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铁马红颜:萧燕燕
29252000000008

第8章 萧太后最信任的人

正如前面所讲,萧绰母子在辽景宗突然去世后,一度陷入了危殆之境,时刻都有丢国丧命的危险。如此年轻就要承受夫君早逝的痛苦,这对于一个年仅三十岁的女人来说,实在是一件不幸的事,然而,萧太后又是幸运的,因为此时,她的身边站着韩德让这样一个伟岸的男人。

这个韩德让不仅谋略过人,而且对萧太后更是一心一意,尽心竭力。正因为他的筹谋划策,才使得萧绰能在强臣环视的危局中安然无恙,摄政当国,并且迅速掌控了辽国的局面。而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韩德让也一直陪伴在萧绰的身边,为萧绰治理辽国,鞠躬尽瘁,披肝沥胆。可以说在萧太后心中,这位汉人重臣是她最信任的人。

那么这位出身名门的汉人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辽国政坛中心的呢?

韩德让的父亲韩匡嗣与辽景宗是好朋友,辽景宗当上皇帝后,韩匡嗣被任命为上京留守,后来改任官居南京(今北京)留守,封燕王。后因与宋军作战失败,遥授晋昌节度使,降为秦王。

韩德让生于941年。据史料记载,韩德让为人厚重谨慎,智略过人,深通治国道理,喜建功立业,报效国家。就像前面所讲,萧绰曾与韩德让私下里订下婚姻之约,后因变出意外,两人未能如愿。

后来,韩德让成了辽景宗身边的侍从,因细心慎重,做事谨饬受到辽景宗赏识,很快就在大臣之中脱颖而出,崭露头角。由于辽景宗一向身体不好,萧绰受命“与决国事”。萧绰是一个爱才之人,十分赏识韩德让的才干,于是就擢任他为东头承奉官,充枢密院通事,后转官上京皇城使,遥授彰德军节度使。后来,其任上京留守的父亲韩匡嗣入朝,他便代为权知上京事。在此任期内,韩德让政绩卓著,广受时人赞誉。不久之后,他又代父亲留守南京,因处理政务得当,好评如潮,那是在979年。韩德让不仅善文治,还善武功。如前文所述,辽宋高梁河一战,韩德让曾立下过战功。当时,宋太宗借灭北汉之余威,派兵北伐,围攻燕京城。恰好,时任南京留守的韩匡嗣正扈从辽景宗北上,不在城内。宋军采用釜底抽薪之计,对城内守兵招降并用,结果导致守城士兵人怀二心,形势甚为危急。

就在此千钧一发之计,辽景宗和萧绰授留守燕京的韩德让为权知南京留守事,与南京副留守刘景、权南京马步军都指挥使耶律学古、知三司事刘弘等共同坚守城防。

一个人的能力如何,往往在最关键的时候显示得最充分。面对宋军疯狂的进攻,韩德让临危不惧,一面安抚人心,一面登城指挥。在他的指挥下,城内守兵各个奋死抵抗,坚守城池十余日,最终和疾驰而来的援军一起大败宋兵于高梁河。

辽南京是辽国的首善之地,倘若此城沦于宋军之手,那么辽国的南方边境就等于向宋敞开了。韩德让凭借自己高超的指挥能力,力保城门不失,并最终帮助辽国获得了高梁河之战的胜利,实乃功劳甚大。当胜利的消息传到辽宫之后,辽景宗和萧绰高兴之余当即拜其为兴军节度使。

981年12月,辽景宗和萧绰将韩德让征召入朝,迁升为南院枢密使,兼行营都部署,执掌汉军。也就是从这时起,韩德让成了辽景宗身边的近臣。也就是因此,当辽景宗突然病故,萧氏母子处于危难之际,韩德让才能及时站出来,为萧绰保驾护航、排忧解难,确保幼主顺利登基。

精明老道的韩德让深知,当时有很多潜在的威胁没有被彻底根除,其中最大的威胁来自于那些拥兵握政的执政大臣,以及皇室诸王。于是他建议萧绰更换执政大臣,将那些心怀鬼胎的大臣调离要职,同时还敕令诸王立即回到自己的府第,不得私下集会,如此一来就彻底解除了这些人手里的兵权。

而对于那些仍留在上京,没有随景宗一起秋猎的宗王们,韩德让则奏请萧绰悉召“其妻子赴阙”,这样一来,就把这些宗王的妻子、儿女牢牢地掌控在萧绰的手里,使得这些宗王即便有二心,也不敢轻举妄动。

当这一切都布置妥当后,萧绰和韩德让才在辽景宗去世的第二天,招集契丹、汉大臣百官至行帐,然后当众宣布辽景宗的“遗诏”,拥立太子耶律隆绪在景宗灵柩前即位,是为辽圣宗。萧绰被尊为皇太后,奉遗诏摄政,“军国大事”均决于其手。

韩德让则以拥立之功总理宿卫事,参决大政,成为了一个身系朝廷安危的权臣。而对于韩德让,萧太后更是“益宠任之”。

寡鹄孤鸾,红颜薄命,草木易凋,韶华易逝。如今已成为太后的萧绰,虽然已经平安地让儿子即了位,也让那些觊觎皇位已久的诸王宗室死了篡位之心,但她十分清楚要想将景宗振兴辽国的事业继续下去,光凭一己之力是根本无法做到的。而每至夜深人静之时,独守空窗的她难免倍感孤单和无助。为了表达自己对韩德让的感激之情,同时也处于政治上的考虑,萧太后做出了一个惊世骇俗之举:下嫁四十一岁的韩德让,与他一起治理江山。

辽朝史籍虽然为尊者讳,不载太后下嫁一事,但我们仍可以在一些史料中找到些蛛丝马迹,其中《契丹国志》耶律隆运(即韩德让)传中便“有辟阳侯之幸”的记载。“辟阳侯”指的是西汉吕后掌国时的左丞相审食其,他因与吕后一同被项羽所俘,有共同患难的经历,所以吕后十分宠信审食其,使得审食其大权在握,权倾朝野。由此可见,当时的韩德让与萧太后的关系十分密切。

为了避免民众议论此事,同时也为了保护韩德让,萧太后曾诏令:“禁所在官吏军民不得无故聚众私语。”如若有人私下议论,一旦被揭发,便尽戮之。

当时,很多贵族大臣嫉妒韩德让的权位,萧太后对此十分不满,为了加强韩德让的权势,萧太后对那些胆敢蔑视韩德让的大臣们一律严惩。

史书里曾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就在辽圣宗刚刚即位不久,有一次,涿州刺史耶律虎古被召赴朝廷,在与韩德让论事时,言语中冲撞了韩德让。韩德让大为恼怒,随即拿起身边护卫所执的戎仗劈头向耶律虎古砸去,结果导致耶律虎古当场毙命。

耶律虎古是什么人?其实他也出身名门,其祖父是六院夷离堇觌烈,不仅如此,他也曾立下过很多战功,所以景宗在位时,也十分器重他。可就是这样一位战功赫赫的重臣却只因为冲撞了韩德让,就命死其手,实在是有些冤。而按辽国当时的法制,怒杀大臣是要被追究责任的,但当萧太后听说此事后,却并没有问罪于韩德让,此事就这样不了了之了。

还有一件事,988年的4月,萧太后到燕京巡视,当时随行的大臣们举行了一场马球比赛,韩德让也身在其中。有一个叫胡里室的人在骑马夺球时将韩德让撞落马下,萧太后见状勃然大怒,当即就把胡里室处死了。

就在这年的9月,萧太后来到了韩德让的行帐,对其厚加封赏,并且还让随从大臣分朋双陆以尽欢。萧太后这样做,就是在以这种形式公开她和韩德让的关系。从那以后,两人“同卧起如夫妻,共案而食”。当时,韩德让所居营帐与辽圣宗的大帐仅仅相距一百步之遥,营帐之外常有千余名卫兵把守,以确保他的安全,同时他还有三百多名膳夫及众多蕃汉女仆服侍,可见萧太后对他的厚爱之情。而在治国理政上,萧太后更是对韩德让依赖有加,契丹军国之事皆有萧太后与韩德让两人共同参决。在当时所有辽国大臣中,韩德让可谓是权势煊赫,无人能敌。而他也同样没有辜负萧太后的厚望,“孜孜奉国,知无不言,忠孝至诚”,成为了萧太后摄政的左膀右臂。

韩德让和萧太后一样崇尚汉法,他认为辽国人虽然在战场上勇猛过人,非汉人所能比,但在文化程度方面却比中原地区落后很多,要想壮大辽国的实力,就必须从根本上推行契丹封建化。于是,他开始从契丹贵族和汉族官员中选拔一些德才兼备之人,授以高官,实施不分蕃汉的选官制度,建议萧太后效法中原采用科举取士制度;处理辽世宗以来的滞狱,减免灾民赋役,劝农植桑,促进商贸。这一系列改革措施,一方面加强了萧太后的统治基础,缓解了颇为激化的社会矛盾;另一方面发展了辽国的经济,增强了辽国的国力。

韩德让极善识别人才,他凭借着一双慧眼,为萧太后举荐了很多扛起辽国振兴大业的栋梁之才。比如著名汉臣、南枢密院使兼北府宰相室昉,被萧太后擢升为参知政事的邢抱扑,突吕不部人萧合卓,精于医术、有“十全功”的耶律敌鲁,此外,他还不计前嫌,向萧太后推荐了曾和自己有过节的东路统军都监耶律乌不吕。当时他向萧太后举荐此人时,萧太后颇为吃惊,他对萧太后说:“臣尊居相位,其于臣犹不屈服,何况余乎?以此知其才可用,若能任使之,必能镇抚诸蕃。”萧太后一听,欣然应允。

正是因为韩德让凭借自己的火眼金睛,为萧太后聚拢了一批出将入相、勤力于政且政绩显著的蕃汉臣僚,使得辽国的振兴之业从此有了保障。

除了举荐能臣外,韩德让在军事政务方面,也为萧太后谏言献策,尽心辅佐。

986年8月,宋军北进时,大肆掠夺沿途州郡,导致百姓民不聊生,纷纷逃离家乡,田里的庄稼均被遗弃,无人收割。于是韩德让进言萧太后,建议她招募众人进行收割,然后将所获庄稼的一半分给收割者,萧太后欣然从之。

由于战争需要,山西诸州因供给军队粮饷,搞得民力凋敝,再加上田地谷物多被兵马践踏,百姓生活困苦不堪。为此韩德让奏请萧太后免除当年租赋,并且令当地州县长官设法召集流民垦殖。就在这一年的11月,韩德让得知长城一带的古北、松亭、榆关诸关官员枉法征税,致使商旅断绝,为制止此行径,恢复商旅往来,韩德让专门派遣大臣前去制止。

几年之后,韩德让听说燕京一带的居民好“挟奸”,伤风败俗,于是建言萧太后派遣北院宣徽使赵智前往戒谕。又过了几年,韩德让又奏请萧太后:上京、南京、东京三京诸监察刑狱之官员多有徇私枉法之举,于是萧太后随即下令进行严查。此后,韩德让又以燕京、平州“岁不登”,请求萧太后免除当地百姓所缴的农器钱,同时平抑诸州的市场物价。

韩德让所进谏的每一项措施都对鼎新内政、巩固萧太后的统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在对待北宋的态度上,韩德让一向秉持和平相处之策,史书记载,自他当政以后,“结欢宋朝,岁时修睦,无少间隙,帖服中外,靡有邪谋”,在这一点上,韩德让与萧太后可谓是不谋而合。

韩德让不仅善于文治,从军作战也同样出类拔萃。萧太后每次亲征北宋,韩德让均跟随其左右,参决戎机。988年10月,萧太后、辽圣宗统军南下,攻打沙堆驿宋军,致使辽军陷入危境,结果韩德让临危不乱,戒严所部兵马,严阵以待,使得宋军突袭不成,只好撤退。当年11月,辽圣宗率军攻打长城口,将宋军团团围住,但宋军拒绝投降,于是韩德让护卫辽圣宗指挥大军前去袭击,结果大败宋军,致使其全军覆没。次年二月,韩德让因此战之功,被萧太后封楚国王。

对于这位自己最信得过的重臣,萧太后从不吝啬给予其高官厚禄。994年,韩德让又被任命为南院枢密使兼北府宰相,赐号兴化功臣。

994年,待韩德让为母守孝期满,萧太后又为其加封为太保,兼政事令。999年9月,北院枢密使耶律斜轸去世后,萧太后随即又任命韩德让兼北院枢密使事。此时的韩德让已经集辽朝蕃汉军政大权于一身了。然而过了没多久,他又官拜大丞相,改封齐国王,总领北、南两院枢密使,为南北面诸行宫都部署,事无不统。至此,韩德让所拜官爵已臻人臣之极。虽然韩德让已位极人臣,但萧太后对此还是不满意,于是她又开始用另一种方式提高韩德让的权位。

1001年3月,已身为大丞相的韩德让被萧太后赐名德昌。1004年12月,韩德让被赐契丹国姓耶律,改封晋王。1005年11月,萧太后诏令韩德让“出宫籍,隶横帐季父房”,列于辽景宗庙位,位于诸亲王之上。所谓“横帐”,即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一系的子孙,是辽朝皇室中最尊贵的人。萧太后之所以这样做,其目的在于将韩德让从帝、后的私奴身份,改为契丹宗室贵族身份。后来,萧太后又赐予韩德让“几杖”,这便使得韩德让成了整个辽国朝廷中唯一一个可以“入朝不拜,上殿不趋”的人。为了保障韩德让的安全,萧太后还特许其设置护卫百人。按辽制,设置护卫的权力只有天子或摄政太后才有。

萧太后不仅自己对韩德让爱护有加,她还要求自己的儿子——辽圣宗也要把韩德让如父亲般对待。据辽史记载,辽圣宗对韩德让“见则尽敬,至父事之”。为了表示对韩德让的尊重,辽圣宗还派遣弟弟秦国王耶律隆裕每日到韩德让帐内问安。隆裕每次在去韩德让大帐时,在距离大帐二里之外,便要除去车盖,下车步行,以示恭敬;离开时,隆裕等人要列队揖拜于帐外,而韩德让无须起身,便可接受皇子的礼拜。就连辽圣宗自己也同样对韩德让毕恭毕敬,有时他去韩德让大帐,在距离大帐五十步的地方就要下车,韩德让则出帐表示迎接,两人在见面时,辽圣宗要先行礼,在进入帐内,辽圣宗还要行家人之礼。

萧太后十分关心韩德让的身体状况,每当韩德让生病时,萧太后都会带着辽圣宗外出向山川祷告,同时还会诏令天下名医为韩德让诊治,日夜侍奉在侧,体贴入微,无微不至。

可以说在当时辽国的政坛上,萧太后与韩德让是一对治国理政的绝佳搭档,正是在他们一唱一和之下,辽国渐渐呈现成了一派繁荣的景象,为辽圣宗时期的盛世局面奠定了坚持的基础。可以想象,如果萧太后身边没有韩德让,那么萧太后要想扭转穆宗以来辽国势衰的局面谈何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