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中老年百科全书
29243900000002

第2章 身体探秘篇(2)

心脏与其他器官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功能也在不断减退,其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心肌萎缩。在老年人的心脏上,纤维组织含量增多,脂肪细胞和间质细胞增加,心肌细胞减少,心室内压力升高,从而导致心脏功能降低,表现为心率减慢、血压升高、射血速度减慢。有人研究证实,7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有44%的人心肌发生纤维化,心肌脂褐质沉积,使心脏呈深褐色,弹性纤维减少,并引起细胞代谢改变,甚至萎缩死亡;心肌中三磷酸腺苷(ATP)酶不足,故能量来源减少。这些变化都能使心脏的收缩能力减弱,其适应能力和代偿能力明显降低。二是心脏瓣膜增厚、钙化和纤维化,致使瓣膜闭锁不全,形成瓣膜性心脏病,尤以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多见,从而影响心脏的射血功能。三是心脏传导系统内的特殊心肌细胞减少,窦房结起搏能力降低。因此,常出现心率减慢,传导阻滞,异位节律等心律失常症状。四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管腔变细。血流减少,供血不足,冠心病发病率增多。据统计,心绞痛发病率在40~49岁时为6.6%;50~59岁时为8.0%;60~69岁时为22.9%;70~79岁时为31.1%;80~89岁时为38.4%。上述四种原因,均能导致心功能减退。有关调查资料证实,25岁的青年人与65岁的老年人相比较,老年人的心输出量比青年人减少30%~40%,平均每年减少0.75%~1.0%。70岁老人的心脏潜力只有40岁人的50%。在一般情况下,老年人的心功能尚能维持基本需要,但一遇紧急情况,如急性心肌梗塞、肺炎及各种感染时,心脏常因不能应付突然变化而出现心功能不全。

血管

人进入老年后,血管方面的变化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据统计,70岁的老年人中,60%患有动脉粥样硬化。由于动脉血管硬化导致外周阻力增加,血压升高。收缩压每年平均增加0.5%;舒张压每年增加0.37%。若血管硬化以小动脉为主,其血压表现为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升高,但舒张压升高更加明显,致脉压减小;若大动脉硬化,其弹性减弱时,则收缩压升高,舒张压下降,脉压增大。老年人血压的另一特点是容易波动,如情绪激动、饱食、运动等,都能引起血压的较大幅度变化。因此,老年人,特别是一些高血压患者,对这一点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老年人的主动脉也会发生粥样硬化,故在胸透时常见到主动脉弓延长迂曲;也有的病人因硬化斑块损伤大动脉管壁,而导致主动脉瘤的发生。

由于老年人的静脉血管也会因失去弹性而出现一些临床表现,如直肠静脉丛失去弹性而扩张时,则形成痔疮,故老年人以内痔多见。

由于老年人的毛细血管脆性增加,轻微挫伤,也会引起破裂出血而形成淤斑。

呼吸系统的变化

人到老年,常因呼吸系统形态学和功能方面的变化,往往导致老年人对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和肺炎的耐受力降低。

气管的变化

人到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率较高。据统计证实,50岁以上者高达13%~18%,60岁以上者比30~40岁的人患病率高6~7倍,这充分说明老年人容易患慢性支气管炎。

随着年龄不断增长,老年人生理调节机能减退,上呼吸道对有害物质刺激的反应性降低。因此,对一些侵入呼吸道的有害物质,不能及时通过防御反射排出体外,容易招致下呼吸道损伤;由于肾上腺皮质功能降低和性激素分泌减少,致使呼吸道粘膜纤毛上皮细胞萎缩、脱落,降低了呼吸道的自净作用;由于长期受一些物理、化学因素如烟雾、粉尘等的慢性刺激,使呼吸道鳞状上皮化生,细胞分泌的局部抗体(SIgA)减少,故防御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的侵袭能力减退等等,这些都是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原因。

肺的变化

人到老年,肺的变化表现在肺泡和毛细血管周围的弹性纤维减少,甚至消失;肺组织弹性减弱,回缩能力下降;慢性支气管炎导致管腔狭窄,形成不完全性阻塞,在吸气时胸廓扩大,支气管扩张,气体比较容易进入肺泡,但呼气时,胸廓缩小而使小支气管缩小陷闭,气体排出困难,肺内压力增高,致使肺泡扩张,破裂而溶合成气肿肺胞;右心功能下降,动脉硬化,管腔变细,肺血流量减少,加上气肿肺泡的形成,减少了毛细血管网的数量,呼吸膜的有效面积减少,大大影响了气体交换率。有人统计证实,60~80岁的老年人,气体扩散量每年递减5%~8%。

胸廓的变化

胸廓的变化表现在呼吸肌、韧带萎缩,肋骨硬化,胸椎后突,致使胸廓变形,前后径与横径的比值增大,形成桶状胸。

综上所述,老年人呼吸系统的变化可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肺功能降低,肺功能检查时,肺活量、时间肺活量、最大通气量降低,残气量、功能余气量增高;二是换气功能下降,肺动脉血中含氧量减少,氧分压降低;三是肺动脉高压可引起肺源性心脏病;四是呼吸道的阻塞和感染,容易造成老年性支气管炎。

泌尿系统的变化特点

人到老年,泌尿系统最常见的变化是肾体积减小,重量减轻,皮质变薄,肾单位数量减少。有研究证实,70~80岁的老年人与40岁的人比较,其肾脏重量减轻1/5,约有1/3的肾单位失去功能,显微镜下可见部分肾单位萎缩,肾小管上皮细胞减少,肾小体基底膜增厚,间质纤维化加重。

一是老年人肾血流量减少。40岁以前,肾血流量一般保持在正常水平;40岁以后,每10年减少10%。由于血流量降低,肾脏缺血,可产生肾素,引起血压升高,称为肾性高血压。

二是老年人肾脏滤过率降低。肾脏滤过率降低的原因很多,如有效滤过率的降低,肾血流量的减少,滤过膜的增厚等等。有人报道,90岁的老人与20岁的年轻人相比,其肾小球滤过率可减少35%~45%;也有人采取了菊粉清除率对肾小球滤过率进行观察,结果在20岁时,肾小球每分钟滤过122.8毫升血液;60岁时,滤过96毫升血液;而到了80岁时,减少到65.3毫升血液。

三是老年人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与排泄功能减退,肾脏浓缩能力不足,出现了尿多而频及夜间尿量增加、比重下降的现象。年轻人尿的最大比重为1.032,而80岁的老年人下降到1.024。此外,对糖的重吸收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有更多的糖从尿中排出,从而使糖尿病加重。

四是老年人的膀胱肌肉萎缩,纤维组织增生,容量变小。因此,排尿次数增多,每次尿量减少。也有的老年人由于逼尿肌无力,或者前列腺肥大等原因,而引起尿潴留、排尿不净等症状。还有些老年人,由于括约肌收缩无力,或大脑皮层对低级中枢神经的控制能力降低而出现尿失禁现象。

五是老年人的输尿管、膀胱容易形成憩室,导致细菌存留,故容易发生泌尿系感染。

老年人泌尿系统的变化,均能引起肾功能减退。由于肾脏具有较大的贮备能力和代偿功能,一般仍能完全适应老年人的生理功能需要,而使人体处于正常或接近正常的状态。但是,老年人一定要注意保护肾脏功能,特别是罹患老年病的人,更要遵照医嘱,不能滥用药物,以免加重肾脏负担而造成肾单位的损伤。

运动系统的变化特点

人到老年,如果步履稳健敏捷,行动自如,会给老年人精神上和生活上带来极大乐趣和慰藉,是晚年生活的一大幸事。但往往事与愿违,人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机体内的运动器官必然发生衰老和退化,表现为骨质疏松,肌肉松驰,关节僵硬,四肢屈伸不便,全身行动迟缓,应激能力减退等衰老现象。

骨骼

老年人骨骼的变化,主要是骨钙出现负平衡,故骨骼开始萎缩,骨皮质变薄,骨小梁变细,数量减少,出现骨质疏松。钙的负平衡现象是从中年以后开始的。据统计,在50~80岁之间,每增加10岁,男性骨皮质厚度减少5%,女性减少7%。有人认为,不同的骨骼,骨皮质变化出现的时间也不一样,掌骨在45~50岁时骨皮质开始变薄,肋骨70岁时才开始萎缩。二是老年人骨骼内的化学成分也发生了变化,骨内的有机质如胶原、粘蛋白等减少,无机盐如碳酸钙、磷酸钙、硫酸钙等增多。青年人的骨骼中无机盐含量占50%,中年人为66%,而老年人则达80%。无机盐含量越多,骨的弹性和韧性也越差,骨质疏松,脆性增加,容易骨折。俗话说“人老腿先老,人到中年怕跌跤”,其原因就在于此。三是老年人的椎间盘也收缩变薄,背呈弓状。身材变矮,称为老缩。男性老人平均缩短身长的2.25%,而女性老人为2.5%。

关节

老年人关节的变化,主要是老化,滑膜萎缩,分泌滑液减少;关节软骨变薄,弹性降低,增生而骨化;关节囊及周围软组织老化,易引起疼痛及功能障碍,形成慢性老年性关节炎。

肌肉

老年人肌肉的变化主要表现是肌肉在体重中所占的比例逐渐降低。如30岁的人,肌肉重量占体重的43%,而60岁以上老年人,仅占体重的25%。医学家研究后认为,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营养障碍,近侧轴索的轴浆停止流动,是造成老年人肌肉萎缩的重要原因。也有人认为,人从30岁起,肌肉的功能开始下降,男性较女性更为显著。女性在70~80岁时,手肌的强韧度减弱30%,而同龄男性则减弱58%。双手的握力降低,55岁的人,其握力是16~45岁的人握力平均值的86%,65岁则为80%。老年人神经、肌肉的兴奋性降低,绝对或相对不应期延长,神经传导速度减慢,肌肉的工作能力下降,必须经过较长的发动时间,才能达到其最高能力。

活动

活动是运动系统的重要的生理机能。根据“用进废退”的原理,如果骨骼肌长期得不到活动就要萎缩。有人做过实验,让健康人躺在床上,禁止下地活动,给其充分的营养,几个星期之后观察,骨钙丢失1%~2%。也有人测量过网球运动员的胳膊,持球拍的肱骨比对侧肱骨粗壮。

我国的劳动人民,秉承古人的良好生活习惯,黎明即起,参加各种劳动,坚持晨间锻炼,使多数中老年人能够保持动作灵巧,精力充沛,给人以“永葆青春”之感,这种精神值得学习,这种做法值得提倡。但是,中老年人的运动,必须选择适合自己身体特点的运动方式,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切不可操之过急。

神经系统的变化特点

神经细胞是人体内最先衰老的细胞之一,其变化主要表现在神经细胞的减少和功能减退等,故老年人容易出现学习和记忆能力下降,情绪低落,表情呆板,动作缓慢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