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训练科学和训练实践的发展,人们对心理训练的意义更加清楚,过去人们习惯的行为训练,比赛主要消耗身体能量,只要有良好的运动素质和熟练的技术,在比赛中就能取得想的成绩,而现在科学证明,在训练和比赛中不断消耗身体能量,而且也消耗心理能量,平时没有良好的心理训练,即使有良好和技术训练方法,在比赛中也很难取得良好的成绩,有人提出比赛成功率30%在于心理,70%在于其它方面。
心理训练可以使运动员获得高度发展的智力能力,在运动训练和比赛中,运动员要有专门化的知识,有丰富的想象力和高度的注意力,并有高度发展的思维能力,在于复杂的环境中冷静思考,才能完成训练和比赛的任务,而这一切能力都经过长期的,有经过心理训练才能获得。
通过长期的心理训练,可以使运动员学会控制和调节比赛所需要的心理状态。我们在实践中常常看到不少运动员有这样的情况,有时,在比赛前赶到精神状态良好,情绪稳定,对完成比赛任务一定能够成功,在比赛中技术得心应手,轻松自如得到比赛成功,有时,赛前精神抑郁,焦虑不安,胆怯,对比赛缺乏信心,怕失败,结果果然失败了。这些都是心理因素的关系,在很多情况下,心理因素可以使左右比赛的胜负,如果平时加强对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学会控制情绪调节心理过程,使赛前的心理状态处于最适合的程度,这样,不但不会因心理因素导致比赛失败,而且还会促成比赛的成功。
心理训练可以培养训练和比赛中必不可少的果断行为和顽强的意志品质,过去有人以为心理训练是属于思想教育范畴,思想教育可以代替心理训练,随着训练科学和练实践的发展,越来越清楚的标示出心理训练与思想教育两者既有联系有有关联。
心理训练与思想教育表现在两者在很多训练内容是一致的,如果各种意志品质,情感,思想作风的培养等,区别表现在思想教育主要培养运动员的世界观。我国的运动员训练要通过各种教育形成和措施,培养运动员发展积极世界观,随着世界观的行程,各种道德作风,思想感情,意志品质不断得到改善,在训练和比赛中把精神力量变为物质力量,而心理训练主要通过专门的心理训练手段,方法培养运动员的心理品质,因此,两者不能互相代替,必须互相配合,共同完成训练任务。
心理训练的内容
运动训练中的心理训练的内容分为一般心理训练和准确参加比赛的赛前心理训练。
1一般心理训练,一般心理训练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运动员的个信心心理品质,形成运动员有效地参加比赛的赛前心理训练。
在一般的心理训练要培养运动员对专项运动员的兴趣,能力,性格和气质等个性心理特征,改善对专项运动有关的专门化的知觉过程,发展运动员的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形象思维能力和意志品质。
一般心理训练,要贯彻于运动训练的始终,在训练的每一阶段要有计画地安排一般心理训练的内容,以达到对运动员良好心理致能和个性特征的发展和培养。
2准确参加比赛的赛前心理训练,参加比赛的赛前心理训练是比赛前的短期训练,包括赛前心理训练和比赛过程中心理训练,它是在一般心理训练的基础上根据比赛的具体任务而安排的,训练的目的是形成:“最佳战斗状态”以便在比赛中取得良好的成绩。
赛前心理训练一般都是在赛前两三周开始的,要根据比赛的具体任务,结合比赛环境条件(包括比赛场地环境,气候,对手情况等)以及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做出具体安排,经过赛前训练,建立运动员稳定的情绪,增强队比赛的信心,消除紧张情绪,掌握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心理状态的方法。
比赛过程中的心理训练,教练员要帮助运动员称累,分析在比赛中的新情况,随时修整计画,针对比赛中运动员的心理表现采取必要的措施,在整个比赛过程中,使运动员保持积极稳定的心理状态,胜利完成比赛任务。
一般身体训练与准确参加比赛前的心理训练是彼此联系,一般心理训练是准确参加比赛心理训练的基础,准确参加比赛心理训练是一般心理训练的进一步发展,赛前的心理训练具有针对性,因此,在安排心理训练时必须考虑两者互为条件,互相依赖的关系,才能圆满的完成心理条件的任务。
心理测验的方法
通常采用心理训练的主要方法有:仿真训练、意念训练﹙又称自我标暗示训练﹚、放松训练、注意力集中训练。
1仿真训练。仿真训练是指训练接近于比赛实际,这种训练也可称为适应力训练力实战训练。它是战前心理训练的主要方法。
通过仿真训练排除运动员参加比赛前产生良心理状态,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必须对即将参加比赛的对手、场地、设备、照明、器材、观念、气候等条件掌握的十分清楚。才能进行仿真训练。
仿真,有语言形象的仿真和实际的仿真训练两种。语言形象的仿真就是利用语言来描绘未来竞赛时的情形。对手的行动和自己的行动这种仿真尽量配合图表、照片等使之具体化。实际仿真就是创造在比赛实际相类似条件进行训练,培养运动员的适应能力。如条件许可应使运动员提前到达比赛地点和场地进行训练,或者到与比赛气候环境相类似的地方进行训练。和比赛同样要求的测验订定和执行与比赛地点时差相同的作息制度,都属于实际仿真。
2意念训练。意念训练就是运动员以自己的信念对心施加影响。以便调整自己的意念、心智情绪,使兴奋或意志过程加强。采用自我暗示自我控制,造成好的训练和比赛的心理状态。
默念是一种很好自我控制的方法,再进行技术时默念能提升动作的成功率和克服困难,默念的内容包括动作要领、用力顺序、方法、时间,强化自己的意志等。默念事先要编好最简单的一组,在心里默念,这样可以使肌肉随之活动,已达到强化动作的正确概念,提高和改进技术的目的。在比赛中强制自己行动达到胜利的目的。进行默念时要做到:
1注意力高度集中,排除其它杂念,专心一致争取胜利。
2默念要不断强化自己的行动。
3在做动作之前的默认,要使默念与肌肉感觉“完成”动作结合起来。在做动作时默念,要使肌肉活动在思想意识的支配控制下,经过思维去想,使思想进入训练与比赛中去。
除自我暗示外,别人的暗示也很重要。例如教练员的举止言行能对运动起到暗示作用,教练员的一言一行,既可以增强运动员的信心和力量,也可以使运动员丧失信心而招致失败。所以,教练员在训练和比赛中应对运动员进行积极性的暗示。
自我控制对运动员也十分重要,训练与比赛中,神经系统不会是处于适宜的兴奋状态,如果在比赛之前,神经系统处于兴奋,运动员精神和体力消耗过多,高潮出现过早,在比赛时就要处于一个“兴奋状态”,就达不到比赛的预期目的。
3放松训练。放松训练就是使运动员解除疲劳的训练,这里所谈的疲劳主要是指精神疲劳。这种疲劳对于提高训练水平和参加比赛影响较大。实验证明,型良好的放松训练,对有效减缓和消除精神疲劳有重要作用。
放松训练的方法有很多,掌握也困难,如可以利用吸气、平气类数的方法消除紧张,达到整个身体放松的目的。也可利用冥想自然景象的方法进行放松训练。
要想掌握放松训练,就必须发展自我调整的能力,如:
(1)控制骨骼肌肉的紧张度。案自己的愿望使之放松,或按需要使之紧张。
(2)按自己的意愿形成所需要的精神情绪状态,通过默念词语,肌肉放松和形成身心的安静状态。
(3)表现记忆中与过去体验过的情绪色彩的形象概念。
(4)把注意力控制到需要的方向。
4注意力集中训练。注意力集中,就是人们的心理活动对于一些事物的指向性和集中性。
从生理机制说,当运动员注意力集中的时候,再大脑皮曾相应区域就产生一个优势兴奋中心,按高级神经活动负诱导规律,当大脑皮层一定的区域产生优势兴奋中心时,皮层其余区域就要获浅或深的处于控制状态。负诱导强,注意力就越集中。
造成运动员注意力分散有许多因素,疾病、疲劳、失眠等都会降低运动员的注意力:对场地不适应,器材不习惯,观念的制度等。都会妨碍专注意力集中,急躁、轻乱、过分计较个人得失也会分散运动员的注意力。
一般来说,善于注意力集中的人,能对所层式的事情有明确的目的性、有高度的自觉性和责任心。
注意力集中训练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日常训练中养成集中注意力的习惯,要求运动员在思想上把“训练当成比赛”那样真诚以待。
(2)要有意识地克制自己的情绪激动,冷静是控制急躁、发怒、害怕、示弱、慌张等情绪。
(3)介绍有关比赛的正确情报,消除运动员所谓的紧张与不安。
(4)教育运动员在比赛时不要考虑个人得失,集中精神参加比赛。
(5)在比赛中发生顺时紧急情况,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变紧张情绪,使心理处于放松状态。
心理训练的基本要求
对运动员进心里训练是一个深入细致的教育过程,要根据心里训练的任务,运用各种训练方法,才能形成运动员个性心里特征,获得良好的心理状态,提高心智能力。
为使心理测验获得良好的效果,应注意以下要求:
1要教育运动员深刻地认识心里训练的意义和作用。心里训练的实质是对运动员的心理过程施加影响,它的效果的取得必须是教练员(或心里训练工作者)和运动员双方协调配合的结果,认真执行各种心里训练的要求。如果运动员对心里训练的作用将信将疑,或者完全不相信,它必然在训练中打折扣训练就不会有什么效果。因此,首先要使运动员相信心里训练,在此基础上深刻了解心里品质对完全训练任务和争取竞赛胜利的重要意义;其次,明确了解完成训练和比赛任务需要培养、改进、提高那些心智能力和个性心里特征,达到何种程度以及他们的作用。这样运动员才能自觉地进行自我分析,自我检查,自我控制,自我调适和自我提高自己的心里品质和心理状态。
2心理训练要与身体训练、技术、战术训练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的结合。各种训练内容都是互相渗透、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的,因而各种训练内容必须有机的结合进行。
3心理训练要循序渐进的进行。这一要求应贯彻到每一心里训练任务、内容、要求等各个方面。如在意志训练中英逐步增加难度,在矫正消极的心里因素中不能超之过急,在增强心里负担的难度时也应逐步增大,这样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4要贯彻个别对待的要求。每个运动员在个性心里特征、心智能力,意志品质,年龄和教育程度等方面都有各自的特点和差。因此,心里训练的内容和选择,方法的采用上都应该有区别对待。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措施,心里训练才能收到好的效果,才能充分的发展和利用每个运动员的个性潜力。
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
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由于比赛双方运动实力对比的不同和比赛进程的变化,总会遇到处在领先、落后和相持的情境。如果排除从战略考虑的需要,那么上述情境会不同程度地对运动员的比赛心理产生影响,从而使运动员的比赛行为发生某些变化。教练员和运动员如能了解和掌握这些比赛中更好的发挥出来,有利于取得好成绩。
竞赛过程中运动员逐渐把比分拉开占据场上优势时,常会出现的心理变化。
由于领先,增强了运动员取胜的自信心。
在比赛中运动员建立并加强了战胜对手的自信心后,其情绪变化会由比赛开始的紧张情绪状态转向战斗振奋情绪状态,对比赛感知清晰,注意力集中,思维判断准确。表现在运动员的比赛行为上,其运动技能水平得以流畅地发挥出来,失误减少,完成技术的质量好,成功率高。此时,运动员能够控制场上的比赛进程。
在这种情况下,运动员应该采取“最大极大”战略。即全力以赴,不让对手有任何喘息机会,争取一举拿下比赛,给对手以迎头痛击。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当一名运动员在比赛中,命名出全身解数,仍然惨败,那么他很容易形成对战胜过他的运动员的心理恐惧,而这种恐惧的心理障碍一旦形成,就很难克服。在以后的比赛中,当他再次与战胜他的对手相遇时,虽然有报一箭之仇的想法,但不可否认在其内心深处仍有恐惧对手的心理障碍,即“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因此,当运动员在比赛中领先,应痛击对手,以争取在今后比赛再次相遇时,使对手处于心理上的劣势,我方处于心理上的优势。这对比赛是极其有利的。
由于领先运动员出现过于放松、麻痹的心态。
在这种情况下,运动员盲目自信,轻视对手,认为自己能轻易取胜,情绪的兴奋性水平过低,对比赛的感知能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在比赛行为上会表现出运动员好象“傲气十足”,其实是缺乏斗志,比赛态度散慢,不认真,对比赛中的技术细节随便应付处理,降低了完成技术动作的质量。此时对手如果把对方差距逐渐缩小,盲目自信的运动员很难重新集中精力比赛,往往会变得惊惶失措,失误率增多。这类运动员经常重演“骄兵必败”的悲剧。教练遇到这样的队员,不论他在比赛中取胜与否,均要及时给以严厉的批评,以防止其形成习惯化了的性格特征,对今后的比赛不利。
由于领先,急于求成。
运动员领先后,急于求成,便破坏了原有的适宜的情绪兴奋水平。这时,运动员的情绪兴奋水平逐渐升高并且波动不稳定。根据“运动成绩与情绪的兴奋水平成倒U型关系”的原理,运动员的运动技能水平和自我控制能力降低,也就是人们平时常说的“欲速则不达”。在这种情绪的作用下,运动员对比赛的感知变得粗糙,对运动技能各环节的注意广度变得狭窄,注意分配能力下降。表现在运动行为上,运动员的技术变形,失误增多。其对手经常在这时抓住机会,反败为胜。
比赛是平时训练水平的“试金石”。教练只有在平时的训练和生活中,注意培养这类运动员遇事沉着冷静、不急不躁的个性品质,才能真正在比赛中克服其急于求成的心理及其行为表现。
由于领先害怕对手追上,紧张情绪加剧。
运动员由于惧怕失去优势,这一紧张情绪的作用,会使其对比赛感知能力下降,思维变得狭窄,在运动行为上表现出过于小心谨慎,缩手缩脚,进功意识减弱,防守意识增强,不能坚持以功为守的策略,从而缓解了对对手的心理压力和身体、技战术方面的压力,使对手有了调节身心状态的时间。如果对手能有效地利用这喘息之机调整好运动技能状态,那么比赛鹿死谁手便很难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