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当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
29156100000037

第37章 新自由主义(8)

迂回性一:生产资本所占用的时间。资本的迂回性能被用于生产资本所占用的时间进行度量,且不考虑这一时间是与固定资本的生产时间占用有关,还是与包含有工作过程形式中的时间有关。如劳动力支付的形式就在产品最终步骤完成,准备交付市场之前完成。

对于任何生产周期的时间长度确定,总计至销售的时间,投资延续至投入的成本,等于从最终商品销售中的收入,即:

Y0=YN′Artdt=A(erN′-1)/r

这里,Y0:在目前t=0时,从所有最终商品中的销售收入;

A:连续劳动投入的价值,时间从早期时点t=N0,一直延续至目前t=0;

N′:过去劳动投入开始的时点;

r:利息率。

迂回性二:固定资本的耐用性。在同样考虑时间的情况下,可采用的资本的另一个定义是资本的使用,而不是生产资本。用另外的话讲,除非所有的最终产品在时间t=0时全部销售完毕,否则资本就会被占用。这里有关的周期是预期的资本营运寿命。只有在预期从最终商品的未来销售中获取的净收入的现在价值超过了资本的价值,新的投资才开始,因此,新的投资停止时,其条件为:

X0=YN′0Be-dt=B(1-e-rN′)/r

这里:X0:在t=0时资本的价值;

B:最终产品连续的年净收入的价值;

N″:在净收入终止时未来的时点;

r:利息率。

迂回性三:生产周期与耐用性的结合。上述有关迂回性的生产资本所占用的时间,和固定资本的耐用性两个概念并不是相互排斥的。十分清楚,第一个概念陈述了这样的事情,它假设时间被占用来生产机器,而机器立即交付作为产出;第二个概念陈述了另一类事情,它假设立即获得了机器,而销售的回报积累跨越了一系列将来的周期。这正如前述,这两类事情都是特殊的事例。一般来讲,这两个概念应可以结合进行分析。

在积累和资本结构优化的条件下,在过去输入合计的现值与将来产出合计的现值两者之间的数值应出现均衡,从前面已推出的公式:

Y0=A(erN′-1)/r

X0=B(1-e-rN″)/r得出:若Y0=X0

则:A(erN′-1)/r=B(1-e-rN″)/r

B/A=(erN′-1)/(1-e-rN″)在特殊的状况下,有N′=N″=N

即可得到:B/A=erN

除了与时间有密切联系的资本迂回性外,还可以根据机器生产周期的长度和机器的耐用性两者结合的概念,对资本迂回性进行定义,这就是资本的强度。

(四)经济周期理论

经济周期理论是哈耶克对西方经济理论颇有贡献的一个领域,是他在分析生产结构及其变化时提出的,其中起重要因素的是生产结构、储蓄、利息和相对价格。哈耶克在经济周期理论中也继承了奥地利学派的理论和分析方法,但他对经济周期理论的贡献在于,发展了货币注入能够对价格的时际格局产生全面影响的这一观念,并建立在对经济耗费时间的生产进行极端程式化描写基础之上。在经济周期理论方面,哈耶克的着作有:《货币理论和商业周期》、《价格与生产》等。

1.生产的资本化方式

生产的资本化方式就是生产的迂回性,也就是对生产结构的分析。哈耶克对生产结构的分析,基本上沿袭了奥地利学派的分析方法。他所指的生产结构主要是指不同产品生产的纵向构成,其中原始生产资料是指土地和劳动这些未加工而用于投入的商品,消费者物品是指不再加工而由消费者消费的物品,中间物品是指上一阶段生产过程的结果和下一阶段生产投入的生产资料,即为介于原始生产资料与消费者物品之间的物品。原始生产资料与中间物品都不能直接用于消费,而要直接进入生产,因而称为生产者物品。根据生产中所含中间物品种类的多少,或按原始生产资料转化为消费者物品所需时间的长短,哈耶克对纵向的生产结构进行了分析。他认为,若原始生产资料不是直接地满足人们目前的需要,而是要经过一些中间生产环节生产之后才能生产出人们所需要的消费者物品,就是资本化的生产方式,环节越多,过程越长,满足人们需要越间接,生产方式就越是资本化,也就是奥地利学派称为的迂回生产。生产的迂回程度越高,生产方式的资本化程度也就越高,生产结构的环节也就越多,生产周期也就可能越长。依靠延长生产资本化的过程,可能从已给定的生产初始要素中获得大量的最终产品,但这些产品在以后的时间中会比使用较短生产过程生产的产品更为合用。显然,在迂回方式的选择中,就必须依靠经济的决策:维持和变化生产结构使其更为有利可图,将直接取决于从最终产品获得的价格与支付给中间物品价格间的权衡。

在生产的每个阶段,为提供投资的诱因,中间物品价值超过生产中间物品要素的原材料成本的差额必须存在。企业家在不同的生产过程之间分配资源,其目的就在于获取最大化的总体回报。哪里有贴现差额的差异,就会在阶段之间出现投资,直至收益相等,差额为零时止。什么会引起收益之间的差异发生呢?引起改变的可能性是:(1)储蓄水平的变化;(2)货币的扩张。两者都会扩大利息率的影响。

2.利息率的影响

在利息对生产的影响分析中,哈耶克借助了威克塞尔的自然利息率理论。

威克塞尔认为,所谓自然利息率,就是信贷资本的需求与储蓄供给相等时的利息率,而且是实物供求相等时的利息率,此时的经济运行中既无闲置的资源,也无强迫储蓄发生。而哈耶克在利息率影响的分析过程中认为,自然利息率是经济中的总价格边际,总价格边际是指某阶段产品价格减去原始生产资料和生产者物品价格后的余额,而市场利息率是货币市场上的信贷价格,它与自然利息率在实际的经济运行过程中不一定相等。二者相等时的生产结构是否会影响到生产结构,要取决于人们对未来商品的需求是否改变,也就是人们的储蓄是否改变。若二者不相等时,会产生强制储蓄现象,从而影响到生产结构。

为简单起见,假设在生产的每个阶段报酬递减相同,但在要素的边际有形生产曲线在每个阶段是等同的时候,它的数值(曲线上的任何一点)早期阶段的贴现比后期阶段的贴现要更大。在企业家为获取最大的回报分配资源的地方,利息率的降低必然增加横跨所有生产阶段的收益,但影响最大的是具有最大贴现的生产阶段。下面所介绍的分析方法就揭示了这样的不同影响:从t时间开始,在生产的成功阶段,t、t-1、t-2的收益(用Y表示)的等式,利用前已给出的条件可得到:

Yt-2=Yt-1=Yt

这些收益的每一个收益都可作为贴现的价值,如:Yt-2=At-2(1+r)-2,这里的A是非贴现的微利,它处于生产的最早阶段,即t期的两个周期之前。若最初的条件有如下几种情况:

在贴现率r1的条件下,Yt-2=Yt-1=Yt;

在贴现率r2<rL的条件下,Yt-2>Yt-1>Yt;

在贴现率r0<r1的条件下,Yt-2<Yt-1<Yt。

结合以上条件综合分析可看出,以上式子表明,在最高(最低)的利息率的条件下,最短(最长)的生产过程最为有利可图。然而,随着利息率的降低,收益一般是增长的,但刺激偏爱“资本的深化”;随着利息率的上升,收益一般是下降的,倾向性偏爱“资本的浅化”。

假设生产资源的供应是固定和充分利用的,企业家仅能通过抬高价格的方式,从其他拥有资源的企业家手中用资金获取另外的资源。凭借利息率对达到新的均衡分配的资源再分配的刺激作用,价格受影响的状况取决于替代可能性的程度,但也有些中间物品因缺乏通用性而难以流动。若认为利息率是惟一的直接成本因素,显然是错误的。哈耶克指出,最为重要的是利息率通过对中间物品和一些生产要素的需求的影响而产生对价格的影响。由利息率下降创造的对投资活动的刺激作用,取决于企业家对从另外资金使用中所获取新的利润的预期。若所有的企业家在提高将来的收益方面的预测十分正确,那另外的资金将直接地投向有最高回报的生产阶段,而其他缺乏效益的生产阶段会没有资金的投入。在这里,价格机制的作用是对获取资源的有效分配、降低消费进行储蓄的主动转换,会引起利息率的降低,并会形成合适的调整(即在中间物品和最终物品之间进行权衡)。作为结果,新的储蓄会在生产资本化的整个阶段中被新的投资所吸收(且偏好于最为早期的生产阶段),但是,在货币扩张引起利息率下降的地方,形势并未得到满意的解决。

3.相对价格的影响

在哈耶克的经济周期理论中,十分重视生产结构的变化对经济周期的影响,从前面的分析中已知道,相对价格的改变会明显地影响生产结构的变化。所谓的相对价格的变化,实质上是各生产阶段产品价格的变化。十分清楚,这后者的变化会对投资者投入的成本和产出的收入之间的差异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从而决定生产者对生产方式的评价、判断和选择。

哈耶克认为,影响经济周期波动的因素极多,但对周期性波动起到决定性影响的因素,是生产结构错综复杂的扭曲。这种扭曲,部分地是由利息率的影响造成的,还有一部分是由相对价格的影响造成的。哈耶克指出:在最接近最终物品最后阶段的生产阶段中,最终物品价格的下落,将使人感到比增加可用来购买所有种类的中间物品资金有更强的影响。所以,这个阶段产品的价格将下落,但将小于消费者物品的价格。这意味着,在最后两个阶段之间的价格差异会变得很小。这种价格差异变小……将使最后阶段资金使用有利可图的状况少于相对早一些的生产阶段,一些被使用的资金也会有转移至较早阶段的倾向。

资金的移动会导致前面生产阶段的价格差异变小,而且确立较早生产阶段产品价格方面的累积上升的倾向将立即抵消下落的趋势。但哈耶克在相对价格对生产结构影响的探讨上,却出现了一些自相矛盾的地方。如有人指出,在哈耶克早期的着作中,可以发现在相对价格影响问题上初始的不成熟的描述,哈耶克的分析被自己混乱的表述削弱了。如哈耶克在其着作《价格与生产》的第16页里谈到,在流动资本中的投资“现在将被吸引到较早的生产阶段,这里,因为储蓄率的变化,可以得到相对较高的价格”。但他在与上段话相隔一页的地方又谈到:“生产较早阶段提高的价格(较低的利息率)将有利于生产线中生产使用更多的资本,并导致生产线膨胀的扩大中使用较少的资本。”在这里,哈耶克出现十分严重的混淆。若在这两段引用的段落中用“收益”代替“价格”,可能会说得更清楚一些。

可以这样认为,在较早生产阶段中的中间物品相对价格的上涨,提高了它们的收益。相反地,是贴现收益(新的储蓄和降低的利息率)的相对提高,吸引投资并引起了它们价格的上涨。(这是最终回复均衡的过程,仅仅缺少的是强迫储蓄)

4.储蓄的影响

哈耶克认为,储蓄是进入生产者物品行业而不是进入消费者物品行业的总资源流量。储蓄是资本形成的源头,当消费者通过储蓄交给生产者时,生产者就获得了资源的使用权,并可以通过投资进行迂回生产,延长生产过程,从而形成了资本,结果是在劳动量不变的情况下使用了更多资本。在储蓄问题上要注意自愿储蓄和强制储蓄的差异,它们对生产结构的初始影响相同,但后果却不一样。

哈耶克特别关注强制储蓄的影响。他认为,若强制储蓄影响到生产结构的变化,那必然为经济运行埋下动荡的祸根,造成生产结构调整过程中的失衡,引起经济运行的波动,最终引发经济危机。在货币数量以银行信贷扩张的方式注入经济运行过程中后,生产者的收入会增加,而消费者的收入会暂时不变,其明显的结果是产生强制储蓄带来的经济问题,出现货币扩张非中性的现象。

在这样的影响下,经济货源从消费者物品的生产过程中流向生产者物品的生产过程,生产者物品的生产更加资本化,生产过程迂回变长、结构延伸。信贷扩张另一个方面的影响,是导致市场利率低于自然利率,进一步刺激资本的扩张。

由于这种经济现象的出现是建立在不正常的强制储蓄基础上的,因而极易出现不稳定的现象。其原因是,银行的信贷规模会受到自身准备金比率等因素的限制,信贷扩张也就不可能无限制地进行下去,从而最终使利率上升,资本预期收益率下降,继而引起对资本品需求的减少和价格的回落。与此同时,早期信用扩张过程中,必然会有一部分转化为要素收入的增加,这也就会导致消费的增加,降低强制储蓄,使自愿储蓄的正常比例得以恢复。这一连串的反应又引起需求结构和相对价格水平向相反的方向变动,迫使生产结构收缩。在生产结构收缩的过程中,信贷扩张的停止使市场利率回升至自然利率的水平,资本扩张也被迫终止,这造成生产过程较长因得不到资本的供给,而无法维持正常的生产;刚开始的生产因资本不足,而无法达到应有的生产能力。这就出现了经济学常识所涉及到的问题:新投在远离消费者物品生产过程的资本会遭受到重大的损失,因为在这一领域的非特殊性的资本品会流向消费者物品的行业中去,剩下的会是一些特殊资本品,既难以转向其他的行业,又难以完成一个完整的生产过程,形成的生产能力出现闲置的现象。其结果必然是,生产结构的延长会因资本品生产方面的资金短缺、产品滞销、存货积压和价格下降而停止在未完成阶段,经济出现波动,危机也就来了。

由此可见,在哈耶克的眼中,经济周期的出现是由货币量的变化造成的,因此,保持货币的中性,防止货币引起相对价格变动发出错误信息,并造成生产结构的错误调整,是避免经济周期性波动的主要方法。要做到这些,哈耶克认为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①货币流量保持不变;②所有的价格都是完全灵活的;③在用货币条件签订长期合同时,价格的未来变化能大致正确地预计到。

哈耶克同时还认为,在这三个条件中,第一个条件是首要的,它可以用货币政策加以保证,但若不具备后面两个条件,则任何货币政策都难以保持货币的中性。

(五)私有货币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