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甘肃省志.政协志
28690900000127

第127章 服务大局(8)

二、通过座谈讨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农牧业合作化运动1955年11月,省政协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走合作化道路,召开少数民族和宗教人士座谈会,讨论了农业合作化问题。经过学习毛主席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讲话和中共中央决议,帮助民族宗教上层人士解除了思想顾虑,积极参加了农业合作化运动。1956年4月,省政协召开了牧区代表人士座谈会,协商了牧业地区实行互助合作,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具体政策规定,并参观了兰州郊区回、汉族农业合作社、民族学院、畜牧兽医学校等,使代表们开阔了眼界,受到了鼓舞,对政府在牧区开展社会主义改造起了很大推动作用。

1956年11月,在省政协一届二次全体会议上,黄奋生委员提出了加强民族科研工作的建议和编写好少数民族史的建议;托三主才郎提出了加快天祝县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建议;丹增僧盖委员提出了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引导藏族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建议。

三、视察少数民族地区的合作化问题1956年12月,省政协组织委员视察组对临夏、甘南少数民族地区农牧业合作化问题进行了视察,对牧区合作化提出了必须坚持慎重稳步方针,深入宣传政策;组织宗教人士和群众代表到外地参观学习,开阔眼界;对有关牧区合作化的问题,要同牧民反复商量,取得绝大多数群众的同意;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逐步实现牧区合作化的建议。对农区合作社提出了要认真贯彻民主办社方针,健全社内民主制度,教育干部转变作风,密切干群关系,遇事同群众商量,加强会计培训和经营管理,不断巩固壮大农业合作社组织和发展经济的建议。

四、讨论建立回族自治区方案和省佛教、伊斯兰教协会成立1957年5月2日至3日,省人民委员会与一届省政协举行联席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共甘肃省委根据中共中央的倡议提出的在甘肃东北部地区建立回族自治区的方案。出席会议的省人委委员、省政协委员及有关人士共142人。会议由邓宝珊省长主持,中共甘肃省委统战部长蒙定军代表省委提出了以银川专区、吴忠、固原两个回族自治州和泾源回族自治县、隆德县为辖区建立宁夏回族自治区的方案,中共甘肃省委第一书记、省政协主席张仲良作了讲话,会议一致通过这个方案,并迅速呈报国务院。

1957年6月,省政协就甘肃省佛教协会、伊斯兰教协会的成立进行了协商,并酝酿了组成人员名单。

五、座谈宗教改革问题1958年,省政协组织伊斯兰教界代表人士、伊协委员、兰州市清真寺阿訇、教长等共60多人,就伊斯兰教中不合理制度改革问题进行了座谈。经充分讨论,统一了思想认识,一致认为,伊斯兰教中不合理制度必须进行改革。因为,这些不合理制度严重妨碍党的各项政策法令在民族地区的贯彻执行,严重影响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民族团结。

只有对不合理制度进行必要的改革,才能使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这次会议对宗教改革起到了促进作用。

§§§第三节第二届省政协的民族宗教工作

一、讨论李维汉在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扩大会上的讲话1960年6月,省政协民族宗教组组织民族、宗教界人士学习讨论了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李维汉在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扩大会议上的报告。参加学习讨论的有省政协民族宗教界委员、省民委委员、民族宗教界人士共30多人。

座谈的内容:1民族与阶级的关系;2民族融合与同化的区别;3资产阶级民族观与无产阶级民族观的区别;4当前宗教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座谈,认识了民族压迫是阶级压迫,只有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才能消灭民族压迫的根源;民族融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不能把自然融合与强迫同化混为一谈;宗教特权和剥削对民族的发展是严重障碍,不进行改革,少数民族就得不到彻底解放;只有彻底改造唯心主义世界观,才能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二、高健君在省政协二届二次会议上强调保障各民族平等权利和宗教信仰自由1961年8月17日,中共甘肃省委第二书记、省政协副主席高健君在省政协二届二次会议上作报告时,把民族宗教问题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在讲民族问题时,报告指出,甘肃各少数民族和汉族一样,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成了社会主义的民族。但民族差别还存在,各民族间存在着共同性与差别性,这是客观事实。如果不顾客观事实,只看到共同性,看不到差别性,就可能发生大民族主义的错误;如果只看到差别性,看不到共同性,就可能发生地方民族主义的错误。

今后应该在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上加强各民族的团结,照顾差别,保障各民族平等权利,互相尊重风俗习惯,在经济、文化方面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共同繁荣,共同发展。报告还强调,要认真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大力发展畜牧业及牧区商业、手工业和工业,各方面要为发展牧区经济搞好服务。在讲宗教问题时,报告指出,1958年以来,各少数民族人民反对宗教封建特权和剥削压迫制度的斗争,是完全必要的,如果不废除封建压迫剥削制度,要发展成为社会主义的民族是不可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党的一项长期的政策。要保护现存的寺庙、经卷、佛像、法器等物,不准破坏。对于还乡的宗教人员,不能歧视,要安排好他们的生产生活;对老弱病残的宗教人员,生活有困难的要给予补助或救济。

三、调查临夏州落实民族宗教政策情况1962年9月28日至10月25日,省政协民族宗教组组织委员对临夏回族自治州贯彻中央西北局第一次民族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各民族间和民族内部团结,区域自治政策落实,受到错误处理的干部得到甄别平反并恢复工作;宗教活动逐渐恢复正常,寺院逐步开放,1958年反封建特权斗争中没收的地毯、经卷等物原封退还清真寺;1958年平叛中被错捕错判的人员得到平反纠正;民族统战工作得到加强,民族宗教人士在政协中得到妥善安置,并在生活上得到适当补助。由于政策落实,群众积极性高,出现了安心生产、建设家园的新气象,外流出去的群众逐步返回临夏安居乐业。调查组还对进一步贯彻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提出了建议。

四、调查兰州市落实民族宗教政策情况1962年10月22日至11月7日,省政协和兰州市政协联合组织委员调查组,对兰州市落实民族、宗教政策情况进行了调查。情况是:在落实民族政策方面,市民委对有困难的少数民族生产队和民族事业单位及个人给予经济补助82700元;各单位普遍进行了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教育,每逢“尔德节”和“古尔邦节”时对少数民族职工放假1天,并在副食品供应上给予照顾,少数民族职工较多的单位还办起了清真灶,方便了他们的生活;在饮食业方面新增了清真食品门市部、清真食品仓库,增加了对少数民族的副食品供应;市委、市政府重视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使用,给少数民族职工多的单位配备了少数民族干部,对受到错误处理的干部进行了甄别平反,恢复了工作和待遇;妥善安排了少数民族中、上层人士,促进了民族团结。在落实宗教政策方面,对没收寺院的地毯等物作了退赔,恢复了一批宗教活动场所,使信教群众过上了正常的宗教生活;寺院贯彻了自给自养政策,给宗教职业者创造了劳动条件和生活来源;对老弱病残和生活困难的宗教人士发放了定期和不定期的生活补助。调查组将调查中了解和收集的90条意见,归类整理,转省、市有关部门作了研究处理。

§§§第四节第四届省政协的民族宗教工作

一、调查解决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的草山纠纷1979年,张掖地区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的牧民与周围几个县及山丹军马场发生边界草山纠纷,引发冲突,群众上访,严重影响当地生产、生活秩序。省政协主席王世泰受中共甘肃省委、省政府委托,带领工作组亲赴现场调查研究,写了调查材料,并召集武威、张掖、酒泉地区及有关县的负责人和山丹军马场、种羊场负责人会议,研究了解决划界和草山纠纷的方案,并报中共甘肃省委。省委第一书记宋平召开河西地区地委书记会议讨论决定,按工作组提出的方案正式确定了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的划界,要求毗邻县在3至5年内把所占该县的草场退还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省上还拨款帮助各县建立了自己的草场,使省上确定的解决草山纠纷和划界方案得到较快落实。同时,王世泰主席还邀请兰州军区第一政委肖华,一起解决了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与山丹军马场的草山纠纷,使这一问题得到圆满解决,促进了民族团结。

二、欢度“尔德节”1980年8月13日,省政协举办了欢度穆斯林“尔德节”茶话会,中共甘肃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的领导人及兰州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的负责人出席了会议。中共甘肃省委第一书记宋平、兰州军区第一政委肖华在茶话会上讲话,向穆斯林群众表示节日的问候和祝贺。省政协主席杨植霖主持茶话会。省政协常委马重雍等在会上发言,感谢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的关怀和照顾,表示要团结少数民族群众,为“四化”建设和民族大家庭的团结贡献力量。

三、协助解决甘、青边界草山纠纷1980年9月,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来甘、青视察,省政协副主席黄正清应邀陪同班禅副委员长去解决青海省黄南自治州泽库县与甘肃省夏河县桑科草原纠纷械斗事件,他亲自到青海省黄南州的同仁、库泽县,与中共青海省委书记扎西、人大副主任夏茸尕布等一起说服群众互谅互让,以分水岭为标志划分了边界,解决了草山纠纷,促进了边界秩序稳定和群众团结。

四、视察兰州市执行民族宗教政策情况1980年12月,省政协组织委员对兰州市执行民族、宗教政策情况进行了视察。了解到,中共兰州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积极贯彻了党的民族、宗教政策,解决了81个民族宗教方面的具体问题;对1958年平叛、反封建斗争中被错判的人员进行了平反,对“文化大革命”中下乡上山后返城的200多户少数民族居民供应了口粮;市政府将兰州市第十六中学改为回民中学,将原小西湖旅社改建为回民旅社,恢复了给少数民族群众生产供应糕点的团结公司,选址新建了兰州清真大寺,解决了西津西路清真食堂与相邻的汉民食堂碗筷混杂问题,落实了兰州基督教活动场所。同时,还对进一步落实民族、宗教政策提出了7点意见和建议。

五、视察临夏州执行党的宗教政策情况1983年1月15日至23日,省政协组织部分常委、委员参加的视察组,对临夏回族自治州执行党的宗教政策情况进行了视察。了解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共临夏州委、州政府对宗教工作非常重视,在全州开放清真寺点1700多处,平反纠正错处理的宗教人士2000多人,在州、县政协、人大、伊协安排宗教人士400人,并于1982年11月召开了有300多名宗教人士参加的会议,传达了中共十二大精神和省宗教工作会议精神,学习了中共中央(1982)19号文件,制定了州内宗教人士爱国公约,促进宗教活动走上正常轨道。视察组还对进一步贯彻中共中央(1982)19号文件精神,正确执行宗教信仰自由和不信仰宗教自由的政策,以及宗教不得干涉国家行政、司法、学校教育和社会公共教育,绝不允许恢复已经废除的宗教封建特权和宗教压迫剥削制度,绝不允许利用宗教反对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破坏国家统一和国内各民族之间的团结等提出了意见、建议。同时,视察组还协调解决了东乡县唐汪公社峡口拱北纠纷、考勒公社两派抢占清真寺旧址纠纷等教派纠纷,促进了信教群众的团结。

§§§第五节第五届省政协的民族宗教工作

一、调查甘南州草原承包问题1984年8月,省政协民族宗教组组织委员对甘南州草原承包问题进行了调查,提出了因地制宜,全面规划,合理划片;搞好试点,总结经验,典型示范,逐步推广;照顾群众放牧习惯,自愿结合,联产承包,互利互惠,避免纠纷,促进生产;根据地理条件和草场优劣等因素,合理分配,先承包人工和冬季草场,再承包夏季草场,促进草场建设;适当提高畜产品价格,公平计价,合理收购,照顾牧区群众利益等5点建议。

二、调查甘南州牧区经济效益问题1984年12月,省政协组织委员对甘南牧区经济效益情况进行了调查。提出了牧区生产发展要注重科学,合理规划,建好草场,以草定畜,限制数量,提高质量,综合经营,加工增值,依靠科技,提高效益的建议。

三、协助解决康乐县辛雍家村与范家坪村的回汉纠纷问题1984年,康乐县康丰乡辛雍家村汉族群众因要求毗邻的虎关乡范家坪村回族群众退还“文化大革命”中被开垦的当地名人辛庆忌家17代人的墓地而发生争执,引起纠纷。省政协常委拜玉凤闻讯后,主动配合县上有关部门,亲自到现场了解情况,教育群众以团结为重,并劝说回民群众把辛庆忌墓地退还汉族群众,作为文物古迹,恢复保护,使矛盾得以化解。事后双方互赠礼品、锦旗,团结如故。拜玉凤还配合康乐县附城镇政府,解决了斜坡村教派之间的纠纷,促进了信教群众内部的团结。

四、调查夏河县落实政策情况1986年2月,省政协组织宗教界委员对夏河县落实政策情况进行了调查。了解到夏河县邀请政协委员解决草山纠纷40多起,取得了很好效果,促进了民族团结;积极落实党的宗教政策,开放喇嘛寺29处、清真寺11处等,保证了信教群众的正常宗教活动;认真落实政协委员政策,有14人恢复了工作,9人恢复了定期生活费,47人恢复了城镇户口。调查组建议,要进一步处理好草山纠纷,搞好落实政策工作,充分调动宗教人士和广大信教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