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学生室内外运动学习手册——教你学柔道
28859500000010

第10章 柔道运动训练(3)

产生这种比赛心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本原因仍不外乎是运动员的比赛动机和个性特征造成的。

竞赛中运动员处于落后地位的心理分析

运动员在比赛中,由于开局不利,使自己陷入落后的被动地位,常有以下心理变化。

由于落后,运动员的心理变得紧张、焦虑,不知所措。

这时,运动员焦虑水平高,情绪波动大,思维混乱,运动表象模糊,不能集中注意力考虑怎样抓住对方的弱点,怎样发挥自己的技术特长而是过多考虑失败的后果。表现在运动行为上,运动员焦躁不安,技术明显变形,失误多。此时会出现越赛越急、越急越输、越输越紧张的恶性循环,这对比赛是极为不利的。

遇到这种情境,对于某些球类项目,教练员及时要暂停,以缓解运动员的紧张、急躁的情绪;或者运动员可以利用比赛间隙做深呼吸,配合肌肉放松,或利用语言暗示心理放松来缓解紧张情绪。当适度放松后,运动员应力求集中注意力,分析一下失误的原因和比赛对策;当运动员感到能够控制接下来的比赛,再重新投入比赛。

由于落后,丧失比赛信心,放弃比赛。

如果不是从战略上考虑,为了保持身心能量,放弃与强大对手的比赛,集中力量对付主要竞争对手而有意识的放弃比赛的话,教练应对在比赛逆境中主动放弃比赛的运动员,事后给以严厉的批评,运动员也要对自己的这种消极的比赛行为态度深刻地反省。

因为运动员放弃比赛,就等于放弃了比赛锻炼学习、总结、进步的机会。这种行为对今后的训练和比赛有百害而无一利。如果教练员放任了运动员的这种行为,久而久之,运动员就会形成只能打顺境比赛不能打逆境比赛的个性特征。这样的运动员缺乏真正的竞争心理,很难在激烈对抗的比赛中有所造就。

由于落后,反而放下了思想包袱。

这类运动员处在落后情况下,常对比赛进程有这样的认识:反正也是输,不如放开打。而这种认知的结果恰好克服了其想赢怕输的心理障碍,缓解了比赛中的紧张情绪,使心理得到了放松。虽然这是一种被动的心理放松,但这种心理放松运动员放开了手脚,敢于在比赛中大胆作动作,从而提高了动作质量,减少了失误。如果这时运动员能够控制并保持这种竞技状态,就有了反败为胜的可能。特别是当对手领先后出现过放松麻痹或领先后反而变得紧张的心理条件,反败为胜的几率就更大。

虽然落后,但只要一线取胜希望,也要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拼搏到底。

这类运动员具有顽强的意志品质和不服输的精神。即使在比赛逆境中,也能集中精力寸丁好每一个比赛;即使输掉比赛,也不让对手感到赢的轻松,“输球不输人”,不让对手在心理上占到任何便宜。这是比赛落后情况下良好的心理状态。教练员应在平时的训练和生活中,注意培养运动员顽强的意志品质和逆境的拼搏精神。

在敌强我弱的比分落后时,运动员应采取“最大极小”战略,即尽最大努力比赛,以攻为守,争取最小的失分,即使输掉比赛,也要把双方差距控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内,以便在计算小分时,对自己有利。

比赛中运动员处于相持阶段的心理分析

运动员在比赛中,由于双方的运动实力和心智水平相接近,会使比赛出现激烈的对抗竞争,比赛双方交替领先,比分拉不开,形成赛中相持阶段。此时运动员带有以下心理变化。

害怕相持,担心对手会领先。

这类运动员往往担心自己的体力难以适应长时间的激烈对抗,想竭力首先打破比赛缰局,争取领先,这是在相持中运动员出现的焦虑情绪。这时,运动员不全神贯注进行比赛,对比赛已经产生了分心,导致失误增多,出现由相持到落后的概率就会增大。

遇到这种心理状态,运动员可以在比赛间隙,利用具有自我激励作用的内部矛盾语言来暗示鼓励自己,提高斗志,增强信心。例如运动员可以在内心深处对自己大声说“我很勇敢”“我很有力量”“我一定能坚持下去,战胜对手”“我现在感觉非常好”等。同时,应注意使用“紧个极大”战略,即力求寻找对方的薄弱环节,以己之长攻彼之短,以最小的体能和技术代价获取最大的战果。

取于相持,坚信自己能取胜

这类运动员具有强烈的竞争心理和不服输的精神,他们敢于和强手比赛,并把战胜强手看成是自己的荣耀,并能在激烈对抗的比赛中体会到愉快感。在比赛中,他们感知准确,注意力集中,战术意识清晰,能够根据场上变化迅速准确地预测进程,并具能够迅速准确地支配自己的身体做出相应的正确的比赛行为反应,其技能水平发挥准确地支配自己的身体做出相应的正确的比赛行为反应,其技能水平发挥准确、流畅。具有这样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的运动员,会在比赛中越战越勇,取胜的可能性就大大提高。

教练员在平时训练和生活中,应有意识地培养运动员良好的与意志有关的个性品质:勇敢、顽强、坚韧、自信、胜不骄、败不馁等。运动员在比赛中有良好的心理表现是非常重要的。

运动员所取得的运动成绩和赛中的行为表现与比赛环境有关,但决定运动成绩的最根本的因素,是运动员的运动实力,即训练水平和运动员的个性特征。研究和培养运动员在比赛中所需要的个性品质十分重要。

赛中领先、落后和相持的情境固然能对运动员的比赛心理和运动行为产生影响,但优质运动员应该能在比赛中作到淡化比分或忘掉比分,只注重运动技能发挥和战术运用,即“重过程、轻结果”,“你比你的,我比我的”,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真正超脱对手、比赛环境、自身心理素质给自己参加比赛带来的不利影响,在比赛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运动技能水平。

运动员应在赛前做好身心调整,全力打好开局,争取领先。这样做的作用在于,它可以动摇对手的自信心,加强对手紧张不安的情绪体验,降低其运动技术水平;同时可以增强自己的比赛信心,缓解紧张情绪,提高自己在赛中运动技能的发挥水平。

柔道的耐力素质训练

耐力素质是指人体肌肉长时间持续运动和对抗疲劳的能力。在全接触实战空手道高强度竞技中,高超的格斗技战术必不可少,而超强的格斗耐力,更是选手打败势均力敌对手,取得最后胜利的基础和保证。

一个人耐力素质要好,首先要有很好的心、肺功能,另外,有氧代谢力强的红肌(慢肌)纤维在肌肉中的合理分布以及神经系统功能的改善也是要素。通常,耐力素质可分为一般耐力和专项耐力。

耐力素质是基本素质之一,耐力素质在柔道运动中重要意义是不言而的。一个柔道运动员在一个比赛单元时间内坚持五六场比赛,安排一定的耐力素质训练目的在于提高运动员的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的功能水平,进而提高运动员抗疲劳的能力。透过良好的耐力训练,对运动员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功能的影响是显着的。一八九五年芬兰医生伊色尔第一次听诊诊断发现运动员心脏运动性肥大,这个结果以充分被证实与风湿性心脏病无关,是心脏功能水平高的表现。人体运动能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她的心脏功能水平,这是因为心脏工作水平要比骨骼肌的工作水平早些时候达到能历届线。心脏工作水平决定了一个人运动能力。

耐力素质对其他运动素质也有着重要的影响,经过良好的耐力训练,运动员提高了抗疲劳的能力,使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过程节奏的交替能力提高,植物性器官系统(如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的机能得到发展,必定会使机体能量物质的储蓄增多,这些生理生化的变化都会成为其它素质(力量、速度、灵敏等)。发现的物质基础,促使其它素质的发展。这一点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与重视。现代运动训练在少年儿童就开始了耐力素质的训练,改变以往的传统看法。

耐力素质的种类

肌肉耐力是指肌肉长时间对抗疲劳的能力。发展肌肉耐力的目的在于提高肌肉中血液循环的功能和改善神经系统对肌肉的支配能力。耐力素质的种类有:

有氧耐力,有氧耐力是指运动员在供氧充足情况下克服疲劳的能力。有氧耐力训练目的在于增强有机体氧气运输系统的机能,增强肌肉新陈代谢的能力。

无氧耐力,无氧耐力是指运动员在供氧不足(产生氧债)的状况下克服疲劳的能力。进行无氧耐力训练时,由于机体内储存的能源物质是在极度缺氧条件下分解释放出能量供机体活动的,所以无氧耐力训练目的在于提高机体对氧债的承担能力。

机体在负氧债强况下剧烈活动开始时,其能源来源是由高能磷化物分解供能没有乳酸能参加工作,称之非乳酸性无氧耐力。但这种性质活动只能维持几秒钟的时间(6~8秒),若活动继续进行,当机体内高能磷化物基本耗竭时,则由糖元代替供能,糖元在缺氧的情况下,进行糖酵解,使部分乳酸继续氧化供能,称之为乳酸性无氧耐力。在训练实战中把耐力素质分为“一般耐力”和“专项耐力”。

凡是运动员长时间坚持运动都称“一般耐力”。“一般耐力”的强度通常是不大的,是已有氧代谢为主的。

“专项耐力”是指某一专项运动特殊需要的耐力,由于各个运动员项目特点不同,对运动员的耐力要求也就不同,如对短距离跑的运动员要求速度耐力。

一般耐力与专项耐力的关系是:一般耐力是专项耐力的基础,专项耐力是在一般耐力的基础之上,适应专项运动的要求而发展的耐力。

耐力素质训练的主要手段

1各种形式的长时间跑;

2长时间的划船运动;

3反复做克服自身体重的练习;

4循环练习法等;

5连续跳绳(跳双飞);

6与几个对手轮战。

各种耐力素质训练方法

1有氧耐力训练的方法。进行有氧耐力训练经常采用均素负荷、变速负荷等方法。

构成耐力训练方法的基本因素是负荷强度、数量(距离或时间)及休息等。发展有氧耐力的负荷强度相对的说要小,以保障供给所需要的氧气。但是,要想提高运动员有氧耐力也必须有一定的强度去刺激有机体。强度负荷过小,运动员吸进氧气少,体内消耗的氧气也自然就少。这不利于发展运动员的有氧代谢能力。负荷强度一般应控制在无氧代谢的临界点以内,大约为运动员所能承受最大强度的75~85%。心率基本控制在160次/分左右。计算适宜心率的公式:安静时心率+(最大心率-安静心率)×70%左右。据研究心率控制在这个水平线上机体的吸氧量可过最大直80%左右,可使心脏容量增大,促进骨骼肌,心肌中毛细血管增生。如果负荷强度过低,使心率控制在140次/分以下的水平,那么心输出量过不到较大值,同时吸进的氧气也少。假如心率控制在170次/分以上,机体就会产

生气债。这两种作法都不利于发展有氧耐力。发展有氧耐力经常使用均速跑等手段。让运动员在较长的时间里承受较稳定的负荷强度。匀速跑的作用在于提高氧的输送系统和提高肌肉到新陈代谢的机能,它对扩大心腔、增加心脏充盈量。提高心博量起着重要的作用。以训练需要来看,如果没有这样稳定持续的训练基础,就对运动员进行大强度的负荷训练,这会使心壁增厚,心腔较小。出现心脏的喷射虽然是强而有力的,但由于心博量少,限制了运动员的活动能力不利于耐力素质的发展。

运用匀速跑,经过一个阶段的训练,如果运动员用同样的强度练习,其结果,安静时即在中等强度负何时心率变慢了,负荷的数量增多了。这就能说明运动员的有养代谢力提高了。这时便可以提高负荷强度,甚至提高到比赛时所要求的强度。

在使用匀速跑发展运动员的有氧耐力过程中,往往也穿插一些无氧的工作强度,这样做的效果会更好些。这是因为在进行短时间的加大负荷强度练习之后,使运动员的机体在最大耗氧量和心血输出量上都会出现即刻的增加现象(科学实验证明剧烈的练习,吸氧量的值最高心血输出量的最高值是在练习后相对休习的即刻时出现)。由于耗氧量、心博量输出增多,形成了一个较高的“波浪”。这个“波浪”对提高运动员的呼吸能力、循环能力则是一良好的刺激。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加入无氧氧化的工作时间不宜长,要适度控制。一般的说,当心率达到180次/分左右时,即应缓和强度,使机体再回到有养代谢状态下运动。

进行有氧耐力训练的负荷距离与负荷时间都属于负荷数量的范畴。有的教练原习惯用负荷距离计算负荷数量,有的教练习惯用负荷时间计算负荷数量。发展有氧耐力训练负荷数量的安排原则是尽量的使用运动员承受较多的负荷量,以跑做训练手段,时间可以几个小时。但是,训练也应该力求在保持负荷数量的基础上努力提高负荷强度。那种企图用负荷强度数量(距离或时间)长的想法去弥补负荷强度的不足,一般是收不到良好的训练效果的。

负荷与休息的比例,其原则是休息时间要短,采用匀速负荷练习时练习中间基本不休息。

使用小强度间歇训练法,练习与修习的比例为1;0,休息也必须事积极的进行,以有利于血液回心,并迅速排除代谢物。

2无氧耐力训练的方法。

(1)无氧耐力训练的方法,发展非乳酸性无氧耐力训练一般采用95%左右的强度,心率可达180次/分以上。这种仍可造成运动员机体供氧,供能发生很大困难,心舒张期的缩短现状动永供血不足,以而提高运动员承受养债的能力。在采用方法时,多采用大强度的间歇,目的在发展运动员的ATP。有的有氧再合成水平和提高肌肉中肌红蛋白的含量。训练不采用100%强度的原因在于能使运动员保持一定的训练次数与组合同时还可避免”速度障碍”的产生,也有力于运动员对技术的掌握与改进。

发展非乳酸性无氧耐力一次负荷的持续时间一般为3~8秒(20~70米的赛跑、8~20米的游泳等)。负荷时间超过8秒,代谢性质就要发生改变,达不到发展非乳酸性无氧耐力的目的。

进行非乳酸性无氧耐力训练,养债的偿还速度相对快,待机体养债基本得到偿还时,就可进行下一次的训练了。所以练习与练习之间的休息可以相对短一些。如2~3分钟。但是组于组之间的间些时间相对长一些,如7~10分钟,这是因为磷酸机酸在肌肉中的储存量有限,在第3~4次重复练习中差不多已消耗尽了,可依靠组于组之间较长时间的间歇来促进能源物质的恢复。但间歇不要太长,以免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有本质的下降。

练习重复次数与组数,是以不降低运动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和工作的强度力为原则。一般的说重复练习次数比组数少些为宜。如重复练习次数3~4次,重复组数可达5~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