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仁波齐
这是一片无垠的高原,
这是一片恢宏的土地,
它深锁着古格的千古之谜,
它沐浴着神山圣湖的圣洁之光,
它是那样的神奇、梦幻、风采迷人……
冈仁波齐,冈底斯山的主峰。它位于东经81°,北纬31°,海拔6638米。冈仁波齐,藏语的意思是“雪山之宝”或“雪圣”,又由于它的峰顶四季覆盖冰雪,所以也被人们称为“冰山之母”,与“冰山之父”南迦巴瓦峰遥遥相望。从南面望向冈仁波齐,那个著名的十字形标志便跃然于眼里,这个由从峰顶垂下的巨大冰槽与山间横着的岩石构成的十字形,在佛教徒们眼里却是佛教精神力量的象征,代表着吉祥和保佑的佛教万字格。
在相当古老的年月里,在这片离蓝天和太阳最近的土地上,冈仁波齐就被西藏的苯教、藏传佛教以及印度教的信徒们尊为神灵所在的世界中心。
冈仁波齐坐落在阿里普兰县境内,是亚洲地区历史上最著名的山峰之一。峰顶终年被冰雪覆盖着,像一个椰果或者橄榄,山尖像剑一般直直地插入云天,壮美而强烈。传说,峰顶的圣乐宫中有罗汉在敲击木鱼,如果你是一个善良的人,那么你就能听到这些乐章。在佛教徒的心中,冈仁波齐就是佛的象征。数百年来朝圣的人们不畏风雨,艰难跋涉来这里转山祈福,洗清罪恶。在他们眼里,一生中只要能到这里朝圣一次就足够了。
在信徒们中间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围绕冈仁波齐转一圈可以洗去自己一生所犯的罪孽;转10圈可以免去轮回中的地狱之苦;而谁如果转上了100圈,那么他今生就可以升天成佛了。这些都是传说,虽然不靠谱,但是,却是信徒们心底最虔诚的愿望,他们用虔诚换取对于信仰的期待。
巨大冰槽与山间横着的岩石构成的十字形,在佛教徒们眼里却是佛教精神力量的象征……
据说,在藏历马年转冈仁波齐山,效果最好。传说在几千年前,西藏的高僧米拉日巴曾在冈仁波齐山中修行,也曾与苯教首领那若苯琼在这里斗法,并且获胜。在佛教徒眼里这场斗法给冈仁波齐增添了佛法的威力,更加值得人们去转山。
冈仁波齐据说也是佛教中著名的须弥山的所在地。“须弥山”在《佛学小辞典》是被这样解释的:须弥,山名,一小世界之中心也。在象雄苯教时期,冈仁波齐被称为“九重字山”,苯教的祖师辛饶在苯教创教之日自天而降时,就降落在冈仁波齐山上,此后,苯教的360位大神灵曾一度居住在此。
在公元前5~6世纪兴起的耆那教的传说中,冈仁波齐是耆那教创始人瑞斯哈巴那刹获得解脱的地方,当时的它被称作“阿什塔婆达”,即“最高之山”。
至今,在“神山”脚下还残存着持有不同国度风格的古迹。据当地百姓讲,在那些佛教盛行的年代里,冈仁波齐是临近各国佛教徒们祈天求神的地方。遥想当年那些虔诚的佛教徒们,衣衫褴褛,不远千里来到这个被他们看做仙境的地方祈求神灵的庇护,表达他们对于佛的诚心。他们沿路叩头祈祷,在“神山”下绕着山朝拜,心中念叨着圈数,努力完成着自己一生的宿愿。虔诚的表情,坚定的目光,留在心底,一遍遍冲击着心灵中的麻木,让灵魂得到一次蓦然的升华。
几个世纪以来,冈仁波齐也一直都是探险家们心目中的神往之地,但是至今还没有人能够登上这座神山,或者说至今还没有人胆敢触犯这座世界的中心。旅游者们开始关注这座神山也不过近几年的光景。冈仁波齐的神圣与魅力在一批一批的游人中传扬,赞美与惊讶此起彼伏。
在冈仁波齐周围共有5座寺庙。年日寺为转山第一站,然后以止拉浦寺、松楚寺(也称幻变寺)为外线(转山线路为两条,内线或者外线),以江扎寺和赛龙寺为内线。这5座寺庙是朝拜者转山途中的休息点,在寺庙中保存有大量精美的壁画和雕刻,由于旅游者的增加和冈仁波齐名气的提升,这些具有特殊价值的文物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毁坏。
在冈底斯宾馆的东南面有一座小山,经过宾馆南侧的小河,沿着山路到达半山腰,山腰上随风漂浮着的五彩经幡在阳光的照耀下,泛着耀眼的光。顺着山路绕过这座山,然后再向北走,翻过2座山,就到了面向冈仁波齐南壁的止拉浦寺了。这是神山周围5座寺庙中最大的一个寺,据说几千年前苯教祖师辛饶来西藏时就住在这里,冈仁波齐的四大佛祖脚印之一就在寺内。寺庙的左侧有一出口,走出出口,站在这里近距离欣赏着完整的冈仁波齐峰,举目远眺,真有“神浮盈空”之感。经过长期风化作用而形成的天然台阶,纵贯峰体中央,好像通往云端的悬梯,两侧悬崖绝壁,使整个峰体显得更庄严雄伟,真像个天生的大宫殿,心灵震撼通透全身。
别问我,为什么要讲这座山的故事。
因为,我也不知道。如果我说,那是因为我觉得冈仁波齐是我心中佛的样子,你相信吗?
纳木错
谨慎地写下这三个字,
心跳的速度告诉我,
我的文字不足以描述它的美丽,
我知道,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纳木错,
它,是一个梦境,
即使醒来,也久久难以释怀。
纳木错,位于西藏拉萨当雄县与那曲地区班戈县之间,念青唐古拉山脉的北麓,湖面海拔4718米,长70千米,宽30千米,总面积有1920多平方千米。它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咸水湖,也是中国的第二大咸水湖。终年积雪的念青唐古拉山和一望无际的广阔草原,就在纳木错周围展开。
纳木错,藏语意为“天湖”。无论走在藏北什么地方,都可以听到关于纳木错与念青唐古拉山的最古老和最新鲜的传说。传说中,念青唐古拉山本是西藏高原上的土著神灵,而他的情人,纳木错却是天帝的女儿。她美丽善良,在念青唐古拉山神还是土著神灵时,她便爱上了英俊的他,只是,天帝认为土著神灵的称号有损自己的名誉,坚决不同意自己的女儿和念青唐古拉山神在一起。纳木错不顾天帝的威严,勇敢地和自己的情人在一起了。后来,天帝碍于爱女的心思,就指示莲花生大师去收服念青唐古拉山,让他成为世间的护法神。纳木错也随之成了藏传佛教的圣地,接受人们的朝拜。最后,这对艰辛的情侣终于光明正大地相守在一起,守护着脚下的人们。纳木错的辽阔、明净和它的故事,都无愧于“天湖”的美称。
纳木错不仅是西藏的三大圣湖之一,而且还是藏传佛教著名的圣地。它就像一颗晶莹的宝石,镶嵌在这万里羌塘草原上,以其迷人瑰丽的湖光山色和美丽的传说,陶醉了众多的游人和朝圣者。在藏族人们的心目中,它就是一个有生命的圣湖。传说公元12世纪末,藏传佛教达隆嘎派的几位创举人曾到纳木错湖边修习密宗要法,高僧们认为纳木错是密宗本尊胜乐金刚的道场,于是创始了在羊年绕纳木错圣湖之举。信徒们将纳木错尊为四大威猛湖之一,并传说,在羊年纳木错诸佛、菩萨、扩法神集会举行时到此朝拜,转湖念经一次胜过平时朝礼念经十万次,其福无量。
宁静的纳木错是最为优雅迷人的。清晨,纳木错在霭霭茫茫的雾里若隐若现,太阳慢慢升起,雾慢慢退去,纳木错也慢慢地、清晰地出现在眼前。阳光下的纳木错犹如一位清新美丽的仙女,轻轻挥着手里的素巾,微笑地望着注视她的人们。湖畔边草原上,牛羊在悠闲地吃草,而旁边的念青唐古拉山,顶着白雪皑皑的帽子,脉脉地看着身边的纳木错,温柔的目光洒遍了她身边的整个浅绿色的牧场。当然,暮霭中的纳木错也不比阳光下的纳木错逊色,夕阳的余晖染红了纳木错的湖水,也染红了念青唐古拉山白色的帽子,一对相亲相爱的情人在霞光的闪烁下,除了让人心生羡慕还有无限的敬仰。
瞬息万变的气候有时也为她遮上面纱,时而狂风大作,时而乌云密布。然而,风雪过后,纳木错依然纯净,依然安详,它的美丽惊雷不扰。
终年积雪的念青唐古拉山和一望无际的广阔草原,就在纳木错周围展开。
置身在这样一个雪山蓝湖之间,都市里的人海车潮、拥挤喧嚣,钢筋水泥的方匣子,在这里突然间离人们很远很远;办公室里的中规中矩,教室里的木然,在纳木错一一舒展开来。这里的辽阔是都市繁华中不可能寻到的,这里的美丽,是城市里不曾有的。纳木错,就如故事里说的一样,在这里你的整个灵魂都仿佛被纯净的湖水所洗涤,脱胎换骨,变了样子。
纳木错的湖水是变幻的,时而碧蓝,时而蓝绿相间,时而又暗灰如晦。湖水主要靠念青唐古拉山的冰雪融化后补给,沿湖也有不少的小溪流入湖里。有个传说里讲纳木错是天湖的女神,纳木错的水源是天宫厨房里的琼浆玉液。湖的周围是广阔无垠的湖滨平原,水草丰美的它是牧民心里的天然牧场,蒿草、苔藓肆意生长着。夏天来临时,纳木错是最欢腾喧闹的,来自各地的游客在湖边流连,牛羊在广阔的草滩上悠闲地吃草,无数候鸟从南方飞来,在岛上和湖滨产卵、哺育后代,湖中的鱼群时而跃出湖面,在阳光下银鳞闪烁,牧人扬起的鞭子和高亢的歌声在四周回响……这样的纳木错,是幸福和美好的象征,是大自然给人类最美丽的厚赐。
纳木错湖中有5个岛屿兀立在万顷碧波之中,就像盛开的莲花,灿烂地在湖里恣意开放着。佛教徒们说,这5个岛屿是五方佛的化身,凡是在纳木错朝拜敬香的人,都要向它们顶礼膜拜,以表达自己的敬意。
在湖边还有5个半岛从不同方位突入水域,其中最受游客喜爱的是扎西半岛。扎西半岛位于纳木错的东侧,像是一只从湖边伸入湖中的拳头。站在远处看扎西半岛,它只是个小山包,小山包的中间裂开了,看起来就像是座睡佛,短的一段是头,长的一段是身子,腿则伸入湖中隐藏了。岛上立着许多石柱、石峰,有些上面还挂满了信徒们的经幡,五彩经幡的猎猎声时时在风中飘荡……风中的纳木错不似羊卓雍错那般娴静,更多的则是壮美。
站在湖边,看着身旁高高的玛尼堆,手持转经筒的信徒们,看着湖天一色的纳木错,内心的激荡、激动,还有那些不安定,正悄悄消退着、消失着。在纳木错,会有一个好心情。
羊卓雍错
有人说它像翠玉耳环,
有人说它像如来佛的手掌,
只是,不管它像什么,
它的美都是你无法抗拒的
那是一种不可言状的美,
一种从容不迫的美,
一种用心书写的信仰。
羊卓雍错,距离拉萨不到100千米,它与纳木错、玛旁雍错并称西藏三大圣湖。
羊卓雍错与雅鲁藏布江只有一山之隔,最近处仅宽6千米,但两者的水位高度差却非常大,竟达800余米。因此,这里的水力资源非常适于利用。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抽水蓄能电站——羊湖电站就坐落在这个美丽的地方。
羊卓雍错,在藏语中意为“碧玉湖”,位于西藏山南地区浪卡子县和贡嘎县之间,湖水面积638平方千米,海拔4441米。羊卓雍错原本是一个与雅鲁藏布江相通的外流湖,但在大约150万年前,在白地以西20千米处的羊舍附近爆发了巨大的泥石流,堵塞了墨曲河上游河谷,迫使羊卓雍错变成了内流湖。
羊卓雍错形状犹如蝎子,共由9个小湖组成。当地居民的传说中,空行母益西措杰担心湖中许多生灵干死,于是向空中抛了7两黄金并祈愿、诵咒,把所有小湖连为一体,之后形成的羊卓雍错便形似莲花生的手持铁蝎了。因此羊卓雍错流域内一些地名也是与蝎子有关,譬如湖上游的热耶白比吾、热域曲龙,“热耶”、“热域”为蝎子左、右角,指该地正处在蝎子的左、右角之位置。
羊卓雍错大致呈西北—东南方向延伸,南宽北窄,湖沿有许多湖汊,像珊瑚枝一样蜿蜒伸进群山之中,因此它在藏语中又被称为“上面的珊瑚湖”。湖中有数十个小岛,它们各自独立于水面,最大的湖心岛可以容纳五六户人家居住,最小的也有上百平方米。这些岛上牧草肥美,野鸟成群。春末夏初,当地的牧民们用牛皮船将牲畜送到岛上放牧,一直到初冬,才又运回陆地,牲畜都膘肥体壮。
把雅鲁藏布江和羊卓雍错隔开的是一条绵延约360多千米的山脉,藏族人民把它叫做拉轨岗日山。宁金抗沙峰就是拉轨岗日山的主峰,它悠然凌驾于圣湖之上,因此藏族人民把它叫做“宁金抗沙”,意思即“夜叉神住在高贵的雪山上”,其海拔7206米,是后藏地区最重要的神山,也是西藏传统四大神山之一。它巨大的金字塔形角峰,就像是天梯将天上和人间相钩连。
站在海拔4790米的岗巴拉山顶向南眺望,羊卓雍错就像一块镶嵌在群峰之中的蓝宝石,碧蓝的湖水平滑如镜,白云、雪峰清晰地倒映在湖面上,湖光山色,相映成趣。湖滨水草丰美,牛羊成群,这里还是藏南最大的鸟类栖息地,有天鹅、黄鸭、水鸽、水鹰、鹭鸶和沙鸥等多种水鸟。每当产卵季节,湖里的10多个小岛便成了天然蛋场,场面极其壮观。微风拂过,湖水涟漪轻漾,浮光跃影,令人陶醉。羊卓雍错也是一个天然的鱼库,湖水中浮游生物繁多,为湖中鱼群提供了丰富的食料。湖中盛产一种皮薄、肉嫩、味美的高原裸鲤鱼。
站在高处远望,羊卓雍错娴静地卧于山谷之中,平静的湖面没有一丝皱褶,更像是宁静的河流,在谷中随意漂流,尔后又连成一片。也许,正是这种“支离破碎”使得它和草原、山峦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独特格局,成为人们向往的地方。
羊卓雍错之所以被称为圣湖,据说主要原因是她能帮人们寻找达赖喇嘛的转世灵童。达赖圆寂后,由西藏上层僧俗组成负责寻找灵童的班子,先要请大活佛打卦、巫师降神,指出灵童所在的大方位;然后到羊卓雍错颂经祈祷,向湖中投哈达、宝瓶、药料等;最后,主持仪式的人会从湖中看出显影,指示灵童所在的更加具体的方位。如果上述3种仪式所示方位一致,便可派出人马,循所示方位寻找灵童。另外,人们崇奉羊卓雍错,也是因为将她奉为藏区的女护法神。
在羊卓雍错岸边,有很大的玛尼堆,它们多数都是被藏民认为最圣洁的白色石头,每个路过玛尼堆的人都会丢一个石头进去,以表达自己的虔诚。每年到羊卓雍错转湖朝拜的人很多,他们大多数是来自青海、四川甘孜州的佛教徒。因为心中有佛,虽然历经艰苦的长途跋涉,他们的脸上依然充满着幸福祥和的表情。
传说,当你凝视羊卓雍错时,你能在湖水里看见你的前世和来生。这是一个传说,却有许多人为这传说来到羊卓雍错跟前。
你,因为什么来这里?
玛旁雍错
在世界屋脊的阿里,
有一个世人皆知的湖泊,
它雍容、美丽、清澈,
它用宁静接受信徒的朝拜,
不矫作,不隐藏,
它,就是玛旁雍。
玛旁雍错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淡水湖。它位于神山冈仁波齐以南、纳木那尼雪山的北侧,海拔4588米,湖面积412平方千米,最深处湖水达70多米。
玛旁雍错原来叫“玛垂错”,11世纪时藏传佛教的噶举派与苯教在这里进行了一场宗教大战,苯教失败后,噶举派将沿用了多个世纪的“玛垂错”改名为“玛旁雍错”,藏语意为“不可战胜的湖泊”。宁静、清澈、浩瀚的玛旁雍错,是世界上多个宗教认定的圣湖。
玛旁雍错的湖水,整年整年的清澈、不浑浊。在玛旁雍错的四面有4个水源:东面的马泉河,北面的狮泉河,西面的象泉河,南面的孔雀河。用天国中的马、狮、象和孔雀4种神物命名的这4条河传说中是冈仁波齐的4个子女,而这4条河却又分别是恒河、印度河、萨特莱杰河和雅鲁藏布江的源头。神物、神湖、神河,一切的一切,是巧合还是源于“佛的旨意”?
在印度的神话里,玛旁雍错是湿婆大神用意念形成的湖泊,用来给他和妻子喜马拉雅山的女儿乌玛女神沐浴的地方。由于乌玛女神在这里洁净过身体,这里的湖水就成了圣水。所以,每年夏季,印度、尼泊尔的信徒们便纷纷来这里朝拜沐浴,以求清洗灵魂的罪恶,他们还将圣水千里迢迢地带回家,作为珍贵的礼物馈赠给亲友。
在中国西藏的传说中,玛旁雍错则成了广财神龙居住的龙宫。传说龙宫中聚集了世间许多的财宝,来到这里朝圣的人,只要绕湖一圈或者在湖边能得到湖中的一条小鱼、一块小石头、一根飞鸟的羽毛便算是得到了龙王的赏赐。因此早期的苯教徒称它为“玛垂错”,藏语意思就是“众多珍宝”。
众多的传说,不同的故事,不同的信奉者,意义却只有一个——玛旁雍错是“圣湖”,是所有对它有所期望、有所请求的子民们心中的“神”。不管它能否治愈百病,能否洗涤灵魂与罪恶,它都能给到这里的人们新的希望、开始新的生活。其实,这才是最重要的。
玛旁雍错湖边修建了许多佛寺,其中较受关注的是乌寺。乌寺位于湖边的一座小山上,据说莲花生大师曾经在寺内洞穴里打坐。站在乌寺所在的山顶上俯瞰整个蔚蓝色的玛旁雍错,远处雪山的倩影隐隐约约落在湖面上,令人仿佛身在梦中。
天气晴朗时的玛旁雍错,湖水碧蓝,碧波荡漾。站在湖边,就能看见不知名的候鸟在湖面上打转,动作缓慢而轻柔,仿佛它也怕打破这宁静的圣湖。偶尔遇见转湖的虔诚信徒,转动的转经轮发出忽忽声响。玛旁雍错一周约60千米,转完一周大概需要2天的时间,信徒们一般按顺时针方向转湖。沿湖边徒步虽然不及转神山的山坡那样艰苦,但若在路上遇见了河流溪涧,心诚的信徒们也只能趟水而过。这些溪涧河流都是雪山融化流下来的冰水,寒冷刺骨,趟着漫过腰间的水走过,然后再继续走路……你会发现,虔诚的信徒们对于玛旁雍错的敬仰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他们急匆匆冲进湖里,又急匆匆回来,快速裹上外套,身子却仍然瑟瑟发抖,“用玛旁雍错的湖水冲洗身子,能减轻我们的罪恶”,满身是水的人不顾发抖,笑呵呵地对着不认识的人说着同样的话。在他们的心中,这里是灵魂的救赎地。
大多时候,或许我们也该像这些虔诚的信徒一样,怀着对某种神圣的敬仰,细心地、卑微地完成对它的朝拜。用朝拜或者其他表达我们内心的情绪,洗涤我们的麻木与冷漠。
而在玛旁雍错,我们更可以只作为一个观光的旅人,听着那些流传千年的传说,看着它超凡脱俗的秀丽景色。
沿途跋涉的心,在此刻便也静静地平复了。
错那湖
夏季风在湖面略过,绿水清漪,
鱼儿跳跃,歌唱……
错那湖,
是青藏铁路线上最美的风景。
错那湖位于藏北高原安多县境内,海拔4650米,面积约300平方千米。错那湖是怒江的源头湖,可是,站在宁静的湖边,却怎么也想象不出怒江的汹涌澎湃是在这里诞生的了。
“错那”在藏语里是“黑色的湖”的意思,但是,不要曲解它的意思,美丽的错那湖绝对是没有被污染过的高原淡水湖。在藏民的心目中,错那湖是一座“圣湖”。传说西王母在藏历龙年的六月会携带身边亲近的仙女来错那湖沐浴。有一年,一个第一次来到这里的小仙女被这片美丽的湖水吸引,便悄悄留在了人间。西王母发现了此事,就把仙子变成湖底的一块巨石,诅咒她千万年待在湖底。然而,错那湖却因为仙女的存在而成了牧民们心里的圣湖。现在每到藏历龙年,还是会有成千上万的信徒们从四面八方赶来朝拜。
错那湖的黄昏最美,湖面被绚丽的夕阳铺上了一层淡红色外套,低矮的云投影在湖面,瞬间就消失在这美丽的湖水里。一大片茫茫的静水充斥着旅人的神经,一路的征程自由地落入湖中,消失。
错那湖,为你的旅途开启了一扇不一样的窗。
狮泉河
它是通天河,
是藏民心中通往佛界的最后一站。
它一路颠簸,最后归于平静。
或许,我们的生活也应该如此,
学会平静地面对一切。
狮泉河,藏名叫“森格藏布”,“狮泉河”这个汉语名字就是根据它意译过来的。因为源头的地形貌如狮子,有泉水从狮子口中涌出,故得此名。
狮泉河发源于冈底斯西段冈仁波齐峰北麓的冰川湖,主要流经中国的藏西北阿里干旱高寒地区。其上游虽然发育不完整、径流量小,但是它仍然成为气候干旱、淡水稀少的高原腹地的宝贵水源。狮泉河由东南向西北方向流去,在中国的扎西边防站附近与另一条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北面的重要支流汇合后水量大增,然后流入印度,是印度河的上源。《西游记》中出现过的大名鼎鼎的通天河,实际上描述的就是狮泉河。
在那个我们都颇为熟悉的传说中,冈仁波齐有4个子女:雅鲁藏布江、狮泉河、象泉河和孔雀河。一天,冈仁波齐为了测试孩子们的法力,便让他们分头出发,而自己在印度洋等他们。象泉河和孔雀河是最勇敢的孩子,雅鲁藏布江能力强大,而狮泉河是冈仁波齐最小的孩子,也是身体最差的孩子。在众神看来这场比赛毫无疑问将是雅鲁藏布江获胜。然而,最弱小并不代表了它是弱者,有时候,胜利更需要坚持。狮泉河一路颠簸,历尽艰险,用最薄弱的步伐和最坚强的意志到达了印度洋,第一个见到了父亲冈仁波齐。在父亲眼里,这是个奇迹,他只是奢望可以在印度洋见到它的小儿子,可不是第一个见到。冈仁波齐看见藏西北人们饱受寒冷的同时还没有干净的水源,就把这个职责交给了最先到达印度洋的狮泉河,让其留在那里,养育那里的人民。现在狮泉河流经的地域就是它当时赶到印度洋的路途。
狮泉河流经的地区大多是无人区,河水清澈见底,即使是五六米深的地方,水中的鱼儿和水底的石头还是可以看得清清楚楚。狮泉河镇的人们就生活在这样的地方,雪山是城墙,狮泉河是护城河。
平静的生活,就如同这红柳滩上平静的狮泉河水一样。在经历了起伏颠簸后,一切都将归于平静。人们就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即使方圆百里内不见人烟,他们依然安然自得地过着自己喜欢的生活。夕阳西下,天边的红霞染红了雪山,染红了河水,染红了河边放牧的人群,染红了这美好的生活。
不管这里是你旅途的开始还是终点,用平静的心拥抱生活吧,就像狮泉河一样。
巴松错
在这里,
我为你讲故事,
然后,请你,
忽略掉自己。
在林芝地区,有一泊湖水,尽管它藏在群山和林木之中,尽管它在一个交通闭塞的山沟里,但它却以“世外桃源”这个名词成为林芝最早为人所知的风景。这一泊水,叫巴松错。
巴松错,也叫错高胡,藏语中是“绿色的水”的意思。巴松错湖面海拔3700多米,长约12千米,总面积约26平方千米,湖水最深处有160米,宛如一轮新月镶嵌在峡谷中。
巴松错四面环山,湖水清澈湛蓝,湖边山坡青葱翠绿,远处雪山的影子横陈在水中,白鹤、沙鸥等飞鸟浮游在湖面上,水里的鱼儿清晰可见,湖光美景在刹那间进入心田,安静的情绪开始在身体里滋生。我们知道,在这里,可以忘记自己,还有那些自己念念不忘的人。
巴松错岸边有一条简单的浮桥,桥的另一端连接着的便是传说中的“空心岛”。传说中的它与湖底是不相连的,它仅仅是漂浮在碧波荡漾的湖面上,在岛上跺跺脚也会有空心的感觉。当然,这只是个传说,然而小岛却在一圈圈经幡的围绕下,静静地述说着自己的那些故事,不离不弃,送给聆听它的人们最简单的小小的快乐。小岛上树木丛生,藏香猪在林子里自由自在地生活,吃着天然的虫草,喝着干净的溪水,在这般美景中看着如此自在的它们,心中的繁杂也随着身边的轻风烟消云散。
在岛上,有一座叫做“错综工巴”的小巧玲珑的宁玛派寺庙,据说已经有1500年的历史了。庙内主要供奉着莲花生大师,也有千手观音和金童玉女的塑像。错综工巴寺为土木结构,分上下两层。寺庙内的一尊大威德金刚塑像的脚底有两块天然鹅卵石,石头上面有一处凹进去的圆窝。传说中格萨尔王征战于此,在他与魔鬼追打时,他英勇的战马从这个石头上点地飞跃过去,格萨尔王一剑刺死了魔鬼,而战马的脚印则永远留在了石头上。在寺南面,有一株桃与松的连理树,春天时节,鲜艳的桃花和葱郁的青松相迎,非常美观。
岛上的故事还有很多。譬如寺庙外的石头上的剑痕,是格萨尔王挥舞神剑时留下的;譬如岛南面的溪流,是莲花生大师洗脸的神泉;譬如西边那个石头上的足印,是松赞干布留下的,这些林林总总的小故事,与敬仰同生同传。
在巴松错湖的南岸,有一处小溪,溪边有一个充满神奇与宗教意识的“求子洞”。“求子洞”位于溪边的一块巨石上,在洞里有一块圆形突出的石头,状如女性的生殖器。传说中,这个小洞曾被莲花生大师加持过,来此求子非常灵验。在今天,这个“求子洞”仍然吸引着许多渴望孩子的夫妇们前来朝拜,周围飞舞的经幡证明他们是多么虔诚地期望着。在离此不远的沙滩上,还有一个“莲花生修行洞”。传说中莲花生大师曾在这里打坐研究经书数十年,翻译了大量的外文经书。在湖的西岸还有一处关于格萨尔王的故事。故事中,湖西岸是格萨尔王的试箭处,据说在藏历每年四月十五这天,碧蓝的湖水下都会现出一条长长的白色带子,当地人说这是巴松错献给格萨尔王的哈达。
沉浸在故事中的人们,沉浸在美好景物中的人们,在捧起湖水,激起涟漪,坐着游船的时刻,尘世的烦扰,心灵的吵杂全都化为雾气漂浮在湖面上了。
水里的鱼儿清晰可见,湖光美景在刹那间进入心田,安静的情绪开始在身体里滋生。
从巴松错度假村后面的小径爬上山岭的高处,整个巴松错便出现在眼前,像一匹蓝绸一直铺到远处的雪山脚下,消失在淡淡的雾气之中。这时的巴松错又如一颗蓝宝石般镶嵌在葱郁的林间与雪山里,点亮旅途中的夜晚,给人们温暖。
巴松错,一个接一个的故事,为你,为我,为他们准备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