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军事典故
28932300000042

第42章 老当益壮

该典故出自《后汉书·马援列传》:

援……尝谓宾客曰:“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这段文字的意思是:马援曾经对他的宾客们讲,大丈夫要胸怀大志,贫穷时要意志更坚定,年老时要志向更加高远。而马援正是用自己的一生实践了这一诺言。

马援出身将门,先祖是战国后期赵国的名将赵奢。在赵国,赵奢的战功可与廉颇、蔺相如相比,因此被封为马服君,他的后人也以此为荣,索性以马作为姓氏。后来,马援的曾祖父马通因为参与宫廷内部纷争,事败后被杀,从此家道败落。马援幼年父母就已亡故,12岁时独自跑到塞外以放牧为生。不久,马氏家族的人纷纷前来归附他,大约有百家宾客跟随他在陕西、甘肃一带游牧,这就是马援的家为什么会在关中西部扶风县的由来。年少历经坎坷,游踪又遍于西北各地,开阔了马援的视野,也养成了他的大器胸怀。数年后,马援已拥有牛、马、羊数千头,粮谷万担,但他并不贪恋钱财,而是全部散发给亲朋故旧,自己常年穿着一身羊皮衣服,过着极其简朴的生活。从军后,马援也以同样的态度对待自己的部下。一次战斗,马援身先士卒,挥军搏杀敌方千余名,自己腿部被箭射穿。汉光武帝刘秀特下令嘉奖,赏赐他牛羊数千头,马援全部分给了部将和士卒。他常说:“钱、财、物,可贵的是可以用来救助他人,可悲的是沦为它的奴隶。”这句话不仅表达了马援对待物欲的态度,也反映了他不同凡响的志向和抱负。

马援早年从军,追随汉光武帝刘秀东征西讨,驰骋疆场。他文武兼备,治军有方,谋略过人,屡建奇功。刘秀非常器重马援,经常召他商讨军机大事。据史书记载,马援“每有新谋,未尝不用”。马援在军中威信也很高,诸将领对某事有疑义或争论,也往往请教马援或由他裁定。由于战功显著,马援先是被封为伏波将军,后授新息侯。此刻,他可以说是功成名就,衣锦还乡。公元47年,在武陵,也就是今天湖南省常德市西一带发生大规模的反汉叛乱,刘秀两次派兵平叛,第一次汉军全军覆灭;第二次损兵折将,连遭败绩,当时满朝文武都一筹莫展。马援听到消息,从病榻上一跃而起,再次请缨出征。这年马援已62岁。刘秀认为马援年事已高,不想让他去,但经不住他坚决要求,只好说让他当场试试。马援纵身上马,据鞍回顾,不减当年雄姿。刘秀不禁笑道:“矍铄哉是翁也!”后来,“矍铄”一词就被用来形容老人很有精神的样子。

刘秀欣然任命马援为领军统帅。马援深知此行艰难,启程前特意与亲友一一诀别。他对知交杜情说:“我受国家厚恩,经常担心不能为国事而亡,今天终于如愿,可以无所牵挂地瞑目了。”出师后,马援慎重出战,首战杀敌两千;接着乘胜追击,直趋叛军大本营。由于叛军据险抵抗,汉军数次进攻不利,双方进入僵持局面。这时天气日益炎热,北方官兵不习南方水土,加上瘟疫流行,军中不少人相继生病,马援也身染重疾。于是,军中有人建议暂时退兵,马援认为坚持就是胜利。他镇定自若,为激励将士,不畏酷暑,每日亲临前线观察敌情,指挥作战。没过多久,马援终因年迈体衰,病逝于军中,终年63岁。马援去世不久,叛军也因断粮缺水而投降。马援虽然没有亲眼看到战役结局,但胜利的基础却是由他奠定的。

可悲的是,马援死后,竟遭到个别部下和朝中小人的诬陷。刘秀不分清浊,下令追回新息侯印绶,子孙不得袭爵食封。一代名将死后,宾客、同僚、故人竟然不敢凭吊。马援的妻子只好买了几亩地,草草安葬了这位老当益壮、马革裹尸的军人。

千秋功罪,自有后人评说。公元74年,马援终于得以平反昭雪,被追封为“忠成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