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当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
29156100000016

第16章 凯恩斯学派(14)

再假定资本家得到的利润不用于消费,而是全部用于投资,那么S=1。于是,利润率与资本增长率相等,即有N=G

这样利润与投资相等。利润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份额相当于投资在国民收入中的比例。在工人工资全部用于消费和资本家利润全部用于投资的假定下,两大部门的工资就相当于消费品生产部门的产值,两大部门资本家的利润就相当于投资品生产部门的产值。因此,国民收入在工资和利润之间的分配,可以从国民生产在消费品和投资品之间的分配中反映出来。所以,N=G是个关键性观点。

当N=G时,投资品在国民生产中的比例越大,利润在国民收入中的份额也越高。利润在国民收入中的份额,是随投资率的提高而递增。然而,国民生产的增长决定于资本家的投资,在既定生产力水平下,资本家的投资通过乘数作用决定着国民收入和就业水平,同时也确定了投资品和消费品生产之间的分工,以及两大部门产品总额。所以,资本投资率不仅决定着利润的大小,而且决定着利润与工资的分配份额。

利润在国民收入中的份额随投资率的增加而递增的结论,在放宽上述假定时仍成立。如:放松资本家利润全部用于投资的假定,资本家的利润不是全部用于投资,而是一部分用于投资另一部分用于消费。那么有:国民收入为工资收入与利润收入之和;国民生产是工人消费支出、投资消费支出与资本家消费支出三项之和。由于国民收入与国民生产相等,工资收入与工人消费支出相互抵消,则有:

利润收入=投资收入+资本家消费支出

由此式可知,资本家利润的大小及其在国民收入中的份额,取决于其投资支出和消费支出的大小。只要资本家增加支出,不论是花费在投资上或消费上,都会增加他们的利润。因此,利润在国民收入中的份额随投资率的增加而递增的基本结论仍然有效。

罗宾逊认为,资本主义的经济增长决定于投资,投资源于资本家的积累,积累的多寡又决定利润。在边际储蓄倾向既定的情况下,经济增长率越高,利润在国民收入中的份额也越大,工资的相对份额越小。她还指出,虽然现代工会的力量可能迫使资本家提高工资,然而名义工资率的上升推动物价上涨,未必能真正提高实际工资率。整个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依赖于利润,工资在国民收入中份额只是利润以外的剩余。虽然在一定的国民收入水平上工资和利润呈反方向的运动,但利润起着决定性作用。投资来自于利润,投资率高经济增长率也高,经济增长率高必然导致国民收入的分配有利于资本家而不利于工人。

也就是说,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必然会扩大工资与利润分配比例的差距,使工资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愈来愈下降,导致社会分配不公。她主张通过国家干预,资本主义经济达到保持有效需求、实现较公平分配的目标。

(2)卡尔多的分配理论

卡尔多分配理论是一个独立于边际生产力原则之外的、凯恩斯式的分配理论。

卡尔多从宏观水平考察收入分配问题,从乘数原理出发分析国民收入中工资和利润份额的决定问题。他指出凯恩斯的乘数原理可以有两种不同的运用方式:假如分配关系既定,它可用来决定就业或产出水平;如果就业或产出水平既定,它可用来决定价格和工资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此关系决定收入的分配。所以,他将资本家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储蓄倾向加以区别,并将二者作为收入-分配理论中的自变量。

他假定经济中存在充分就业。在此假定条件下,如果国民收入变动,则预期的储蓄和预期的投资不一致。预期的储蓄和投资不一致,收入分配关系,即资本家与工人阶级在国民收入中的各自份额就必须变动。在边际储蓄倾向既定时,收入分配关系的变动导致储蓄与投资均衡,从而达到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这种机制的作用过程为:如果预期的投资超过预期的储蓄,消费品的需求会超过供给,消费品的价格水平会上升。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不存在名义工资自发适应消费品价格上升的机制,工人的实际工资就会下降,从而工人阶级在国民收入中的份额减少。但是,资本家阶级在国民收入中的份额,要等到预期的储蓄和投资相等、总供求均衡时才上升。相反,如果预期的储蓄超过预期的投资则消费品的总需求小于供给,价格相对于工资水平来说会下降,工人阶级的实际工资上升,工人在国民收入中的份额会增加,这时,消费品需求通过乘数作用会增长。然而,按照凯恩斯理论,预期的投资小于预期的储蓄,经济就会从充分就业转向非充分就业,出现失业。而卡尔多认为,如果有灵活的价格机制或灵活的利润边界,经济体系在充分就业时仍然是可以稳定的。建立在乘数原理上的就业理论是短期理论,而建立在乘数原理上的分配理论是个长期理论。

卡尔多从凯恩斯的投资等于储蓄的基本关系出发,将储蓄分为两类:来自工人工资的储蓄和来自资本家利润的储蓄。如果工人的边际储蓄倾向SW<1/Y,资本家的边际储蓄倾向SP>I/Y,他在经济增长模型中关于利润在国民收入中的份额和利润率的公式总是有效的,具体表达式为:

P/Y=I/〔Y(SC-SP)〕-SW/(SP-SW)

P/K=I/〔K(SC-SP)〕-SWY/〔K(SC-SW)〕

这表明:在边际储蓄倾向SW和SP既定时,利润在国民收入中的份额和利润率,随着投资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的提高而增大。当投资比率、工人储蓄倾向既定时,利润率和利润在国民收入中的份额将随资本家阶级的储蓄倾向增大而递减。在工人的边际储蓄倾向为零时,总利润额等于资本家阶级的消费和投资的总和。这时,资本家增加消费,即降低边际储蓄倾向,其利润总额仍然相同。

卡尔多还指出,当实际工资停留在生存工资水平时,不能用乘数原则来说明收入分配问题。此时,国民收入中的利润只是超过生存工资额部分的剩余,剩余中的储蓄以投资为目的,现行可用于投资的储蓄量决定着投资量,而不决定于其他因素。这样产量受制于资本量与劳动无关。这种体制不能保持充分就业,此时的储蓄不一定达到维持充分就业所需要的投资水平。

在工人工资水平为生存工资时,假定由于技术进步使劳动生产率提高,工人用较少的劳动时间就可以生产与原先同样多的产品。这时,工资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不会立即下降,利润在国民收入中的份额也不会立即上升。储蓄在国民生产中的比重将会随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变大,储蓄大于充分就业所需的投资,总需求小于总供给,价格水平下降,工人实际工资将超过生存工资水平而上升,直到总供求均衡时为止。然而,不灵活的利润边界会影响上述过程。如果资本家阶级坚持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成比例地索要较高的利润,那么,总需求会落后于总供给,从而导致企业家们降低产量。这时,乘数的影响就不是通过分配关系的变动发生作用,而是通过生产和就业的降低发生作用。

综上所述,卡尔多分配理论的基本观点是,资本家的投资对国民收入中利润的份额有决定作用,随着经济的增长、投资的增加和投资率的提高,收入分配越来越有利于资本家。这种收入分配不公的状况可以通过政府的调节加以改善。

(3)帕西内蒂的分配模型

帕西内蒂分配模型是对卡尔多分配理论的扩充。卡尔多假定工人的边际储蓄倾向为零,于是资本家阶级的储蓄倾向及投资对国民收入分配起着惟一的支配作用。帕西内蒂放松了卡尔多的假定,在假定工人阶级也有储蓄的条件下考虑工资和利润的分配。他指出,即使在考虑工人有储蓄、工人在总利润内也有份额的情况下,卡尔多的收入分配理论仍然有效。帕西内蒂的分配模型即前面所推导的经济增长模型:

GN=л(SP-SW)+SWK/Y

式中GN为经济增长率,л=P/K为利润率,SP、SW分别为资本家和工人的边际储蓄率。一般来说工人的边际储蓄倾向小于资本家的边际储蓄倾向。这时,卡尔多的分配理论仍然能够成立。工人们用利润或利息形式把他们的一部分收入储蓄起来,这同他们用工资形式储蓄自己的一部分收入所占的份额是一样的,而不管工资收入总额大小。因此,稳定状态下经济增长中的长期均衡“利润率”,完全不受工人储蓄倾向的影响。工人的储蓄虽然影响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国民收入分配,却不影响利润与工资之间收入分配,对利润率更无影响。因为,工人既有工资又得利润,国民收入中的工资收入与工人收入就不一样了,国民收入中的利润收入与资本家收入也不一致。但是,这只是改变了原来意义上的工人收入(即工资)和资本家收入(只有资本家才获得利润)的内涵,而工资收入和利润收入的相对份额不会受影响。工人的储蓄在利润中所占的百分比总是小于资本家的储蓄在利润中所占的百分比,否则,工人也就不成其为工人而是资本家了。由于资本家的储蓄额很大,储蓄的边际倾向也很高,而且,随着市场竞争的压力还会进一步增大,所以,资本家的投资对国民收入的利润份额仍起着决定性作用。总之,只要社会上还存在着只靠利润收入的阶级,国民收入分配于利润和工资两者之间的情况,就不会因工人也有储蓄而有所改变。

(4)斯拉法的分配理论

斯拉法的分配理论是其价值理论的延伸。他认为生产价格(价值)和分配关系相互联系,但由不同的条件来决定:生产价格(价值)取决于生产的技术条件;分配关系决定于社会条件而不受生产条件的支配。

斯拉法的“标准合成商品生产体系”,确立了其分配理论的基础。“标准合成商品生产体系”,即各部门所生产的商品之间的比例等于所有部门所消耗的生产资料总量之间的比例,不论价格如何变动,由劳动创造的纯产品对生产资料的比例是固定不变的。因此,斯拉法将它作为“不变价值尺度”,用来衡量其他商品价值大小。在这个体系中,不论价格是高还是低,利润率总是表现为纯产品对生产资料的比率,有了“不变的价值尺度”,就能计算利润率以及利润与工资的相对份额。

将作为纯产品的国民收入分为利润和工资两部分,利润和工资的相对份额直接取决于利润率的高低。在国民收入一定的情况下,工资和利润的相对份额的变动方向相反。在一个有“不变价值尺度”的“标准体系”中,两者的关系为:

r=R(1-W)

式中r代表利润率,R为纯产品对生产资料的比率,W代表工资在纯产品中的比例,(1-W)代表利润在纯产品中所占的比率。现在,利润率的定义为:用于支付利润的那部分纯产品对生产资料的比率。

如果工资率W为0,那么,国民收入即全部纯产品都转化为利润。此时有r=R。R是利润率的最高界限。如果工资不为零,国民收入就必须在工资与利润之间分割。

斯拉法由此得出结论:国民收入相对份额的大小,直接取决于利润的高低。

利润率越高,利润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份额越大,工资所占的份额就越小;反之,利润率越低,利润所占的份额越小,工资所占的份额越大。所以,在一定的国民收入水平下,工资和利润总是呈反方向变动。他的这一观点在分配理论方面的特殊涵义是:否定了利润来源于流通领域;利润也不是由资本的生产力所产生的,而是取决于各种生产资料在历史上的使用习惯而形成的应得的共同利率。

现实的收入分配状况是由社会制度及各种历史条件等因素相互作用而逐渐形成的。资本主义社会是存在阶级冲突的社会,要考察它的制度因素、制度性质,才能搞清楚国民收入在社会各阶级之间的分配。为此,他区分了工人阶级和资本家阶级,工资和利润范畴。工资和利润是工人和资本家的收入。名义工资率起初取决于一国历史上形成的工资水平,而后的变动主要取决于国内劳资双方在工资谈判中的力量对比;利润是资本所有者凭借其财产占有权而取得的非劳动收入。因此,工资和利润之间的分配是不公平、不合理的。

斯拉法根据其价值理论得出的分配理论说明:工资率与利润的反方向变动取决于社会历史和经济制度,而不决定于任何客观经济规律,所以,分配关系可以人为地加以调节。资本主义收入分配的不公必然会引起整个经济运行机制的混乱,政府应干预分配,以改善社会收入不合理的现象。

(三)经济增长理论

新剑桥学派的经济增长模型,也是在哈罗德——多玛经济增长模型上发展起来的,其主要倡导者是琼·罗宾逊、卡尔多和帕西内蒂。新剑桥学派经济增长理论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是把经济增长同收入分配问题结合起来考察,一方面阐述如何通过收入分配的变化来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另一方面说明在经济增长过程中收入分配变化的趋势。

琼·罗宾逊和卡尔多是新剑桥学派经济增长理论的奠基者,1956年,他们分别在自己的着作和文章中提出了各自的经济增长模型。首先我们来考察卡尔多的增长模型。

在卡尔多的模型中,经济增长速度和收入分配是具有相互内在联系的范畴。

卡尔多认为,既然社会的收入是在各个阶级之间分配的,其中每一个阶级都有自己的固定不变的储蓄倾向,那么,收入分配中利润和工资的比例关系就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储蓄水平,从而决定了积累率和经济增长速度。另一方面,要达到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就要有一定的积累率,从而也要有相应的收入分配的比例关系。因此,经济增长速度和积累率也是影响国民收入分配的重要因素。上述关系可以用下面一组方程式来加以说明:

Y=W+P(2.7)

S=SPP+SWW=I(2.8)

将(2.7)变形为W=Y-P,代入(2.8),则有:

SPP+SW(Y-P)=I(2.9)

将(2.9)移项整理后,可写成下列形式:

P/Y=1/(SP-SW)I/Y-SW/(SP-SW)(2.10)

上述方程组中,Y:国民收入;W:工资总额(劳动者收入);P:利润总额(财产收入);SW:工资总额中储蓄所占比例(劳动者的储蓄倾向);SP:利润总额中储蓄所占比例(财产所有者的储蓄倾向);I:投资总量。

卡尔多模型中,收入分配和资本积累是直接相关的,当SP和SW既定时,资本积累率(I/Y)直接影响着利润在国民收入中份额(P/Y)。也可以说,投资量直接决定着利润量的大小。卡尔多运用这一模型所反映的各经济变量相互之间的关系阐明了经济增长理论中的两个基本问题:经济均衡增长的条件和决定经济增长率的各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