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尔达尔的“循环累积因果关系”原理,最初是在《美国的困境:黑人问题与现代民主》中提出的。他把社会变量的概念,譬如歧视黑人,以及对他们行为(技术水平低、犯罪、疾病等等)的偏见,应用到经济变量,首先是应用到所谓的“经济”和“非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上去。这样,较好的营养、较好的保健、较好的教育、较高的生产率,从而进一步说明改善健康、教育和营养水平的能力之间的关系,把非经济变量纳入分析当中,开拓了众多的累积过程的可能性。而对于这些,传统的经济分析是不知道的,这就防止了单纯因果解释并避免给出包治百病的万灵丹药。在50年代以后的着作中,他在运用这个原理过程中,进一步明确指出循环累积运动分为上升和下降的循环累积运动两种,前者指“扩散效应”,即某一地区兴办了若干工业以后,逐渐形成了一个经济中心,它的发展,促进了周围地区的发展,使它附近地区的消费品生产不断发展。后者指“回波效应”,即某一地区的发展,由于种种原因会引起别的地区衰落。缪尔达尔认为,从国际经济体系来观察发展,正是因为存在着“扩散效应”和“回波效应”,国际贸易会加剧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发展的不平衡,因为发达国家采用新技术、产品成本低,比较廉价,所以在自由贸易的情况下,廉价的外来商品充斥发展中国家的市场,从而导致该国经济遭受严重的打击,使社会衰落。很明显,国际贸易对发展中国家产生的是增加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差距的“回波效应”。所以,国际贸易并不总是对贸易国双方都有利。在他看来,只有在贸易国双方工业化水平差不多的情况下,国际贸易才是互利的。
他还运用“循环累积因果关系”原理,对人口、世界贫困等问题作了类似的研究。
四、新制度经济学派的评说
以加尔布雷思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是个既有别于凯恩斯主义又不同于新自由主义的学派,其理论和政策主张表明他们是激进的政府干预学派。他们揭露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存在的缺陷和矛盾,认为只有通过改革制度,才能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社会福利的全面改善。
这个学派的政策主张,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决策产生过一定影响,有些值得我们借鉴。如借鉴该学派关于科技对经济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主张,促进我国的科学技术在生产领域中的应用,加快高新产业的发展;应用整体的方法和制度分析的方法,研究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问题,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完善宏观调控,建立健全市场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
(第三节)科斯为代表的新制度主义经济学
一、科斯的新制度经济学
以科斯理论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由下面三个关系很近的理论所组成:
1.交易成本经济学
科斯在《企业的性质》一文中专门研究了“交易成本”概念,并用它来解释企业存在的主要原因。后来,威廉姆逊发挥了科斯的这一思想,并吸取其他理论的某些成分,建立起了交易成本经济学,并使之成为新制度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产权经济学
科斯在《社会成本问题》一文中考虑到了通过严格界定产权来克服外部性的方案,促使人们对产权制度的关心。后来,德姆塞茨、艾尔奇安和张五常等作了大量研究,形成了产权经济学。
3.制度创新理论
在产权经济学和交易成本经济学的影响下,诺斯和戴维斯等重新研究了经济史,发现了近现代经济增长的制度原因以及制度变迁的规律——制度创新理论,成为新制度经济学的第三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交易成本经济学
1.什么是“交易成本”
科斯认为市场交易成本包括发现和通知交易者的费用、谈判费用、签订合同以及保证合同条件的履行而进行必要的检查的费用等。一般认为交易成本包括搜寻费用、谈判费用和实施费用。影响交易成本的首要因素是市场的不确定性。由此可以认为,交易成本是市场机制运行的成本,它使资源配置的效率降低。
2.“交易成本”的节约
威廉姆逊大致沿着科斯开创的思路,认为经济组织的主要目的和效果是节约交易费用。他的主要工作是进一步使“交易成本”概念可操作化,在此基础上系统解释资本主义经济组织存在和转化的条件。他引入了几个重要的行为假定:
(1)有限理性,指人在知识、预见力、技能和时间上是有限度的。这意味着面对现实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人们不可能在签约阶段上考虑所有的可能性以及相应的调整方案。
(2)机会主义,即一种狡诈的自私自利倾向。包括投机取巧、见机行事、有意隐瞒、歪曲信息等。在保险的有关文献中经常出现的“不利选择”和“道德风险”,本质上就属于机会主义行为,两者都源于信息的不对称,差别仅在于“不利选择”发生在契约签订阶段,具有“事前”性质;而“道德风险”一般在契约实施阶段出现,具有“事后”性质。机会主义作为一种潜在的行为倾向,只要条件一具备,就会转化为现实的行为,对市场交易产生不利的影响。这里说的条件除了信息不对称以外,威廉姆逊还强调“小数目条件”的重要性。假若市场上参与交易的人数众多,竞争激烈,没有人敢投机取巧,因为一旦发现(事实上很容易察觉),就会被逐出市场,此时市场交易是基本有效的。
(3)资产专有性。即使在契约签订阶段上满足大数目条件,就一次具体的交易来说,并不意味着该条件将一直持续下去,关键要看完成这次交易是否需要专门化的人和物质资产的投入。如果不需要的话,初始的投标胜利者完成交易之后重新开始又一轮投标时,不比那些初始的失败者具有更多的竞争优势。
但如果需要的话,情形就大不一样。在开始阶段,每位投标者处于平等、竞争的位置上。在竞争中出现了一位胜利者,他投入专用性资产进行生产以满足购买者的需要,随着知识的推移,他的知识经验也不断积累,到一次交易完成重新投标时,这位初始的胜利者相对于他的初始竞争者来说已经具有了“先行一步”的成本优势。购买者为谋求更好的成交条件,不得不继续与之交易。这样,初始的胜利者在后续交易中处在了一种近似垄断的位置上,大数目条件转化为小数目条件。供应者的机会主义行为就成为购买者非常担心的结果,一种对购买者交易利益的潜在威胁,而它又无法在市场契约的签订阶段事前加以防范。
可见,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对交易成本和风险的影响是以小数目条件和资产专用性为条件表现出来的,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了交易成本的大小。在有限理性、机会主义和资产专用性强的场合,通过市场组织完成交易的成本就非常高,而通过企业来协调则可以大大减少费用,于是交易从市场上转移到企业内部。
三、产权经济学
1.什么是“产权”
通常认为,产权是一个社会所强制实施的选择一种经济品使用的权利。德姆塞茨就说过,产权是一种社会工具,其重要性就在于事实上它们能帮助一个人形成他与其他人进行交易时的合理预期。产权实际上界定人们如何受损或如何受益。产权是指一组权利,根据人们对财产权利的完整性或残缺性,可以把产权形式分为私有产权、共有产权以及国有产权。
艾尔奇安也认为,企业的存在及其规模尽管要受到交易成本的制约,但更主要的是考虑企业生产的本质。企业的生产实质是一个生产过程,要联合使用不同的投入而获得的总产品又具有不可分性。因此,在合作投入生产过程中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准确计量投入的边际生产并与产出的变动相适应,其次是如何克服合作生产中成员的偷懒动机。在艾尔奇安看来,克服上述难题可以通过产权结构安排来解决。企业的产权结构就是为了克服企业内部各种要素所有者之间在协作群生产过程中的偷懒和搭便车动机而建立起来的制度安排。不同的产权结构就表现为不同的企业制度。
德姆塞茨和艾尔奇安在合着的《生产、信息成本与经济组织》一文中,几乎是首次采纳科斯的建议:交易成本是创建厂商和考察劳资双方之间雇佣关系概念的关键。在他们看来,产权取决于交易成本,后者又取决于获得市场信息的成本。所以,产权理论和信息成本理论是密切相关的,这一点可以用劳动市场中的就业合同来说明,他们把就业关系看作是提供“公平日工资”的雇主和提供“公平日工作”的雇员之间的一种自愿交换关系。
2.产权的安排和效率
产权既然是一个社会所强制实施的选择一种经济品的使用权利。私有财产权就是将这种权利分配给一个特定的人,它可以同附着在其他物品上的类似权利相交换。
从经济学角度来分析产权,它不是指一般的物质实体,而是指由人们对物的使用所引起的相互认可的行为关系。它用来界定人们在经济活动中如何受益,如何受损,以及他们之间如何进行补偿的规则。因而,产权的主要功能是帮助一个人形成他与其他人进行交易的预期。
一个产权的基本内容包括行动团体对资源的使用权与转让权,以及收入的享用权。所谓私有产权、共有产权、国有产权,实质上就是将上述权利界定给某一特定的行动团体。一种产权结构是否有效率,主要视它能否为在它支配下的人们提供比外部性较大的内在刺激。在共有产权下,由于共同体内的每一成员都有权平均分享共同体所具有的权利,如果对他使用共有权利的监督和谈判成本不为零,他在最大化地追求个人价值时,由此所产生的成本就可能有部分让共同体内的其他成员来承担。且有一个共有权利的所有者也无法排斥其他人来分享他努力的果实,所有成员要达成一个最优行动的谈判成本非常之高,因而,共有产权导致了很大的外部性。在国有产权下,由于权利是由国家所选定的代理人来行使,作为权利的使用者,由于他对资源的使用与转让,以及最后成果的分配都不具备充分的权利,就使他对经济绩效和其他成员的监督的刺激减低,而国家要对这些代理人进行充分监督的成本又很高,再加上行使国家权力的实体往往为了追求其政治利益而偏离利润最大化动机,因而它在选择代理人时也具有从政治利益而非经济利益考虑的倾向,因而国有产权下的外部性也极大。相比之下,私有产权下,在私人作出这一行动时,他会考虑未来的收益和成本,并选择他认为能使他的利益最大的方式,来作出使用资源的安排,而且他为获取这些收益而付出的成本也是由他自己承担。因此,在共有产权或国有产权下的许多外部性就在私有产权内被内在化了,从而产生了更有效地利用资源的激励。
3.企业的产权结构
在企业内部有两大问题:一是计量投入的生产力;二是计算其报酬,并使报酬等于其边际生产力。
1972年,艾尔奇安和德姆塞茨提出了协作群生产的假说,从企业产权结构上解决了这两个问题。他们认为,现代企业的生产关系是各种要素所有者之间的协作关系,各个所有者作为一个群体中的一员出现在生产过程中。这是难以观察和计量每个要素贡献大小的技术原因。
如果生产Z需要两种投入X和Y,那么,协作群意味着Z对X和Y的二阶交叉微分不等于零,即2ZAXAY≠0协作群生产的更深一层的含义在于,生产过程中,一个人的活动和行为会影响到协作群中其他人的生产力。于是,就有了一个问题:如何给协作群的成员付报酬从而刺激其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