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正直克己持身,贵在处世有灵活变通不固执己见的权变。处世缺乏变通灵活的心眼,就像木头人一般,无论走到哪里,都会被人认为是碍手碍脚。
隋炀帝曾对大臣宣称:“我天性不喜欢听相反的意见,对所谓敢言直谏的人,都自说其忠诚,但我最不能忍耐。你们如果想升官晋爵,一定要听话。”
这是独裁者的独特性格,他说的话,不许说不对;他做的事,只能顺着他,不许违背。也就是说他惟一喜欢的是那些唯唯诺诺、吹牛拍马的人,最不喜欢的是有自己的思想、善于分清是非,又敢说话的人。于是在他的身边打转的都是那些想升官的而听话的人。炀帝骄奢淫逸,大肆出游,游江都那次,队伍就有十多万人(其中美女有三万),那些听话的佞臣也跟着优哉游哉,天天欢醉吮吸沿途人民的血汗;炀帝大兴土木,建新宫,凿运河,动辄征民夫几十万至几百万,那些听话的佞臣逼民照办;炀帝三次劳师远征高丽,那些听话的佞臣为之摇旗呐喊。而人民因供应和劳役、兵役已弄得穷苦不堪,铤而走险,国势日危,他却像被追逐的鸵鸟一样,把头埋在沙堆里无视垂危的现实,认为这样便安全了,欺人自欺以显示他威武不可侵犯。而那些听话的佞臣还不敢说个“不”字。正是这些人顺着他的意,导致众叛亲离,帮他迅速走向死亡,统治十五年后便寿终正寝。
虢国的国君也是这样一个湖涂虫。平日里他只爱听好话,听不得反面的意见,在他的身边围满了只会阿谀奉承而不会治国的小人,直至有一天虢国终于亡国。那一群误国之臣也一个个作鸟兽散,没有一个人愿意顾及国君的,虢国的国君总算侥幸地跟着一个车夫逃了出来。
车夫驾着马车,载着虢国国君逃到荒郊野外,国君又渴又饿垂头丧气,车夫赶紧取过车上的食品袋,送上清酒、肉脯和干粮,让国君吃喝。国君感到奇怪,车夫哪来的这些食物呢?于是他在吃饱喝足后,便擦擦嘴问车夫:
“你从哪里弄来这些东西呢?”
车夫回答说:“我事先准备好的。”
国君又问:“你为什么会事先做好这些准备呢?”
车夫回答:“我是专替大王您做的准备,以便在逃亡的路上好充饥、解渴呀。”
国君不高兴地又问:“你知道我会有逃亡的这一天吗?”
车夫回答说:“是的,我估计迟早会有这一天。”
国君生气了,不满地说:“既然这样,为什么过去不早点告诉我?”
车夫说:“您只喜欢听奉承的话。如果是提意见的话,哪怕再有道理您也不爱听。我要给您提意见,您一定听不进去,说不定还会把我处死。要是那样,您今天便会连一个跟随的人也没有,更不用说谁来给您吃的喝的了。”
国君听到这里,气愤至极,紫胀着脸指着车夫大声吼叫。
车夫见状,知道这个昏君真是无可救药,死到临头还不知悔改。于是连忙谢罪说:“大王息怒,是我说错了。”
两人都不说话,马车走了一程,国君又开口问道:“你说,我到底为什么会亡国而逃呢?”
车夫这次只好改口说:“是因为大王您太仁慈贤明了。”
国君很感兴趣地接着问:“为什么仁慈贤明的国君不能在家享受快乐,过安定的日子,却要逃亡在外呢?”
车夫说:“除了大王您是个贤明的人外,其他所有的国君都不是好人,他们嫉妒您,才造成您逃亡在外的。”
国君听了,心里舒服极了,一边坐靠在车前的横木上,一边美滋滋地自言自语地说:“唉,难道贤明的君主就该如此受苦吗?”他头脑里一片昏昏沉沉,十分困乏地枕着车夫的腿睡着了。
这时,车夫总算是彻底看清了这个昏庸无能的虢国的国君,他觉得跟随这个人太不值得。于是车夫慢慢从国君头下抽出自己的腿,换一个石头给他枕上,然后离开国君,头也不回地走了。最后,这位亡国之君死在荒郊野外,被野兽吃掉了。
帝王固执己见就会丧失江山,臣下固执己见就会丢掉身家性命,平民百姓固执己见就会失去朋友。因此,灵活变通,不固执己见,就要求你在与人相处时,要随和之中有耿直;处理事情要精细之中有果断;认识道理要正确之中有灵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