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是项羽的对立面。
刘邦是中国第一位非名门贵族出身的统治者。刘邦极会“打天下”,也极会“坐江山”。这一切都有赖于他的谋略。
《史记·高祖本纪第八》简直就是谋略篇!
秦二世元年秋,陈胜在蕲县起事,沛县县令在萧何等人劝说之下召集刘邦,一起响应陈胜。派樊哙召刘邦的命令下达之后,县令又有些后悔,紧闭城门,拒刘邦于城外。刘邦并未攻城,只是射书到城上,陈说拒绝他的利害关系,结果沛县父老杀死了县令,打开城门拥刘邦为沛公。兵不血刃,平定沛县。此刘邦韬略一。
刘邦经过高阳,负责把守城门的郦食其求见。刘邦开始很傲慢,但一经点拨,恍然大悟,马上站起来整理好衣冠,以上宾待。结果郦食其为他出了一个绝好的主意。此刘邦韬略二。
刘邦听从张良之计攻打宛城,南阳郡守的门客陈恢见刘邦,劝他放弃攻伐,改为谈判,结果不仅解决了宛城问题,而且后来的战事一路顺畅,为攻打咸阳打下良好基础。此刘邦韬略三。
公元前206年10月,刘邦攻下咸阳,约法三章,秋毫无犯。众人说应该杀掉秦王,刘邦却异常冷静,没有杀。刘邦想入住秦宫,张良、樊哙等人劝阻,刘邦猛醒,把财物封存府库之后撤回霸上。此刘邦韬略四。
公元前205年3月,刘邦从临晋渡黄河,到达洛阳,三老董公向刘邦讲述了义帝被项羽所杀的情况,刘邦听罢“袒露左臂”,失声痛哭。随即下令为义帝发丧,哭吊三天,让诸侯都穿白戴孝。然后说,我希望与诸侯王一起去杀那残害义帝的罪人!此刘邦韬略五。
攻打荥阳的时候,刘邦粮食紧张,提出议和,项羽不允。于是采用陈平之计,花四万斤黄金离间项羽与范增之间的君臣关系,项羽疑而拒绝采纳范增攻打荥阳的主张。不久范增气死在归途。此刘邦韬略六。
刘邦从成皋逃跑,突然来到张耳、韩信军营,取得了韩信的军队,重新振作起来。郎中郑忠献计,增高壁垒,不与项羽交战,结果躲过项羽的锋芒。此刘邦韬略七。
韩信攻下齐国之后,派人对刘邦说,齐与楚相邻,没有王的名分不好控制局面,哪怕是假王。分明是讨封赏。刘邦欲加罪韩信,张良劝说,不如封他真齐王。刘邦照办了。此刘邦韬略八。
楚汉对峙,项羽急于决战,刘邦却不忙于动武,先对项羽口诛笔伐,给项羽定下十大罪状,条条有根有柢。决战未开,项羽已经在在舆论战中败下阵来。此刘邦韬略九。
高祖登基之后,功臣赐死的赐死,告老的告老,只有萧何、曹参、陈平等几个旧臣留任。逼得旧臣不得不饮醇以示糊涂,近妇以示堕落,玩物以示丧志。此刘邦韬略十。
公元前197年10月,陈豨谋反,刘邦亲自讨伐,到了陈豨的领地,并不动干戈,只是拿出黄金分给陈豨部下,结果很多部下都归顺了。陈豨的部将赵利顽抗并辱骂刘邦,刘邦只杀死了骂他的人,其余不计前嫌。此刘邦韬略十一。
……
项羽浑身都有杀气,刘邦满肚子都是韬略,还是刘邦更厉害,在政治斗争中更有实效。
刘邦全面开创了政治斗争的两条战线,一条是武力,另一条是攻心。攻心为上,武力为下。刘邦不像项羽那样喜欢施展威风,他更喜欢不怒而威,不战而屈人之兵。刘邦之后中国的政治变得云谲波诡,难于琢磨。刘邦所开辟的战线最终变成了厚积深蕴的传统,深深地影响着华夏子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