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俄罗斯中小学教育特色与借鉴
29148700000023

第23章 俄罗斯中小学的教师教育(1)

俄罗斯中小学教师教育概述

在俄罗斯,教师教育发展总是置于优先发展的地位。它具体体现于:形成教育者的职业个性,使他能独立地、有创见地完成职业任务,清楚地意识到教育活动的个体性与社会性意义,并为活动的结果承担责任;促进社会的稳定和社会的发展;规定社会和国家所有职能领域内干部的质量。俄罗斯的教师教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体系,即连续性教师教育体系。目前,俄罗斯教师教育现状如下:

一、多元化的教师教育体制

1992年3月13日,俄罗斯科学部高等教育委员会通过了《关于在俄罗斯联邦建立多层次高等教育的决议》。于是,俄罗斯以不完全高等教育、基础高等教育和完全高等教育的三级结构取代了运作几十年的单一高教结构,以不完全高等教育证书、学士学位、完全高等教育专家文凭或硕士学位等几个层次的学历水平取代了原来惟一的高教专家文凭,加上高校后学位教育的副博士、博士层次,使教师教育的层次结构实现了多元化发展。

第一层次:中等师范教育。包括师范中专和师范专科。师范专科学校是苏联解体后出现的新类型学校,多由师范学校升格而来,比中师稍高,比师范本科略低,学业年限上比前者多1—1.5年,比后者少1.5—2年不等,在俄罗斯多级高教体制中应属第一级教育层次(在我国等于大专),但在连续师范教育体系中被划归为中等师范机构,这种师专的毕业生成为高等师范院校的重要生源之一。有些高等师范院校的招生简章上明确标明:某系或某专业专门招收师范专科的毕业生。近年来“师专—高师教育联合体”的出现,又为连续师范教育体系带来一种新的形式。这是一种在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上有互带联系的伙伴性的中、高师范教育机构联合体。它的出现,不但给师范教育系统的办学带来了灵活多样性、给学生个人提供了自主明确选择师范专业的机会,还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高师生源的质量。顺应师范教育发展的整体趋势,俄罗斯的师范教育也在向着高学历化水平发展,中等师范逐渐减少,中师升师专呈递增趋势。

第二层次:高等师范教育。高等师范教育是俄罗斯师范教育体系的主干部分。经过4年的师范本科培养,毕业生有资格在各种中等专业学校包括文科中学、私立学校及师资培训机构中任教,有权讲授所学专业,并可获学士学位。最近10年以来,为适应现代科技进步、社会转型和新的经济形势以及社会文化发展需要,高等师范教育机构逐渐呈现出开放性、灵活性、多元化和综合化的发展趋势,变化显著。

首先,师范学院变升师范大学的速度迅速。90年代起,俄罗斯高教领域出现了综合大学化现象,师范教育领域的综合大学化从1992年开始,发展速度很快。到2002年,师范大学约占高等师范院校总数的50%以上。师范大学的主要任务包括:制订教学计划,保证高质量施教;对专门人才进行基础培训,大批量培养硕士研究生,为专业人才大学后阶段技能水平的提高创造条件;通过副博士生部和博士生部培养教育科研力量;通过自己的学术答辩委员会为不具备学位授予权的师范学院组织论文答辩;在专业及课程设置上,增加了许多非师范性内容,如经贸、法律、生态学等专业。它对师范院校职能的转换影响很大。与师范学院相比,师范大学更能集中地方科学与教育潜能,发挥地区文化教育中心和连续师范教育中心的功能,对地方教育发展与地方师资队伍建设具有整合作用。

其次,高等师范教育机构日益多元化。到目前为止,同时为俄罗斯高师教育体系培养师资的仍有29所传统型综合大学。而随着社会转型的需要,非师范院校尝试培养教师的规模也在陆续扩大。非师范院校开设师范专业的大多是在由原来的师范院校改建的综合性大学里,以及一些获准培养专业师资的部属院校。允许部属专业院校开设师范专业,既是近年来师范教育的一种新尝试,也是高等教育适应市场需求的应急性产物。由于国家财政对教育的拨款陷于瘫痪,中小学校教师长期领不到工资,影响了师范专业的声誉,报考师范院校的生源一度减少,使普通教育学校师资匮乏的矛盾凸显出来。在专业学院开设师范班,就成为缓解这种矛盾的措施之一。这表明,师范专业在适应社会变革、满足市场经济需求方面正逐步走出原来的几乎封闭和垄断的培养格局。

第三,师范院校类型呈多样化。目前在俄罗斯,以培养教师为主业的、且被官方划归为师范类大学的,已经不只是原来意义上的师范院校,除专门的师范大学外,还包括有几所语言大学、叶卡捷林娜工程师范大学、马加丹国际师范大学、圣彼得堡国立教育技术大学,俄罗斯教育科学院大学等。此外,还有一些师范院校或以本校为基础、或联合本地区某个(数个)其他院校成立了传统型综合大学。在淡化本校的师范性、突出其综合性的宗旨之下,仍承担部分师范类培养的任务,同时还向其他师范院校提供一定的师资力量。

二、俄罗斯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和课程改革特点

随着新的多层次教师教育体系的建立,俄罗斯教师教育课程设置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改革的重要举措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调整教师教育的内容,实现教师教育课程多元化。俄联邦当局认为,现在学校需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确立普遍的人类的价值观和创造进取精神的新型教师。1991年底,俄教育部发表了《转换期共和国教育的安定化和发展计划》,1994年俄教育部积极着手教师教育内容的改革,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强调和突出教育内容的客观性、全面性和非意识形态化;(2)扩大学生选择教材的自由度,实施多样化的课程体系结构;(3)扩充学生了解世界、社会和自身职业的课程,同时强调教育内容的基础化原则。

90年代以来,俄罗斯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是在“教师一般的和职业方面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这一教师教育目标指导下进行的。新调整的课程结构包括一般文化的、心理学——教育学的、专门的课程。在一般文化课程中,除了一定的思想修养目标外,还具有更为广泛的文化内涵,要求教师必须掌握哲学文化、历史文化和美学文化,对物质和精神文化历史发展有较深刻的理解,通过形成对世界整体的认识,形成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正确态度。

第二,重新划分教师教育课程类别,重视加强人文学科的地位和作用。

目前,俄罗斯高师课程结构由人文学科、教育——心理学科和专业学科三大板块组成,每板块都有明确的目标定位和具体的课程内容。

人文学科,即一般文化课程,主要传授社会、人文和社会文化知识,旨在发展学生一般文化的世界观,提高受教育者的认识水平和思维能力,逐步构建探索人和社会永恒课题答案的问题视野。

教育——心理学课程,主要传授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旨在提高未来教师必备的教育交往技巧、管理技能和自我调整能力,培养实施区别化、个性化教学的良好素养。在这个课程板块中,主要课程包括:师范职业必修的教育学概论、心理学导论、个性自我发展原理;教育教学理论方面的教育制度、教育史、教学论和发展心理学;行为活动方面的学科教育技术、教育心理实习。

专门课程定位于掌握必需的教学课程材料,组织与所教课程相适应的专业教育活动。

第三,适应师范生培养的不同需求,按照三个层次进行课程组合。在不同层次间课程组合是互不相同的,三大课程板块之间的比例关系可根据所学专业有一定变化。必修课占总课时的60%,其余40%根据各系特点加以补充。

俄罗斯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特点:

1.紧扣教师教育培养目标,构建课程结构体系。俄罗斯现行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是在俄罗斯教师教育目标指导下建立的。俄联邦国家高等教育委员会于1995年6月发表了《高等职业教育国家教育标准》,这个文件对教师教育进行全系统的规范,内容丰富、操作性较强。

2.注意兼顾学术性和师范性,重视加强实践环节。俄罗斯高等师范院校很重视加强时间环节,教育理论课程除了课堂讲授外,还安排了大量的实践课时间。

3.依据个性化教师教育理论,实施灵活的课程方案。培养师资应当最大限度在教学中注重个人发展,例如在教师教育体系的第二层次里,如果学生专业需要变化,可通过系或教研室调整课程方案。

三、俄罗斯罗斯教师教育的启示

综合俄罗斯教师教育的状况,俄罗斯教师教育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之处,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启示:

1.俄罗斯打造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连续师范教育体系以适应时代发展的新需要,是改革师范教育,提高未来教师素质的大胆举措。

2.教师教育的内容设置要充分考虑到中小学的要求,灵活处理教育要求和教科书的编排,使培养的教师能真正适应将来的工作。当前我国实施课程改革,相应的对教师也提出新的要求,教师教育应当紧扣课改要求,进行相应的改革,这样课程改革才有可能收到最佳效果。

3.注重教师的职业培训和业务提高。教师教育已由单纯的师范教育扩展为职前训练与招生、高师院校的专业教育以及教师在职进修再培训一体化。

4.师范专业在适应社会变革、满足市场经济需求方面正逐步走出原来的几乎封闭和垄断的培养格局。师范教育体系的开放性、灵活性为学生提供了选择接受高师教育不同途径的可能,使他们能迅速而充分地对待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需求。

5.我国师范院校一般更注重专业性,所以对教育学——心理学的课程重视不够,如果能加强这个知识板块的学习和应用,加强教育实践,对未来的老师是很有帮助的。

俄罗斯中小学教师的职前培养

俄罗斯中小学师资培养在师范学校(中等专门学校)和教育大学(教育综合大学和专门大学)进行。初等教育教师(第1至第4学年)主要在师范学校培养,教育大学也设有初等教师培养课程。中等教育教师(第5至第11学年),除了教育大学、综合大学培养以外,还有外国语教育大学、艺术大学、体育大学等专门大学也培养。还有,体育、制图、美术、音乐、劳动教育的专业教师也在师范学校培养。作为教师资格,各机关在结业时授予毕业证书。由于深受过去计划性培养的影响,在中等专门教育及高等教育各阶段,俄罗斯联邦政府严格规定学科领域、教育课程标准和授予资格。最近,学校教育的多样化政策使教育课程标准弹性化,也将促进师资培养制度的多样化。

一、俄罗斯小学教师的职前培养

苏联培养小学教师和幼儿园教养员的机构是十月革命后建立并逐步发展和完善起来的中等师范学校。中等师范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小学教师、幼儿园教育工作者、寄宿制和长日制学校(班)教养员以及音乐、体育、美术教师和少先队辅导员等。招收对象是不完全中学毕业生,修业3—4年,既要接受中等专业教育,也要接受完全普通中等教育。如果招收完全中学毕业生,修业年限为2—3年,只接受中等专业教育。

当时,苏联有中等师范学校481所,在校生421000人。苏联中等师范学校的课程,依俄罗斯现行规定分为普通教育科目、专门科目、教育科目及实习训练4大类。普通教育科目有社会科学、数学、物理、化学、地理、生物、外国语、科学无神论;专门科目包括俄语与文学、算术、自然科学、历史、音乐、美术、体育等,各专门科目均同时讲授教学法;教育科目则为心理学、教育学、解剖学、生理及卫生学;实习训练分为学校工厂实习和教学实习两部分。教学实习大都在各师范学校附属小学进行,由教学参观开始,逐步深入。按照规定,一般师范生须学习自制教具,并具备演奏一种以上乐器的技能。

在师范学校的教学计划中,心理学、教育学(幼儿师范学校中是学前教育学)、教育史、小学各科教学法和小学教育实习(对小学的一般认识、试教、教育工作实习)等教育科学类的课程占有重要位置。

二、俄罗斯中学教师的职前培养

经过几十年的演变,俄罗斯形成了现行的培养中学教师的体系,它包括:培养中学各科教师的师范学院;培养中学高年级各科教师的综合大学;培养音乐、体育、美术、劳动教学教师和外语教师的专门师范学院;函授制和夜课制师范学院。此外,还包括职业技术学校培养教师的职业师范学院和综合技术学院的职业教育系以及农业院校等。

1986年苏联有师范学院202所,在校学生85万多人,68所综合大学负有培养师资的任务。师范学院毕业生占中小学教师的80%以上,综合性大学毕业生占15%左右。1975—1985年的10年间,师范学院培养出80多万名教师,综合大学培养出10万多名教师,其他高校培养出4万多名教师,共计95万多人。

从历史上看,无论是十月革命前,还是十月革命后,综合大学一直是培养中学师资的一条途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中等学校学生人数剧增,使得各级学校的教师供不应求,其中尤其以中学高年级教师为最。为了补救此种供求失调现象,乃将综合大学一些医生分配去当中学教师,所以,苏联的综合大学成了培养教师的基地之一。综合大学的学生在校期间要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法,还要进行教育实习,5年修业期满,即可充任中学教师。

虽然苏联的综合大学也培养教师,但与师范学院比起来,两者的重点各不相同,大学侧重社会科学和普通教育学科,其教学时数也多;教育科目不是它的重点,教学时数约为师范学院的一半,教育实习时间也短,合计不过两个月。大学专门科目的讲授与师范学院相比,较深入;大学生在5年修业期间,只攻读一科,而师范学院学生修业5年者,多数要攻读两科。这两种学校,从法律上说,虽然处于平等地位,但事实上两者之间仍有差距,作为一名学科专家,综合大学毕业生要比师范学院毕业生多学一年,但是在教育理论知识方面,综合大学毕业生又比师范学院毕业生较欠专精。

苏联师范教育网在朝着广泛、合理的方向发展。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每个加盟共和国都设有自己的师范学校和师范学院,他们从所在共和国的民族特点、经济条件和实际需求出发,决定本区域内师范院校的专业设置和培养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