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菴入院後施主請。小參曰。道常然而不渝。事有弊而必變。昔江西南嶽諸祖。若稽古為訓。考其當否。持以中道。務合人心。以悟為則。所以素風凌然。逮今未泯。若約衲僧門下。言前薦得。屈我宗風。句下分明。沈埋佛祖。雖然如是。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由是緇素喜所未聞。歸者如市(語錄異此)。
凌然
超越也。
或菴既領住持。士庶翕然來歸。衲子傳至虎丘。瞎堂曰。遮個山蠻杜抝子。放拍盲禪。治你那一隊野狐精。或菴聞之。以偈答曰。山蠻杜抝得能憎。領眾匡徒似不曾。越格倒拈苕菷柄。拍盲禪治野狐僧。瞠堂笑而已(記聞)。
翕
如鳥之聚也。
杜抝
不依軌轍曰杜。不順人情曰抝。
拍
拊也。自不能行。拍人肩而行之。
隊
羣也。
匡
正也。
或菴謂侍郎曾公逮曰。學道之要。如衡石之定物。持其平而已。偏重可乎。推前近後。其偏一也。明此可學道矣(見曾公書)。
或菴曰。道德乃叢林之本。衲子乃道德之本。住持人棄厭衲子。是忘道德也。道德既忘。將何以修教化。整叢林誘來學。古人體本以正末。憂道德之不行。不憂叢林之失所。故曰。叢林保於衲子。衲子保於道德。住持無道德。則叢林廢矣(見簡堂書)。
或菴曰。夫為善知識。要在知賢。不在自賢。故傷賢者愚。蔽賢者暗。嫉賢者短。得一身之榮。不如得一世之名。得一世之名。不如得一賢衲子。使後學有師。叢林有主也(與圖極書)。
一賢衲子
如國得一賢臣。則興國治邦。法門得一賢衲子。則叢林永賴。
或菴遷焦山之三載。寔淳熈六年八月四日也。先示微恙。即手書并硯一隻。別郡守侍郎曾公。逮至中夜化去。公以偈悼之曰。翩翩隻履逐西風。一物渾無布袋中。留下陶泓將底用。老夫無筆判虗空(行狀)。
悼
挽也。哀而至痛。
陶泓
泓。寶泓。石泓。涵星泓。皆硯之別名也。
底
何也。
無筆
老師一段光明。猶若虗空。無筆可判也。
瞎堂遠和尚謂或菴曰。人之才器。自有大小。誠不可教。故楮小者不可懷大。綆短者不可汲深。鴟鵂夜撮蚤。察秋毫。晝出瞋目之不見丘山。葢分定也。昔靜南堂傳東山之道。頴悟幽奧。深切著明。逮應世住持。所至不振。圓悟先師歸蜀。同範和尚訪之大隨。見靜率略。凡百弛廢。先師終不問。回至中路。範曰。靜與公為同參道友。無一言啟迪之。何也。先師曰。應世臨眾。要在法令為先。法令之行。在其智能。能與不能。以其素分。豈可教也。範頷之(虎丘記聞)。
楮
楮皮。蔡倫將此而作紙也。
綆
音梗。取水之繩。訓言。楮小不可懷大。綆短不可汲深。此二句出莊子至樂篇。言其才小不堪大用也。
鴟鵂
亦名鵂鶹。怪鳥也。鳴之則雨。晝則無所見夜則目明也。此出莊子秋水篇。言人見小而不能見大也。
靜南堂
彭州大隨南堂元靜禪師。閬州玉山。大儒趙約仲之子。嗣五祖演禪師。
頴
鋒利也。
瞎堂曰。學道之士。要先正其心。然後可以正己正物其心既正。則萬物定矣。未聞心治而身亂者。佛祖之教。由內及外。自近至遠。聲色惑於外。四肢之疾也。妄情發於內。心腹之疾也。夫見心正而不能治物。身正而不能化人。葢一心為根本。萬物為枝葉。根本壯實。枝葉榮茂。根本枯悴。枝葉夭折。善學道者。先治內以敵外。不貪外以害內。故導物要在清心。正人固先正己。心正己立。而萬物不從化者。未之有也(與顏侍郎書)。
簡堂機和尚住番陽筦山。僅二十載。羹藜飯黍。若絕意於榮達。甞下山聞路旁哀泣聲。簡堂惻然。逮詢之。一家寒疾。僅亡兩口。貧無斂具。特就市貸棺塟之。鄉人感歎不已。侍郎李公(椿年)謂士大夫曰。吾鄉機老。有道衲子也。加以慈惠及物。筦山安能久處乎。會樞密汪(明遠)宣撫諸路。達於九江郡守林公。(叔達)虗圓通法席迎之。簡堂聞命乃曰。吾道之行矣。即欣然曳杖而來。登座說法曰。圓通不開生藥鋪。單單只賣死貓頭。不知那個無思算。喫著通身冷汗流。緇素驚異。法席因茲大振(懶菴集)。
番
音婆。即饒州鄱陽縣也。番。與鄱同。
筦
音管。樂器。
藜
藜藿。似蒿而可食。
斂具
即棺槨也。
貸
音代。賖借也。
樞密
即今都察院官之稱。
宣撫
即巡按也。
路
昔謂之路。今名之府。
死貓頭
明向上事也。此物本是腥臭之物。若有具眼衲僧。直下承當。一口吞之。則佛祖之病悉除。通身輕快。舉僧問曹山。世間何物最貴。山云。死貓頭為貴。丹霞頌云。腥臊紅爛不堪聞。動處輕輕血汙身。何事杳無人著價。為伊不是。世間珍。喻向上事。
簡堂曰。古者修身治心。則與人共其道。興事立業。則與人共其功。道成功著。則與人共其名。所以道無不明。功無不成。名無不榮。今人則不然。專己之道。惟恐人之勝於己。又不能從善務義以自廣也。專己之功。不欲他人有之。又不能任賢與能以自大也。是故道不免於蔽。功不免於損。名不免於辱。此古今學者之大分也。
簡堂曰。學道猶如種樹。方榮而伐之。可以給樵薪。將盛而伐之。可以作榱桷。稍壯而伐之。可以充楹枋。老大而伐之。可以為梁棟。得非取功遠而其利大乎。所以古之人。惟其道固大而不狹。其志遠奧而不近。其言崇高而不卑。雖適時齟齬。窮於饑寒。殆亡丘壑。以其遺風餘烈。亘百千年。後人猶以為法而傳之。鄉使狹道苟容。邇志求合。卑言事勢。其利止榮於一身。安有餘澤溥及於後世哉(與李侍郎二書)。
榱桷
即椽也。
楹枋
上柱。下丕木也。
梁棟
脊木曰棟。負棟曰梁。
齟齬
上咀。下語。不相當也。又坎坷也。
溥
音普。廣也。
簡堂。淳熈五年四月。自天台景星巖。再赴隱靜。給事吳公(芾)佚老于休休堂。和淵明詩十三篇送行。其一曰。我自歸林下。已與世相疎。賴有善知識。時能過我廬。伴我說道話。愛我讀佛書。既為巖上去。我亦為膏車。便欲展我鉢。隨師同飯蔬。脫此塵俗累。長與巖石居。此巖固高矣。卓出山海圖。若比吾師高。此巖還不如。(二)我生山窟裏。四面是孱顏。有巖號景星。欲到知幾年。今始信奇絕。一覽小眾山。更得師為主。二妙未易言。(三)我家湖山上。觸目是林丘。若比茲山秀。培塿固難儔。雲山千里見。泉石四時流。我今纔一到。已勝五湖遊。(四)我年七十五。木末挂殘陽。縱使身未逝。亦能豈久長。尚冀林間住。與師共末光。孤雲俄暫出。遠近駭蒼黃。(五)愛山端有素。拘俗亦可憐。昨守當塗郡。不識隱靜山。羨師來又去。媿我復何言。尚期無久住。歸送我殘年。(六)師心如死灰。形亦如槁木。胡為衲子歸。似響答空谷。顧我塵垢身。正待醍醐浴。更願張佛燈。為我代明燭。(七)扶疎巖上樹。入夏總成陰。幾年荊棘地。一旦成叢林。我方與衲子。共聽海潮音。人生多聚散。離別忽驚心。(八)我與師來往。歲月雖未長。相看成二老。風流亦異常。師宴坐巖上。我方為聚糧。倘師能早歸。此樂猶未央。(九)紛紛學禪者。腰包競奔走。纔能說葛藤。癡意便自負。求其道德尊。如師葢希有。願傳上乘人。永光臨濟後。(十)吾邑多緇徒。浩浩若雲海。大機久已亡。賴有小機在。仍更與一岑。純全兩無悔。堂堂二老禪。海內共期待。(十一)古無住持事。但只傳法旨。有能悟色空。便可超生死。庸僧昧本來。豈識西歸履。買帖坐禪床。佛法將何恃。(十二)僧中有高僧。士亦有高士。我雖不為高。心麤能知止。師是個中人。特患不為爾。何幸我與師。俱是鄰家子。(十三)師本窮和尚。我亦窮秀才。忍窮心已徹。老肯不歸來。今師雖暫別。泉石莫相猜。應緣聊復我。師豈有心哉(景星石刻)。
芾
音肺。
膏
潤也。以脂膏運車也。
孱
音巉。重巖孤峻之貌。
培塿
土阜之山。
木末
日在木之稍。不久而沒。如人老年。不久而亡也。
蒼黃
驚見失措之貌。蜀南常雨。日出則犬吠。南越數州犬皆蒼黃。下雪則犬噬狂走。至無雪方至。
空谷
師以無心而應物也。
央
盡也。
負
恃也。
大機
杭州天寧寺。重機明真禪師。台州人。嗣玄沙師備禪師。
小機
即簡堂行機禪師。
一岑
即圓極岑禪師。
庸僧
戚戚於衣食。念念於名利。生不知來。死不知去。尋常粥飯之流也。
西歸履
達磨御塟熊耳。魏武帝使宋雲使西域而回。至葱嶺遇師手携隻履。雲乃問何往。師曰。西天去也。雲歸告帝。帝令起壙。唯空龕隻履在耳。
買帖
將書買院。作住持之說也。又買求權貴。討帖坐禪也。
恃
賴也。言既無好僧。佛法恃賴何人而興也。
高僧
行解雙應。不入世流。
給事吳公謂簡堂曰。古人灰心泯智。于千巖萬壑之間。澗飲木食。若絕意於功名。而一旦奉紫泥之詔。韜光匿迹於負舂賤役之下。初無念於榮達。而卒當傳燈之列。故得之於無心。則其道大。其德宏。計之於有求。則其名卑。其志狹。惟師度量凝遠。繼踵古人。乃能棲遲於筦山一十七年。遂成叢林良器。今之衲子。內無所守。外逐紛華。少遠謀。無大體。故不能扶助宗教。所以以不逮師遠矣(高侍者記聞)。
紫泥
天子六璽。皆以武都紫泥。以封函匣。使鬼神不敢視也。武都。即今階州。其山水皆亦泥。為印色至赤也。
卒
終也。
簡堂曰。夫人常情。罕能無惑。大抵蔽於所信。阻於所疑。忽於所輕。溺於所愛。信既偏。則聽言不考其實。遂有過當之言。疑既甚。則雖實而不聽其言。遂有失實之聽。輕其人。則遺其可重之事。愛其事。則存其可棄之人。斯皆苟縱私懷。不稽道理。遂忘佛祖之道。失叢林之心。故常情之所輕。乃聖賢之所重。古德云。謀遠者先驗其近。務大者必謹於微。將在博采而審用其中。固不在慕高而好異也(與吳給事書)。
信疑輕愛
遮蔽不明。在所信之偏。阻隔不通。在所疑之甚。忽亡其事。在所輕之過。溺任其人。在所愛其事也。
博採
廣覽兼聽之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