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德国中小学教育特色与借鉴
29150800000013

第13章 自由开放的教学形式与创新培养(4)

德国的基础教育倡导能力教育,其核心则是创新。在德国,创新型学习是一种科学育人理念,是每个学生都应达到的一种理想的学习境界,充分发挥学生的感知、观察、想象和思考等各方面的能力,把学习本身转化为一个自主、自立、自强和自创的过程,使学生各种能力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张扬。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创新意识,培养其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能力,特别是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联邦政府和州政府一般不干涉学校的教学活动,学校没有整齐划一的教材,可自行组织、安排教学活动,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发展自己的教学特色。德国学校强调在课程设置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提倡在现实场景中开展教学活动。其根本宗旨是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增强对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自主学习能力等基本素质的培养。

2.营造宽松型校园氛围

德国的学校里很少看到教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大多采取小组讨论、师生质疑和共同学习等教学形式,他们认为,学生创新素质并非老师直接给予,而是源于良好教学环境下的自由发展。因此,学校和教师都有责任营造有利于学生创新素质培养和健康发展的教学环境。德国的学校强调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校园气氛,营造自由、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教师则坚持教学民主,在课堂内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充满信任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自觉参与教学活动、自由表达想法和创意。德国学校已摒弃偏重记忆、被动接受、以考试为惟一评价手段的教学方法,而是鼓励学生主动探索,使学生的灵性和创造力得到自然展示和释放。在德国,中小学生每门课程每学年的考试一般只有四次。课堂交际不是单向地从教师到学生,而是双向乃至多向,学生可随时向教师提问。如此宽松的教学环境使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都能得到最大程度地发挥。

3.倡导开放型教学方式

在德国,学校不是一个封闭的空间,而是对外开放。开放的形式体现在三个方面,即对内开放、对外开放和教学活动中内容、方法及组织的开放。对内开放:学校不是教学活动的惟一场所,学生可以在校外结合实际场景学习。对外开放:邀请校外相关专业人士参与学校的教学活动。教学内容和传授方法上越来越注重个性化和多样化,主修和必修课平分秋色,学生可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内容和教学形式。开放型教学贯穿德国中小学教学活动的始终,从而使学生在不依赖教师和家长的独立空间下自主学习,并将独立学习、共同学习和引导式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开放型的教学方式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和交往能力等,大大调动了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4.注重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

想象力和创造性比知识本身更为重要。传统教学以课本为中心,即以知识为中心。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公民教育已从传统的学校教育转向终身教育,知识本位教育已不再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德国把培养学生关键能力作为其教育改革的着眼点和侧重点,顺利实现了从以传授知识为中心到以培养能力为中心的结构性变革。德国的能力教育主要是指导学生能在走出学校后顺利就业、融入社会。学校的中心任务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自我生存的能力,不仅包括一般的动手和操作能力,还包括各种社会实践能力。学校的教学活动必须具备前瞻性,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做准备,其中一个必不可少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比如,德国中学生平均每人每学期要做4至6个课堂报告。根据教师指定的内容,学生必须自己选题、搜集资料、消化吸收、写作论文并在课堂上讲解。教师一般会及时对课堂报告做出评价。根据专业差异,德国学生课堂发言和课堂报告的口头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20%至50%。德国教育学家研究表明,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听和看的渠道只能吸收50%的知识信息,动手参与则能吸收90%。

5.课程设置实用并与时俱进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行业分工也随之发生结构性变革,从而导致一种动态的职业结构。德国政府提出,传统的中小学课程设置过于偏重专业训练,已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必须增添更为普通的、超越专门化的通用知识和技能训练,从而使学生的知识结构适应现代职业素质的要求。因此,德国现行中小学课程设置把知识技能和其适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学习内容具有广泛的通用性,其课程设置涉及的领域较广,重视基础性关键技能的培养和价值观教育,强调综合性、社会性和实践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学生日后顺利进入职场、踏进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譬如,德国政府专门推出了“信息与通讯技术教育”计划,把新技术作为学科基础,在中小学课程中有计划地渗透新技术知识,使学生在各门课程中都能接触新技术的进展,及时了解和体验信息社会的发展。

德国中小学的创新教育贯穿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以引导学生主动、自主和创新学习为导向,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并全面提高其综合素质。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身心潜能,使其通过自主参与获取知识和技能,自主感知自然事物和社会现象,并形成探索未知世界的进取态度和掌握未知世界所必备知识的方法。

生动活泼的小学课堂教学一、灵活的教学组织形式

基础学校的教学单位是各年级的班,每班学生数为20人左右,最多不超过25人,个别班级也有接近30人的。这种班额比较适合教学,便于教师了解学生。课时一般安排在上午7点半至8点上课,12点至13点放学,下午不上课,学生可以参加各种课外活动。上午上课6节,每节课45分钟,课间休息5分钟,中间有一次15—20分钟的大休息,学生在这时可以加餐。学校不设食堂,学生都回家吃饭。

各州允许教师灵活掌握上课时间,不要求非45分钟不可。有一堂课上2门学科的、有讲课和学生活动时间各占比例的,如1—2年级教师讲课占一节课的2/3,其余1/3为自由活动时间。3—4年级教师讲解时间占1/2,其余为学生活动时间。

教室的黑板是活动的,可以升降,以便高矮不同的教师和学生使用。桌椅可以随时搬动,不一定一排一排放置。根据教师教学和学生讨论的需要,桌椅的摆放形式可随时调整。

二、教学原则与方法

1.创造欢乐的学习环境

按照中小学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教师从创造欢乐的环境和气氛入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毕竟还是孩子,好动和爱玩是他们的特性,有了适合他们心理的环境和气氛,他们就会乐于上学,不会对上学有负担或压力感。为此,学校教室内外都作了精心布置。教室宽敞、明亮,玻璃窗很大,光线充足;窗上和墙上贴有字母表、学生自己画的彩色画、习字和照片,有反映学生学习生活的,也有动物、人物、绿树、花草;空间挂着彩带、纸条、纸叶;窗台、走廊到处是盆栽绿树和花卉,上挂着各种木偶布娃娃和其他装饰物,生动形象,五彩缤纷,加上学生课前课后做游戏的欢乐愉快气氛,很像儿童游乐场所。

2.建立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

教师把学生当作朋友,像对待成人和朋友一样尊重、关心、信任他们。有事与学生商量,取得他们的同意后再行动,并让学生自己动手。学校就像一个大家庭,师生亲密无间,友好亲热,学生有些事不对父母讲,一到校就告诉教师。上课时,不用起立。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时可以起立,也可以坐着。学生上课时没有拘束,可以自由离位走动,也可吃东西。1—2年级学生更为自由,每堂课只有30分钟的讲课内容,剩下时间自由读书、写字,或到玩具角、劳作角和休息角去活动。教师对学习上后进的学生更加爱护、关心,学生做课堂练习时,教师在教室巡回,常坐在差生一边,循循善诱,启发鼓励,从不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一次,德国一所学校里的一个班上劳动课。内容是学习切苹果,榨苹果汁,播种菜种和清理菜园子的垃圾。两名同学来晚了,老师安排他们去清理垃圾。一名学生马上表示自己不愿做这种工作。老师告诉他没关系,老师可以替他完成这项工作;同时老师建议他到园子里走一走。后来这学生也加入了清理垃圾的工作,这一次是他自愿而认真的!

由于尊重学生这一原则,德国学校里的师生关系自然和谐。老师们认为,尊重学生出于这样的观念:一是要承认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二是尊重学生就是尊重学生作为个体的自主性,尊重学生的自我愿望。

德国的老师们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通过教学挖掘学生对知识探求的渴望和能力,用尊重学生的态度进行教育,虽然不像以命令的方式进行教育那样简捷便当,但对学生的学习乃至一生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3.不让学生讨厌自己的课

古今中外,学校里对学生的处罚多种多样,学生最怕什么样的惩罚呢?在德国,对犯了严重错误的学生最大的惩罚是在一段时间里不让这名学生上课。

德国是个科技发达的国家,可他们的中小学里的教学设备并非十分先进。但孩子们就是爱上学,不让上课绝对是令同学非常难过的事情。

在德国,老师大多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入新的课堂教学内容,如讲化学的三态时一定要观察液体的挥发;政治课围绕当时德国大众关心和面临的总理大选;英语课以学生们熟知的福尔摩斯为切入点……这种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对学生接受知识是非常重要的。老师们认为: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不让学生讨厌自己所教的这门课。

4.培养独立思考和实践能力

教师上课多用启发式,学生在课堂上提出许多问题,教师从不直接回答,而是由全班学生共同讨论,教师从旁点拨引导但不给统一的标准答案,允许各种回答和意见并存。这样做有利于学生思想活跃,不压抑不同的想法和看法,让学生感到自己的发言受到尊重,从小就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不随便附和他人的意见。

如图画课,教师不规定主题,由学生任意作画。作画过程中学生可以随时提问,教师则随时提示、检查和讲评。画到一半时,教师坐下来读一篇童话,已画完的学生可以专门听老师读童话,未画完的学生就边画边听,各得其所。而童话里的人物、鸟儿、花草、各种景物不仅可以丰富儿童作画时的想像力,还能启发他们和老师一起设想童话中的各种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