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的原意就是指尖头木棒,应该也是一种极其古老的兵器。后世的枪和长矛相似,只是枪头比矛头要短小,枪杆一般仅等身长,比较轻便,利于格斗。战国时期步兵已开始使用枪,魏晋以后枪成为制式武器,既有步兵使用的枪,也有骑兵使用的枪。比如唐初名将秦琼跟随李世民出征作战时,如果发现“敌中有骁将锐卒,炫耀人马,出入来去者”,他就“跃马负枪而进,必刺之万众之中”。唐中叶名将哥舒翰也善于使枪。有一次与吐蕃的战役中,他一个人手持半截枪阻挡三队敌军,由此成名。他平时在追击战时往往把枪架到逃敌肩上,大喝一声,乘敌人回头时,“从而刺其喉”,然后顺势往上一挑,“皆剔高三五尺而堕,无不死者”。五代后梁名将王彦章,“常持铁枪冲坚陷阵”,号为“王铁枪”。据《宋史》记载,南宋著名爱国将领岳飞也是使一杆“丈八铁枪”。
宋代枪已完全取代原来长矛的地位,成为最重要的兵器。宋代的军事著作《武经总要》称“阵所适用者,莫枪若也”,种类也发展到有十多种,有步兵专用于野战的素木枪、鸦项枪、四棱枪头的锥枪、枪头下有防夺短刃的太宁笔枪,专用于攻城的短刃枪、短锥枪、抓枪、蒺藜枪、拐枪,专用于守城的拐突枪、抓枪、拐刃枪、钩枪,有骑兵专用的单钩、双钩枪等等。总的特点是在刺杀为主的枪头侧面加上各种刃具以防对方抓夺,并且也起到一定的杀伤作用。明代军队制式枪有长枪、铁钩枪、龙刀枪,比较简单,而清代军队装备的枪和宋代一样也有十多种之多,主要特点是结合戟的形式,突出枪的侧击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