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全义,生于唐敬宗宝历元年,出身十分贫苦,祖祖辈辈都是农民。张全义长大后,为了生存,便到当地县衙里当了仆役,曾多次遭到县令的欺压和污辱。因此,当王仙芝的起义军到达滁州一带时,他就积极参加了王仙芝的军队,王仙芝失败后,他又加入黄巢的起义大军。在军中,张全义作战英勇,又精明能干,迅速得到提升,在黄巢起义军攻占长安后,他被任命为大齐农民政权的吏部尚书兼水运使。在当时,吏部尚书主管政府的官吏考核与任免,权力大,职位也十分重要;而水运使更是担负着为长安百万义军从水陆征途筹集粮食的重任。从这两个职务可以看出,张全义在黄巢起义军中所占的重要位置。
不久,黄巢起义在唐朝军队和唐朝借助的外族军队的联合镇压下失败,张全义也像许多农民起义军将领一样,投降了唐朝。张全义见河阳节度使诸葛爽较有势力,便投靠了他,诸葛爽屡次派他剿杀起义军残部和袭击其它军阀,张全义立了许多战功。在诸葛爽的推荐保举下,张全义被任命为泽州刺史。不久,诸葛爽病死,其部下李罕之与刘经相互仇杀,都希望能占领洛阳。当时,张全义是刘经的部下,刘经认为张全义既可靠,又有作战经验,就派他去抵抗凶悍的李罕之。张全义带着刘经给他的兵马来到前线,发现李罕之的势力很大,而且战斗力很强,不仅自己,就是刘经亲来也无法抵敌。在分析具体情况后,张全义就毫不迟疑地投靠了李罕之,反过来与刘经为敌,刘经见张全义背叛,只得向诸葛爽的儿子诸葛仲求援。在诸葛仲的支持下,刘经打败了李罕之。李罕之见刘经求救于人,也不甘示弱,就向以镇压农民起义军起家的大军阀李克用求救。得到李克用的帮助后,李罕之又反败为胜,占领了许多地方。这样,张全义又被李罕之推荐为河南尹。
这河南尹的官员比泽州刺史的官权大了些,但却很不好当。李罕之是个只懂得杀人抢掠、征战杀伐的军阀,根本就不懂得安顿流民,组织生产,总是接二连三地向张全义催逼军需物品。当时民生凋敝,饿殍遍地,军粮极难筹集,尽管张全义尽力供应,还是无法满足李罕之的要求,加之李罕之性格暴躁,弄得无人敢去送粮。许多部下都劝张全义脱离李罕之或是干脆反叛,可张全义总是好言劝慰,不露声色。
张全义深深知道,长此以往,自己必然会与李罕之闹翻,必须及早打算。于是他表面上顺从李罕之,在军需方面尽量满足他的要求,使李罕之不起怀疑之心;另一方面,他积极准备,窥伺时机。唐僖宗文德元年李罕之再起战端,率兵攻打晋、泽二州,张全义见时机来临,就率领本部兵马不费吹灰之力占领了李罕之的洛阳,自封为洛阳节度使。李罕之闻讯大怒,立刻向李克用求援,李克用马上派兵帮助李罕之去收复洛阳。在未占领洛阳之前,张全义就已做好准备,同军阀朱温联系,求他帮助,朱温正扩展势力,便欣然接纳,派兵帮他守住洛阳。李克用的军队到来时,朱温的援军已严阵以待,李克用的军队只好撤走。朱温帮了张全义的大忙,从此,张全义就投在朱温的门下。朱温对这个投靠过来的张全义并不放心,不敢给他兵权,深怕他在什么时候反过来咬自己一口。只给了他一个没有实际兵权的检校司空的军衔,并仍让他作河南尹,去河南一带组织生产。
张全义任河南尹的时候,朱温的势力越来越大,最后终于发展到代唐自立。朱温用武力把唐昭宗挟持到洛阳,做好杀他的准备,想废掉唐朝,建立朱氏后梁政权。但洛阳地区是张全义的势力范围,张在这一带的威信较高,朱温生怕张全义反对他篡唐自立,就事先撤掉了他的河南尹的职务,封他为东平王,给他换了一个中书令的虚衔。
张全义已是官场老手了,他深深地知道,朱温仍然不相信他。这时唯一的办法,是在朱温自立为皇帝的时候替他出力,这样才能表示出自己的忠心,取得朱温的信任。于是,张全义替朱温出谋划策,把河南一带的财力都集中给了朱温,让他自己调度使用。这么一来,说自己不配封王,无力担任中书令的职务,朱温都有些感动。朱温当了皇帝后,对张全义加官进爵,封他为魏王,让他重任河南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