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最大的遗漏,是忽略了郑国政治家子产(公孙侨)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史记》重彩浓墨地为伯夷叔齐立传,不遗余力地为出走之后的范蠡歌功颂德,千方百计地为李陵这个并不重要的人物开脱罪责……唯独在记叙子产这一人物时,惜纸吝墨,一带而过,让这一闪光的人物沦为可有可无的配角。不仅使《史记》结构欹轻欹重,蒙受损失,也使中国政治史上少了一个亮点。
司马迁描述了子产对郑国的重要作用与极好的人缘。在危机时刻,子产几乎挽救了郑国,他死后,百姓无不痛哭流涕。孔子也赞扬子产“古之遗爱也”。这些事迹都在贤人、良相范畴之内,虽然珍稀,但在历史上找出十个八个与之相提并论,并不困难。然而若找出第二个与子产一样富于远见卓识的,难矣。
司马迁所遗漏的,正是子产所独有的远见卓识。
子产留给后人的最大政治遗产是打破民不议政的禁锢,在一定程度上使万机决于公议,而非单纯决于庙堂。讲民主讲得如此深刻,在中国,除了子产,别无他人。子产不仅提出民议朝政的主张,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实行了这一主张。这在春秋诸国中是独一无二的,也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
子产最有名的政治主张是“不毁乡校”。司马迁忽略了这一笔,但历史并没有忽略,还是做了记载。
当时“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建议子产“毁乡校”(取缔这个自由论坛),子产不为所动,回答说:
(以下变字体)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恶以防怨。岂不蘧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左转》)(变字体无论)
“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好一个“不如小决使道”,分明勾勒点穿出了现代民主政治最重要之津要。现代民主政治的基本原理,就是以“小决”防止“大决”,以“小决”换取社会的大平稳。不容忍“小决”,一旦“决”起来,就是洪水滔滔,文明将被涤荡殆尽。“大决”才会给社会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现代民主政治的根荄,就在于有效地避免“大决”。在现代民主社会中,政治家时刻处于“小决”(批评与监督)之中,唯如此,正常秩序才确保无虞。忙于堵塞“小决”,水无处流,蓄积在一起,势必酿成人力无法阻止的“大决”。子产所言,请音独远,直至今天,仍找不出他的阐述中的失当之处。
显然,司马迁的思想认识没有达到这一高度,子产的呼喊没有引起他的充分注意,也许他把子产的“不毁乡校”视为了一件平常事,忽略了过去,自然也就未予记述,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损失与遗憾。然而今人不应该忽视子产的存在。
中国在两千年前就出现了像子产这样的伟大思想家、政治家,这是中国人值得引以自豪的。就政治主张而言,子产之后,千载苕苕,旷无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