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蜀书·庞统法正传》中说:
统曰:“陆子可谓驽马有逸足之力,顾子可谓驽牛能负重致远也。”
《三国志·蜀书·庞统法正传》中这段话,是说陆绩好比一匹脚力很快的马,有超逸的才能;顾劭好比是一头吃苦耐劳的牛,能够负重致远。这就是“负重致远”这个典故的最早记载。通常是指背着沉重的东西送到远方,比喻一个人能够担负重任。
公元210年,三国东吴大都督周瑜在巴陵病死后,他的生前好友庞统十分悲痛,亲自赶到吴郡去送葬。庞统是湖北襄阳人,生于公元179年,他是三国时刘备的谋士,人称“凤雏先生”,建安十九年,也就是公元214年中箭阵亡。庞统博学多才,与诸葛亮齐名,史称“卧龙凤雏”。当时,吴蜀联盟,两家的关系还不错。因此,庞统一到东吴,很多名士就慕名前来拜访。这中间有东吴的大将陆绩、顾劭、全琮等人,很快他们便成了知交。庞统参加完葬礼后,就要回蜀国,大家赶来与庞统话别。他们在一起谈古论今,谈得十分投机。庞统善于识人,酒过三巡后,他便开始评论身边的几位朋友。他说,陆绩好比是一匹脚力很快的马,有超逸的才能;顾劭好比是一头吃苦耐劳的牛,能够负重致远;他又指着全琮说全琮虽然智力差些,也是当代一个人才。事后有人问:“庞统,在先生的心目中,是不是认为陆绩的才能胜过顾劭?”庞统并不直接回答,只是说:“马儿虽好,只能运载一个人;驮着重担的牛,它运载的岂止是一个人的重量。”
陆绩、顾劭等人都得到了孙权的器重,这几个人也曾向孙权推荐庞统,可是孙权不赏识庞统,后来庞统成了刘备的主要谋士,刘备待他仅次于诸葛亮,请他俩共同担任军师中郎将,辅佐自己争雄天下。
今天,这个典故一般指能够担负重任的人。朝鲜战争爆发后,党中央和毛主席决定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在选谁挂帅出征时,毛主席点到了彭德怀,决定让彭德怀执掌帅印。彭德怀果然“负重致远”,指挥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经过五次战役,终于把以美国为首的侵朝“联合国”军赶过了“三八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