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金口才全书·会说话好办事
29310700000013

第13章 说话的水平——决定能力高低(1)

办事时对话的语言,表达的水平能够传达很多种不同的内容,能够从表达的方式决定是你办事能力的高低。善用魅力的语言,体态的语言来完成的事情,是你明智的选择。

善于使用交际语言

在事业和竞争中为了取胜,当然不可以示弱,但在特定情况下公开承认自己的短处,有意暴露自己某些方面的弱点,往往是一种有益的处世之道。

示弱可以减少乃至消除不满或嫉妒。事业上的成功者,生活中的幸运儿,被人嫉妒是客观存在的。在一时还无法消除这种社会心理之前,用适当的示弱方式可以将其消极作用减少到最低限度。

示弱能使处境不如自己的人保持心理平衡,有利于团结周围的人们。

要使示弱产生积极作用,必须善于选择示弱的内容。

地位高的人在地位低的人面前,不妨展示自己学历不高,经验有限,知识能力有所不足,有过种种曲折难堪的经历,表明自己实在是个平凡的人。

成功者应多在别人面前说自己失败的纪录,现实的烦恼,给人以“成功不易,成功并非万事大吉”的感觉。

对经济能力不足的,可以适当诉诉自己的苦衷。诸如健康欠佳、子女学业不妙以及工作中诸多困难,让对方感到“他家也有一本难念的经”。

某些专业上有一技之长的人,最好宣布自己对其他领域一窍不通,袒露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闹过笑话、受过窘境等。至于那些完全因客观条件或偶然机遇侥幸获得名利的人,更应直言承认自己是“瞎猫碰到死耗子”。

示弱可以是个别接触时推心置腹的长谈,幽默的自嘲,也可以是在大庭广众之下,有意以己之短,补人之长。

示弱有时不仅表现在语言上,还要表现在行动上。

自己在事业上已处于有利地位,获得了一定成功。在小的方面,即使完全有条件和别人竞争,也要尽量回避退让。也就是说,事业之外,平时对小名小利应淡薄疏远些,因为你的成功已经成了某些人嫉妒的目标,不可再为一点微利惹火烧身,应当分出一部分名利给那些暂时的弱者。

示弱是强者在感情上体贴暂时在某些方面处于劣势的弱者的一种有效的手段。它能使你身边的“弱者”有所慰藉,心理上得到平衡,减少或抵消你前进路上可能产生的消极因素。

(1)自责——消除隔阂的桥梁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出现了过错、失误,是痛痛快快地承认与自责,还是讳莫如深、遮遮掩掩呢?

聪明人往往选择前者。因为,发自内心的自责,能有效地减少失误造成的危害,消除由此带来的人际隔阂、怨恨。

在事业受到挫折,群众情绪低落时,负有一定领导责任的人引咎自责,能产生振奋人心,鼓舞士气的作用。

1946年8月,华东人民解放军某部进攻四县失利,伤亡较大,士气低沉。陈毅对大家说“13个月来未打胜仗,不是部队不好,不是师团不行,不是野战参谋处不行,主要是我这个统帅的责任,现在向指战员认个错。”全军上下被陈毅这种博大的气度深深感动,心中怨气一扫而光,后来连打了几个胜仗。

除了那些只宜于小范围内私下进行的以外,自责时要敢于亮丑,不要怕失面子,尽可能在较大范围内公开进行。

原四川省省长张皓若曾应邀参加一个高教工作座谈会,迟到了半个小时,张省长对此作了这样的讲话:“今天迟到了半个小时,不管什么原因都不能自我原谅(主办单位未将地址通知我)。我向大家做检查。不坚决改掉这种拖拉作风,还搞什么改革开放?”

不言而喻,一点失误,且由客观原因造成,当事人却立即进行公开的自我批评,这自然会得到群众的称赞。

自责如果能于对手相结合,将显得客观公正,令人折服。

毛泽东在一次家宴上听说湖南一师范校长张干仍在教书,带着不无自责的口吻说:“张干这个人很有能力,很会讲话,三十几岁当第一师范校长不简单。原来我不赞成他,估计他一定会往上爬,后来却没有。解放前吃粉笔灰,解放后还吃粉笔灰,难能可贵。现在看来当时赶张没有多大必要,每个师范生交10元学杂费也不能归罪于他。”

毛泽东对当年势不两立的斗争对手,能给以如此客观公正的评价,人们不难从中体察到一种卓越的胆识和宽大的襟怀。

当然,自责的前提是真诚,否则,自责云云,不过是言不由衷的做戏罢了。

(2)讥讽——一把双刃剑

讥讽,在交际性语言中是一种有较强刺激作用和感情色彩的表达方式。

讽刺性谈吐具有含蓄、幽默、风趣、辛辣的特点,是一种“攻式”语言。它通过比喻、夸张、反语等修辞手法,来表达说者的轻蔑、贬斥、否定的思想感情,能收到揭露丑恶;戏弄无知、回击挑衅等交际效果。

在交际场合,人身攻击之类的不愉快事件是难免的,如果你不想吃哑巴亏,讽刺将成为你防身的盾牌。

“九?一三”事件之后,在联合国安理会的一次辩论中,前苏联代表马立克借此事贬低我国,他说:“中国那么好,为什么林彪要往前苏联跑呢?”中国代表镇静地回答:“尊敬的先生,您连这一点常识都不懂,鲜花虽香,苍蝇不照样往厕所飞吗?”

反唇相讥必须藏中有露,露中有藏,尽藏则不知所云,尽露则赤膊上阵了。

萧伯纳的《卖花女》准备上演了,他派人给丘吉尔送去两张票,并附一张短笺:“亲爱的温斯顿爵士,奉上戏票两张。希望阁下能带一位朋友前来观看拙作《卖花女》的首场演出,假如阁下这样的人也会有朋友的话。”

丘吉尔作复道:

“亲爱的萧伯纳先生,蒙赐戏票两张,谢谢。我和我的朋友因为有约在先,不便分身前去观赏《卖花女》的首场演出,假如你的戏也会有第二场的话。”

一个嘲讽政治家只有对手,没有朋友;一个反讥戏剧家作品可能短命,不会长寿。讥中含趣,乐中有嬉。当然,讽刺要掌握分寸。讽刺之言是不宜随意使用的,需要区别对象、场合。

讽讥之言就其动机来说,有善意与恶意之分。对敌人的讽刺要针锋相对,不留情面;而对一般人的讽刺,则应是善意的。通过讽刺之言,意在引起对方警觉,绝不是出对方的洋相。拿对方取乐。

更不要以为自己会讽刺,就到处挑战,稍不如意,就对别人挖苦讥笑,恶语中伤。这样不但伤害了别人的感情,而且也使自己孤立,或成为众矢之的。

要记住,讽刺像一把双刃剑,它可以使你受益。也可以使你受损。用得恰当,它是利器,用之不当,便当会成为“惹事牌”了。

(3)安慰——雪中送炭

人生的道路不平坦,逆境常多于顺境。身处逆境,面对不幸,当事者不仅需要本人自勉,也迫切需要别人的劝慰。

安慰如雪中送炭,能给不幸者以温暖、光明和力量。给予不幸者以安慰,是为人处世的一种美德。当亲朋好友遭受不幸时,及时送上真诚的安慰,更是你应尽的责任。

探望身患重病的不幸者,不必过多谈论病情。有关的医疗知识,医生已有交代、说明,勿需你再多言。如果对方本来就背着重病的精神包袱,你再谈及过多,势必包袱加重。

你应该多谈谈病人关心、感兴趣的事,以转移对方的注意力,减轻其精神负担。

对于因生理缺陷或因出身、门第被人歧视的不幸者,由于不幸的原因有些是先天的,劝慰时应多讲些有类似情况的名人的成功事例,鼓励对方不向命运屈服,抵制宿命论思想影响。

安慰丧亲的不幸者,不要急于劝阻对方的恸哭。强烈的悲痛如巨石积压在心头,愈久愈重,不吐不快,让其宣泄、释放出来,反而有利于较快恢复心理平衡和平静的状态。你应当注意倾听对方回忆、哭诉,并多谈谈死者生前的优点、贡献等。

对生老病死之类的突发事件,要注意及时安慰,事过境迁不仅失去意义,而且会使对方已经平复的心灵勾起伤心的回忆,这是很不妥的。

当然,也不是说一定要在对方情绪激动的时候去安慰。一个人的情绪处于失控的情况下,任何人的安慰都难以入耳,只能火上加油。还是等他冷静下来,恢复了理智,再同他交谈为好。

有时,谎言不一定全是坏话。

对于身患病症的病人,只能把病情如实告诉其家属,而对其本人,仍应重病轻说。如果谎言居然唤起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增强了他对病魔斗争的意志,就有可能使生命延续得更长久,甚至战胜死神。

善良的谎言,其用心当然也是善良的,即为了减轻不幸者的精神痛苦,帮助其重振生活的勇气。即使他以后明白了真相,也只会感激,不会埋怨。甚至明知是谎话,通情达理者仍会感到温暖、宽慰。但如果明知会加重对方的精神痛苦,仍要实话相告,即使不算坏话,也该算蠢话。

善于使用新颖的开场白

(1)重视称谓

对于一个人的称呼,似乎是件极简单的事,但若你留心现代人的称呼名目的复杂,就会明白,一个适宜得体的称呼,常会发生微妙的作用,或不致因错用而造成不愉快的事情。

对男人的称呼,比较单纯,一般都称先生。可女子的称呼。就要兼顾身份了。一般称已婚的女子,用夫姓称太太。如果她的身份高则称夫人较为妥当。对未婚的女子,可以称其小姐。

对老师的太太,一般称师母,这样才能表示尊敬,而不适宜称其为太太。

称呼一个不明底细的女子,用“小姐”较于贸然称她“太太”要安全得多,无论她是16岁或是60岁。宁可让她微笑着告诉你她是太太,不可使她愤怒地纠正你说她不过是一个“小姐”!

有些在社会上活动的女子,虽然已婚;但仍然不高兴取丈夫的姓,她仍愿意别人叫她某小姐。在拜访她之前你最好先调查清楚。以免误事。若有人在旁介绍,则应依介绍人所用的称呼方法,不可自作聪明,擅自更改。

前面是一般性的称呼法。如果要兼顾到对方的职位和身份,则更要谨慎从事。

“先生”两字是最普通的,甚至可能通用到去称呼高级的军政长官,当你觉得没有称呼他的职衔的必要时,或不知道对方究竟是什么职衔的时候,这是最恰当的。

以职衔来称呼一个军政长官时,不必叫出对方的姓氏。这一点,在需要进出军政机构的人不可不注意。此外称主席、部长、县长等也一概如此。只有在你用“先生”二字来称呼他们时,姓氏才是必需的。

有些人在几年前做过局长,现在还爱别人称他作局长。有些昔日的下属和去拜访他的客人,现在还习惯叫他某长官。若你要拜访这样一种人,也以先探听清楚为上策。

有人喜欢用绰号去称呼自己熟悉的人。

绰号有两种,一种是表示喜爱、表示友善的,如“铁郎头”、“诗人”、“博士”等。这样称呼自己的朋友,显得格外亲热。

另一种是明显带有讽刺甚至侮辱意味的,如“铁公鸡”、“傻子”、“十三点”等。用这样的绰号称呼自己的朋友是对朋友的极大不尊重。当然,有时长辈为表示对晚辈的格外喜欢,故意反其道而用之,称晚辈“狗仔”、“傻子”等,这是例外。

称呼在场的许多人,如果不适宜用“同志”这一泛称,那么应按先长后幼、先上后下、先疏后亲的次序使用各种不同的称呼。

(2)开好头的窍门

许多有经验的人在长期的实践中体会到一个事实:在最初10分钟内,吸引听众是容易的;但是保持这个状况就困难了。因此,从讲话的最初几句起,就要设法像磁铁般地吸引住你的听众。

下面一些方法不妨试试:

①用故事开始

一般来说,可供使用的故事。有幽默的和一般的故事。但幽默的故事不可妄加使用,除非讲话者有幽默的禀赋,否则效果不会很理想。而后一类故事,只要讲话者在叙述时有具体情节,就能达到吸引听众的目的。

②用展示的物品开始

展示的物品可以是一幅画、一张照片或一件其他实物,只要有助于讲话者阐述嗯慰就行。甚至讲话者在一张纸上写几个字,也能引起话题。

③用提问的方法开始

用提问开始说话,听者就会按提出的问题去思考,就会产生一种要求知道正确答案的欲望。

④用名人的话开始

名人在一般人的心目中是崇拜的对象,他们的话总有一种吸引力。

⑤用令人震惊的事实开始

这种事实可以使听者产生一种要对说话者述说的东西追根究底的“悬念”。

⑥用赞颂的话开始

一般人总是喜欢听赞颂的话。因此,讲话者开始讲话时,可以先赞颂他正在讲话的地区的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等,这样气氛很快会活跃起来。

⑦用涉及听者利益的话开始

把自己的讲话内容与听者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引起听者的关注和重视。

⑧从有共同语言的地方开始

这些话可以涉及双方以往的相同经历和遭遇,也可涉及双方以前的密切合作,还可以展望双方友谊发展的前景等。

(3)前提的重要

利用语言交际的过程,是一种信息传递的过程。说话是为了向听话人传递新信息,而听话人对新信息的接收和理解,必须建立在已知信息的基础上。这就是“话语前提”。

注意交际中的“话语前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避免表达含糊和有歧义

如有两个张教师,都有可能有事要找学生C,学生D通知学生C:

“张老师请你明晚9点去他家。”这句话就是有歧义的,必须明确讲清是哪一位张老师。

②说话内容要有足够信息量

如甲问乙:“那天我在路上看见一个人,很像你,是不是你?”对于这样没头没脑的话,乙是难以回答的。必须在问话中具备具体的时间、地点等。应讲:“上星期二我在湖东路上看见一个人,很像你,是不是你?”

③言语要有顺序

比如你去单位找一位素不相识的A君,接着自我介绍,然后才能说明来意。如果颠倒这一系列的言语顺序,就很可能把一个不相干的人弄得莫名其妙。

善于使用魅力语言

(1)学会向人道歉

人孰无过,所以我们人人都应该学会道歉。衷心道歉不但可以弥补破裂了的关系,而且还可以增进感情。道歉的方式各种各样,最常见和需注意的有以下几点:

①如果你觉得道歉的话说不出口,可以用别的方法来代替。

一束鲜花能使前嫌冰释;把一件小礼物放在对方的餐桌上或枕头底,可以表明悔意,以示爱念不渝;大家不交谈,触摸也可传情达意,这就是所谓的“此时无声胜有声”。

②切记道歉并非耻辱,而是真挚和诚恳的表现。

大人物有时也道歉。丘吉尔起初对杜鲁门的印象很坏,但后来他告诉杜鲁门说以前低估了他,这是以赞誉的方式表示敬意。应该道歉的时候,就马上道歉,越耽搁就越难启齿,有时甚至追悔莫及。假如你认为有人得罪了你,而对方没致歉,那你应该冷静,不要闷闷不乐,更不要生气,也许对方正为如何道歉而不好过呢。

③你如果没有错,就不要为了息事宁人而认错。

这种做法,对任何人都没好处。同时你要分清深感遗憾和必须道歉这两者的区别。有些事你可以表示遗憾,但不必道歉。

(2)开玩笑的“规则”

在日常生活中,有人很爱开玩笑,虽然你没有恶意,但也要注意规则。

①注意格调。

玩笑应该有利于身心健康,增进团结,摈弃低级庸俗。

②留心场合。

按照中国人的习惯,正规场合一般不宜开玩笑。彼此不十分熟悉或生人、熟人同时在场,不宜开过深的玩笑。

③讲究方式。

也就是要因人而异。对性格开朗、喜欢说笑的人,开些“国际玩笑”也无妨,而对性格内向、少言寡语的人,一般不要过分地开玩笑。

④掌握分寸。

俗话说,凡事有度,适度则益,过度则损。

⑤避人忌讳。