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认为,人人皆有佛性,众生本来是佛。“哪个台无月,谁家树不春”是超越物欲之我的“本来人”、“本来性”、“本来身”,是超越营营碌碌的“本来事”、“本分事”,是尊贵自主的“无位真人”、“主人公”。它是相对意识还没有生起之时即“父母未生”、“混沌未分”、“洪钟未击”、“明暗未分”、“日月未生”之时的本原心态,此时“古帆未挂”、“一沤未发”,人类精神静泊在宁谧的港湾,还没有开始流浪。它光辉如“明月”,圆润似“珍珠”,晶莹如“明镜”,闪耀似“火把”,它是人性的“桃源”,是游子的“故乡”,是精神的“本源”。
打开自家宝藏
人心本觉,我就是我的上帝,天堂在我心里,快乐在我心中。
这个本心、本性,就是我们每个人的“自家宝藏”。
“自家宝藏”也叫“如来藏”,是在胎藏中就具备的宝藏,是在生命中就已经具备的觉悟性。
——拥有了“自家宝藏”的人,就是幸福而快乐的人。但事实上,虽然我们都具备自家宝藏,在生活中却时时痛苦不堪。这又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虽然我们“具备”自家宝藏,却并没有认识到它的价值,这样一来,我们就迷失了自家宝藏。
我们追求的不是幸福,而是比别人幸福,这就是痛苦的根源。
大珠慧海初参马祖。马祖问他:“从何处来?”慧海答:“从越州大云寺来。”
马祖问:“来到这里有什么事吗?”慧海又答:“来求佛法。”马祖说:“我这里什么也没有,求什么佛法?自家宝藏不顾而向外寻求,能找到吗?”慧海问:“请问什么是慧海自家宝藏?”“让你向我询问的那个意识就是你的自家宝藏。一切俱足,更无欠少,使用自在,何假外求?”当下,慧海即自识本心,不由知觉。开悟后他经常对朋友说:“打开你的自家宝藏,自在运用。”
六祖惠能曾说:“人性本净,为妄念故,盖覆真如,离妄念,本性净。”
“禅悟”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家宝藏,这是我们天生具备的“真如”。因为有这真如,我们人人本来都可以摆脱人生的忧怨烦恼,但现实是我们常常陷入无边的痛苦之中,这是为什么?
道理很简单,就是因为没有打开自家宝藏,使那颗原本干净的真如为种种无聊的念头所蒙蔽,不知不觉地放弃了做一个快乐者的权利。
是的,当生活欺骗了我们,往往会使我们陷入极为痛苦的泥沼情绪之中而不能自拔。很多时候,我们的情绪时常被所处的环境所左右,比如求职不爽、经营失利。在某些时候遭遇别人的欺侮和谩骂,也会无端地将我们投入痛苦的情绪之中,于是怨恨、苦恼充塞于心。这里有没有解救的办法呢?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除却污染,迷途知返,摆脱物累,重识本心。
生活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人生的喜怒哀乐、恩怨情仇都是每个人自因的。一个人只要改变对生活的世俗偏见,便可获得内心的自在,成功的做人之道也在于此。
拨开世上尘氛,胸中自无火炎冰竞;消却心中鄙吝,眼前时有月到风来。人心本觉,我们做人若能打开自家宝藏,就不会有那么多悲愤情愁,也不会陷入痛苦的情绪中自扰了。
人人皆有珍宝
每个人内心深处都藏着一颗明珠,也就是我们的佛性,但却被自己的患得患失、七情六欲所困,使得这颗明珠光明被障蔽不能现前。
《法华经》中讲到从前有一个贫困的穷人到一位富有的亲戚家作客,亲戚想帮助穷人,便趁他喝醉酒时将一颗宝珠缝在他的衣服中,希望他能借此改变生活,但经过数年两个再相遇,富有的亲戚见到穷人依然困苦落魄,便惊奇地询问穷人,为何缝在衣服中的宝珠没有改善他的生活?穷人听了之后恍然大悟,原来自己身怀宝珠却不知道,于是便将宝珠取出改善生活。
“禅悟”如果我们能够止息妄想、返观自心,进而放下一切烦恼尘劳,内心这颗明珠自然就会现前;也唯有如此,这颗明珠的光明才有机会被彰显出来,吾人也才能明白:原来生命本具光明,即便烦恼五毒时时挑衅,也能从中看出解脱的希望来!
春色在谁家,春色在自家
人们常说,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生活不是童话,不可能十全十美。社会名流也好,芸芸众生也罢,各有各的乐趣,也各有各的烦恼,不能只看到别人快乐,看不到别人吃苦。
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来找磐石大师,说自己希望在这里出家。
磐石大师问道:“你为什么要出家?”
那个人回答:“我觉得和尚一天到晚颂诵经就可以,不像庄稼人一年到头面朝黄土背朝天的。”
磐石大师说:“有人只看见和尚吃馒头,没看见和尚受戒,遂生羡慕别人之心,以为自己原来的工作只有苦没有乐,没有想过究竟什么工作适合自己。”
看着这个人好像不明白,磐石大师便给他讲了一个故事:
城市老鼠和乡下老鼠是好朋友。有一天,乡下老鼠写了一封信给城市老鼠,信上这么写着:
“城市老鼠兄,有空请到我家来玩,在这里,可享受乡间的美景和新鲜的空气,过着悠闲的生活,不知意下如何?”
城市老鼠接到信后,高兴得不得了,立刻动身前往乡下。到那里后,乡下老鼠拿出很多大麦和小麦,放在城市老鼠面前。城市老鼠不以为然地说:“你怎么能够老是过这种清贫的生活呢?住在这里,除了不缺食物,什么也没有,多么乏味呀!还是到我家玩吧,我会好好招待你的。”
乡下老鼠于是就跟着城市老鼠进城去。
乡下老鼠看到那么豪华、干净的房子,非常羡慕。想到自己在乡下从早到晚,都在农田上奔跑,以大麦和小麦为食物,冬天还停在那寒冷的雪地上收集粮食,夏天更是累得满身大汗,和城市老鼠比起来,自己实在太不幸了。
聊了一会儿,他们就爬到餐桌上开始享受美味的食物。突然,“砰”的一声,门开了,有人走了进来。它们吓了一跳,飞也似的躲进墙角的洞里。
乡下老鼠吓得忘了饥饿,想了一会儿,戴起帽子,对城市老鼠说:“乡下平静的生活,还是比较适合我。这里虽然有豪华的房子和美味的食物,但每天都紧张兮兮的,倒不如回乡下吃麦子,来得快活。”说罢,乡下老鼠就离开都市回乡下去了。
讲完了故事,磐石大师说:“这个故事使我们看到不同个性、习惯的老鼠,喜欢不同的生活方式。即使他们都曾经对不同的世界感到好奇、有趣,但是他们最后还是都回归到自己所熟悉的架构里。所以,希望你也要考虑好,究竟出家是否适合自己,你能否忍受得了佛教的戒律清规,是否习惯寺庙的清凉和孤寂。”
“禅悟”俗话说,人心不足蛇吞象,牢骚太盛防断肠。对于种种不如意、不顺心,要保持平常心态,无须太在意。一些看似复杂的事情其实也很简单,就像那三户人家,只要改变一下视角,自己不也是别人羡慕的对象?面对浮躁的世界,要保持平常心态,总认为什么都是别人的好,别人下海,也跟着去扑腾几下,有人炒股发了财,又忙着去凑热闹,总是去追时尚、赶时髦,久而久之,是不是也会把自己忘掉?其实只要春天到了,哪里会没有春色呢?只不过眼睛一味盯着外面的世界,没有注意罢了!重拾心灵本性,聆听生命真实的声音,就是要我们关注我们的心灵,善待我们的心灵,从而使生命多一份从容与淡定。然而不幸的是,我们很多人一辈子都在追逐和应对衣食、名利,而偏偏忽略了心灵。心灵恰恰是我们生命中最宝贵的本心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