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己实力强大时,迎头痛击对手是勇气,而在明知不适之时,暂避锋芒更是智慧。知道进退的人,才能利用时机成就自己。只退不进,是懦夫,只进不退是莽夫。进退得当,才能从容面对成败。
人们大都喜欢名利,成名使人有成就感,精神振奋。得利能够使人有满足感,心情愉悦。一般的情况下,人们也惧怕灾难,灾难令人感情痛苦,心智受到损害。所谓趋利避害是人的共同心理,无论是君子或是小人,在这一点上其实都是一样的,只不过追求名利、逃避灾害的方式不同罢了。愚蠢不知事理的人总是被眼前微小的利益所迷惑而忘记了其中可能隐藏的大灾祸,只见利而不见害。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老虎在深山的时候,野兽们都很怕他,可是一旦它坠落在陷阱里的时候,就只能摇着尾巴求取食物了。”老虎只看到了陷阱上面的诱惑物,而忽视了陷阱对自己的危害。禽兽的智力远不如人,但是人类之中这种情况也完全存在。古人蔡泽对此曾说过:“那些大鹏、犀牛、大象所住的地方可以说远离死亡之地,但最终还是被杀,这是因为受到诱饵的引诱。”苏秦的智慧并非不能避免被侮辱致死,可最终死于非命,这在于贪求名利,不知满足,不知道忍耐住自己贪图小利、名誉、金钱、地位这些表面的东西的欲望,因而身死。所以《列子·利害》篇中说:“利害是得失的根本,得失是失败的根源。靠近名利而避开灾害,只盼望得到而讨厌失去,这是人之常情,因为迷恋名利而忘记灾害,就像鱼因为贪吃诱饵而丧命,鸟雀看见食物而忘了保命。因此,聪明智慧的人看到名利,就考虑到灾害。愚蠢的人看到名利,就忘记了灾害,考虑到了灾害,灾害就不会发生;忘记了灾害,灾害就会出现。”
人不能过于贪图眼前的利益,更不能因为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而忘记了做人的根本,这其实是使利益遭受到更大的损失。
《列子·说符》篇上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以前,齐国有个贪求金子的人,清晨穿戴好衣帽到市场上去。他到了兑换金子的地方,拿了金子就走。官吏抓住了他,问道:“这么多人都在集市上,你怎么敢抢人家的金子?”他回答说:“我拿金子的时候,只看到金子,并没有看到有人。”
这是典型的只见利而不见害的人。谁都懂得要获得事业的成功,就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哪里有那么多现成的好事在等待你呢?很多人也明白,小利之后会有大害的道理,但是一事当前,则无论如何也忍受不了小利不得的吃亏感,那后果又是什么呢?
《孔业子》一书记载:子思住在卫国的时候,看见卫国人在河边钓鱼,钓到了鲲鱼。大得装满了一车,子思便问:“这是什么?”回答说:“是鲲鱼。”子思说:“鲲鱼是很难得到的,你是怎么捕获的呢?”钓鱼的回答说:“我开始下钓的时候,只放鲂鱼那么大的诱饵,鲲鱼在旁游过时,连看也没有看,于是我就换上半片猪肉作诱饵,鲲鱼就吞了它。”子思感慨地说:“鲲鱼虽然难得,但也会因为贪吃诱饵而死。虽然人士怀有远大志向,便也会因贪求利禄而丧生。”这是至理名言,也是经验的总结。
《左传》上记载,春秋时期,在晋国献公的祖父庄伯、父亲曲沃武公与原晋国国君争权夺利的斗争中,虢国站在原晋国国群的那边。当时虢国的国君姬仲就曾奉周桓王的命令,讨伐过曲沃武公。周惠王九年,献公在国内大杀宗室公子,不少宗室公子逃往虢国,虢国又以此为藉口,再次出兵讨伐晋国。所以,晋献公对虢国有切齿之恨,必欲灭之而后快。
周惠王十九年,晋国的简息曾率领战车部队,向隔在晋、虢两国之间的虞国借道,穿过此国去攻打世仇虢国。晋军攻克了距虢国国都上阳约30里的重要战略城市下阳后,才收兵返回。
周惠王二十二年,晋国第二次讨伐虢国,又向虞国提出了借道的要求。虞国大臣宫之奇提醒国君虞公:“绝不能再让晋国借用我国道路去攻打虢国,如还这样做,虞国也要灭亡了。”虞公不以为意,说:“晋国国君与我一样,也是周朝的宗室后裔,他怎么会消灭自己的兄弟呢?”
宫之奇说:“国君,这种事在历史上已屡见不鲜了。比如说太伯与季历都是太王的儿子,太王喜爱幼子季历,想废长立幼,太伯只得逃亡国外,失去了继承王位的机会。”
“东虢国的开国君主既是父王的弟弟,是父王的大臣,又是周朝的开国元帅之一。武王表彰分封他的诏书至今还收藏在王室的盟府中,但东虢却在100多年前就被同样出身于周朝宗室的郑武公给吞并了。当时,平王不但没有责备郑武公,还照样把他当作股肱之臣,让他担任卿士的重要职位。这是兄弟相残的事例。”
“再说,晋国现在的国君是个残忍绝情的暴君,他轻信宠姬骊姬的几句谗言,就迫使太子申生自杀,逼走了另两个儿子重耳和夷吾;他害怕他的侄儿们将来对他不利,又不分青红皂白地把他们全部杀光。国君,您与晋国国君的亲缘关系远比不上他们父子、叔侄关系亲密。一个能钉死自己儿子和侄子的人,还会照顾这种疏远的同宗关系吗?还会信守自己借道的诺言吗?我们不能相信晋军和平通过虞国!”
晋国讨伐虢国是假,想吞并虢国,扩张领土是真。如果虢国灭亡了,成为晋国的领地,那么隔在晋、虢之间的虞国不就为成晋国的眼中钉、肉中刺了吗?在虎视眈眈的晋国面前,虞、虢两国的命运是连在一起的,如同人的嘴唇和牙齿一样,如果在暴力打击下,一个人失去了嘴唇,那么他的牙齿还能不受伤害吗?这就叫做唇齿相依,唇亡齿寒。虢国的存亡事关虞国的安危,请国君慎之又慎!
“谁都知道即使一个人再口渴,有毒的酒他也不会去喝,这并不是因为他不渴,而是明白解得一时之渴,便马上就会把性命丧掉。为了眼前利益而死于非命的人就好象是那些用毒物来充饥,用毒酒来止渴的人一样,而因为贪图一点小利,而使自己国家灭亡,比这还甚。如果不能忍耐住自己贪眼前利益的欲望随之而来的损失则更加严重。因利忘害是不足取的。”
昏聩的虞公不听宫之奇的话,只为着讨好晋国,以图灭虢王后能分杯羹,不但答应晋国借道的要求,而且还不作任何防卫方面的部署。宫之奇明知虞国大祸临头却无力挽救,悲伤之余,只好携族人离开虞国,远走他国避祸去了。
后来,晋军首先通过虞国在当年冬天灭了虢国,然后在返回经过虞国时又很快也灭了虞国。虞国国君虞公,在做了晋军的俘虏之后,才后悔自己没有采纳宫之奇的意见,结果做了亡国奴。这就是不能忍小利而自寻灭亡的教训。
利是人们喜爱的,害是人们都惧怕的,贪求小利而忘了大害,如同毒酒装满酒杯,好饮酒的人喝下去会立刻丧命,这是因为只知道喝酒的痛快而不知其对肠胃的毒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