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禅林宝训合注
28877200000016

第16章

寧道者

潭州開福道寧禪師。歙溪汪氏子。嗣五祖演禪師。南嶽下十四世也。

紹興

宋高宗年號。

佛日

即妙喜也。

音務。奔也。

音自。浸潤也。

除却也。

增也。尤甚也。

拙菴佛照光和尚。初參雪堂於薦福。有相者。一見而器之。謂雪堂曰。眾中光上座。頭顱方正。廣顙豐頤。七處平滿。他日必為帝王師。孝宗皇帝淳熈初。召對稱旨。留內觀堂七宿。待遇優異。度越前來。賜佛照之名。聞于天下(記聞)。

拙菴

慶元府。育王山佛照德光禪師。臨江軍彭氏子。嗣大慧杲禪師。南嶽下十六世。

頂骨。

額也。

頷也。

七處

兩手兩足兩眉及頂。

拙菴謂虞允文丞相曰。大道洞然。本無愚智。譬如伊呂起於耕漁。為帝王師。詎可以智愚階級而能擬哉。雜然。非大丈夫。其孰能與焉。

虞允文

姓虞。名(允文)字彬甫。幼十歲時。善賦詩詞。有驚人之語。後孝宗為相。置翹材舘舍。以筵四方賢士。

伊尹

姓伊。名尹。傷中國無賢君。歎斯道不行。隱耕於有莘之野。湯三往聘之。拜為相。

呂望

東海人。姓姜。名尚。字子牙。釣魚磻溪之寶雞縣。西伯將出獵。卜之曰。所獲者非熊非羆。非虎非彪。霸王之輔。果獲姜尚於渭水之陽。與語大悅曰。自吾先君太公。甞云。當有聖人適周。太公望子久矣。故號太公望。立為師。封為呂。後佐武王伐紂。

階級

上階梯也。下次第也。

拙菴曰。璇野菴常言。黃龍南禪師。寬厚忠信。恭而慈愛。量度凝遠。博學洽聞。常同雲峰悅遊湖湘。避雨樹下。悅箕踞相對。南獨危坐。悅瞋目視之曰。佛祖妙道。不是三家村古廟裏土地。作死模樣。南稽首謝之。危坐愈甚。故黃太史魯直稱之曰。南公動靜不忘恭敬。真叢林主也(幻菴集)。

箕踞

長伸兩足。以兩手按兩膝上。其形似箕。唐詩云。綠樹陰濃足四隣。青苔日厚自無塵。科頭箕踞長松下。白眼看他世上人。

拙菴曰。率身臨眾要以智。遣妄除情須先覺。背覺合塵則心蒙蔽矣。智愚不分。則事紊亂矣(晝監寺書)。

拙菴曰。佛鑑住太平。高菴充維那。高菴齒少氣豪。下視諸方。少有可其意者。一日齋時鳴楗。見行者別器置食于佛鑑前。高菴出堂勵聲曰。五百僧善知識。作遮般去就。何以範模後學。佛鑑如不聞見。逮下堂詢之。乃水齎菜。葢佛鑑素有脾疾。不食油故。高菴有愧。詣方丈告退。佛鑑曰。維那所言甚當。緣惠懃病乃爾。甞聞聖人言。以理通諸礙。所食既不優。於眾遂不疑也。維那志氣明遠。他日當柱石宗門。幸勿以此芥蔕。逮佛鑑遷智海。高菴過龍門。後為佛眼之嗣。

所擊之物也。鐘磬板木魚等物。凡擊之有聲者。皆名為楗。

柱石

漢田延年。謂霍光曰。將軍為國柱石。今謂柱石者。欲撑拄宗門。令法久住也。

芥蔕

上音介。下音瘥。望人豁略曰。幸勿芥蔕。又刺鯁也。鯁者骨不下咽也。古謂蹇諤直言。為骨鯁也。直言難受。如鯁骨留咽也。

拙菴曰。大凡與官員論道酬酢。須是剗去知解。勿令他坐在窠窟裏。直要單明向上一著子。妙喜先師甞言。士大夫相見。有問即對。無問即不可。又須是個中人始得。此語有補於時。不傷住持之體。切宜思之(與興化普菴書)。

削也。謂去其疑執。斷其情思也。

拙菴曰。地之美者善養物。主之仁者善養士。今稱住持者。多不以眾人為心。急己所欲。惡聞善言。好蔽過惡。恣行邪行。從快一時之意。返被小人就其好惡取之。則住持之道。安得不危乎(與洪老書)。

拙菴謂野菴曰。丞相紫巖居士。言妙喜先師。平生以道德節義勇敢為先。可親不可疎。可近不可迫。可殺不可辱。居處不淫。飲食不溽。臨生死禍患。視之如無。正所謂干將鏌鎁。難與爭鋒。但虞傷闕耳。後如紫巖之言(幻菴記聞)。

可親下

三句出孔子家語儒行篇。

淫溽

禮記云。居家不淫。飲食不溽。註。淫。流蕩也。恣縱貪味。曰溽也。

干將鏌鎁

二良劍名。按孝子傳云。楚王夫人。夏乘凉抱鐵柱感孕。產生一鐵塊。楚王令干將造劍。三年乃成雙劍。一雌一雄。干將密將雄劍以匿。進雌劍。王秘匣中。甞聞悲鳴。王問羣臣。臣曰。劍有雌雄。鳴者憶雄耳。王大怒。干將知罪必死。將劍藏於屋柱中。囑妻鏌鎁曰。日出北戶。南山有松。松生於石。劍在其中。妻後生男。名眉間赤。年十五歲。問母曰。吾父何在。母述前事。思惟剖柱。果得其劍。欲為父報讐。楚王知之。勑令覓得其人。當厚賞之。眉間赤遂逃。俄有客曰。子莫非眉間赤否。曰然。客曰。吾甑山人。能為子報父讐。赤曰。父昔無辜。枉被荼毒。君今見惠。當何所須。客曰。當得子頭并劍。赤乃自刎其頭。客得其頭并劍。進與楚王。王曰大幸。客曰。願將此頭。以油烹之。王遂與頭投鼎。烹至三日不爛。客請王視。客以劍揮王頭。落於鼎中。二頭相齧。客恐眉間赤頭不勝。乃自刎頭助之。三頭相齧。俄頃俱爛。

憂慮也。

損失也。

拙菴曰。野菴住持。通人情之始終。明叢林之大體。甞謂予言。為一方主者。須擇有志行衲子。相與毗贊。猶髮之有梳。面之有鑑。則利病好醜不可得而隱矣。如慈明得楊岐。馬祖得百丈。以水投水。莫之逆也(幻菴集)。

拙菴曰。末學膚受。徒貴耳賤目。終莫能究其奧妙。故曰山不厭高。中有重巖積翠。海不厭深。內有四溟九淵。欲究大道。要在窮其高深。然後可以照燭幽微。應變不窮矣(與覲老書)。

末學膚受

東京賦云。末學膚受。貴耳賤目。註。膚。皮膚也。皮膚之受。故云膚受也。此外受淺薄。非內實所受。貴於耳。賤於目也。

溟淵

上。水之黑色也。以東西南北四海為四溟。下深也。海有九轉。回水漩澓。其水至深。故為九淵。

拙菴謂尤侍郎曰。聖賢之意。含緩而理明。優游而事顯。所用之事。不期以速成。而許以持久。不許以必進。而許以庶幾。用是推聖賢之意。故能亘萬世而持之。無過失者乃爾(幻菴集)。

庶幾

從容審察也。

通也。

侍郎尤公曰。祖師已前。無住持事。其後應世行道。迫不得已。然居則蓬蓽。取蔽風雨。食則麤糲。取充饑餒。辛苦憔悴。有不堪其憂。而王公大人。至有願見而不可得者。故其所建立。皆磊磊落落。驚天動地。後世不然。高堂廣廈。美衣豐食。頤指如意。於是波旬之徒。始洋洋然動其心。趦趄權門。搖尾乞憐。甚者巧取豪奪。如正晝攫金。不復知世間有因果事。妙喜此書。豈特為博山設。其拈盡諸方自來習氣。不遺毫髮。如飲倉公上池之水。洞見肝腑。若能信受奉行。安用別求佛法(見靈隱石刻)。

蓬蓽

織荊為門也。禮記儒行篇曰。儒有一畒之官。環堵之室。蓽門圭竇。蓬戶甕牗。

憔悴

枯瘦也。憂勞也。

磊落

如眾石之崩落。而無阻滯。皆大人之相。無物滯於胸中。如干戈叢裏。橫身直過。荊棘林中。撬手便行。脚跟下無五色線。舌頭上無十字關。鼻端無泥痕。眼中無金屑故也。

頤指

但動頤而指麾。不勞用力。皆如意也。

洋洋

流蕩之貌。

趦趄

上音咨。下音菹。欲趣而不行也。

攫金

上。爪持也。列子云。昔齊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之市。適鬻金之所。竊金而去。金主捕之曰。人皆在焉。子何攫人之金。答曰。取金之時不見其人。而獨見其金。言人貪其利而忘其耻。見其利而忘其害也。

上池之水

古史云。蘆越之東有扁鵲。姓秦。名緩。渤海郡人。少時為舍長。客長桑君。見扁鵲獨奇。常勤遇之。出入十餘年。一日呼扁鵲私坐。間語之曰。我有藥方。年將老矣。欲傳與公。公無泄漏。鵲敬諾。遂出懷中藥方與之。示以上池水服之。三七日當見物矣。盡取方以授之。忽不見其人也。鵲如其言。以藥水服之。三七日視垣外一方人。後視病。盡見五臟癥結。持以胗脈名耳。註。水未至於地。承取竹木上露水。故名上池之水。

侍郎尤公謂拙菴曰。昔妙喜中興臨濟之道。於凋零之秋。而性尚謙虗。未甞馳騁見理。平生不趨權勢。不苟利養。甞曰。萬事不可佚豫為。不可奢態持。葢有利於時而便於物者。有其過而無其功者。若縱之奢佚則不濟矣。不肖佩服斯言。遂為終身之戒。老師昨者。遭遇主上留宿觀堂。實為佛法之幸。切冀不倦悲願。使進善之途開明。任眾之道益大。庶幾後生晚輩。不謀近習。各懷遠圖。豈不為叢林之利濟乎(然侍者記聞)。

中興

廢而復興。曰中興。如周宣王漢光武。中興帝王之業也。

佚豫

縱意悅情而為。

美意也。

便

利也。

謀也。

密菴傑和尚曰。叢林興衰。在於禮法。學者美惡。在乎俗習。使古之人巢居穴處。澗飲木食。行之於今時。則不可也。使今之人。豐衣文采。飯梁囓肥。行之於古時。亦不可也。安有他哉。習不習故。夫人朝夕見者為常。必謂天下事正宜如此。一旦驅之就彼去此。非獨生疑而不信。將恐亦不從矣。用是觀之。人情安於所習。駭其未見。是其常情。又何足怪(與施司諫書)。

密菴

慶元府天童密菴咸傑禪師。福州鄭氏子。嗣應菴華禪師。南嶽下十七世。

密菴謂悟首座曰。叢林中惟浙人輕懦少立。子之才器宏大。量度淵容。志尚端確。加以見地穩密。他日未易言。但自韜晦。無露圭角。毀方瓦合。持以中道。勿為勢利少枉。即是不出塵勞而作佛事也(與笑菴書)。

弱也。

韜晦

韜藏虗名而棄華務實。晦隱其迹而和光同塵也。

毀方瓦合

禮記儒行篇曰。儒有博學而不窮。篤行而不惓。乃慕賢而容眾。毀方而瓦合。寬裕有如此者。略註云。毀方瓦合者。陶瓦之事。其初則圓。剖而為四。其形則方。毀其圓以為方。合其方而為圓。葢於涵容之中。未甞無分辨。故曰。寬裕有如此者也。

密菴曰。應菴先師甞言。賢不肖相反。不得不擇。賢者持道德仁義以立身。不肖者專勢利詐佞以用事。賢者得志必行其所學。不肖者處位多擅私心。妬賢嫉能。嗜慾苟財。靡所不至。是故得賢則叢林興。用不肖則廢。有一于斯。必不能安靜(見岳和尚書)。

嫉妬

殉自名利。不耐他榮曰嫉妬。又害賢曰嫉。忌色曰妬。

密菴曰。住持有三莫。事繁莫懼。無事莫尋。是非莫辨。住持人達此三事。則不被外物所惑矣(慧侍者記聞)。

密菴曰。衲子履行傾邪。素有不善之迹者。叢林互知。此不足疾。惟眾人謂之賢。而內實不肖者。誠可疾也(與普慈書)。

密菴謂水菴曰。人有毀辱。當順受之。詎可輕聽聲言。妄陳管見。大率便佞有類。邪巧多方。懷險詖者。好逞私心。起猜忌者。偏廢公議。葢此輩趨尚狹促。所見暗短。固以自異為不羣。以沮議為出眾。然既知我所用。終是而毀謗固自在彼。久而自明。不須別白。亦不必主我之是而訐觸於人。則庶可以為林下人也(與水菴書)。

管見

小見也。如管窺天。能見多許。此言識見暗短。而無高明遠大之見者。

險詖

不平謟詐之言。

猜忌

心多疑曰猜。意多憎曰忌。

壞也。止遏也。

攻發人之陰私曰訐。

自得輝和尚曰。大凡衲子。誠而向正。雖愚亦可用。佞而懷邪。雖智終為害。大率林下人操心不正。雖有才能而終不可立矣(見簡堂書)。

自得輝

杭州淨慈自得慧輝禪師。會稽張氏子。嗣天童正覺禪師。

自得曰。大智禪師特剏清規。扶救末法比丘不正之弊。由是前賢遵承。拳拳奉行。有教化。有條理。有始終。紹興之末。叢林尚有老成者。能守典刑。不敢斯須而去左右。近年以來。失其宗緒。綱不綱。紀不紀。雖有綱紀。安得而正諸。故曰舉一綱則眾目張。弛一機則萬事隳。殆乎綱紀不振。叢林不興。惟古人體本以正末。但憂法度之不嚴不。憂學者之失所。其所正在於公。今諸方主者。以私混公。以末正本。上者苟利不以道。下者賊利不以義。上下謬亂。賓主混淆。安得衲子向正。而叢林之興乎(與尤侍郎書)。

音豸。壞也。

毀壞也。

私取也。

自得曰。良玉未剖。瓦石無異。名驥未馳。駑駘相雜。逮其剖而瑩之。馳而試之。則玉石駑驥分矣。夫衲子之賢德而未用也。混於稠人之中。竟何辨別。要在高明之士。以公論舉之。任以職事。騐以才能。責以成務。則與庸流迥然不同矣(與或菴書)。

駑駘

鈍馬也。

玉之光也。

或菴體和尚。初參此菴元布袋於天台護國。因上堂。舉龐馬選佛頌。至此是選佛場之句。此菴喝之。或菴大悟。有投機頌曰。商量極處見題目。途路窮邊入試場。拈起毫端風雨快。遮回不作探花郎。自此匿迹天台。丞相錢公。慕其為人。乃以天封招提。勉令應世。或菴聞之曰。我不解懸羊頭賣狗肉也。即宵遁去。

或菴

鎮江府焦山或菴禪師。台州羅氏子。嗣護國景元禪師。南嶽下十六世也。

選佛頌

龐居士問馬祖。不與萬法為侶者是甚麼人。祖云。待汝一口吸盡西江水。即向汝道。居士豁然大悟。呈偈曰。十方同聚會。個個學無為。此是選佛場。心空及第歸。

錢公

宋丞相。姓錢。名相祖。字象先。問道於或菴體禪師。

會也。

隱藏也。

乾道初。瞎堂住國清。因見或菴讚圓通像曰。不依本分。惱亂眾生。瞻之仰之。有眼如盲。長安風月貫今昔。那個男兒摸壁行。瞎堂驚喜曰。不謂此菴有此兒。即遍索之。遂得於江心。固於稠人中。請充第一座(天台野錄)。

乾道

宋孝宗年號。

瞎堂

臨安府。靈隱寺瞎堂慧遠禪師。眉山彭氏子。嗣圓悟勤禪師。

或菴乾道初。翩然訪瞎堂於虎丘。姑蘇道俗聞其高風。即詣郡舉請住城中覺報。或菴聞之曰。此菴先師囑我。他日逢老壽止。今若合符契矣。遂欣然應命。葢覺報舊名老壽菴也(虎丘記聞)。

孤鳥疾飛之貌。又自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