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领导干部能力新观
2898000000039

第39章 维护稳定能力(13)

2007年8月湛江利用手机短信消除地震谣言,就是一个非常成功的运用“金字塔”策略的案例:“8月12日凌晨4时,湛江大暴雨要引发大地震的谣言在受灾严重的乌石、北和、覃斗等镇村四处流传,引起当地群众的恐慌。广东省气象局及时通过气象短信平台发布辟谣信息,迅速稳定了灾区民心。发现谣言出现后,湛江市地震局、湛江市气象局意识到,只有迅速通过气象应急服务平台,将谣言制止在萌芽状态,才能稳定民心。8时25分,正在湛江灾区现场指挥气象防灾的广东省气象局副局长林献民果断作出决定,利用气象部门的手机短信应急服务平台,向湛江民众发送辟谣短信。8时30分,接到指示的广东省气象局科技服务中心立即启动应急服务预案,在广东移动公司和广东联通公司的全力支持下,做好一切准备,随时向湛江市140万手机用户发送紧急短信。从8时41分开始,辟谣短信以每小时50万条的速度开始下发,湛江民众开始陆续收到由广东省气象部门和地震部门联合发布的短信:‘湛江市地震局、气象局特别提醒您:近日没有发生地震,今天早上4点钟左右,湛江市雷州乌石、北和、覃斗等地出现地震谣传,请大家不要恐慌。’为了让灾区群众及时了解到最新的天气消息,10时30分,广东省气象局局长余勇要求广东省气象科技服务中心,协助湛江市气象局,通过手机短信应急服务平台加发另一条免费气象短信,告知湛江民众未来天气动向:‘湛江市气象局特别提醒您:未来两天天气仍不稳定,有阵雨,局部大雨,请注意做好防御,并可随时随地拨打12121密切关注最新天气。’随着短信不断发出,谣言迅速得到平息,消除了群众的恐慌情绪。据统计,在短短的3个多小时内,280万条免费提醒短信顺利下发,显示了手机气象短信应急服务平台在灾害天气信息服务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服务中的重要作用。据介绍,广东省已多次利用手机气象短信应急服务平台发布台风预警等灾害提示信息,为抗洪抢险赢得了时效。”

五、“语言修辞”策略

“说话”,似乎是件简单的事情,很多人认为,只要把我掌握的真实情况、真实想法说出来就可以了,这没有什么可以研究的。

从过去的很多案例来看,很多人特别是很多政府官员不会在媒体面前说话。有时候是“好心办了坏事”,有时候是被媒体误解,事后“哑巴吃黄连”。同时,我们也经常在媒体上看到,很多政府官员因为善于在媒体面前“说话”,而获得了“满堂彩”。

比如,“2001年4月1日,发生了震惊世界的中美南海撞机事件。4月5日,我国驻美大使杨洁篪在美国有线电视网(CNN)接受了美国记者的实况提问。面对美方记者的刁难,杨大使严正指出,这一事件完全是由美方造成的,美方应负完全责任,应向中国人民作出解释并道歉。为了加强传播效果,杨大使针对当时美国媒体企图掩盖事实并煽动民众反华情绪的做法,当场讲了一个‘故事’:‘咱们举一个美国的例子:有一个家庭,一所房子,一个前院。但有一伙人总是在这家门前的街上开着车徘徊。他们没有进入到你的前院,但就是日日夜夜、月月年年地在靠近前院的地方开来开去。家里有人出来查看,结果家里人的车子被毁了,人也失踪了。我认为,家里人有权问到底发生了什么,应该做一些检查和调查。如果这种道理可以成立的话,我想美国人民能够作出非常公正的判断,到底该怪罪谁?至少对方应该说声“对不起”吧。车也毁了,人也失踪了,可对方只是说,事情就是这么发生的。这怎么让人接受呢?’这种人性化传播的方式显然更符合美国受众的习惯,比板起面孔说教要有力得多。”

“非典”过后,新闻发言人制度成为国内很多政府部门的一项专门制度,一些专门的新闻教育机构也对这些新闻发言人进行了较为专业的训练。

但是,十个优秀的新闻发言人的表现,恐怕也顶不住一个政府官员此时在媒体上犯的错误。

政府应该从高层领导到普通工作人员都养成良好的媒体应对素养,特别是语言上的素养,因为问题往往出现在不合适的“说话”上,正所谓“祸从口出”。

1.可以避免的“七宗罪”

美国纽约市著名的公关危机处理顾问Cohen在《公共危机圣经》(ThePRCrisisBible)当中曾经列出了企业执董事长经常犯的七项“罪状”:

(1)我们永远不会发生这种事情;

(2)我不在乎事情如何发生;

(3)让他们看着办吧:

(4)不是我们的错;

(5)就说“没有意见”;

(6)只要管表面功夫就好;

(7)先反应后思考。

尽管这七项“罪状”是从企业角度总结的,但我们认为其中绝大部分也是政府官员在媒体危机状态下对媒体经常犯的错误。所以,政府官员面对媒体“说话”,是值得考究的事情。毕竟“说话”是一门艺术,语言修辞是一门艺术。政府官员面对媒体“说话”,更要讲究这个艺术。

另外,从政府处理媒体危机的角度看,“危机发生时组织对外的言语说辞是处理危机的相当重要的符号资源,如果运用得当,就可以减低社会大众对组织的责难,使组织可以从危机事件中全身而退,进而保住组织的形象”。

2.拒绝“无可奉告”

政府面对媒体压力的时候,特别是由于政府过失导致的媒体危机的情况下,很多政府官员由于害怕媒体将自己不愿意说出的情况公之于众,于是最喜欢对媒体说的就是“无可奉告”。事实上,这是非常愚蠢的“无可奉告”,也是让媒体和公众产生更多猜测和质疑的“无可奉告”。其实政府官员在媒体危机状态下的“无可奉告”,并不能阻止媒体的报道。

最近几年,国内各级政府部门在这一方面有所重视,至少在各级部门的新闻发言人中,很多省份如四川、河南都禁说“无可奉告”。另外一些地区对普通政府官员甚至作出了硬性规定,要对“无可奉告”说“不”。

3.情绪修辞”

使用“情绪修辞”策略能够将公众和媒体的注意力从对政府过失的指责中转移开,集中到如何解决出现的问题上来。所以“情绪修辞”策略实质上是转移公众和媒体的注意力,使政府在责难和质疑声中脱身,进而集中精力解决媒体危机的具体问题。

这个策略非常典型地体现在:布什在“9·11”事件发生后对媒体的讲话当中。“9·11”事件发生之前,事实上美国的相关部门已经接到相关的情报,但是没有引起负责人的足够重视,对危机的预警工作是不到位的。“9·11”危机发生后,有相当部分的媒体对此提出了质疑,但是布什和政府其他发言人的讲话,都一致地对恐怖主义发表宣战式的讲话,并且在这些讲话中带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绪,这种情绪极大地感染了美国的媒体和公众。在这种全国上下一片悲愤的爱国主义氛围当中,对美国政府在危机前预警系统暴露的问题的指责显然无法有什么市场,政府甚至无须专门对此问题作出过多的解释。我们截取美国总统布什在“9·11”事件后的讲话中的部分语句,就能充分感受到这种“情绪修辞”的威力:

我们无法相信眼前的惨状,感到无比的悲哀和愤怒。我们的国家依然强大,伟大的美国人民已被动员起来保卫自己的国家。

恐怖主义分子的袭击可以震撼我们的建筑,但他们无法动摇我们牢固的国家基础。这些行径可以粉碎钢铁,但它们无法挫伤美国人民捍卫国家的决心。

美国之所以成为被攻击的目标,是因为我们的自由和机遇之灯塔是世界上最明亮、最耀眼的。

没有人能阻止这种自由之光。

今天,我们见识了人性中最肮脏的灵魂,而我们以美国人的善良回应罪恶,我们的救援人员表现出了大无畏精神,人们纷纷为陌生人及邻里奉献鲜血及爱心。

今晚,我请求你们与我一道为在事件中受到伤害的人祈祷、为那些受伤的儿童祈祷、为那些安全感被打破的人祈祷。我祈祷他们能得到神的安抚,正如世代流传的《圣经》所书,“尽管我行走在死亡的阴影之谷中,但我并不惧怕邪恶,因你与我同在。”

今天是所有美国人团结起来寻求正义与和平的日子。过去,美国击败了自己的敌人,今天的美国人也会战胜自己的敌人。

每一个美国人都不会忘记今天,但我们将奋力向前、捍卫自由、捍卫世界上一切美好与正义的事物。

4.桥梁法

“桥梁法”主要指的是这样一种语艺上的策略,当政府官员遇到记者提出的一些敏感问题、不愿意回答的问题,或者自己还不清楚情况的问题的时候,采取绕过问题回到自己能够阐明或者需要阐明的问题上。实际上“桥梁法”,就是适当地采用一些过渡句。实践中,“桥梁法’’经常采用这样的语句:

“我们真正应当关心的问题是……”

“有必要在这里强调的是……”

“我要提醒大家不要忽略……”

“更重要的一点是……”

“大家最应该记住……”

“按照你的思路,我想到了另一个重要问题……”

“你说得不无道理,但除此以外,我想补充一点……”

“这个问题太大,我们来着重分析其中的一点……”

“不,你误会了我的意思,让我来澄清一下……”

“在事情没有完全弄清之前来谈这个问题有些为时过早,不过我可以告诉你的是……”

“你所说的我还不太清楚,但据我所知……”

“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

“你说的让我想起了……”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很重要。实际上,很多人都有类似的误解。真实的情况是……”

读者很容易发现,在上面这些措辞当中,这些语句之前的内容是对记者提出的问题的回避,而省略号的内容自然就过渡到了经过仔细推敲过的、在面对记者之前定好基调的、政府官员熟悉的情况了。应该说,这是政府官员在应对媒体时最常用也是最适用的语言策略。在面对媒体采访的时候,特别是在媒体危机状态下,任何一个政府官员可能都无法做到了解所有问题的细枝末节,大多数的官员只能把握住一些重要的情况。所以,采取“桥梁法”既不至于让自己在不熟悉的问题上或者不合适回答的问题上被记者反复追问,也不至于在记者面前陷入被动或者词不达意、杂乱无章,更重要的是强调了自己需要强调的信息,始终可以把握住面对记者时的主动权。“在联合国,每天中午都由秘书长的发言人在大楼二层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他需要当场回答新闻界和各国外交官围绕国际和地区重大事件提出的各类问题。对于当时无法回答的问题,发言人从不简单地说一句‘无可奉告’,他通常会采用‘桥梁’法,如‘你提到的问题确实很重要,但我要去查一下。目前我认为我们还是应该关注这个问题……’”

5.“形象修复”

“形象修复”策略是政府部门在出现媒体危机、形象受损后,自觉地采取一种维护形象的策略。这种策略主要是:面对媒体时,通过语言上的修辞来实现。以英国王妃黛安娜车祸猝死为例,事故发生后英国女皇与皇室反应冷漠,并由此引发了英国人民的愤怒,政府部门便从英国女皇的公开演说稿中来修复皇室的形象。他们归纳出两个主要策略——“否认”与“支持”,两个次要策略——“无力为之”和“超越”。这些策略的具体表现如下:

(1)“否认”:驳斥外界对皇室的批评。

(2)“支持既有形象”:表示了皇室对黛安娜王妃的死极度的哀伤,并用心安抚两位王子。

(3)“无力为之”:针对外界批评皇室屡不对外反映,解释是因为种种复杂情绪,包括震惊、愤怒、拒绝承认悲剧发生、不解等,导致无法立即对外反映。

(4)“超越”:将英国人民的悲伤情绪带引至另一个层次,呼吁在黛安娜王妃丧礼时,应向世界各国展现英国人民化悲愤为团结力量的决心。

显然“形象修复”策略对外界的批评发挥了澄清作用,维护了皇室形象。

§§§第三节 领导干部应对媒体能力的培养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进入了矛盾凸显期和问题多发期,广大民众的民主意识普遍增强,知情权、话语权、监督权要求空前高涨。新闻舆论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在此形势下,如何面对媒体、引导舆论,成了摆在各级领导干部面前、考验他们执政能力的一道极为重要的现实课题。正确面对媒体、有效引导舆论,决不仅仅是宣传部门的事,而是一个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是领导干部执政能力、领导水平、工作能力的具体体现。领导干部必须全面、正确地认识和把握新形势下新闻传媒出现的新动向、新特点,努力提高面对媒体、引导舆论的能力和水平。

一、同媒体打交道是领导干部无法回避的现实

媒体是交流、传播信息的工具和载体。尽管媒体的种类和形式越来越多,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等多种媒介形式并存,但其社会功能仍然以报道新闻、提供资讯、影响舆论、教育大众、提供娱乐等为主。在我国,主流媒体除具有上述功能外,还具有党和政府“喉舌”的政治功能,是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工具、政府进行公共管理的重要资源、传播主流价值观的重要阵地、体现中国软实力的重要载体。

媒体在影响社会舆论方面具有重大作用。无产阶级革命领袖高度重视舆论。马克思深刻认识到舆论在社会变革和夺取政权中的巨大作用,他指出,大凡需要变革现实的任何阶级、集团或政党,都必须占有和运用舆论工具这一斗争武器。毛泽东同志指出:“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是要先造成舆论。”邓小平同志提出:“宣传工作就是一切革命工作的粮草。”江泽民同志指出:“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胡锦涛同志指出:“舆论引导正确,利党利国利民;舆论引导错误,误党误国误民。”

1.提高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是领导干部履行工作职责的迫切需要

领导干部一定要明确,与媒体打交道就是与公众打交道,提高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就是提高做好工作的能力。如果我们善于运用媒体推动工作,将有助于宣传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助于发扬民主、科学决策,有助于联系和组织人民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助于塑造和展示党和政府良好形象。因此,提高领导干部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和舆论引导能力,是领导干部履行职责的需要,关系到工作的好坏、事业的成败。

2.提高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是提高我们党的执政能力的迫切需要

媒体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执政党重要的执政资源、执政工具和执政手段,舆论引导能力已成为执政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不断提高我们党的执政能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掌好权、管好权、用好权。为此,要充分利用媒体宣传,强化党执政的合法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做到掌好权;要充分利用媒体监督,规范党的成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行为,增强党拒腐防变能力,做到管好权;要充分利用媒体力量,广泛动员和组织全党全国人民,办好中国的事情,做到用好权。从而更好地实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