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权力潜规则
28824900000018

第18章  项羽的政治理念与缺失

项羽竭力维护周以降的分封诸侯的政治制度,为此不惜牺牲取代秦始皇的机会。他恨集权专制,所以烧毁了专制集权的象征——阿房宫;他恨集权专制,所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动辄坑杀秦始皇的降将与士卒;他恨集权专制,所以他不愿意在关中这块秦始皇的旧地建都;他恨集权专制,所以他从心里不愿意重蹈秦始皇的覆辙……

项羽对分封制的维护并非出于理性思考,而是出于祖上项燕被强秦所杀而产生的深仇大恨。他只是无限怀恋被秦始皇暴政席卷而去的那些时光,他想让那样的时光倒转回来,重见天日。他征杀疆场,纵横驰骋,所为并非把权力集于一身,而是把权力分给诸侯,自己只是获得对诸侯的发号施令权。当时纷纷攘攘的各种势力中,作如是思考的恐怕只有项羽一人。其它的政治巨头——特别是刘邦——一心想的是最终获取像秦始皇那样大的权势。对此,司马迁流露出了明显的感情上的偏好,《项羽本纪第七》是《本纪》中写得最精彩的一篇,让人读后不忍掩卷,不自觉就落入司马迁设下的情感之彀,与司马迁同叹同泣,同恨同怨。

正是由于对分封制的痴迷使项羽变傻,变呆,变笨了,以至于失去了正常思考力,一个接一个地犯低级错误,把就要到手的胜利果实拱手让人。当然这也使项羽变得比其它政治家可爱了几分。一个不谙权谋与韬略的政治家只凭蛮力,却几乎触摸到权力宝塔的塔尖,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永远无人能够企及的奇迹。项羽搞政治却没有坏到底,没有无所不用其极,而是有所保留,这就种下失败的夙因。集权专制政治是毫无保留的,一切以攫取权力为归趋,一切口号都不过是手段,绝不是目的。

项羽完全不懂这些。

项羽的缺失与其可爱一样,一目了然。

首先是项羽太看重武力了,他的理想是用武力统一华夏。他用武力这一条腿走路,难度可想而知。哪里出了乱子,他的第一反应是派军队镇压,绝对想不到安抚、怀柔等更好的对策。结果是四处树敌,积怨甚多,作战迷路,老百姓都故意指给他错误的路,让他吃败仗。不得人心到如此地步,就算项羽有三头六臂,也难于战胜老谋深算的刘邦。

武力本身产生不出真正的威力,它能使人越来越残忍,越来越贪婪,越来越远离人性,从而变得不堪一击。正是武力,使项羽刚愎自用,不进忠言,自陷于孤家寡人之境地。

项羽曾经天真地向刘邦邀战:

(以下变字体)楚汉久相持未决,项王谓汉王曰:‘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勿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

(《史记·项羽本纪第七》)(变字体完了)

项羽希望痛痛快快决战,省得老百姓遭殃。然而刘邦要等到耗尽了他的元气才和他开战。显然,刘邦与项羽,玩的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套游戏。

正是由于对武力的偏爱,使得项羽城府狭小,容不下谋略,也容不下有谋略的贤士。立楚怀王,初衷是假戏真唱,摆摆样子,没有充分开发利用其价值,反受其累。作为“假王”,楚怀王倒是起到了作用,不过是对项羽不利的作用。楚怀王一方面宣称谁先拿下咸阳谁为关中王,另一方面又没有派遣项羽参与攻打咸阳的战事,以至使项羽在与刘邦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项羽不但没有吸取教训,想办法控制住楚怀王,反而在分封诸侯王之前,将其尊为“义帝”,铸成错误。然而这仍算小错,更大的错误是最后干脆杀死义帝。从项梁立楚怀王到杀死义帝,对于项羽来说,楚怀王这个偶像始终没有发挥什么积极作用。最终反倒落得个杀帝恶谥。

项羽封王不均,引起众人不满,使得将领离心离德,分崩离析也是其覆灭的重要原因之一。

项羽作为反面教员,提醒着后来的政治家:搞政治就得心狠手辣。这使得其后的中国政治更残暴不仁。

项羽失败向人们昭示:政治角逐,攻心为上。单靠武力,万难取胜。所以后来产生了儒家的政治模式。项羽要是生在他国——不用远了,日本即可——倒是大有用武之地。日本古代武士是鄙夷阴谋诡计的,武士相争,刀剑相见而已,不必动用口舌。古代西方的政治之争,甚至采用光明正大的“角斗”,胜败由天。他们的豪爽倒是有几分像项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