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实用起名
28760800000010

第10章 起名的构思与注意事项(1)

好名字的标准

起名是人类的一种文化行为,孩子的名字向来是父母非常重视的。作为父母,随着孩子的降临人世,首先要给宝宝起一个好名字,以寄托他们的美好愿望,希望他成就一番事业,拥有幸福的人生。这其中包含父母对孩子深深的爱,对孩子的将来美好的企盼,是对实现父母未实现的梦想的一种期待。

怎样起一个含义深刻、耐人寻味、新颖别致、读来响亮、听来悦耳、书写流畅的优秀的名字,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此说,起名需要多方面的知识,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所谓“艺术”,就要显真、显神、显实、显异,还要体现当今特点,追寻时代价值。

好名字要言近旨远、形神兼备、玲珑剔透、妙然天成,才会具有长久的生命力,才能使人终身受益。名字应是个人独有的语言代号和文学标志。

好的名字往往具有形象性、情感性、独创性和音乐性等特色。“形象性”,意即使听者闻其名如见其人;所谓“情感性”,即名字艺术地传达出自己的审美情感,成为情感的载体;所谓“独创性”,即名字新颖别致,富于个性化;所谓“音乐性”,即名字的节奏、韵律、发音、语调的和谐,读来上口,听来悦耳,给人以美的享受,“诵之行云流水,听之金声玉振”。

好的名字发端于构思,起名先立意,无意难起名。不同的名字传达着不同的意思。起名之前,要先确定在名字中寄托什么思想。由于人们想要表达的意思复杂,内容多样,比如,既想表示孩子的姿容俊美,又想表示智力超群、幸福安康、吉祥吉利等等,这就需要权衡轻重,三思而行,选用自己认为最有意义的一点来命名。取名字涉及立意和选词两部分,起名的主要思想确定后,还要考虑与主题有关的各种词汇。由于汉字的浩繁,意思相同或相近的字不可胜数,稍有差错就会发生歧义或误解,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因此,选取字眼不仅要考虑自己的思想面貌、品行修养、文化水平等,还要顾及亲朋好友以及他人的心理、性情,考虑别人呼叫时的感受和想法,这样斟酌再三,挑选最恰当的字起名。另外,由于父母对子女的期望有所不同,如期望博学多才、胸怀大志、高官厚禄、荣耀门庭等,因此应为名字注入不同的思想内容。

总之,好的名字形、音、义俱佳、智趣隽永、令人回味无穷,就好像精美的艺术品一样,言简而意无穷,给人以美的享受。所以,一个动听响亮的名字能使人终生感到骄傲。而一个不理想,没有生命力的名字则会使人产生心理障碍、压抑、自卑等。

好的名字不容易被人忘掉,容易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和无尽的附加值,是开启内心灵魂的金钥匙。好的名字就好像闪闪发光的珍珠一样,会照亮你的生活、美化你的人生、辉煌你的事业。“润物细无声”,好名字给你带来佳运,让你心想事成、一路顺风。

名字的形象就是名字所表达的意境以及它本身所产生的辐射力和穿透力。中国人的名字是一种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结合,是有其深刻含义的。古人说:“名者实之室。”名字如人的衣冠,名字是身份的标志。衣不洁、冠不正则为人所耻笑,因为名字要跟随我们一辈子,一个人的名字体现了一个人的审美情趣。如果用一个粗俗的名字,犹如一个清秀漂亮的人穿着一件肮脏的衣服,那将是终身遗憾的事。因此,应起高雅、有内涵的名字。那样,即使一个人不甚高雅,一听名字也会多上几分高雅的气质。假如一个人外表很丑,但起了一个很雅致的名字,就会让人感觉到外表虽丑但心灵很美,弥补了形象的不足。有的人外表很美,却起了一个很低俗的名字,一听就难受。高雅高深的名字,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不仅令人回味,使人难忘,犹如沐浴在清晨的阳光里,呼吸着弥漫在花间的温馨气息,沁人心脾,美化名字主人的心灵并改善其行为,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起名字要注意形象美,忌用“丑陋”字、“恶劣”字、“嫌疑”字、“伤残”字、“狂妄”字、“饶口”字、“怪癖”字、“杂凑”字、“过火”字、“繁难”字、“委靡”字等。忌用伟人先贤之名起名,还要忌直白、浅薄、俗气异化等等。

好的名字不仅是代表一个人的符号,还有深刻的寓意,同时也是一个人文化层次、背景的体现。人一生有一个靓丽的名字,不仅让人印象深刻,而且还关系一生的事业、婚姻、健康。现在是高科技飞速发展、信息飞速传递的时代,因此不应给孩子取一些拗口咬嘴、难读难写、笔画繁杂、生僻古怪、庸俗的名字。更不要自己造字,背离了汉字的基本要求。

因此,只有弃旧图新,按照时代发展和社会变迁去更新观念、解放思想,才能为自己和他人的名字注入新的观念和审美情趣,使之成为具有时代特色的、充满生机活力的艺术品。

总的来说,一个好的名字应具备以下特征:

1.名字的内涵必须和使用者固有的本性相符合。比如:秦始皇为了使他的秦朝江山万年长久,取名“秦始皇”,意为将有好多代秦皇,他只是开始。

2.不和名人重名。好的名字要创意新颖。真正体现通过名字以区分人的作用。男孩不要只是英雄豪杰、雄才伟略、大富大贵,也不要斯坦、路易、保罗、迈克、约翰、亚当之类。女孩不要老是柔美芬芳、婀娜多姿,也最好不用安娜、路易丝、伊丽莎白等,还是给孩子一个按自己民族习俗取的名字。

3.响亮上口。好的名字要读起来流畅好听,音谐美好,因为声音含义同样影响人,对人也有条件反射,即:易读性。比如我国明代“郑和”。

4.易写易记录。好的名字要忌笔画过于烦琐。比如“成龙”、“成方圆”。人名在形式上要简明,便于记忆,易于传播,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强化人们记忆。

5.内涵丰富。好的名字要不粗不俗。比如“雅涵”、“泽萌”。名字除了让人认识你外,还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包含着期望、追求、寄托。因此名字寓意一定要深刻、切忌有粗俗不雅之意。

6.不含不吉祥意义的同音字。因为声音对人有反射作用,是文字影响人的一种方式。为免去声音的误解,不应与不吉祥的字同音,如“丁会师”谐音“定会死”。

7.名字应有很深的哲理性。如王任重,“任重”出自《论语·泰伯》“士不可以弘毅,任重而道远。”任重,责任重大。

8.清新,有美好的含义。巧妙地与姓氏搭配更好。如苗岫影,眼前禾苗碧绿,一片兴旺,背后山影秀丽,绰约多姿。

新一代的父母,根据不同的审美观念,不同的愿望、追求,不同的性格、爱好,起一个好名,是他们在给孩子取名时的一种追求。从小为孩子树立人生的目标,激励孩子努力进取、奋发向上,从而影响人的一生。

关于起名的构思

名字,自古以来就被人们所重视。古人特别讲究起名,生下来有名,二十冠以字。早期复姓多,到了宋代稳定为百家姓,这都是传统;新时代又有新创意,每个家庭都愿给子女起个吉祥、意义深远的好名字,使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代代相传。

一、从姓的方面来构思

姓氏包括语义和结构两方面。语义主要是指姓氏的语义特点和类型,而我国的姓氏存在着明显的意义,所以在起名时应回避姓氏本身的内容所引起的反面意思。根据语义的特点,大致可以把姓分为如下几类:

1.意义明确型

如:王、陈、周、徐、孙、高、何、郭、罗、谢、萧、程、傅、丁、余、戴、夏、姜、范、方、陆、孔、崔、康、史、顾、万、段、汤、黎、易、常、武、乔、贺、赖、文,共37姓。但其中王、孙、罗、郭、谢、萧、傅、姜、段、易、赖等姓起名时通常不借用姓氏的语义。

2.语义不具体、不明确、不易把握型

如:胡、唐、曹、袁、邓、许、曾、彭、吕、苏、卢、蒋、魏、阎、杜、任、寥、邹、邱、侯、邵、尹等,在起名时这些姓往往不考虑它的语义。

3.形象具体、鲜明型

如:李、张、杨、黄、朱、林、马、叶、钟、海、汪、田、牛、熊、金、钮、栗、白、毛、江、龙、雷、钱。其中的毛、熊等姓,通常不按其形象起名字。

4.起名时通常可以用谐音转化意义的形式出现的类型

如:刘——留、流,宋——送、颂,赵——照、兆、罩,吴——无、毋、梧,梁——粱、良、凉,冯——逢,于——鱼、余、娱,沈——沉,贾——甲、价、假,潘——盼、攀,姚——遥、摇,谭——谈、弹,郝——好,秦——勤、擒,孟——梦,薛——雪、学,郑——正、诊,韩——寒、含,龚——共等19姓。

这些姓氏的谐音、转化意义往往灵活多变、丰富多彩,我们可以根据需要、兴趣进行选择。

第一类意义明确型的姓在述事上占有优势,可以充分发挥这方面的特长来进行起名构思,如:方未艾、程门雪、陈墨香、高行健、何鸣雁、史可法、顾笑言、方洁书等,就是以意义明确的姓氏所起的名字的典型例子。

第二类语义不明晰型的姓氏,一般只用一个音节与后面的名字相配合,三个字的姓名实际上只有两个字的意义,内容显然简单,起名字时的构思也相对容易些。不过,这类姓氏中的一些姓氏有时候也会显示出一定的语义,可以充分加以利用。如:胡、董、彭、杜、贾等姓氏。“胡风”的“胡”姓就有一定的构词能力,“胡”指塞外、边疆一带古时的少数民族,后泛指北方,因而“胡风”一名就有了北风、朔风之意,又因“胡马依北风”之句而意丰。“董民声”中的“董”氏,则取“懂”之义。

第三类姓氏以形象具体、鲜明为特征,具有在构思一些形象鲜明、画面生动、抒情性强的名字上的优势,因此取此类名字相对其他类姓氏容易一些,如李天华、张天翼、黄天戈、林风眠、朱宝庭、白雪石等名字,都是典范。

第四类谐音型姓氏的实际使用意义、转化意义往往具有不稳定性。有时用谐音转化意义,有时又用本义或另一种谐音转化意义。使用时应该把握时机,不要太死板。如梁丰,显然是取谐音“粱”或“粮”,有粮食丰收之意。而梁之栋的“梁”,是取其本义,是“栋梁”之“梁”。梁家民,则显然是取“梁”的另一个谐音“良”,有“良家百姓”之意。再如吴垠,是以“吴”为“无”,取“一望无垠”之意。而吴忘我,则是以“吴”为“毋”,意为“毋忘我”。这类姓氏在起名字时有很强的随意性,所以要立求表意明确,容易引起歧义的字最好不用,以免带来混乱。

二、从名字的方面来构思

其实,命名之前的立意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情。在实际起名的时候,往往有几种立意在脑中盘旋,还会互相交叉缠绕,令人拿不定主意。

把什么意思寄寓到名字之中,往往因人而异,但也有相同的。如果不假思索,贪图省事,从现成的字、词中拾捡,不是言不达意就是平淡无奇。

立意就是构思,要把灵感凝汇成语言,并非一件易事。不同的社会地位,不同的思想观点,不同的文化程度,不同的生活经历,不同的经济条件,不同的家庭成员和社会关系等等,都会造成不同的立意。

书香人家,多望子女学业成就,命名为“冠柔”、“文良”、“明睿”之类;风云人物,多望子女胸怀大志,故名为“枕毅”、“尧中”、“宏远”之类;置业经商之家,多望子女一帆风顺,名做“吉昌”、“惠昌”、“化善”、“曲成”之类……个人观点不同,对子女的期许也不同,立意也迥然各异。

立意,就是把想使子女的名字表达什么思想、含有什么意义确定下来。万物之爱,莫过于母爱。这并不是说父亲不爱子女。父亲和母亲所不同的是:父亲常具有男性的冷静,属理智型;母亲常具有女性的热诚,属感情型。父母对自己子女的期望或许有些不同,但对子女的爱心却是相同的。

近年来,人们给子女命名多重意而不重字,“涛”、“丽”、“大伟”、“小敏”、“小华”等名比比皆是,甚至一些俚俗的乳名也做正名使用。然而,正名(亦称大名、学名)一确定下来,多需使用一生。或许死后仍需使用,所以应当庄重。用太俚俗的字词,如“富”、“财”、“有顺”、“财贵”等,容易使人产生此名者没有知识修养的第一印象,即使成为学者或者领导,也难免遭人嘲谑。倘若升学或面试就业,起码在名单上给主考官的印象分会大打折扣。

一个好的名字会给人美好的第一印象,而一个俗气乏味的名字会无形中减轻自己的分量。有这样一则故事:有人在美国做过一个试验,把30位年轻貌美的姑娘照片拿去让男大学生们作评语,然后在照片上再标上名字,再拿去让这些大学生重新作评语。结果,那些名字动听的姑娘的评语好上加好,而原来评价不错的姑娘因名字不好而导致评语降低。由此看出拥有一个典雅的名字的重要性。

正因如此,父母在给子女起名时,绝不能只顾含义而忽视措辞用字,感情的表达需要知识、修养和一定的方式。好的表达方式并非直来直去,而要深挚、委婉,让人觉得像诗句那样值得回味。在用字措辞方面,既可用粗犷、豪放、刚健、质朴之词,也可选择优雅、清新、缠绵、精巧之字。字和词本身是死的,如何使用这些字和词却在人为。所以在立意之后,选择字词也是命名是否成功的关键。

中国古代命名的避讳

避讳是体现我国古代人名系统的一个重要文化现象。

《辞海》“避讳”条云:“封建社会对于君主或尊长的名字,避免写出或说出叫避讳。”

目前,流行于国内人名学界的一个普遍论调是把避讳孤立地册封为中国人名系统的一大特产。其实,避讳在国外也曾有过很长时间横行霸道的历史,名字避讳是世界上很多民族都有的普遍现象。

在原始氏族的观念中,人名是一个人最重要的部分之一,是一种具有某种超人力量的符号。他们认为,当一个人获知某一个人的名字时,他同时也将得到他一部分力量,这也许就是避讳产生的根源。也就是说,避讳是在原始人对大自然、对人类自身不理解、并加以神秘化的情况下产生的。

“名魂相关”的迷信思想自那时起遗留下来,在整个封建时代中,名字的避讳现象层出不穷,避讳成为社会道德规范的一部分,甚至被利用为政治上打击异己的一种手段。

在我国,名字避讳有着很悠久的历史,并且连续不断,代代相续。据学者们考证,汉语名字的避讳起源于周代。《左传》记载,鲁桓公给太子命名时,向大臣申繻征询意见,申繻讲述了起名不要用国名、山川名、官职名、疾病名、牲畜名、器币名的道理,因为这些事物与百姓的关系密切,用这些事物取名字,会给生活带来不便。可见古代中国很可能在周代以前的漫长的蒙昧历史时期便已存在姓名避讳了。避讳分天子诸侯死后的“公讳”和士大夫老百姓对尊者的“家讳”两种。周人虽明令“六避”,但并不十分严格,控制范围也极为有限。

一、国讳

汉以后的避讳,按不同级别分成三种形式。首曰“国讳”,专避帝王;次曰“圣讳”,忌同圣人;三曰“家讳”,涉及个人的列祖列宗。

皇上圣讳之威,则是仪若雷霆,万万不可冒犯的。《唐律疏议》规定,故意直呼皇帝名字的就是犯了“大不敬”罪,列入不赦的“十恶”之条,哪怕是无意犯禁,亦难逃“法”网。明太祖朱元璋当过光头僧,举过义军旗,因此避“僧”、“贼”二字像避狗屎一样敏感。杭州学府徐一夔写贺表时,用了“天生圣人,为世光则”之句,朱元璋看后勃然大怒,说:“生者僧也,以为我从释氏也,光则摩顶也,则字音近于贼也,罪坐不敬。”将徐氏的头祭了刽子手的屠刀。

二、圣讳

指为圣人避讳,圣讳并不像国讳、家讳那样严格,那样广泛。在封建时代,既有朝廷规定的圣人讳,又有人们自发的为圣贤避讳。有关朝廷所规定的圣人讳,在宋代时尤为盛行,因为此时圣人的范围大大扩大。它包括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宋代帝王赐封的“至圣先师”孔子以及“亚圣”孟子,甚至还有周公等也被列入避讳之列。以“道君皇帝”自称的宋徽宗,迷恋道教,因此把老子也列入避讳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