、政治、文化及培养干部等方面,都有相当的成绩。

2动员各族各界人民参加抗美援朝运动。各民族均有50%至60%的人民签名拥护和平,反对美帝发动侵朝战争,并以增产节约、缴纳爱国公粮等实际行动,争先恐后的响应了爱国捐献运动。如天祝自治区46天中捐献飞机1架。夏河科才直属乡自动捐献人民币975万元(旧币)。各族青年自愿响应号召,踊跃报名参军,出现了母送子、妻送夫、兄弟争相参军的动人情景。

3除蒙族地区外,在民族杂居和民族聚居的农业区进行了反封建的土地改革运动。通过土改使各族广大农民得到彻底翻身,分得了土地、房屋、牲畜、农具及其他胜利果实,初步改善了各族人民的生活。如临夏县回、汉聚居的甘藏沟,80余户农民都是佃户,土改中每户分得耕畜1至2头,兴修瓦房28间,每人有1床新被和1套棉衣。

4帮助少数民族发展各项事业,逐步改变其落后状况。在农业区大力进行了农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在游牧区实行了保护牲畜发展的经济政策,做到了人畜两旺;实行了贸易自由和等价交换政策,增加了人民收入。到1952年9月,在民族地区设立贸易机构50余处,支行和营业所30余处,给少数民族地区投放人民币550余亿元(旧币),发放农业、牧业、副业生产贷款约100亿元(旧币)。

5帮助少数民族兴办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给少数民族地区小学教育补助经费457亿元,中小学补助费32亿元。全省有少数民族中学13处,学生1233人,小学393处,学生29329人,少数民族教职员521人。在少数民族地区设卫生院5处、卫生所6处、防治队3个,开展了对性病、麻疹、天花、甲状腺等疾病的防治工作,提高了群众的身体健康水平。

6大力培养民族干部。通过各地办的短期训练班、干部学校和西北民族学院培养了一批青年工农知识分子和爱国民主人士,还为乡以上政权机关培养脱产干部1905人。

7在民族平等、团结互助、互不干涉的政策下,解决了历史遗留的各民族间和民族内部的各种纠纷,如草山纠纷、灌水纠纷、林场纠纷、教派纠纷等,促进了民族团结。

8帮助哈萨克族群众学习政策,解除顾虑,相信政府,安心生产。哈萨克族有大小部落16个、共2700余人。主要居住在甘、青、新3省交界处的台吉那儿、安南坝一带,以游牧为主。新中国成立前,由于长期遭受马步芳、盛世才的残酷压迫而造成的隔阂和戒备心理,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匪特反革命分子的挑拨和欺骗,有部分人曾一时不相信不遵守党和政府的政策法令,影响地方治安。

中共甘肃省委请示西北局决定,采取以政治争取为主的方针,配合新、青两省积极进行争取、安抚工作,利用哈族上层关系,做好头人的工作,采用会议和个别交谈方式大力宣传民族政策,讲明党和政府对哈族群众的关怀和宽大政策,使哈族人民逐步解除顾虑。安南坝部落主动派代表在敦煌与政府进行了谈判,政府先后给其发放面粉26万斤、棉花1000斤、羊毛4000斤,砖茶100块、布84疋,另有锅、碗、水壶、药品等,以解决其生活问题。台吉那尔部落也派代表到敦煌与政府谈判,政府给其发放面粉6万斤、布200疋、棉花3000斤、砖茶300块及其他日用品。并购买了一批牲畜,帮助他们发展生产。在此基础上,省上派代表在敦煌召集哈族代表头目座谈会,进一步讲解了党的民族政策,使他们解除了顾虑。一些哈族群众经过培训参加了工作,尤其则南等3名哈族代表还参加了1952年省民委召开的扩大会议,通过听报告,参加讨论后,主动认识了过去的错误,请求政府原谅,并表示要团结在政府的周围,安心发展生产,改善提高自己的生活。

§§§第二节第一届省政协的民族宗教工作

一、深入实际,协助解决有关问题1955年上半年省政协民族宗教组的5个委员小组,深入实际,协商解决了兰州小西湖拱北迁移、平凉少数民族小商小贩安排、少数民族学校助学金调整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